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到底有多少兰亭序真迹 如果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存世的话,能值多少钱,我说如果在的话!...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倾倒无数书法爱好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奉为“书圣”。

据说,宋代大学者姜夔酷爱《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历时20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难。因此,《兰亭序》可以说是由杰出的书法智慧所营造成的迷宫。

就是这样一幅无价之宝,现今流传的却是唐代及其后的临摹本,那么,真迹何在?是已经在战火中焚毁还是静静地躺在某个角落里?
  《兰亭序》真迹在世上最后一次出现是在李世民时代。李世民喜爱书法,尤其是王羲之的笔墨,吩咐下人在天下广为搜寻。每每得一真迹,便视若珍宝,兴致来时临摹揣度,体会其笔法兴意,领略其天然韵味之后,便珍藏身旁,唯恐失却。不仅如此,他还倡导王羲之的书风。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王羲之的真迹。太宗晚年,喜好王羲之更甚。虽然收藏王羲之墨迹不少,其中也有《兰亭序》,但始终没有找到王羲之的《兰亭序》的真本。一国君主,却不能得到前朝的稀世珍品,太宗每一想到此,便显得闷闷不乐。
  后来,经过查访才知道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据《太平广记》收何延之《兰亭记》记载:至贞观中,太宗锐意学二王书,仿摹真迹备尽,唯《兰亭》未获。后访知在辨才处,三次召见,辨才诡称经乱散失不知所在。房玄龄荐监察御史萧翼以智取之。萧翼隐匿身份,乔装潦倒书生,投其所好,弈棋吟咏,论书作画成忘年交,后辨才夸耀所藏,出示其悬于屋梁之《兰亭》真迹,《兰亭》遂为萧翼乘隙私取,萧翼回到长安后。太宗命拓数本赐太子诸王近臣,临终,语李治:“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也?汝意如何?”于是,《兰亭》真迹葬入昭陵。何延之自云,以上故事系闻辨才弟子元素于永兴寺智永禅师故房亲口述说。
  唐末五代之时,天下大乱,后梁耀州节度史温韬,乘机大掘唐帝诸陵,搜罗财宝,时人号其为“劫陵贼”。史籍记载:“在镇七年,唐帝之陵墓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李世民的昭陵自然难以幸免,由于昭陵修筑异常坚固,他让士兵费尽力气打通了75丈长的墓道,进入地宫,见其建筑及内部设施之宏丽,简直跟长安皇城宫殿一样。墓室正中是太宗的正寝,正寝东西两厢各有一座石床,床上放置石函,打开石函,内藏铁匣。铁匣里尽是李世民生前珍藏的名贵图书字画。其中最贵重的当推三国时大书法家钟繇和东晋时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打开一看,200多年前的纸张和墨迹如新。这些稀世珍藏,全被温韬取了出来,至宋朝元丰年间,这件国宝一度再现,有人持帖,并有一异石,名曰“织女支机石”,自称皆出昭陵。旋即不知何人购去,千古宝物,就此从世间消失。
  但也有人认为史书虽然记载温韬盗掘了昭陵,发现了王羲之的书法,但是并没有指明其中包括《兰亭序》,而且此后亦从未见真迹流传和收藏的任何记载。温韬盗掘匆忙草率,未做全面、仔细清理,故真迹很可能仍藏于昭陵墓室某更隐密之处。
  还有一种说法是《兰亭序》没有埋藏到昭陵之中,而是埋在了唐高宗李治的陵墓乾陵之中。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唐太宗死时,并没有提出要将《兰亭序》随葬,而是将《兰亭序》交给了同样喜爱笔墨丹青的李治。李治多病,临终前,他在病榻上遗诏,把生前喜欢的字画随葬。因此,在《兰亭序》失传之后,就有人怀疑《兰亭序》并非随葬昭陵,而是被藏在乾陵。唐代皇陵有十八座,据说被温韬挖了十七座。唯独挖到乾陵时,风雨大作,无功而还。在唐之后,再没有人见过《兰亭序》的真迹,这也使更多人相信《兰亭序》随葬乾陵的说法。
  《兰亭序》传世本种类很多,或木石刻本,或为摹本,或为临本。著名者如《定武兰亭》,传为欧阳询临摹上石,因北宋时发现于河北定武(今河北正定)而得名。唐太宗命冯承素钩摹本,称《神龙本兰亭》,由于他的摹本上有唐代“神龙”小印,所以将其定名为神龙本《兰亭序》,以区别于其他的唐摹本。此本墨色最活,跃然纸上,摹写精细,牵丝映带,纤毫毕现,数百字之文,无字不用牵丝、俯仰袅娜,多而不觉其佻,其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基本上可窥见羲之原作风貌。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被视为珍品。冯承素摹的《兰亭序》纸本,现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高24.5厘米,宽69.9厘米,此本曾入宋高宗御府,元初为郭天锡所获,后归大藏家项元汴,乾隆时复入御府。
  《兰亭序》真迹的下落众说纷纭,这也成了一个历史文化之谜。

没有真迹,真迹现在还不知道在哪个皇帝的墓里,现在猜测有可能在李世民或武则天的墓里

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价值多少人民币~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一篇被历代书家公认为举世无双的“天下第一行书 ”,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 目前世上没有真迹,只有唐朝虞世南和唐朝禇遂良临摩本,其中最受推崇的是虞世南的临摩本,王羲之的真迹,公认的世上早已没有了。几年前,平安帖的摹本,卖了3亿零800万。台湾故宫的快雪时晴帖,国宝级文物,也是唐代的摹本。如果王羲之真迹现世的话,被鉴定确为真迹,拿出来拍卖,只能是无价之宝价值连城!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一篇被历代书家公认为举世无双的“天下第一行书 ”,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 目前世上没有真迹,只有唐朝虞世南和唐朝禇遂良临摩本,其中最受推崇的是虞世南的临摩本,王羲之的真迹,公认的世上早已没有了。几年前,平安帖的摹本,卖了3亿零800万。台湾故宫的快雪时晴帖,国宝级文物,也是唐代的摹本。如果王羲之真迹现世的话,被鉴定确为真迹,拿出来拍卖,只能是无价之宝价值连城!


#滑樊亭# 兰亭序有几个版本,武定兰亭序是后人临写得么!? -
(13590225219): 历代《兰亭序》的摹本、临本,以及刻本不可胜数,现扼要介绍一下比较有名的《兰亭》版本,评以优劣,以便选帖时参考. 1.“开皇本”.“开皇”为隋文帝年号,一种刻本为“开皇十三年”,另一种为“开皇十八年”.此刻本字迹臃肿,...

#滑樊亭# 兰亭序凭什么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历史上有许多书画,还是真迹,而兰亭序连真迹都没有,只剩下摹本,为什么还有如此圣喻? - 作业帮
(13590225219):[答案] 《兰亭序》是王羲之用茧纸、鼠须笔与朋友优游之余的得意之笔.全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其章法布白,浑然一体.他的用笔、结字更见变化之妙.全篇二十个“之”字,七个“不”字,各具特点而不雷同.他能注意避免“状如算子”、“一字万同”...

#滑樊亭# 天之第一行书《兰亭序》是否尚存?
(13590225219): 对于人们最为关心的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有些人认为,史书虽然记载温韬盗掘了昭陵,发现了王羲之的书法,但是并没有指明其中包括《兰亭序》,而且此后亦从未见真迹流传和收录的任何记载.温韬盗掘时匆忙草率,未作全面、仔细清理,真迹很可能仍藏于昭陵墓室某更隐密之处. 另外宋代蔡挺在跋文中说,《兰亭序》偕葬时,为李世民的姐妹用伪本掉换,真迹留存人间.然此后《兰亭》真迹消息便杳如黄鹤,其下落如何,更是谜中之谜了.但也有些人认为,《兰亭序》真迹所以未见天日,是被也很爱好书法的李治暗中留下,掉了包把复制摹本随葬昭陵,真迹为李治和同样爱好书法的皇后武则天共同据有,到晚于李治去世的武则天死后被带进了乾陵墓室.

#滑樊亭# 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到底在哪里?
(13590225219): 现在没有真迹,所有的都是摹本,包括故宫收藏的.关于兰亭序的真迹,已经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样成了谜,有本悬疑小说《兰亭序密码》就是讲这个的

#滑樊亭# 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现在藏于何处?
(13590225219): 陕西考古工作者对唐乾陵的考古工作日前取得重大进展,下宫遗址的布局已逐步展露... 那么,《兰亭序》真迹究竟藏于何处? 羲之酒酣写下书法绝笔 王羲之7岁拜师于女书...

#滑樊亭# 兰亭序真迹现藏哪里?? -
(13590225219): 兰亭序;全文共324字,出之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之手;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真迹已被唐太宗李世民带进了昭陵.

#滑樊亭# 王羲之的《兰享序》有真迹吗 -
(13590225219): 很可惜,真迹已经不在世了.....下面是有关它下落的史学考证...《兰亭》是著名的书法,当然受到历史上很多名人的喜欢.它一直在绍兴平水云门寺珍藏了几百年直到传到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的徒弟辩才和尚才被唐太宗派人到云门寺来...

#滑樊亭# 兰亭序写的很美啊~! -
(13590225219): 《兰亭序》是一个神话.它一问世就光彩照人,一亮相即倾国倾城,一消失则更不可思议了,它竟历经千百年沧桑流传到了今天. 《兰亭序》诞生于一次浪漫的聚会.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名士,在会稽山...

#滑樊亭# 《兰亭序》流传至今还有原稿么?请问当时的兰亭是现今哪个地区?
(13590225219): 《兰亭序》原稿一直为王羲之视为传家之宝,为王氏后代收藏,传至王羲之第七代时被唐太宗李世民“骗”入朝廷,唐太宗得《兰亭序》后,曾诏名手赵模、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钩摹数个乱真副本,分赐亲贵近臣,之后民间也广为临摹,但无一胜过王羲之的原作,所以《兰亭序》真迹被唐太宗视为稀世珍品而最终殉葬.兰亭位于浙江绍兴兰渚山下,据《嘉泰会稽志》载:“兰亭在县西南二十七里”,《越绝书》记载: 兰亭“句践种兰渚田”.关于兰亭的称谓,清·于敏《浙程备览》认为:“或云兰亭,非右军始,旧亭堠之亭,如邮铺相似,因右军禊会,名遂著于天下.”兰亭地址,确切在什么地方,说法不一.

#滑樊亭# 在哪里可以看到兰亭序的真迹
(13590225219): 随唐太宗入墓了,因为唐太宗酷爱{兰亭集序},现在世上流传的都是唐太宗找宫中专门临摹别人字的那个人写的 . 因为唐太宗的墓太大不能找到{兰}的具体位置,又怕一旦拿出来接触氧{兰}会立即粉碎,考虑多方面,没有盗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