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袁宏道《觞政》全文 谁能给个袁宏道的《上方山四记》的翻译。。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一之吏

  【原文】凡饮以一人为明府,主斟酌之宜。酒懦为旷官,谓冷也;酒猛为苛政,谓热也。以一人为录事,以纠座人,须择有饮材者。材有三,谓善令、知音、大户也。

  【译文】凡饮酒时,先推选一人做令主,主持斟饮事项。如果他和荒废政务的旷官一样懦于管事,会让筵席冷清,如果管事严罚酒猛,有如苛政,则会使筵席热烈。再推一人为副手,专门负责对违犯酒令人的纠察。这两位都须要有饮酒之材的人充当。饮材须具备三个条件;就是精通酒令、通晓音律和酒量大。

  二之徒

  【原文】

  酒徒之选,十有二;款于词而不佞者,柔于气而不靡者,无物为令而不重者,令行而四座踊跃飞动者,闻令即解不再问者,善雅谑者,持屈尊不分诉者,当杯不议酒者,飞斝腾觚而仪不愆者,宁酣沉而不倾泼者,分题能赋者,不胜杯杓而长夜兴勃勃者。

  【译文】

  选择酒徒,有十二条标准:说话诚恳不巧语媚人的人,气色温柔但不淫靡的人,随意行令而不重令的人,酒令一行就让满座踊跃的人,听到宣令立时就能理解不再诘问的人,善于开高雅玩笑的人,未犯令而被委曲罚酒不自我分辩的人,面对酒杯不议论酒好酒坏的人,酒杯飞传而仪容端正的人,宁可醉眠而不偷着泼酒的人,得到题目就能作诗题赋的人,不胜酒力但长夜饮宴而兴致不衰的人。

  三之容

  【原文】

  饮喜宜节,饮劳宜静,饮倦宜诙,饮礼法宜潇洒,饮乱宜绳约,饮新知宜闲雅真率,饮杂揉客宜逡巡却退。

  【译文】

  饮酒高兴时应有节制,饮酒疲劳时应安静休息,饮酒倦怠时应说笑话,饮酒有礼法制约时要态度潇洒,饮酒乱性时要用礼法规矩约束自己,和新交的朋友饮酒应该雅静真诚,和圈外的杂客饮酒要须臾离开退出。

  四之宜

  【原文】

  凡醉有所宜。醉花宜昼,袭其光也。醉雪宜夜,消其洁也。醉得意宜唱,导其和也。醉将离宜击钵,壮其神也。醉文人宜谨节奏章程,畏其侮也。醉俊人宜加觥盂旗帜,助其烈也。醉楼宜署,资其清也。醉水宜秋,泛其爽也。一云:醉月宜楼,醉暑宜舟,醉山宜幽,醉佳人宜微酡,醉文人宜妙令无苛酌,醉豪客宜挥觥发浩歌,醉知音宜吴儿清喉檀板。

  【译文】

  开怀酣饮,应当有适宜的时光和场景。在花荫间酣饮,应当在白天,可以更光亮地享受花姿的美态。对着雪景饮酒,应当在夜晚,可以更好地领略雪的皎洁。饮酒得意时,应该放喉高歌以使心境更和畅。为离别而痛饮,应手击钵盂,可以壮人神色。和文人对饮,应当注意节奏、慎依章程,以免失礼招来羞辱。与才智出众的豪杰畅饮,应当增加酒杯、添插旗帜,可以显示壮烈。在楼上酣饮宜在夏日,高楼有清风降暑。在水边痛饮宜在秋天,秋水依依,更加爽人。另有一说:对月痛饮时宜登高楼,暑天酣饮最好在船上,在山间饮酒应找幽静处,与佳人饮酒到脸色微红时即可,与豪壮的客人痛饮,可时时挥动杯盏放声高歌,和知音人对饮,最适宜请吴伎拍击檀板曼声清唱。

  五之遇

  【原文】

  饮有五合,有十乖。凉风好月,快雨时雪,一合也;花开酿熟,二合也;偶而欲饮,三合也;小饮成狂,四合也;初郁后畅,五合也。日炙风燥,一乖也;神情索莫,二乖也;特地排档,饮户不畅,三乖也;宾主牵率,四乖也;草草应付,如恐不竟,五乖也;强颜为欢,六乖也;草履板折,谀言往复,七乖也;刻期登临,浓阴恶雨,八乖也;饮场远缓,迫暮思归,九乖也;客佳而有他期,妓欢而有别促,酒醇而易,炙美而冷,十乖也。

  【译文】

  饮酒,有五种适合,十种不适合。清凉的月色、爽人的好风、疾雨刚停、适时的瑞雪,在这些时候饮酒,是一适合;鲜花开放,新酒酿成,这时饮酒,是二适合;偶然有了酒兴,端起杯子就饮,是三适合;稍喝点酒,就酒兴大发,近似颠狂,是四适合;开始愁郁,饮酒后欢畅,话也越说越利索,是五适合。太阳炙人、空气燥热,这时饮酒,是一乖;精神索漠、毫无兴致,这时饮酒,是二乖;特地排设,令饮客感到不适意,这样饮酒,是三乖;主人和宾客互相拉扯,有失大雅,这样饮酒,是四乖;草草应付,惟恐不早些收场,这是五乖;强作欢颜,内心不快,这是六乖;低头哈腰、反复谄言,是七乖;按时赴约,但乌云密布、恶雨袭人,是八乖;饮地很远,黑夜将临,急于回家,这时勉强饮酒,是九乖;客人是好友但却有他约,歌妓令人高兴但另有别的应酬,酒很醇美却换掉,烤肉很香却冰凉,这种状况是十乖。

  六之候

  【原文】

  欢之候,十有三:得其时,一也;宾主久间,二也;酒醇而主严,三也;非觥不讴,四也;不能令有耻,五也;方饮不重膳,六也;不动筵,七也;录事貌毅而法峻,八也;明府不受请谒,九也;废卖律,十也;废替律,十一也;不恃酒,十二也;歌儿酒奴解人意,十三也。不欢之候,十有六:主人吝,一也;宾轻主,二也;铺陈杂而不序,三也;室暗灯晕,四也,乐涩而妓娇,五也;议朝除家政,六也;迭谑,七也;兴居纷纭,八也;附耳嗫嚅,九也;蔑章程,十也;醉唠嘈,十一也;坐驰,十二也;平头盗瓮及偃蹇,十三也;客子奴嚣不法,十四也;夜深逃席,十五也;狂花病叶,十六也(饮流以目睚者为狂花,目斜者为病叶)。其他欢场害马,例当叱出。害马者,语言下俚面貌粗浮之类。

  【译文】

  饮酒欢欣有十三种景况:时候适宜,是其一;主客久未会面,是其二;酒淳美而主人端庄,是其三;不击正规酒器不咏歌,是其四;不会行令就感到羞耻,是其五;注重饮而不重视菜,是其六;不随意搬动筵席,是其七;监酒官状貌坚毅而执法严格,是其八;主令官不受人情,是其九;不卖律,是其十;不替律,是其十一;不仗酒发疯,是其十二;歌伎童奴善解人意,是其十三。饮酒不欢欣的景况有十六种:主人吝啬,是其一;宾客轻视主人,是其二;席面杂乱无序,是其三;室内黑暗、烛光不明,是其四;乐工生疏、妓女娇气,是其五;陡意议论朝政家事,是其六;多次开不适当的玩笑,是其七;不断站起坐下,是其八;贴住耳朵悄悄私语,是其九;蔑视酒规酒令,是其十;醉语罗嗦唠叨,是十一;人身在筵席而神已外驰,是十二;脱下发巾随意倒卧,是十三;客人的子女或小僮乱喊不懂礼法,是十四;夜深逃席而去,是十五;狂花病叫,是十六(饮宴中,那些怒目对人者是狂花,斜目窥人者是病叶)。其他的妨碍饮酒欢欣的害马,照例须一律叱走。害马,就是那些语言粗鄙、面目可憎的人。

  七之战

  【原文】

  户饮者角觥兕,气饮者角六博局戏,趣饮者角谈锋,才饮者角诗赋乐府,神饮者角尽累,是曰酒战。经云:"百战百姓,不如不战。"无累之谓也。

  【译文】

  有酒量的,凭借自己酒力在杯盏上和对手争高低;有豪气的饮酒者用六博局戏来争高下;讲求饮酒趣味的,用言谈锋利和对手竞争;有才学的饮者用诗词歌赋和对手比较;有神智的饮酒者以智谋和对手较量。这些,都可以称为"酒战"。经书说:"百战百胜,不如不战。"就是说饮酒无须拼战而使身心受累的意思。

  八之祭

  【原文】

  凡饮必祭所始,礼也。今祀宣父曰酒圣,夫无量不及乱,觞之祖也,是为饮宗。四配曰阮嗣宗、陶彭泽、王无功、邵尧夫。十哲曰郑文渊,徐景山、嵇叔夜、刘伯伦、向子期、阮仲容、谢幼舆、孟万年、周伯仁、阮宣子。而山巨源,胡毋辅国、毕蔑世、张季鹰、何次道、李元忠、贺知章、李太白以下,祀两庑。至若仪狄、杜康、刘白堕、焦革辈,皆以酝法得名,无关饮徒,姑祠之门垣,以旌酿客,亦犹校官之有土主,梵宇之有伽蓝也。

  【译文】

  凡饮酒必先祭祀酒的始祖,这是古礼。现在祀孔子为"酒圣",他酒量小而不醉,是酒之始祖,也是历朝酒徒的宗主。四位配祭的是阮籍、陶潜、王绩、邵雍。另有配享的十哲为郑泉、徐邈、嵇康、刘伶、向秀、阮咸、谢鲲、孟嘉、周、阮修。而山涛、胡毋辅之、毕卓、张翰、何充、李元忠、贺知章、李白及之后的著名酒徒们,祀祭在两廊。至于仪狄、杜康、刘白堕、焦革等辈,都因会酿酒出名,和好饮的酒徒无关,姑且也祀在门墙,以表彰他们是酿酒的好手,就像官学里供有土地神、佛寺有伽蓝神那样。

  九之典刑

  【原文】

  曹参、蒋琬、饮国者也;陆贾、陆遵,饮达者也;张师亮、寇平仲,饮豪者也;王远达、何录裕,饮俊者也;蔡中郎,饮而文;郑康成,饮而儒;淳于髡,饮而俳;广野君,饮而辩;孔北海,饮而肆。醉颠、法常、禅饮者也;孔元、张志和,仙饮者也;杨子云、管公明,玄饮者也。白香山之饮适,苏子美之饮愤,陈暄之饮呆,颜光禄之饮矜,荆卿、灌夫之饮怒,信陵、东阿之饮悲。诸公皆非饮派,直以兴寄所托,一往标誉,触类广之,皆欢场之宗工,饮家之绳尺也。

  【译文】

  曹参、蒋琬都是国家重臣,他们饮酒可称之为"国饮";陆贾、陈遵能言善辩、饮酒时放达不羁,可视之为"达饮";张齐贤、寇准饮酒豪侈,可称之为"豪饮";王元达、何承裕饮酒不拘小节,可称之为"俊饮"。蔡中郎喜酒而以文章著名;郑康成喜酒而为儒学大师;淳于髡身为徘优喜酒而滑稽;郦食其喜酒而能言善辩;孔融喜以酒招友,如开酒肆。醉颠、法常都是僧人而嗜酒,可称为"禅饮";孔元、张志和远遁人间而嗜酒,可称为"仙饮";扬雄、管辂俱为易学大师,精玄机而嗜酒,可称"玄饮";白居易"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而喜酒,可称为"适饮";苏舜卿为权奸排挤,以酒消愤,可称为"愤饮";陈暄痴迷于酒、百事皆废,可称为"呆饮";颜延之以文名世而嗜酒,可称为"矜饮";荆轲刺秦、灌夫骂坐,都含怒而死,他们的饮酒可以称为"怒饮";信陵、东阿为避忌远祸以酒消悲,可以称为"悲欢"。以上这些都是不同的饮酒界别,但都是以酒寄情,我这里把他们当作标帜赞扬,还可以触类旁通、推而广之,举出更多的酒徒、酒派,他们都是欢乐酒场的宗师、饮酒人所应效法的准绳。

  十之掌故

  【原文】

  凡《六经》、《语》、《孟》所言饮式,皆酒经也。其下则汝阳王《甘露经》、《酒谱》、王绩《酒经》,刘炫《酒孝经》,《贞元饮略》,窦子野《酒谱》,朱翼中《酒经》,李保《续北山酒经》,胡氏《醉乡小略》,皇甫崧《醉乡日月》,侯白《酒律》,诸饮流所著记传赋诵等为内典。《蒙庄》、《离骚》、《史》、《汉》、《南北史》、《古今逸史》、《世说》、《颜氏家训》,陶靖节、李、杜、白香山、苏玉局、陆放翁诸集为外典。诗余则柳舍人、辛稼轩等,乐府则董解元、王实甫、马东篱、高则诚等,传奇则《水浒传》、《金瓶梅》等为逸典。不熟此典者,保面瓮肠,非饮徒也。

  【译文】

  《六经》、《论语》、《孟子》中所写到的关于酒的饮法,都是酒经。其下唐汝阳王所著《甘露经》、《酒谱》,王绩所著《酒经》,刘炫所著《酒孝经》、《贞元饮略》,窦萍所著《酒谱》,朱肱所著《酒经》,李保所著《续北山酒经》,胡氏所著《醉乡小略》,皇甫菘所著《醉乡日月》,侯白所著《酒律》,以及其他饮者所写的记传辞赋等等都是关于酒的内典。《庄子》、《离骚》、《史记》、《汉书》、《南北史》、《古今逸史》、《世说新语》、《颜氏家训》、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的诗集都是关于酒的外典。词家用柳永、辛弃疾等,乐府则董解元、王实甫、马致远、高则诚等,小说则《水浒传》、《金瓶梅》等都是关于酒的闲逸书典。不熟悉这些典籍的人,就是只知道往肚肠里装酒,算不得真正的"饮徒" 。

  十一之刑书

  【原文】

  色骄者墨,色媚者劓,伺颐气者宫,语含机颖者械,沉思如负者鬼薪,梗令者决递。狂率出头者搔婴。愆仪者共艾毕。欢未阑乞去者菲对履。骂坐三等:青城旦;春;放沙门岛。浮托酒狂以虐使为高,又驱其党效力者,大辟。

  【译文】

  在酒宴上,态度傲慢的要处以墨刑,故作媚态的要处以劓刑,颐气使人者处宫刑,用语讥刺他人者械。对低头沉思如有重负的罚做"鬼薪",阻碍酒令的也要判刑发落。特别狂嚣的"搔婴",失去礼仪的"艾毕",欢饮未结束就请求离席的人给穿罪衣罪鞋,至于借酒骂座的分三种处罚:罚做"城旦"罚做"春",或流放沙门岛。如借酒发疯,虐使他人,又驱使同伙一起虐人者,杀头。

  十二之品第

  【原文】

  凡酒以色清味冽为圣,色如金而醇苦为贤,色黑味酸醨者为愚。以糯酿醉人者为君子,以腊酿醉者为中人,以巷醪烧酒醉人者为小人。

  【译文】

  酒以色清味冽为最好,称圣人;酒色黄而质醇味苦者次之,称贤人;色黑味酸质薄的最差,称愚人。用糯米酿的酒让人痛饮的是君子,用冬天酿的酒让人痛饮的是中人,用里巷买来的烧酒让人痛饮的是小人。

  十三之杯杓

  【原文】

  古玉及古窑器上,犀、玛瑙次,近代上好瓷又次。黄白金叵罗下,螺形锐底数曲者最下。

  【译文】

  酒具中以古玉制成和古窑烧制成的最好,用犀角和玛瑙制成的较次,近代烧的上好瓷器则又次之。黄金、白金制的酒卮较差,特别是螺形尖底多弯曲的酒盏最差。

  十四之饮储

  【原文】

  下酒物色,谓之饮储。一清品,如鲜蛤、糟蚶、酒蟹之类。二异品,如熊白,西施乳之类。三腻品,如羔羊、子鹅炙之类。四果品,如松子、杏仁之类。五蔬品,如鲜笋、早韭之类。

  以上二款,聊具色目。下邑贫土,安从办此。政使瓦贫蔬具,亦何损其高致也。

  【译文】

  下酒的食品,统称"饮储"。一类为清品,比如鲜蛤、糟蚶、醉蟹之类,二为异品,比如熊白、西施乳之类。三是腻品,比如羔羊、炙子鹅之类。四乃果品,比如松子、杏仁之类。五是蔬品,比如鲜笋、春韭之类。

  以上几条,聊备名目而已。乡间的穷人,怎么能有这些呢?但只要有瓦盆蔬菜,照样不妨饮酒的高雅情趣!

  十五之饮饰

  【原文】

  棐几明窗,时花嘉木,冬幕夏荫,绣裙藤席。

  【译文】

  窗明几净,鲜花美树,冬有帐幕,夏有荫凉,身穿绣花裙,坐需设藤席。

  十六之欢具

  【原文】

  楸枰、高低壶、觥筹、骰子、古鼎、昆山纸牌、羯鼓、冶童、女侍史、鹧鸪、沈茶具(以俟渴者)、吴笺、宋砚,佳墨(以俟诗赋者)。

  【译文】

  棋盘、高低壶、酒筹、骰子、古鼎、昆山马吊牌、羯鼓、妖艳的小童、侍女、鹧鸪、茶具(预备给渴了的人用)、吴笺、宋砚、佳墨(预备有人写诗作赋)。

  【原文】

  余饮不能一蕉叶,每闻垆声,辄踊跃。遇酒客与留连,饮不竟夜不休。非久相狎者,不知余之无酒肠也。社中近饶饮徒,而觞容不习,大觉卤莽。夫提衡糟丘,而酒宪不修,是亦令长者之责也。今采古科之简正者,附以新条,名曰《觞政》。凡为饮客者,各收一帙,亦醉乡之甲令也。

  【译文】

  我的酒量小,每次连一蕉叶的酒都喝不下。但只要听到卖酒声,便踊跃上前。和酒友一起留连饮酒,饮不通宵不罢休。不是亲密老朋友,不知道其实我并没酒量。村子里有许多酒徒,但都没有学习过酒仪,酒态不好,言行粗鲁。既然喜欢饮酒,而不守酒法、酒礼,这当然会受到长者的谴责。现在,我选些古代典籍里简明实用的关于饮酒的礼仪法则,再加些新条目,编成这本书,起名《觞政》。凡是喜欢饮酒的人,各拿一册,也算是醉乡中的律规吧。

求袁宏道的诗《感王胡庚》 要完整无错别字的~

感王胡庚(明·袁宏道)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翩翩衣马兴何殊,醉拥阳昌旧酒垆。傲骨终然遭白眼,穷途无计觅青蚨。

床头气沮金平脱,袖里颜催玉唾壶。安得再逢龙准叟,为君辍洗溺诸儒。

  一、从乌山口起,两边凌乱的山峰约束成一条窄窄的山涧,游人行于其中如同在胡同中一般,一路上陆续有村庄、麦田、林间小屋连绵不断。往地里送饭的妇女和牧童隔着篱笆惊诧地偷看,村子里的狗吠叫着迎接游人。到了接待的寺庙,寺庙两边的山壁高耸入天,中间一条缝隙,起初我怀疑这缝隙是猿猴的洞穴或是蛇进出的通道,或许有别的路径能到达山顶,不知到身体要从这中间过去。在前引路的僧人进入缝隙,我们赶紧跟着进去。到了这里有人仿佛在盒子中行走,三步一弯五步一折,抬头看太阳,一会在东边一会在西边。脚跟一会高一会低,才感叹这座山峰的奇异,另一座又跳了出来。走一会歇一会,到达了欢喜台。回头看看,好像螃蟹在谭底爬行,从井中汲水,以身体做坛子,即使再怎么腾跃,也跳不出井栏。它的山峰变幻多姿,有的像城楼,高低城墙栏杆都具备。有的像洁白的莲花,下面承接黄色的基座。我不能一一详细记录。
  二、从欢喜台沿台阶向上,经过九次折返,共三百多级台阶,才登上昆卢顶。顶上建有一百二十座寺庙,各种色彩交错缤纷,嵌入岩石的边沿,庵寺都十分精美绝伦,栽种着各种花卉及竹子,好像江南人家的别墅。此时正值牡丹盛开,院院又红又香,沾染熏香了游人的衣服。寺僧争着摆设供案,山肴野菜,新摘下的就可以煮食,味道芳香脆美。唯独不设茶水,冲泡黄苓芽代替,味道也很好。夜晚住在寺院方丈室,共睡一床的还有王则之黄昭素。昭素鼾声如雷,我一夜不能入睡。
  三、昆卢顶的右边有一道陡泉,望海峰的左边有大小摘星峰。大摘星峰很高,一个老僧人说山峰后有一个云水洞,相当奇异深邃。我于是摘掉头巾脱去外衣,带着其他人去。我们两手都拄着拐杖,内衣鲜明整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忍不住发笑。到了山腰稍微休息了一会,而先前所说的一百二十座寺庙意义都可以看清。我上了摘星岭,抬头看峰顶,及其高峻陡峭,回头看不到其他众人,就独自到峭壁下休息。这时一个东西攀附着藤萝迅速跑来,敏捷得像猿猴一样,到了面前发现他脸面黑魆魆的,削瘦的像鬼一样,我不觉心惊肉跳,毛发全竖了起来。一问原来是个僧人。他说话不很清楚,但给我指了指他的住处。我跟着他走,来到一个小山洞,洞里石床冰冷,我在那坐了一会,僧人给我端来黄茅汤,我喝完留下钱就离开了,他也没有行礼相送。众人登上山峰后都大呼累了,都倒上满满的酒。黄昭素在石壁上题上自己的名字。弯弯曲曲地走了约一顿饭的时间,一共上下坡了四五回,才到达云水洞的洞门。进洞几丈后,有一个穴孔非常狭窄,像坛子口,一同游玩的即使是最瘦弱的,也需要头腰都贴在地上才进的去。到这里我们才点起篝火,一望没有尽头,正想放开脚走,才几十步,又忽然狭窄起来。走过这一段路就看见岩石仿佛美玉堆叠在一起,看了令人心襟动摇,以为不在人间。又看见好像黄龙白龙在山壁上,又有个大水池,有龙在池边盘踞,张牙舞爪,卧佛、石狮、石烛都很逼真。岩石层叠好像楼阁,有僧人取来石头相互撞击,有的像钟声,有的像鼓声。又有一块大石头,叫做须弥,用烛火照着看它都看不见它的顶。又有的像大小雪山,寒冷的水从上面飞溅下来像雪花一样。其他各种形状的不能完全记下来。它们大概都是水珠淋落在石头上几千年才积累而成的。仆人到这里都惊恐的大叫。我恐怕他们惊起了龙神,急忙斥责制止。不能制止就让他们诵“阿弥陀佛”。篝火快烧完了,我们只能愁闷而回。将要出洞的时候,我让仆人敲下了一块石头,正好可以做砚台。每次拿出来给客人看,客人没有不惊叹说是昆仑山上的美玉的。
  四、从云水洞回来后,我们众人都仰卧在一个床榻上。吃完饭,我说:“陡泉非常近,为什么不去看看呢?”大家都说好。我们就相互搀扶着沿着山涧走。一顿饭的功夫就到了。石壁耸立起一百多丈,呈淡黄色,平坦光滑又有光泽,中间又有各种色彩。石壁上又有岩石,有的像帽子,有的像柱子。一直盯着看好像要落下来似的,让人头晕目眩。山壁半腰有一处,石头高峻聚集成一个小普陀,适宜供奉观音大士。陡泉就在这个石壁下,停止的水深而清澈。寺里的僧人说:“以前有人用这水煮腥臭的东西,泉水就消失了。直到诚心的道歉,才又涌出来像以前一样。所以传说乘坐圣泉。”我带有天池茶,让僧人汲来泉水煮茶,每人喝了一杯,在石头上铺上毡子,狂欢到夜深才回去。


#裴怎邢# ”浮一大白”为何意 -
(19644636026): 浮一大白 1. 【读音】fú yī dà bái 2. 【基本释义】原指罚饮一大杯酒,后指满饮一大杯酒.浮:违反酒令被罚饮酒;白:罚酒用的酒杯. 3. 【出处】出自汉·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 4. 【应用示例】 (1)得此喜信,胜听挞音,当浮一大白.(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 (2)(清)张潮《虞初新志·卷十三·黄周星<补张灵崔莹和传>》:“一日,灵独坐读《刘伶传》,命童子进酒,屡读屡叫绝,辄打案浮一大白.”

#裴怎邢# 谁有“文人雅事”方面的作文 -
(19644636026): 吾楼下有海棠数株,皆干丰华冠.丙戌年春之四月初绽时,粉团玉雪,暗香浮动.吾极爱之,每每流连而观,惬意满怀.秋初始,绿肥红去,满树累累,已然果实丰硕.古人云,夜深赏花,文人雅事.今遂信手拈诗,将苏轼二诗一文录入(伴随...

#裴怎邢# 从漫长的文明进化历史看,酒为什么是一种文化?
(19644636026): 物质文化遗产!~

#裴怎邢# 什么叫“共浮一大白”? -
(19644636026): 解释 浮:违反酒令被罚饮酒;白:罚酒用的酒杯.原指罚饮一大杯酒.后指满饮一大杯酒. 出处 汉·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 示例 得此喜信,胜听挞音,当~.(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 简单的说就是大家共同举杯,畅饮一大杯

#裴怎邢# 什么叫当浮一大白? -
(19644636026): 西汉刘向《说苑》卷十一: 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抄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文侯饮而不尽釂,公乘不仁举白浮君.君视而不应.侍者曰:“不仁退,君已醉矣.”公乘不仁曰:“《周书》曰'前车覆,后车戒',盖言其危.为人臣者不易,为君亦不易.今君已设令,令不行,可乎?”君曰:“善!”举白而饮,饮毕,曰:“以公乘不仁为上客.” 釂,尽也.浮以大zd白,用大酒杯罚酒.[或曰“白”乃“勺”之误.

#裴怎邢# 《懒园觞政》是由谁撰写的?
(19644636026): 《懒园觞政》,清蔡祖庚撰.祖庚,字莲西,上元人.该著主要是叙述用掷骰子的方法,以升官图的方式来饮酒.以骰子的变换来分升什么官级,什么官级喝大杯还是小杯...

#裴怎邢# 求古文翻译 -
(19644636026): 醉叟者,不知何地人,亦不言其姓字,以其常醉,呼曰醉叟.岁一游荆澧间,冠七梁冠,衣绣衣,高权阔辅,修髯便腹,望之如悍将军.年可五十馀,无伴侣弟子.手提一黄竹篮,尽日酣沉,白昼如寐.百步之外,糟风逆鼻.遍巷陌索酒,顷刻...

#裴怎邢# 谁有袁宏道的资料呀?急需! -
(19644636026): 袁宏道(1568--1610) 明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 .万历进士,官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创始者,文学成就居三袁中之首.其思想受李贽影响较深,重视小说戏曲和民歌在文学中地...

#裴怎邢# 满井游记的主旨句包含了什么道理 -
(19644636026):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而实际上春已降临人间.这是思想境界升华的表现.这就表明.” 这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是因为自己“局促一室之内”,人们才能自觉地摆脱某种限制,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视野,既高度概括了上述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欢快心情: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由于这样那样的限制而看不到它,这是很可惜的,也反映了作者对哲理的追求.从这次出游他认识到城居时所以不知有春.懂得了这个道理

#裴怎邢# 当浮一大白
(19644636026): 释义 浮:违反酒令被罚饮酒;白:罚酒用的酒杯.原指罚饮一大杯酒.后指满饮一大杯酒. 出处 汉·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 浮一大白:现在有指庆祝的意思,高兴的时候以酒庆祝,喝上一顿-----本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