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桥的故事 谁修的索桥,怎么修建的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索桥是有谁所修建的现在已经无法得知,索桥是用竹索或藤索、铁索等为骨干相拼悬吊起的大桥。

主要由桥塔(包括基础)、主缆(也称大缆)、加劲梁、锚碇(分重力式和隧道式)、吊索(也称吊杆)、鞍座(主鞍座和散索鞍座)及桥面结构等组成。

现在以地锚式居多,地锚式施工一般是先架设桥塔也就是主塔,然后锚碇大缆,之后吊杆和加劲梁的施工,最后桥面工程。

扩展资料:

索桥的历史记载:

历史沿革

编辑

始见于秦汉,如秦李冰曾在四川益州(今成都)城西南建成的一座笮桥,又名"夷里桥",便是座竹索桥。现存著名的有建于明清时的泸定铁索桥、灌县竹索桥等。过索桥感觉非常惊险,正如古人形容过索桥的那样:“人悬半空,度彼决壑,顷刻不戒,陨无底谷。”

国外不少桥梁专家认为索桥首创于我国,指出“中国大约在3000年以前已开始建造吊桥”。十四、五世纪藏族的汤东杰布(1385~1464年,或名甲桑珠古,意即“铁桥活佛”)就是当时在雅鲁藏布江以及西藏其他江河上修建铁索桥的工程技术专家。

据说他曾画了一座跨度为138米的雅鲁藏布江铁索桥简图,并于1420年左右建成,是我国古代跨度最大的铁吊桥。桥两端有塔,宽度仅容走人。目前已查证的最早索桥是四川益州(今成都)的笮桥,它建于秦李冰任蜀守时(公元前251年),距今二千二百余年。

跨城南面的检江,又名夷星桥,是当时按北斗七星形状建成的七座桥中的一座。西汉王褒在《益州记》中记载,笮桥在司马相如宅院南一百步,建造时用三个大铁椎来系桥柱紧竹索(现今铁椎仅有二个)。

《晋书·桓温传》记载,永和三年(347年)桓温伐蜀进攻成都时,曾与李势战于笮桥,可见,时隔近六百年后,笮桥仍在。相传诸葛亮曾在这里为出师东吴的费祎饯行。解放初期在考察司马相如的抚琴台时,曾在今天南门大桥西面的锦江河上,发掘出古代桥基下的大铁椎,证实该处是笮桥的故址。



~


#阴蓝洁# 关于拉索桥的故事告诉我有谁写过索桥的故事 - 作业帮
(13693956335):[答案] 巴金不愧是我国的著名作家,写的文章就是让人心情激荡汹涌、热血沸腾.他的《索桥的故事》也同是一篇佳作. 大概内容是这样:四川灌县有座桥,名子叫“安澜桥”.它是座索桥,用粗的竹索挽成的竹索上铺着一块块木板,桥两边有竹索编的栏杆....

#阴蓝洁# 学了课文索桥的故事,你有了什么收获? -
(13693956335): 索桥的故事讲了3个故事 (1) 李冰父子的故事.这个“鱼嘴”在都江堰的前端,都江堰便是两千两百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筑的一条大堤.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修建的. 我看看“鱼嘴”,看看“鱼嘴”两旁数不清...

#阴蓝洁# 《索桥的故事》中的桥叫什么又叫什么
(13693956335): 《索桥的故事》中的桥叫安澜桥古代又名“珠浦桥”、“许事桥”, 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320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 "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 安澜桥古代又名“珠浦桥...

#阴蓝洁# 读索桥的故事的心得 -
(13693956335): 在今天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有一座索桥,叫做“安澜桥”.我们曾经学过巴金写的一篇文章:《索桥的故事》,就是写这座桥的. 他首先介绍了索桥的外观,是用一块块木板铺成的,且不完整,还露缝.三个人并排走在上面,就不大方便,幸...

#阴蓝洁# 在索桥的故事中“我好想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人们的手和心.”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 作业帮
(13693956335):[答案] 索桥的故事 索桥的故事 作者:巴金 四川灌县二王庙山脚有一座索桥,叫做“安澜桥”.桥身有一里光景长,是用粗的竹索挽成的,竹索上面铺着一块一块的木板,木板铺得不整齐,中间还露缝.木板不宽,也不长,三个人并排走在上面,就不大方便...

#阴蓝洁# 读索桥的故事的心得 -
(13693956335): 在今天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有一座索桥,叫做“安澜桥”.我们曾经学过巴金写的一篇文章:《索桥的故事》,就是写这座桥的. 他首先介绍了索桥的外观,是用一块块木板铺成的,且不完整,还露缝.三个人并排走在上面,就不大方便,...

#阴蓝洁# 索桥的故事 -
(13693956335): 索桥的故事 作者:巴金 四川灌县二王庙山脚有一座索桥,叫做“安澜桥”.桥身有一里光景长,是用粗的竹索挽成的,竹索上面铺着一块一块的木板,木板铺得不整齐,中间还露缝.木板不宽,也不长,三个人并排走在上面,就不大方便.有...

#阴蓝洁# 有关索桥的问题!!! -
(13693956335): 二王庙前的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横跨在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是一座名播中外的古索桥.最早称绳桥或竹滕桥,这与它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何先德夫妇倡议...

#阴蓝洁# 索桥的故事 课后题
(13693956335): 1.清初的何先生想出了造索桥的办法,使人们来往感到便利,可是桥上没有栏杆,在 摇摆的木板上行走,不安全,甚至出现事故.官府要追究 何先生的法律责任.在这个危险时刻,妻子要替丈夫雪冤,实现丈夫的愿望,于是用竹索在桥两旁边上了栏杆,从此危桥变安全桥,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桥所发生的动人故事. 2.古代劳动人民一心为民、造福于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他们所展现出的聪明材质比故事本身更美、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