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到底是不是物质?科学上有没有权威的解释? 时空理论中,没有物质的运动,时间和空间都将不存在怎么解释?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我的朋友谢君峰博士曾经在80年代当面向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提问,问道:空间是物质吗?李政道不假思索的回答“空间是物质以外的态”。在李政道来看,“空间”是与“物质”截然对立的两种系统,它们的属性是完全不同的。


李政道


当物质存在的时候,就会占据空间,但是物质与空间又是有密切依存联系的,这是因为如果世界上不存在任何物质,就不会有空间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的空间,我们也无法去描述这种东西。因为我们必须依照物质为参照物,才能去描述空间。就比如,我们首先知晓了温暖的存在,才能去描绘寒冷。这样看,物质是空间“成立”的基础。

传统对物质的理解

那么,什么是“物质”呢?在古代,很多哲学家、思想家都思考过这个问题。2300多年前,雅典的一个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指出:世界上所有的物质,它们都是由不可分的最小单元——原子所构成。


德谟克利特


在德谟克利特来看,物质其实就是一大堆原子的堆积。当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并不是现代物理学意义上的原子,他说的仅仅是一种哲学上的纯粹思辨,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我称之为“哲学原子”。德谟克利特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原子这种建筑材料构成的,原子就是砖块,而这些砖块的性质都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是因为排列、堆砌的形式不同,所以造成了宏观层面物质有不同的形态。

与德谟克利特生活在同时代的一位哲学家,叫做恩培多克勒,他就对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提出了质疑。恩培多克勒也相信世界万物是由最小的单元原子构成,但是他认为,这些原子是有很多很多的种类的。是各种各样不同性质、种类的原子,它们一起构造完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显而易见,恩培多克勒的原子论,比德谟克利特更胜一筹,更加接近现代物理学的描述。

但是,哲学家毕竟是哲学家,我之前说过,“哲学其实就是瞎猜”,恩培多克勒他依据自己所接触到的粗浅表象,搞出了玄学色彩的原子论。因为他说,原子是有种类的,那么有哪些种类呢?包括了火原子、空气原子、水原子、土原子。原来,当时的古希腊人不懂科学原理,也不会做真正的去做科学研究论证结论,他们依照自己的想象力,提出了最基础的物质就是火、空气、水、土四种元素。


恩培多克勒


现在当然知道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了。就是说,古希腊人对基础物质的理解原本就是错误的,恩培多克勒把错误的认知直接照抄过来,他却没有做出任何的实验,就拍脑门弄出“四种原子”学说。所以说,这些古希腊的哲学家也不过如此,瞎猜谁不会啊,四岁小朋友也会。除了毕达哥拉斯还能做具体的有意义的科学实践,其他绝大多数哲学家都是幻想家而已。他们最大的贡献就是启蒙一下,但是这些启蒙是原始的,我们如果继续把阴阳五行等玄学作为科学,其实和2300年前的古代人没有区别。你说,阴阳五行有什么科学依据,有科学实验的支持吗?没有。阴阳五行和古希腊的火、空气、水、土四种元素学说没有任何区别,都是想象力的产物。

近现代物理学对物质的探索

只有当大牛伽利略(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出现之后,实验才成为科学的一个重要支柱。如果没有实验,就不配称之为科学。现代物理学家建造了庞大的电子对撞机,用高能射线去碰撞原子,发现原子下面还有复杂的结构。古希腊哲学家们口口相传2000多年的“原子不可再分”的学说,被科学实验击得粉碎。

依据现代物理学的认知,我们所知的物质的基本构成,就是费米子玻色子。费米子和玻色子都有各自的族群,性质也都有差异。我们人类自己的身体,就是费米子组成的。我们玩的手机、电脑,也是费米子构成的。而像太阳那么巨大的恒星,同样是费米子组成的。


费米子和玻色子家族


费米子是物质的组成材料,我们日常在各种科普文章之中经常听到夸克这个词汇,夸克就是费米子。对了,夸克是由物理学家盖尔曼命名的,而盖尔曼是中国科学家杨振宁的粉丝,他一辈子最崇拜杨振宁。夸克有6种,什么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奇夸克,你们没有必要一一知道它们具体的性质,记得这些就行:目前已知最小的物质就是夸克,弦理论中夸克就是弦,夸克组合起来,就是强子,到了强子这一层面,物质才能具有真正的物理意义,而质子、中子,就是强子家族的成员。

而玻色子是传递力的信介,是一种传递粒子。光有费米子,没有玻色子,物质就只能单个存在,没有什么意义。就比如一栋大楼,你没有混凝土,光靠几块砖头是盖不起来的。玻色子大致可以分为希格斯粒子、光子、胶子、Z玻色子、W玻色子,它们也是基本粒子,但不属于夸克,不是费米子。


神秘的暗物质


总之,只要是物质,就会涉及费米子和玻色子。我们听说过很多人在说暗物质,据说暗物质是与我们所知的“正常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主流科学界认同暗物质是存在的,当然也有一小部分科学家认为暗物质不存在。我们先假设暗物质是存在,只要它们存在,就一定是费米子和玻色子组成的——即使与“正常物质”存在差异。我们考察费米子的性质,可以发现它们具有两种最基本的性质:

第一,费米子必须占据一定的空间,是有体积的。

第二,它们具有质量。

我们分析一下,占用空间,则意味着它们是物质,因为物质必须占据空间,不占据空间的物质根本不存在。就和我上面第一段说过的话一样,“当物质存在的时候,就会占据空间”。具有质量,则依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质量导致了万有引力,而万有引力会卷曲时空。这样,空间会被物质的质量所“控制”。可见,空间依赖物质而存在,空间被物质所“控制”。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宇宙空间的膨胀的速率会超越光速?我告诉他们,这是因为空间不能传递信息。


那么,他们又会问,你凭什么说空间不能传递信息呢?

这是因为只有正常的物质才能传递信息,而传递信息,就要依靠玻色子。比如,我在上面说过,光子就是一种玻色子,一颗恒星发射出无数的光子,其中的一部分光子没有被宇宙粉尘吸收,没有被其他恒星遮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地球,被地球上的望远镜捕捉到,我们可以说我们接收到了来自遥远太空的一颗恒星的信息。

我们还听说过引力波这一热门词汇。有科学家就靠研究引力波拿到了诺贝尔奖。201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是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巴里·巴里什(Barry Clark Barish)和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他们是因为通过Ligo(激光干涉仪)首次探测到引力波,由此斩获了诺贝尔大奖,从而大名垂青史。


激光引力波干涉天文台


引力波是指时空弯曲中的涟漪,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外传播,这种波以引力辐射的形式传输能量。两个黑洞或者中子星发生碰撞、吸收的过程中,都会释放出剧烈的引力波。既然引力波已经被证实是客观存在的——有科学实验为证——那么,会不会存在引力子这种传递引力作用的基本粒子呢?按照玻色子的定义,引力子是传播作用力的,而万有引力的四大基本力之一,则引力子也属于玻色子家族。不过,目前科学界还没有真正的证实引力子是存在的。我想,这个问题很有希望在本世纪内解决。


爱因斯坦


当真正证明引力子存在的时候,九泉之下的爱因斯坦博士一定会非常高兴。这是因为在爱因斯坦活着的年代,引力场效应被认为是几何效应,是物质的质量让四维的宇宙时空产生了扭曲,而时空的扭曲才诞生了物质相互之间“吸引”的引力现象。如果真的发现了引力子,是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

我们归纳一下,凡是物质,它们通常就会具有这样的基本性质:

1,占据空间

2,具有质量

3,可以传递信息

反过来说,凡是满足以上三个基本属性中的两个,它们就算得上是物质。

以上,是指的我们日常所能理解的一切物质,包括“正常的物质”加上暗物质。它们都是物质范畴,是与空间的定义截然相反。空间内没有类似玻色子的存在,不能传递信息。

这也是80年代李政道先生所认知中的“物质”的概念。

新物理学对物质给出的新概念

但物理学是要不断向前发展的,过去的概念未必就一定会保持下去。在新物理学概念里面,空间也可以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但是这种物质的物理属性是非常特别的,因为它不具备以上的三个基本属性,不具备质量、不可以传递信息。我们对空间的物理性质,所了解还很少,但是我们知道空间不是真正的“空无一物”,而是有非常复杂的内部结构,有巨大的真空能。

学过物理学的朋友都知道卡西米效应。卡西米效应是有实验证明的,该实验证明了真空里面有“东西”,即真空能。当我们把两块不带电荷的导体板互相非常接近时,它们之间就产生了一种非常微弱,但是可以被测量出来的力,这就是卡西米效应。一般认为,真空态能量本身是不可被观测的,但它如果发生了变化就可以被观测到。


卡西米效应


关于空间,我可以打一个比喻。

现在,我知道在遥远的地方有大海,于是我乘坐汽车去海边游玩。

当我距离大海有30千米的时候,我从汽车里面往大海的方向眺望,我发现看不见什么。我也听不见什么。我接受不到任何关于大海的信息。这是因为,我距离大海还非常的遥远。从几十千米的远处来看,大海和天空融合为一体,颜色一样,海天一色,没有任何波动的存在。


海天一线,看不出什么东西


于是,我继续驾车前进,来到了距离大海10千米处,我看见大海的方向,隐隐约约有了一个弯曲弧度,这是第一个变化。

我继续驾车往前开,距离大海5千米处,我听见了海浪的声音传来,还看见大海海面上有一些海浪,但是还看的不怎么清晰,感觉海浪似乎并不大。


好像有点细浪


我再往前,现在距离大海1千米了,我看见大风让大海卷起滔天巨浪,海浪轰鸣,煞是壮观激烈。

我不怕这一切,我继续向前,我现在来到了大海的海岸边,我看见大海在发怒,海浪一波又一波的猛烈的撞击着礁石,乳白色的水沫溅湿了我的衣襟。


吓人的惊涛骇浪


我在岸边掬起来一捧海水,将海水置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我看见了无数的水分子在欢快的游动。


复杂的水分子运动


空间就是如此,我们如果仅仅立足于宏观层面的角度来观察它,就会认为它是波澜不惊的,没有任何的波动,似乎什么都没有。但是如果掌握了不断向微观层面探进的技术手段,我们最终将发现空间也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作者:怀疑探索者



有两种不同的存在观。一是孤立存在观,某存在可以与其它对象没有关系的存在着;二存在即是一种作用关系过程,说存在必然是两个或更多对象相互作用,而不会只有某一对象独自存在的情况。一个没有任何作用的东西,如何能判断其是否存在?其存在和不存在又有什么区别?在孤立存在观下无法自恰的描述存在和对存在的认知,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所以无法说清存在是什么。
对象间的作用关系会因为任意小的作用而改变吗?如果是,那么意味着某存在是极其不稳定的,以至于根本无法被观测到。如果不是,那么不会产生改变又如何能说是有作用呢?所以,作用关系总是一种变化中的不变。变化中的不变,最简单直观的观测表现形式就是:波。在小尺度上的周期性变化,而在更大尺度上则保持不变,这也是确定与实在的所在。空间、物质和物质的运动则是更复杂的观测表现形式。质量与惯性都是作用关系过程性的表现。
作用过程和关系是能量累积和释放效应的结果。空间是只表现出能量释放的部分,所以空间只表现出场的性质,而没有不同空间特性的区别。物质则是能量累积和释放效应周期性变化的部分,所以有不同物质特性的形式。

空间不是物质,科学上也没有解释。只是科学这东西它就是一种虚拟的东西,完全不存在我们的世界里,所以它也不是物质。

空间更像是某种物质的特殊相态,就像晶体,空间物质由于自身相互作用被固定,假设空间由质点和线段组成;纯粹的空间是均匀的,当放入物质粒子后,会占据在两个空间质点的力的线段上,充当了力的媒介,两空间质点距离缩小,为平衡力,同时两侧的空间质点距离也会已光速拉近调整,形成空间物质密度的梯度(空间弯曲或曲率),既物质粒子近端空间收缩,同时会有空间物质疏密波向外扩展,物质粒子远端空间疏远膨胀;若空间中某点存在的物质粒子越多,则此点空间收缩越快,而在巨量物质粒子远端的空间,会加速膨胀,如果正好在膨胀的空间中有两个或多个较近的物质粒子,那么它们的空间距离会增大,既光发生红移(如同在气球体积不变的情况下,从它的根部持续收紧气球膜,根部在持续收缩,远端气球表面会变稀疏,膨胀);我们能观察到宇宙在发生膨胀,就可以推测宇宙的中心或我们所处空间的周边有物质正在发生大量积聚或空间收缩;黑洞可能不止是物质的塌缩,同时伴有空间物质的极度积聚收缩!惯性的产生可能是空间“疏密孤子”(似声子)与物质粒子相互作用形成的!空间中任何物质运动或状态变化本质都是在利用空间的惯性或空间“疏密孤子”!个人理解

从现有理论来看,我们现在所处宇宙是由138亿年前的一个奇点爆胀产生。由此可知空间是由能量膨胀产生,而且依然在膨胀中。这个过程就是时间,因此时空不可分离。空间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物质的形式存在。另一部分我们观测不到,但从卡西米尔效应可知,真空中充满了能量。由彭罗斯的宇宙模型可知,空间是动态的循环的。由白洞中的奇点把能量喷出形成物质。在终极黑洞处物质压缩为能量进入黑洞形成奇点。循环往复。过程就是时空。

物质与空间是不是没有本质的区别~

对于时间与空间的论述,科学家们已作过详尽的论述.爱因斯坦是从对时空观的批判上创立他的“狭义相对论”的.由于运用“狭义相对论”遇到了一些难题,不得不对时空观重新考查,要考查不妨走远一些. 自从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以后,人们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从消极地适应环境向能动地改造环境过渡着.随着不断地变革现实,人类逐步积累了对事物越来越多的认识,经过分析比较,逐步建立了科学的理论,并用文字记载下来并传于后人.但由于科学的不发达和社会交往的稀少,各地的理论表述方式都不尽相同.社会的发展促使交换的产生,人们在交往中逐渐统一了认识.翻译工作之所以能够进行,就是使代表同一性质的词语具有同样价值.的确,“时间”与“空间”这些名词是人类强加于自然界的,自然界可以有它们另外的说法.它们的说法丝毫不影响我们的概念.如果人们能与自然界进行交流的话,那只要增加一种翻译就行了.人类把“时间”、“空间”这些名词强加于自然界,是人类交流思想的需要,是用语言代替物质的产物.语言一经确立,就给予它确切的含义,试图改变这些含义而使科学理论符合某些人的主观愿望的办法是徒劳的. 人们在实践中发现,一切物体都有一定的形状(开始人们只限于对刚性物体的认识),一切物体都在不断的变化.(开始只发现一些物体在发生变化,如白天与黑夜的交替,动植物的生老病死,岩石的风化等,包括位置和形状的变化).这些变化有时表现的急骤些,有时表现的缓慢些.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开始是把两物直接地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这种比较方法已不能适应日益增多的需要,迫切需要一个比较的基准,这样长度单位就首先诞生了,原始的单位当然与现在的单位很不同.实际上在现在,各国的单位也不完全相同.比如有英制,公制,市制等不同量制.但达到目前这一步也是经历了不断统一的过程,有时还采用法律强制手段.现今世界上逐步使用公制度量衡制度,将来有可能使用宇宙度量衡制度(如果别的星球有高等生物的话),如果有人把“速度”翻译成“时间”,而把“时间”翻译成“速度”或别的什么,只要表示物体同样的特性,那也没有什么不可.就象中国和日本都使用有汉字,两国汉字的表意并不完全相同一样,但是不能乱用. 在古代,是没有认识到地球是球形的,放眼看地面象一个平面.长度单位是在地面上比较物体的过程中诞生的.当发现地面不是平面而是曲面以后,长度单位并没有改变,而把两地间直线距离用弦长来表示,而把地面的测量结果看成弧长,原因就是长度单位是一个理想化了的一个比较基准.象众所周知的那样,巴黎国际度量衡标准局保管的米达原尺,在气温稍有变化时也会发生变化,但仍被人们采用作标准尺,而用一系列系数来反映这些变化.这是人们进行测量时要用实物作度量工具的,而实物与理想标准之间总是存在差距.有些人只看到用实物作测量基准,没想到实物只是理想基准的代用品. 现在来看“时间”一词,“时间也是在比较的实践中逐步产生的.现在世界上时间单位已基本统一,没有象长度单位那样保留有逐渐统一的痕迹,但在民间,仍然能找到这样的痕迹. 现在,还能听到这样的语言,“×××走了一袋烟工夫了.”“他离开有一顿饭工夫.”这里所说的“一顿饭” 、“一袋烟”表示“吃完一顿饭”、“吸完一袋烟”所用的时间.他们表示的时间虽不确切,但也能使人明白.在中国的古书中记载有以“一柱香”、“三更、五更”等表示时间的术语.就是现在,仍然有年、月、日、时、分、秒、等不同的表示时间的单位.考查这些单位的共性,它们都是可重复的.只不过有些是自然的,有些是人为的. 由于事物内部矛盾运动发展是无限的,人们为了区分事物的矛盾运动,利用可重复出现的信号作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比较基准.周期信号是不断重复的信号.用自然周期信号比用可复现的人为信号作基准有许多方便之处.又因自然周期信号的周期是有限长的周期,倍增与等分也较容易,记数也很方便.且有天然的周期信号可供使用.当然最明显的周期信号是地球的转动.(当时认为是太阳在行走)就有人提议把地球转一转定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比较基准,取名为“一日”(即见到太阳一次),也有人用类似的方法定月相的周而复始为“一月”,定寒暑的周而复始为“一年”.因“年”,“月”,“日”,都是时间的单位,继而出现了年月日之间的换算关系.虽然现在公历的月不表示月相的变化了,只是保留转化的痕迹. 有了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以后,比较事物的变化就容易得多了.把这两个单位联系起来,导出了比较事物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 设立了比较单位后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还需要解决度量方法,度量方法的改进和技能的提高,给区分事物带来了方便,但不能也没有改变原有基准单位的基本含义.比如现在采用“原子钟”来记时,也没改变时间单位作为比较事物变化的基本含义. “时间”和“空间”的单位名称又是随着认识的步步深入而逐渐变更的. 如果仍然把见到太阳一次叫“一日”,天体上的“一日”与地球上的“一日”就不相等.如月亮上的“一日”就约等于地球上“一日”的27倍,而用“原子钟”计时就显不出差别.现在采用“原子钟”计时以后,在未有证据证明天体上“原子钟”计时与地球上“原子钟”计时有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认为天地间在时间上是无差别的.否则,人们会找到不受所处地位影响的新的计时方法. 另外,认识事物的主人是人,尽管各种生物各有不同的生物钟,我们还是可以不看各生物钟所指的时刻,而用我们手中的尺和钟来确定物体的变化速度.光速的测定也是如此进行的.我们不需要知道“光子”的所谓固有寿命,我们就可以测定“光子”的速度了.同样,测定π介子、μ介子等所谓基本粒子的速度也应该是这样.就是所谓基本粒子的固有寿命时,也是与和它相对静止的原子钟的原子振动周期进行比较才得到的. 我们测定物体运动速度时是不是要求被测物体的协助呢?我们是不是用我们手中的尺和被测物体带着的钟来决定被测物体的运动速度呢?或者用我们手中的钟和被测物体带着的尺来决定速度呢?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做过,今后也不可能这样做.尽管被测物体可以有与我们完全不同的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但在测量时是无法也不需要通信息的.且大多数被测物体是毫无生命力的,它们不能把时间和长度的信息给我们.某些科普著作却要求这样做,不是引人入歧途吗? 宇宙中万物是不是处于同一个空间中,或是各物均有自己的空间,这是与狭义相对论争论的焦点.宇宙是无穷的,可能还有另外的空间,那待将来去认识.但能让我们认识 的物体都处于同一个空间中.因为只有同处于一个空间中物体这之间才能相互作用,也才能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被我们认识.“狭义相对论”关于长度收缩的说法,就是把物体自己的空间收缩,而不影响观察者的空间.从运动的相对性考虑,如果以被测物体为参照系,那我们也在运动,我们也会收缩,可我们却无法觉查到这一点.为此,有些人引进运动学形状以与几何学形状,说改变的只是运动学形状.这样就把唯心主义带进人们的感觉.因为运动学形状是不可测度的,只是人们的感觉. 附带说一句,爱因斯坦自己对自己的工作并不特别赞扬,他总是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如他承认还有许多问题不能解释,承认狭义相对论对“光子”无法解释,又在理论中加减宇宙项来修正理论.并不象某些科普作者说的“至今未曾发现任何一个实验事实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相矛盾”.而爱因斯坦却说:“外行人对我的工作的意义得到一种夸张的印象,这不是我的过错.实际上,这是由于通俗科学的作者,特别是由于报纸的记者,他们把每样事情都尽量说的耸人听闻.” 空间也只是物体形体的线度延伸,时间也只是物质变化速度的比较基准,是与周期信号比较后的周期记数. 质量是物质的量,能量随参照系选择有不同的数值,如小鸟大能量,地面人看,能量很小,飞行员看,能量就很大. 麻烦采纳,谢谢!

从推理的角度讲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我们做个实验 当你站在球场上 手里拿着皮球 松手的时候皮球就会落到地上 证明皮球是可以和地面接触的 在自然中任何两个物质或物体都会有作用机制 什么是作用机制 就比如皮球落在地上会弹起来 把水倒在火上 火就会灭 你喝水就会解渴 等等一切现象 都是作用机制 这是必须的 假如当两个物质或物体距离很远向天文数字一样 那么两个物体或物质的作用机制还是存在的 那么距离 所谓的空间就一定是个假象 时间也是 这里一定有一个机制能做到这一切所谓的质量能量也应该在这个机制里运行 只有承认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我们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时间穿梭和空间旅行


#羿疤丹# 时空的性质?
(19512514165): 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线弯曲,假设空间是弯曲的,光还是走直线. 他忽略了,光线弯曲是普遍客观规律. 在均匀稳定的介质中,任何波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在不均匀的介质中,波基本都是弯曲的. 光在水中的速度:2.25*10^8m/s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2.0*10^8m/s 光在冰中的速度:2.30*10^8m/s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3.0*10^8m/s 光在酒精中的速度:2.2*10^8m/s 根据介质的定义,这些决定光速的物质,都是光介质.爱因斯坦相对论即使成立,也只能在真空中应用,然而我们没有任何一个实验,是在真空中做的.

#羿疤丹#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
(19512514165): 你的问题是关于“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的. 你手里拿个具体的苹果,具体的苹果是不是“苹果”(概念中的),当然“具体的苹果”不能等于苹果,但任何一个“具体的苹果”也是“苹果”,所以任何个别的、特殊的物质(例如石头)也是物质. 哲学上说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其实是说物质是世界的普遍性的抽象,并不是说世界是由“物质”变的!也不是说有一个单独存在的东西叫“物质”. 物质是客观存在着的万事万物的总和,实际是说物质是客观存在着的万事万物的总和的抽象,或物质是客观存在着的万事万物的抽象的总和, 这个总合不是简单的相加和并列,而是抽象. 简单的说,特殊中蕴含普遍,普遍通过特殊表现,没有脱离普遍的特殊,也没有脱离特殊的普遍.

#羿疤丹# 宇宙算不算是科学定义上的一个物体? -
(19512514165): 宇宙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哲学概念,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 用哲学的话来说,宇是指空间,宙是指时间. 宇宙应该不能算是科学定义上的一个物体,而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是一切空间和时间的综合.一般理解的宇宙指我们所存在的一个时空连续系统,包括其间的所有物质、能量和事件.

#羿疤丹# 物理学上定义的“真空”?真的什么都没有吗? -
(19512514165): 真空是一种不存在任何物质的空间状态,是一种物理现象.在“真空”中,声音因为没有介质而无法传递,但电磁波的传递却不受真空的影响.事实上,在真空技术里,真空系针对大气而言,一特定空间内部之部份物质被排出,使其压力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则我们通称此空间为真空或真空状态.1真空常用帕斯卡(Pascal)或托尔(Torr)做为压力的单位.目前在自然环境里,只有外太空堪称最接近真空的空间.

#羿疤丹# 宇宙,时间,空间 -
(19512514165): 我研究这个很久了 给你个简单点的说法吧 目前科学界普遍统一的理论 即是大爆炸理论 宇宙起源与一次大爆炸 并一直膨胀着 现在的直径大约是150亿光年 对于你说的有穷还是无穷 我要告诉你 现在的解释是 我们的宇宙是一个超圆体 既是有边界 无大小 你从一点出发 如果有可能笔直的一直往前走 最后你会回到原点 很不好理解 最好你在百度一下什么是超圆体 对于宇宙之外 因为我们的物理学只在我们的宇宙有用 宇宙之外是没法用我们能理解的方式描述的 而且我们现在的科学也无法直达宇宙之外到底有什么 现在有的 还都只是猜想 而现代关于时间和空间理论比较权威的就是霍金了 这个一两句话也说不完的 有空你看看他的著作吧 希望这个回答你能满意

#羿疤丹# 宇宙的空间到底有没有尽头? -
(19512514165): 有尽头但无法达到……宇宙是球型空间……无论你朝哪一个方向走……都回回到原地……和地球表面类似……

#羿疤丹# 宇宙到底是什么.是无数星系组成的物质叫宇宙.还是空间本身叫宇宙?宇宙大爆炸讲究产生了什么?不要回答现成的说法.科学家说的也都是假想.还没什么真凭实据.意见也不完全统一.我想听听各位自己的见解.哪怕只是自己想象力. -
(19512514165): 庄子说的是上下左右为空间,古往今来是时间.都是无限的为宇宙.时间就是个过程,它是无质无量无起源.空间也是无起源.可是物质是怎样产生的?这个可能是人类无法找到有说服力的答案.我个人认为物质也是无起源的.宇宙爆炸学说,...

#羿疤丹# 宇宙中物质是从哪里来宇宙外面又是什么? -
(19512514165): 第一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没有人能够回答的问题. 科学并不保证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只有在人们获得了足够的资料之后,科学才能向人们提供一个作出回答的方案.但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掌握足够的资料来告诉我们宇宙间的物质究竟是...

#羿疤丹# 为什么会存在宇宙空间呢?请问宇宙空间是从哪里来的?宇宙空间尽头是什么? -
(19512514165): 宇宙是广袤无限的,也是无边无际的,无始无终的,无穷无尽的,目前人类认知的宇宙只局限于“宇宙大爆炸”形成的理论中,要彻底解开宇宙之谜,今后需要人们继续不断的去探索研究和发现

#羿疤丹# (20分悬赏)只要是属于“物质”,就一定有“质量”吗? -
(19512514165): 只要是属于“物质”,就一定有“质量”,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质量不仅是指静止质量,比如光子,它没有静止质量,但根据相对论中的洛伦兹变换,它的运动速度是光速,是有动态质量的,相对论中有E=hν,h为普朗克常量,ν为光子频率,又有E=mc^2所以可求出频率为ν的光子质量为m=(hν)/c^2,由此求出的质量即为光子的动质量.但是要注意不同光子的频率是不同的.再比如场,电磁场,引力场,都是有能量和动量的,因此也都是有质量的,只不过场是特殊物质,并不占据空间,而是弥散在空间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