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翻译的考点是哪些? 初三《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的题,最好中考的...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桃花源记》
1、一词多意
2、古今异义
3、通假字
4、句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成语

《岳阳楼记》
1、通假字
2、一词多意
3、古今异义
4、词类活用
5、句子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看法。

《醉翁亭记》
1、一词多意
2、词类活用
3、字词
4、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词类活用
2.使动用法
3.特殊句式:介宾短语,宾语前置,名词做状语,省略句,通假字.
其实考点书本上都有的 只要多看书就好了

主旨句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考点~

岳阳楼记
-----
范仲淹(宋)

①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②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表现洞庭湖

胜状



岳阳楼大观

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


④前人之述备矣中

前人之述

指(对应):
唐贤今人诗赋





迁客骚人

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登斯楼也中的

斯楼

是指

岳阳楼



⑦在句子

或异二者之为

中的

二者

是指: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
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在句子

或异二者之为

中的

二者之为

是指: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⑨在句子

是进亦忧,退亦忧

中,



指:
居庙堂之高;

退

指:
处江湖之远。

⑩在句子

是进亦忧,退亦忧

中,

进亦忧

指: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退亦忧

指: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



斯人

是指:
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
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

迁客骚人

抒发

览物之情

的句子有: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
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5
.成语

【百废俱兴】各种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办起来。现形容事业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兴,起。

【气象万千】景象千变万化。今形容家乡或事业壮丽而多变化。万千,没有穷尽。

【心旷神怡】心胸开阔,精神愉快。

二、阅读探究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作者写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的目
的是什么)?

说明滕子京虽然被贬谪,却依然积极进取,有

不以己悲

的旷达胸襟。2.

衔远山,吞长










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生动表现了远山、长江和洞庭湖的关系,写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气势。

3.
第二段表明

岳阳楼之大观

的句子是什么?景物特点怎样?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表现了洞庭湖景象开阔而多变化的特点,渲染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4.表明洞庭湖的地理优势的句子是什么?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5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

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吻合:
洞庭湖景色开阔,
极有气势,
这与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
度吻合。

6.由景入情,领起下文的句子是什么?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7
、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

景色一:天气阴冷(阴);相关览物之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悲)景色二:春光明媚
(晴);相关览物之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

8.

宠辱偕忘









分别之什么?






:提升;



:降职。

9.洞庭湖一带并没有虎和猿,怎样理解

虎啸猿啼



可能是迁客骚人览物时产生的幻觉,
也可能是由风声产生的想像。
是作者用以渲染凄凉氛围,
烘托“悲”的揽物之情“的。

10
.
郦道元在《三峡》中也以

猿鸣

烘托凄凉的气氛,他是怎样写的?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11
.
阴情两幅图画,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由白天到黑夜的时间顺序。

12
.
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
①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 “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② 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古义:意趣。 今义:意思,主意,心意。 野芳发而幽香 芳 古义:花。 今义:芳香。 ③ 一词多义 归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去 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向 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雾气 若夫霪雨霏霏 雨很密的样子 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坐落在高处。 临溪而渔 靠近,这里是“在……旁” 谓 太守自谓 称 太守谓谁 是 乐 山水之乐 乐趣 乐其乐 第一个“乐”字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快乐 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连词,表顺承关系。 朝而往,暮而归 连接状语和谓语的连词。 泉香而酒冽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连词,表顺承关系。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连词,表转折关系。 也 环滁皆山也 表肯定陈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表判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表解释。 乎 颓然乎其间 在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吗 于 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从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在 ④ 词类活用 山行六七里 山 名词作状语,在山上。 名之者谁 名 名词作动词,命名。 故自号醉翁 号 名词作动词,取号。 至于负者歌于途 歌 名词作动词,唱歌。 杂然而前陈者 前 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2008各地试题文言文阅读之《岳阳楼记》

  一、北京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第10—12题。

  若夫淫①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②,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① [淫]有版本写作“霪”。②[曜]有版本写作“耀”。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樯倾揖摧 摧:________

  (2)浮光跃金 金:________

  (3)把酒临风 把: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l)山岳潜形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烟一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影沉璧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登楼者面对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或“感极而悲”,或“其喜洋洋”,这样的情怀分别源自他们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用原文回答)(3分)

  “感极而悲”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喜洋洋”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答案:(1)断折 (2)金色 (3)持(执)

  (共3分。共3道小题,每小题l 分)

  11.答案:(l)山岳隐没了形体。(2)大片烟雾完全消散。(3)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共3分。共3道小题,每小题1分)

  12.答案:“感极而悲”源自: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其喜洋洋”源自:宠辱偕忘

  (共3分。共3句,每句1分,多答l句扣1分,扣完为止)


  二、长沙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薄暮冥冥( ) (2)多会于此( )

  (3)春和景明( ) (4)不以物喜( )

  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译文: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10.给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标点。(依次标在下面的方格中)


  11.《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 ;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 。

  12.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
  13.下则链接材料与《岳阳楼记》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在联系?

  【相关链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答:
  8、(1)迫近 (2)在,到 (3)日光 (4)因,因为

  9、(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或“除了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10、! , , ?

  11、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

  12、示例:醉翁亭清幽秀美 桃花源恬静优美 小石潭凄清幽邃(抓住景物特点,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即可)

  13、范仲淹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是与他“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任”“刻苦自励”分不开的。(答案中抓住了“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 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刻苦自励”等关键语句来谈与《岳阳楼记》中的胸襟抱负之间的联系即可)


  三、苏州

  阅读下面两段文宇,完成6—10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4分)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B.朝而往,暮而归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山间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E.而乐亦无穷也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2分)

  9.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分)

  1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分)

  6.B、E

  7.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都在洞庭湖之中。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季节是冬季。“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头就出来了,比喻真相大白。

  9.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基本意思对即可。

  10.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基本意思对即可。


  2008各地试题文言文阅读之《桃花源记》1.2008甘肃省金昌市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10.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答案:8.(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9.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10.(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11.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12.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2.2008年湛江市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4分)

  (1)欲穷其林 穷: (2)便要还家 要:
  (3)处处志之 志: (4)欣然规往 规: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19、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20、阅读思考,简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
  (2)
  17、穷尽、走尽;通“邀”,邀请;做标记;计划,规划

  18、D

  19、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20、(1)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


  3.2008吉林省

  8、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10、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11、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2分)


  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8、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9、(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 (2)通“邀”,邀请(共2分,每小题1分)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抄写全句也可)

  11、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

  12、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4.2008年上海市

  4.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发文学家____(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

  6.第①段作者描写了桃花源中的人们的生活场景,可以想见他们当时的心情是____的。

  (将节选文字中的关键字组成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语来回答)(2分)

  4.(2分,每空1分)东晋(晋) 陶渊明 5.(2分)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了 6.(2分)快乐


  5.2008年雅安市

  29、在括号里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并将它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①便要还家( ) ②诣太守,说如此( ) 。

  30、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B、选文前两段写了“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3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2、为什么“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答:
  29、①yāo 邀请 ②yì 拜见 30、C

  31、①(祖先)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②(渔人)救沿着旧路(回去),处处做了标记。

  32、桃源人与世隔绝久远,对陌生人到来感到很惊异。(意思正确即可)

  2008各地试题文言文阅读之《醉翁亭记》

  1.河北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10题。(13分)

  醉翁亭记(节选)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J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

  (1)环滁皆山也 环:
  (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3)野芳发而幽香 发: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文:
  8.选文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驾了“西南诸峰”、“ ”“ ”、“醉翁亭”等景物。(2分)

  9.概括选文第②段的内容。(2分)

  答:
  10.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3分)
  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记]指《醉翁亨记》。 ②[商贾]商人。 ③[关征]查税征税。

  答:

  6.(1)围绕(环绕) (2)情趣(意趣、兴趣) (3)开放(开)

  7.给它(亭子)起名(题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称它(命名)的。

  8.琅琊(山) 酿泉

  9.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10.《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


#易郑邓# 桃花源记翻译简洁版 -
(19327542171): 谢谢你的关注 《桃花源记》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 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

#易郑邓# 桃花源记得翻译 要简单准确的 -
(19327542171): 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么? 《桃花源记》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 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在...

#易郑邓# 桃花源记得翻译 要简单准确的 -
(19327542171): 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么? 《桃花源记》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 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

#易郑邓# 《桃花源诗》的翻译 -
(19327542171): 译文 秦始皇暴政,打乱了天下的纲纪,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黄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隐居避世.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如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树...

#易郑邓# 《桃花源记》的翻译 -
(19327542171):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

#易郑邓# 求《桃花源记》的翻译. -
(19327542171):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易郑邓# 求《桃花源记》的翻译.
(19327542171):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易郑邓# 《桃花源记》翻译 解词 -
(19327542171):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

#易郑邓# 谁有《桃花源记》的译文?
(19327542171): 《桃花源记》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

#易郑邓# 翻译陶渊明《桃花源记》 -
(19327542171): 桃花源记 陶渊明(南北朝)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 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