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唐朝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作品的艺术特点 唐朝三位著名的大诗人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为什么会呈现出...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以李白的代表作《梦游天姆吟留别》为例,李白的艺术特点有:1.用超现实的形象表现现实性的主题。诗中反映的主题,即对丑恶现实的憎恨,有着很强的现实性。但这个主题却不是通过对现实的正面揭露来表现的,不象杜甫“三吏”“三别”,通过正面揭露现实生活来表现主题。 2.不去详尽地描写生活的全过程。他对表现生活全貌不感兴趣,他所追求的是表现对事物的整体感受。 3.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强烈地表现主观意识,塑造个人形象。
杜甫和李白分别代表着现实主义和浪谩主义两大不同的流派。这两大流派的区分点,在于作品与现实的关系上。就是说:作品是着重描写现实,还是着重描写理想。
杜甫的艺术成就则在于:1. 杜诗的现实主义创作特征首先表现在对现实进行深刻、冷峻的解剖上。 2.寓主观于客观、真实性与倾向性的统一。 3.选材的典型性与真实的细节描写相结合。这些特点可以以《石壕吏》为例具体分析。
而白诗最大的艺术特点确在于语言使用的通俗。其他特点就要放到具体诗篇分析了,如《上阳白发人》,取材典型,运用民歌语言,正衬与反衬并用。。。
仅此拙见,我这学期刚学完的。

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据说他每次有新的诗作初步完,都会拿去读给老妪听,老妪有听不懂的地方就改,直到全诗老妪都能理解为止。虽然这只是野史,但白诗“老妪能解”的确是公认的事实。在艺术表现方面称做“疏”。“疏”对“密”,所谓“密”,是指在一首诗甚至一句话里说好几件事或好几层意思。“疏”则反之,往往好几句话合在一起才说一件事或一层意思。而“疏”正是口语的特点,这也是白诗“老妪能解”的原因。例如《琵琶行》一诗从开头到“别时茫茫江浸月”共六句话,表达的意思就只是“将要不欢而散”而已。甚至全诗“六百一十二言”所表达的也只有一个意思:与琵琶女萍水相逢,共同感叹命运的坎坷。白居易的词也是如此。例如《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全词抒发的感情仅题目“忆江南”三字就足以概括。
此外白诗还有一特点--多叙事,而且他的叙事诗确实也达到了唐诗艺术成就的高峰。“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的特色也正与此密不可分(就那今天来说,记叙文还是比议论文好懂,不是么)。著名的作品如《长恨歌》《琵琶行》都以叙事为主。另外像上文所提及的《忆江南》一词也用了相当的篇幅来叙事: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总共27字的小令,有14字是在叙事,充分体现了白居易创作的特点。
ps,临场发挥,见笑了。

李白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遭遇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其实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可以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1 。”
  《望天门山》是李白七绝佳作中的一首。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属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那刹那的感觉,无穷的韵味,所表现出的是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性,人情,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
  当然,仅仅凭借一首《望天门山》是不足以说明李白的七绝之妙的。李白的七绝,以山水诗歌和送别诗为多。在这些诗歌中,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无论写景言情,都有种一气流贯的俊秀和爽朗,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山中问答》等2 。
  李白不仅七绝的成就卓越,而且乐府和歌行体的作品也有不俗的成绩。如乐府诗《蜀道难》,《行路难》等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了磅礴的气势。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入乐府,使古题乐府诗歌获得新的生命,把乐府诗歌创作推向无与伦比的高峰。而李白的歌行创作成就比乐府高3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作品,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随心所欲而变化莫测,摇曳多姿的境界。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综观李白诗歌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李白是个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
  同时,我们对他的创作风格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的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的特点是,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与喷发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他的诗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诗歌中的意象多为:大鹏,巨鱼,长鲸,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壮美雄奇之物。这为其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制造了更多的浪漫。李白诗歌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4 。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修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与世俗的高洁人格。
  为什么李白的创作风格是如此的浪漫飘逸又奔放奇逸?这就使我们要看看李白的身世遭遇5 :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的,有文化教养的家庭。使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他的少年时代生长于蜀中。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环境对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响甚大。道教影响,几乎伴随他的一生。大约18岁左右,他学习纵横术。我认为,就是因为他青少年时代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使他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开元十二年(724),李白开始游历生活,并多次希求荐用,屡遭失败。使他对朝廷充满不满与失望的情绪,但又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无减退。直到李光弼出征东南,他半道病还,病逝为止。
  我认为,正是李白受到良好的教育,又具有唐代诗人一般的“济苍生”,“安社禝”的儒家用世思想,同时,道教思想贯穿他一生。因此,他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与失败之间不停地来回,使他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同时

举例说明唐朝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作品的艺术特点~

  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他是继屈原而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驰骋想象,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已强烈的情感注入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他的诗歌中强烈的家憎之情和艺术魅力,是我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中最可珍贵的瑰宝。 远别离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学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
  猩猩 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
  不照余之亦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云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妨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
  何是?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
  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墓如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绵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杜诗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他一生所走过的路程,在艺术方面也达到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他的诗能使读者“知其人”、“论其世”,起着“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作用。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清人浦起龙说:“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读杜心解·少陵编年诗目谱附记》)杜甫的诗大部分涉及玄宗、肃宗、代宗三朝有关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可是无处不浸透了诗人的真情实感。例如杜甫中年时期的两篇杰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和《北征》,里边有抒情,有叙事,有纪行,有说理,有对于自然的观察,有对社会矛盾的揭露,有内心的冲突,有政治的抱负和主张,有个人的遭遇和家庭的不幸,有国家与人民的灾难和对于将来的希望。这两首长诗包括这么多丰富的内容,作者的心情波澜起伏,语言纵横驰骋,证明他在这不幸的时代面对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都敏锐地发生强烈的感应。这样的诗是诗人生活和内心的自述,也是时代和社会的写真,个人的命运和国家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二者在艺术上也达到高度的融合。又如《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哀江头》等诗,篇幅较短,却也同样具有这种特点。
  天宝后期以来,杜甫写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不管是陈述政见,如《洗兵马》,在梓州写的《有感》;或是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如《丽人行》、《忆昔二首》之一、在云安写的《三绝句》;或是寓言讽兴,如《凤
  凰台》、《病桔》、《枯棕》、《客从》;或是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关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都是个人的情感与事实相结合的。还有不少长篇,有的记载国家十几年来的大事,如《夔府书怀》、《往在》;有的叙述地方变乱,如《草堂》、《入衡州》;有的回忆往事,如《壮游》、《遣怀》;更是象浦起龙所说的“慨世还是慨身”(《读杜心解·读杜提纲》),都含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战争题材在杜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数量。杜甫对不同性质的战争持不同的态度。他对于朝廷穷兵黩武,消耗人力物力,是反对的,如《兵车行》、在夔州写的《遣怀》、《又上后园山脚》;对于平息叛乱,抵御外侮,是支持的,如安史之乱前期写的《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以及吐蕃入侵时写的《岁暮》。这些诗谴责什么,歌颂什么,都很鲜明。也有些关于战争的诗,既有歌颂,也有谴责。著名的《前出塞》、《后出塞》两组组诗,曲折反复地叙述战士在从军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实际上是反映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于战争的不同看法。这两组诗都歌颂了战场上的壮烈场面,战士如何善于战斗,勇于牺牲,取得胜利;又谴责了君王无止境的开拓边疆,主将骄横奢侈,使战绩失去积极的意义。这两组诗都是通过一个战士的自白,概括了无数英勇士兵的不幸命运。又如“三吏”、“三别”则更为具体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冲突。杜甫在洛阳路上,看见横暴的差吏把未成丁的男孩、孤苦的老人都强征入伍。他替这些人提出控诉,对差吏给以谴责,但是一想到壮丁缺乏,而又大敌当前,便转变了口气,尽可能对被征调的人说几句慰解或鼓励的话。元代鲜于枢书杜甫《兵车行》  杜甫写过许多歌咏自然的诗。他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历代的诗话、诗评对于杜诗里高度的“情景交融”作过许多论述。但是杜甫的诗不只有高度的情景交融,而且有情、景与时事的交融,作者在写景和抒情时,很少离开现实,随时随地都想到他所处的干戈扰攘、国困民疲的时代。如困居沦陷的长安时写的《春望》、入蜀时写的《剑门》,是最有代表性的。这类诗,杜甫越到晚年成就越大,象五律《客亭》、《江上》、《江汉》,七律《登楼》、《宿府》、《阁夜》、《秋兴八首》等,都是情景与时事交融的脍炙人口的名篇。


  白居易作品与艺术特色

  (1) 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一味“嘲风雪、弄花草”的创作倾向,以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上下交合,内外胥悦”的政治目的;他的讽谕诗继承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代表作是《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他的闲适诗深受陶渊明、韦应物的影响;其诗风以平易通俗著称,时称“元白体”;著有《白氏长庆集》。

  (2)《琵琶行》结合着一个歌女的身世,写出了游子漂零、寒士沦落的传统主题,表达了一种共同身世共同命运的感情。在读懂作品的字、词、句和深入了解作品的思想、艺术的基础上,还要掌握有关的名句,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瑟瑟半遮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怨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作者写此诗时正任江州司马;行是乐府歌辞的一体,与“歌”相类,常连称“歌行”,内容以叙事为主;另外还要了解诗《序》的内容。以及浔阳江指长江流经江州的一段,江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主人下马客在船”句中的“主人”是作者白居易的自称;青衫是唐朝八、九品文官的服色等。

1,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

2,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

3,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魔”、"诗王"。 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

主要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等(《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集》后人又编为《白香山诗集》。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通俗派的代表,相传老妪可懂。


#费段侄# 李白 和白居易的诗歌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并分析造成其不同的原因? -
(17131683170):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他的讽谕诗主要...

#费段侄# 唐朝最著名三大诗人是哪三位,他们各有什么样的风格,从诗歌中,分别写出反应他们诗歌风格的一首诗. -
(17131683170): 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李白的作品强烈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是艺术特点,他是继屈原而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驰骋想象,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已强烈的情感注入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

#费段侄#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
(17131683170):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他的诗歌充满了豪迈、奔逸、洒脱不羁的特点. 我把李白诗歌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李白诗歌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二、李白诗歌以大气贯注,有鲜明的个性;三、李白诗歌奇特的想象和喷发式的情感表达方式;四、...

#费段侄# 李白与杜甫的诗艺术特色的异同 -
(17131683170): 李杜创作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呢?裴斐先生在《李白十论》一书中说:“李杜创作的最根本区别,简单讲来,乃在于对待主客观的不同态度,用王国维的话说,李白属于'主观诗人,杜甫属于'客观诗人',杜甫擅长客观描写,代表作是叙事诗,...

#费段侄#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留派,代表作,诗歌特点各是什么 -
(17131683170):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

#费段侄# 唐代诗人的代表人物各自的艺术风格及其代表作,名句 -
(17131683170):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后贡的人便把李白称为“诗仙”. 诗圣: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代的许多诗...

#费段侄# 唐诗有什么特点? -
(17131683170): 唐诗大部分是格律诗.所谓格律诗是指在格式和音律上有严格规定的诗歌.唐代称为“近体诗”、“今体诗”,根据句数不同,可分为绝句、律诗、排律三种,它们又可以分为五言、七言两种.唐代诗歌按题材可分为山水诗、边塞诗等.山水诗...

#费段侄# 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
(17131683170): 性格不同 加上当时环境的不同、观察社会的角度不同 李白活跃于天宝年间,前半生恰逢太平盛世.而李白文采风流具备,所以作品多潇洒张扬之作,当然不乏其他类别.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浪漫主义的集大成者 杜甫虽然和李白...

#费段侄#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的风格为什么不同 -
(17131683170):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他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

#费段侄# 关于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刘禹锡,白居易,辛弃疾的诗的风格 -
(17131683170): 李白诗歌各具特色,风格多变,以“飘逸”二字难以概括其不同时期的风格.出蜀前后,李白游奇览胜,受道家思想影响很深,诗歌“飘逸”的风格比较明显;一入长安受到挫折,但他并未失去希望,诗风豪迈奔放、感情炽热,反复歌咏自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