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运动公式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高考物理天体运动公式 :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
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
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
中心天体质量} 

5. 第 一 ( 二 、 三 ) 宇 宙 速 度 V1=(g 地 r 地 )1/2=(GM/

1/2=(GM/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
度,r地:地球的半径} 

强调:(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
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

(5)地球卫星的最大
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扩展资料:

高考物理易错知识点:   

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
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有“整体法”与“隔离
法”两种。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
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

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伦兹力
(安培力)等。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
个力。

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
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
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

还要说明的是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
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
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单调变
化情形)。
  

2.对摩擦力认识模糊
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
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
力,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会随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
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建议同学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 

(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
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最大静摩擦力。还
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
运动趋势方”的判断。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

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
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
过物体平衡条件来求解。 

(3)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但它们做功却不一定成对出现。其中一个最大的误区是,摩
擦力就是阻力,摩擦力做功总是负的。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可能是动力。
  

(4)关于一对同时出现的摩擦力在做功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
  可能两个都不做功。(静摩擦力情形)
  

可能两个都做负功。(如子弹打击迎面过来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但其做功的数值不一定相等,两功之和可能等于零(静摩擦可
不做功)、可能小于零(滑动摩擦)也可能大于零(静摩擦成为动力)。
  

可能一个做负功一个不做功。(如,子弹打固定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不做功。(如传送带带动物体情形)
  (建议结合讨论“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做功”情形)
  

3.对弹簧中的弹力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弹簧或弹性绳,由于会发生形变,就会出现其弹力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但要注意的
是,这种形变不能发生突变(细绳或支持面的作用力可以突变),所以在利用牛顿定律求解物体
瞬间加速度时要特别注意。

还有,在弹性势能与其他机械能转化时严格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以
及物体落到竖直的弹簧上时,其动态过程的分析,即有最大速度的情形。
  

4.对“细绳、轻杆” 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在受力分析时,细绳与轻杆是两个重要物理模型,要注意的是,细绳受力永远是沿着绳
子指向它的收缩方向,而轻杆出现的情况很复杂,可以沿杆方向“拉”、“支”也可不沿杆
方向,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关于小球“系”在细绳、轻杆上做圆周运动与在圆环内、圆管内做圆周运动的情形比

这类问题往往是讨论小球在最高点情形。

其实,用绳子系着的小球与在光滑圆环内运动
情形相似,刚刚通过最高点就意味着绳子的拉力为零,圆环内壁对小球的压力为零,只有重
力作为向心力;而用杆子“系”着的小球则与在圆管中的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最高点就意
味着速度为零。

因为杆子与管内外壁对小球的作用力可以向上、可能向下、也可能为零。还
可以结合汽车驶过“凸”型桥与“凹”型桥情形进行讨论。



~


#杨肾凝# 物理天体运动公式 -
(19616602861): 物理天体运动公式主要如下: 天体,是宇宙间各种星体的通称.太阳系中的天体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以及行星际微小天体等.银河系中的天体有恒星、星团、星云以及星际物质等.河外星系是和银河系同样庞大的天体.还有近...

#杨肾凝# 天体是怎么运动的? - 作业帮
(19616602861):[答案] 天体运动,是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形成空间天体运动的本原动力,也就是物质运动的动力源.宇宙的原本动力构成了物质引力场的形成以及电场和磁场的诞生,随后也产生了天体运动的离心力和天体之间的斥力场.宇宙时空是在大爆炸后形成的,在...

#杨肾凝# 天体运动三星系统公式
(19616602861): 天体运动三星系统公式:R3/T2=K.天体(Astronomicalobject),又称星体,指太空中的物体,更广泛的解释就是宇宙中的所有个体.天体的集聚,从而形成了各种天文状态的研究对象.公式,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中用数学符号表示几个量之间关系的式子.具有普遍性,适合于同类关系的所有问题.在数理逻辑中,公式是表达命题的形式语法对象,除了这个命题可能依赖于这个公式的自由变量的值之外.

#杨肾凝# 天体运动与密度的公式
(19616602861): ρ= 3g/(4πGR),天体质量为M,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天体半径为R,ρ为天体密度,G为重力常量.天体运动是天文学的一个分支,涉及天体的运动和万有引力的作用,研究天体的力学运动和形状.研究对象是太阳系内天体与成员不多的恒星系统.天体,又称星体,指太空中的物体,更广泛的解释就是宇宙中的所有的个体.

#杨肾凝# 天体运动公式如何运用 -
(19616602861): 其实天体运动只有两个公式 1 黄金代换式 2 万有引力=向心力 这两个公式可以解决所有天体问题 你说公式多 是因为 向心力有很多种表达式 周期 半径 角速度 线速度 任意搭配都是表达式 主要看题目中的条件

#杨肾凝# 天体运动周期公式物理
(19616602861): 天体运动公式由GMm/r^2=mv^2/r,线速度v=(GM/r)^1/2,由GMm/r^2=m4π^2r/T^2,周期T=(4π^2r^3/GM)^1/2.人类行为学意义上的天体运动,应该理解为现代人崇尚回归自然、崇尚返朴归真、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的一种行为.

#杨肾凝# 椭圆天体运动周期公式
(19616602861): 椭圆天体运动周期公式为GMm/r^2=mω^2r、ω=2π/T,并且联立解T=√(4π^2r^3/GM);其中r为天体半径, M为天体质量.椭圆是平面内到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动点P的轨迹,F1、F2称为椭圆的两个焦点;而且椭圆是圆锥曲线的一种,即圆锥与平面的截线.

#杨肾凝# 天体运动的角速度公式
(19616602861): 天体运动的角速度公式为:ω=(GM/r3)1/2,角速度是指一个以弧度为单位的圆(一个圆周为2π,即360度=2π),在单位时间内所走的弧度.天体运动是天文学的一个分支,涉及天体的运动和万有引力的作用,是应用物理学,特别是牛顿力学,研究天体的力学运动和形状.

#杨肾凝# 谁有物理天体运动较全公式 -
(19616602861): 3)万有引力 ­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 3.天体上的重力和...

#杨肾凝# 高考物理天体运动允许直接出现的公式有哪些 -
(19616602861): 这四个公式 GMm/R²=mg 是特定公式 g 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R星球半径,GM=gR²(黄金代换式) GMm/r²=mv²/r GMm/r²=m(2π/T)²r GMm/r²=mω²r GMm/r²=ma 可直接出现 GMm/(R+h)²=m(2π/T)²(R+h) GMm/R²=mg 联立求同步卫星的高度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