“和”、“与”有什么区别? was和were有什么区别,怎么用法?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笔画数:8;
部首:口;
笔顺编号:31234251
A: 发音:hé
1。平稳,和缓
2。协调,关系好,均衡
3。和解,媾和
4。不分胜负,如和棋
5。数字之间相加的结果,也叫和数
6。整个儿地,如和衣而睡
7。日本,如和服
8。跟,如和你商量
9。介词,表示相关、比较,如和他比
10。并列,如理论和实践
11。或者,如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有提高
12。古代的姓氏之一
相安,谐调: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
平静: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
平息争端:讲和。和约。和议。和亲。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和是四。
连带: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
连词,跟,同:我和老师打球。
介词,向,对:我和老师请教。
指日本国: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和棋。和局。
B:发音:huó
混合,如和面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和面。和泥。
c:发音:hè
1。响应,如曲高和寡
2。回应他人的诗歌,和诗一首
3。姓氏之一
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和诗
D:发音:hú
麻将用语,成功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E:发音:huò
1。混合粉状或液状物
2。次数,多洗几和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洗了三和水。
F:发音:huo
专用于词语“暖和”
G:发音:hàn
在台湾地区国语中,“和”字作为连词使用时,在日常口语中读作hàn,但正式读音中读hé。(源自老北京口语,不过在大陆已基本绝迹。)
[编辑本段]2、详细字义
◎ 和
咊 hé
〈形〉
(1) 和谐;协调。 [harmonious;coordinated]
和,相应也。——《说文》
和,谐也。——《广雅》
音声相和。——《老子》
乐从和。——《国语·周语下》
倡予和女。——《诗·郑风·萚兮》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易·中孚卦》
与讴谣乎相龢。——《文选·王褒·洞箫赋》
和五声。——《吕氏春秋·慎行论》
圣人为能和。
和乐之本也。
夔能和之。
(2) 又如:和合日(和谐、合好的吉日);和合会(合好;和谐);和令(和谐畅适);和比(和谐)
(3) 和顺;平和 [gentle;mild]。如:和衷(和善。今称和衷共济,即指同心和善而共济艰难);和昶(和畅);和直(平和爽直;和顺正直);和正(和顺端正)
(4) 和睦;融洽 [on friendly terms;harmonious]
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言和而色夷。——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和友(和睦友爱);和比(和睦;和谐);和居(和睦相处);和勉(和睦互勉)
(6) 喜悦 [happy]。如:和悦(和乐喜悦);和喜(和洽喜悦);和愉;和怿(和悦)
(7) 暖和;和煦;晴和 [warm]
海上风和日暖。——刘斧《青锁高议》
春和景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天稍和。——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久而乃和。——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和无寡。——《论语·季氏》
(8) 又如:和清(温和清朗);和媚(温和美好)
(9) 适中;恰到好处 [moderate]。如:和售(以平价相买卖);和成(适量的饮食);和口(适口;可口);和味(适口之食)
(10) 指身体健康舒适 [comfortable]
和于身也。——《战国策·赵策》
(11) 又如:和宜(合适,舒服);和胜(病愈);和舒(和畅舒适)
(12) 日语的,日本的 [Japanese]。如:汉和辞典;和服
(13) 搀和,混和 [mix]
松脂蜡和纸灰。——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泪珠和笔墨齐下。——清· 林觉民《与妻书》
词性变化
◎ 和 hé
〈动〉
(1) 调和;调治;调适 [be in harmonious proportion;compromise]。如:和味(调和食物的滋味);和羹(五味调和的羹汤);和弱(调和抑制);和通(调和;和畅)
(2) 和解;息争而归和平 [become reconciled]
与楚以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和番(以婚姻安抚外族,和睦异族);和盟(和好结盟);和邻(与邻国媾和交好);和宁(和解,平息);和释(和解;消除)
(4) 弈棋或赛球等的结局不分胜负 [end in a draw]。如:这盘棋和了
(5) 交易 [trade]。如:和售(平价交易);和价(谓官定的平价);和籴(古代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和市(指与少数民族交易)
(6) 合。汇合;结合 [converge]。如:和合
◎ 和 hé
〈名〉
(1) 两个以上数相加的总数 [sum]。如:五和七的和是十二
(2) 和平 [peace]。如:讲和;求和;议和
◎ 和 hé
〈介〉
(1) 与;跟 [with]。如:和人群一同去
(2) 向;对;跟 [to]——表示动作的对象。如:我很愿意和大家讲一讲;和他父亲谈及此事
(3) 跟 [as]——引进用来比较的对象。如:他的论点和你的相反;我的意见和他们的有别
◎ 和 hé
〈连〉
(1) 与 [and]。如:他和他的儿子在这里;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
(2) 加在一起 [and]。如:你的咖啡有奶油和糖
(3) 表示选择,相当于“或” [or]。常用于“无论、不论、不管”后。如:去和不去,由你自己决定
(4) 另见 hè;hú;huó;huò;huo

《说文解字》:“与,赐予也。一勺为与。”会意字,以一、勺示意,勺即酌,以物与人不问所欲,当斟酌而与之。与的本义为“赐予”,为实词。虚词“与”是假借字,可作介词、连词和副词。作连词的“与”,从先秦至现在没有大的变化。介词“与”,唐宋以后又产生了新义,如“使”“将”等义,但这些新义在现代汉语中有消失了。副词“与”是“举”的通假字。在结尾部分做疑问词时实通“欤”,表示反问或疑问。
一、连词
1.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表示并列。可译为“和”,或仍作“与”。
例: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
2.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从对举中表示选择。可译为“或者”“还是”等。
例: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孙子兵法·谋攻》)
二、介词
“与”和它的宾语一起用在动词前作状语。
1.表示施动者在发出动作行为是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和”“跟”“同”等。
例: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按:现代汉语中“与”的宾语一般不能省略;但在古代汉语中,常可省略,例: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理解为“(邹忌)与(客)坐谈”。
2.表示比较的对象。可译为“跟……(相比)”“同……(相比)”等。
例: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报任安书》)
3.表示施动者发出动作以后所受益的对象。可译为“为”“替”等。有时受益的对象可承上文而省略。
例: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史记·陈涉世家》)
②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李白《将进酒》)
③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杜甫《兵车行》)
4.表示施动者在发出动作行为时所伴随的条件。可译为“随”,或仍作“与”。
例: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报任安书》)
5.表示对宾语所表示人、事、物的处置或使令。可译为“将”“把”“使”等。这种用法唐宋期间较多见,在现代汉语中已不见此种用法。
例: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白居易集·新制绫袄成》)
按: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君即指大裘,言将大裘覆盖之也。”
〔辨析〕如何分辨介词“与”和连词“与”,这里提供两点供参考:
第一,“与”字前有修饰成分的,是介词,如“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廉颇蔺相如列传》》”,在介词“与”前有修饰成分“不”“欲”;连词“与”前一般没有修饰成分。
第二,“与”字前后的成分属于不同词类的,是介词,如“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短文两篇》)”,“与”字前后成分分别属于代词和动词;连词“与”连接的双方属于同一词类,如“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与”字前后成分都属于名词。
三、副词
通“举”,用在谓语前,表示在某一范围内没有例外。可译为“全”“都”等。
例: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史记·陈涉世家》)
四、语气词
1.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以引起下文的作用,常常几个“与”字排比运用。可译为“吗”“么”等。
例: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2.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感叹或反问。可译为“吗”“吧”“呢”等。
例:①对曰: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
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齐桓晋文之事》)
五、〈动〉
(1) 参与 [take part in]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运·大同》
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给予,授予。
“与之璧,使行。”——《左传·僖公七年》
“与斗卮(zhī)酒。”(斗卮,盛一斗酒的大杯。)——《史记·项羽本纪》
(3)结交,亲附。
“不欺其与。”(其与:指所结交的国家。)——《苟子·王霸》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国语·齐语》
(4)对付
“庞 火爰 易与耳。”——《史记·燕召公世家》
(5)赞许,赞同。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与,赞许。)——《汉书·翟方进传》
“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与,赞同。)——《论语·子路曾皙公西华侍坐》
〈引〉帮助。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战国策·齐策一》
(6)另见 yú;yǔ
常用词组
◎ 与会 yùhuì
[participate in a conference] 到会
◎ 与闻 yùwén
[have a participant's knowledge of] 参与并知道[内情]

一种逻辑算法,常在计算机中以“与门”的形式存在。表示为:AND。
输入 输出
1 1 1
1 0 0
0 0 0
即A与B同时为1,输出值为1,否则为0。

在你的这两个举例里并无区别。这两个例子都是并列短语。
在“我和你”中,和是连词,表示联合;而“我与你”中的与也是连词的关系,在“和”“与”都为连词时,两者是一个意思,都是“和”“跟”的意思。
在你的句子中,这两个字的使用都代表了那个“我”“你”是并列同等的关系。

以上是纯学术性解释,我个人认为说“和”比说“与”更有平等亲近的意思,“与”的话总是令我有一种“与”前人称为主语的感觉……当然这只是我的感觉而已啦~实际上它们两个在这种情况下是一样的。

但是“和”“与”在其他情况下意思就有很多差别了。
比如“和”有平和平缓的形容词义;还有作介词表示相关,比较的意思;“与”也有很多不同意思,比如有动词“给”的意思;有介词“跟”的意思等等。

想知道更详细的可以去查查字典。

这些都是我的解释……如果觉得混乱最好再请教一下专门研究语文的人喔。

你觉得它们难区别,可能是将它们都做 连词 理解的。
1“和”、“与”都可做连词表联合关系,只是风格色彩和用法略有不同。
“与”更具有书面色彩。主要用来连接名词性词语。如“自然与科学”做标题,就更正式,优于“自然和科学”。
“和”,连接双音节谓语性词语,一般用“和”。如“概念的 清楚和一致 是讨论的条件”,这里一般不选用与。
2“和”,还可作介词,表关涉对象。
如“我和你商量后就走了,你仍在原地坚守着。”这里“和”是介词(我、你的位置不能互换,换后意思改变)。 比较 “我和你一起学画画去了。”这里“和”是连词(我、你位置可互换。换后意思不改变)。

做连词的时候,这两个词的意义没有区别,但二者使用上,“和”多用于口语,而“与”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多用于书名、标题等。
二者是有语体色彩的差异。
可以参阅吕叔湘先生的《现代汉语八百词》

不需要了解得太多,实际意义是一样的。您只需要记住一点,“和”是口语化汉语,“与”是书面化汉语就可以了。

“与”、“和”、“及”有什么区别?~

作为连词“和”用于表示两个并列的词语之间,这两个词语表示的事物是平等的,没有偏重。
“与”所连接的两个词是有偏向的,它往往凸显后面的那个词所说明的事物,含有层递的关系。比如,“诚实与信任”说明“信任”是建立在“ 诚实”的基础上,没有“诚实”就不会有“信任”。
“和”多用于口语,“与”多用于书面语,它们的语用范围也是有差异的。
“及”一般连接并列的名词性成分,多用于书面语。跟“和”相同,连接三项以上成分时,“及”要用在最后两项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及”连接的成分往往有主次之分,“及”后的成分是次要的。例如:
(1)本次试验用的主要设备及各种备用件均已备齐。
(2)医生、护士们决定,联合本市所有医院的医护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为孤残儿童献爱心。

was和were的区别及用法:
1、was和were都是过去时。was是is和am的一般过去式,were是are的一般过去式。
2、was与I/He/She/It连用,were与We/They/You连用.
拓展资料
was
1、Right off I want to confess that I was wrong.
我立刻就想承认我错了。
2、He was already rich
他已经很富有了。
3、After about three months, I was no longer addicted to nicotine.
大约3个月后,我就不再对尼古丁上瘾了。
4、I was astounded by its beauty
它的美丽震撼了我。
were
1、He believes in atheism as though it were a new religion.
他信奉无神论就像信仰一种新的宗教。
2、They were photographed and had their fingerprints taken.
他们被拍了照,还被提取了指纹。
3、We were all badly bitten by mosquitoes.
我们都被蚊子咬惨了。
4、Several people were treated for broken bones.
数人接受了断骨治疗。


#孔媚红# 枭雄和英雄的区别是什么? -
(13849504060): 首先我们看看他们之间的区别. 一、行为准则上的区别: 英雄是严于律己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忍都能在他们身上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简言之英雄更像一个君子,一个大侠.一个英雄具有鲜明的是非观,在原则面前生死也...

#孔媚红# 平移与旋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
(13849504060): 旋转和平移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旋转和平移都是物体运动现象, 都是沿某个方向作运动, 运动中 都没有改变本身的形状、大小与自身性质特征. 区别: 平移的这种运动现象又称平行移动, 是物体或图形在同一平面内 沿直线运动, 朝某个...

#孔媚红# 混凝土和水泥砂浆有什么区别啊?? -
(13849504060): 混凝土和水泥砂浆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区别,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两者之间的区别. 制作不同 水泥砂浆是水泥、水、砂按一定的比列搅拌而成;水泥混凝土是水泥、水、砂、石子,按要求的配合比搅拌而成. 用途不同 水泥砂浆可以薄薄的用来砌...

#孔媚红# 陕西理工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有什么区别? -
(13849504060): 陕西理工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是两所完全不一样的大学,在建校时间、学校属性、办学条件、科研平台等多方面都有区别. 1、建校时间 陕西理工大学创建于1958年;西安理工大学以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为建校年,...

#孔媚红# 强奸和做爱有什么区别?谢谢了
(13849504060): 不论是夫妻、一或是朋友、甚至是陌生人之间,都有可能发生强奸或是做爱的行为.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强奸是违背了对方(可能是女方,也可能是男方,甚至是夫妻之间的一方.)的意志而强行与对方发生性行为,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而做爱是因为情爱而去做,是双方感情上的一种升华,是完全有别与强奸行为的(虽然表面上看都是一种人的性行为).

#孔媚红# “厉害”和“利害”有什么区别? -
(13849504060): 【厉害】意思: 1、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心跳得~.天热得~.这着棋十分~. 2、严厉:这个老师很~,学生都怕他.‖也作利害. 3、了不起:小小年纪就能把《离骚》背下来,太~了! 【利害】意思:利益和损害:不计~.~得失....

#孔媚红# ATP和DATP有什么区别? -
(13849504060): 1、定义不同 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简称三磷酸腺苷)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基团组成.又称腺苷三磷酸,简称ATP. DATP:脱氧腺苷三磷酸,3'-脱氧腺苷,又称去氧腺苷三磷酸(...

#孔媚红# 不锈钢201跟304有什么区别 -
(13849504060): 1、规格:常用的不锈钢板材分为201和304两种型号,实际是是成分不同,304质量好一些,但价格贵,201差一些.304为进口不锈钢板,201为国产不锈钢板. 2、有用钢不同:201组成为17Cr-4.5Ni-6Mn-N,是节Ni钢种,301钢的替代钢.经...

#孔媚红# 字节地址和位地址有什么区别? -
(13849504060): 一、意思不同 如果对于8位的单片机来说,一般都讲字节地址,也就是一个8位二进制值数在ram 和rom中得地址,但是在这些8位字节中的位有其相应的作用,所以位也有地址. 这个类似于在电影院中,几排几座的意思. 排就是字节地址, 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