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的故事有哪些?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1、万年桥

相传,师徒两人同为造桥工,分别建造两座桥,一座即这座万年桥,另一座是仅一里之南的大善桥。建造万年桥的是徒弟,刚刚学成满师,独立谋生;而造大善桥的是他的师傅。

万年桥建成启用时,徒弟请来了他的师傅与一帮师兄弟观看,不料师傅却恼羞成怒:“你这样造桥,以后就再难修修补补,简直是砸了大家的饭碗!”

原来徒弟造桥精工细作,桥造得非常坚固,以至于业内人士说可以用上一万年,于是这座桥后来就被命名为“万年桥”。如今,大善桥早已坍塌,而万年桥依然挺立。

2、潘郎桥 

约七百年前,由冠屿沈岙潘姓开明人氏在潘郎建桥一座,便于当地村民交通。当时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只是由几户人家自产农产品来到桥两端进行物物或者物钱交易。久而久之“潘郎桥”就在当地逐渐传开。

当地有一大姓“邬”氏听后心里有点不舒服,就联合村民,想改称“邬郎桥”。因潘姓是大姓,人口众多,又有干练之员为潘家出谋划策,坚持街名“潘郎桥”,理由是此桥为潘姓人所造,桥名约定俗成,改乃悖时,两姓争执不下,闹到县衙。

知县决定乘潘郎五、十市日这天来踏看,了解情况再做定夺。潘姓获知,就于市日早晨在石刺头向赶集群众分发麻糍,每人发一双,叫他们都说去潘郎桥赶集。

知县一路过来,询问群众,都说去潘郎桥赶集,没有人讲是去邬郎桥赶集,于是就下达公文,命名曰“潘郎桥”。

3、金兰桥

金桥,原名金篮桥,又名金兰桥。相传几百年前,这里没有桥,一条五丈宽的白河斩断了南来北往的通途。

河南岸住着个叫周积德的农户。一天,他的两个儿子过河去看外婆,双双都被水淹死了。周积德一狠心,砍下了屋前房后十八棵大水桐,算是把桥架成了。可是第二天,那两个木桥墩便象喝醉了酒,看着看着,垮倒在河心。

木头不行,石头还不行吗?周积德咬了咬牙,变卖了所有的家产,河边的石料垒了几十个大堆堆。两岸的农户,谁不想有一座桥呢?周积德一领头,千家百户都来了。真是百家钱,千家米,没有钱米就出力。

百多号精壮汉子下到河里捞石脚,可举了七七四十九天,还有捞到河心的实地呢!几百斤重的方石料——放下去,就被流沙卷走了。周积德一气一急,便偏起个脑壳往石料堆堆上撞去,这一撞,却不料撞在一个老叫化婆的破竹篮上。

这个老叫化婆,人人都认得。因为修桥修了四十九天,每到吃饭的时候,她便来了。千家米,千家吃,穷人共着一“苦”字,当然少不了她那一碗,想不到误打误撞,她今天倒救了周积德一条性命哩!

桥没有修成,领头的急得要寻死,大家都难过得低下了头。这时,只听得这位老叫化婆笑嘻嘻地说:“我吃了你们四十九天饭,这只破竹篮就算是我的饭钱吧!”说完,就将竹簿往白河里丢。

说来也真奇怪,一只黄篾破竹篮,一落河面,立即发出了万道金光直刺得人睁不开眼睛哩。河水、流沙,急骤地向河两边闪开,片刻,露出了坚实的河床。接着,只见那竹篮变长了,变大了,变高了,打横了的篮框一头抵南岸,一头抵着北岸,提篮的弓形竹篾化作了一座眩人眼目的金桥。

修桥的人们一个个被惊得目瞪口呆。等大家回过神来时,老叫化婆却不见了。不但老叫化婆不见了,连周积德也不见了。大家正在急得团团转,却听得周积德的声音从半空中传来:“深谢父老乡亲,我随观音菩萨到南海去了。”

大家抬头一看,只见桥头上空,飘着一朵五彩祥云,一位端庄的玉面菩萨坐在莲花台上,旁边站着一个人正是周积德。大家这才明白,那老叫化婆原来是救苦救难的南海观世音,慌得大家齐刷刷地跪倒礼拜。

据说,那只破竹篮就是观音菩萨采莲用的宝篮。为了纪念菩萨显圣,这座桥就取名为金篮桥。后来,人们又在桥头附近修了一座金篮寺,并塑上了观音菩萨和周积德的神象,一年四季,香火不绝哩。

4、鲤鱼桥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原是一座木桥。小河沟东面村里住着一个姓关的读书人,他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同村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孤寡老人张胡氏,无人赡养,整天吃了上顿没下顿。

冬天来了,老人还穿着破旧的单衣,冻得瑟瑟发抖。姓关的书生顿生恻隐之心,他与母亲商量,想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来养活。母亲本来就非常同情张胡氏,她立马同意了儿子的意见。他家本来就很穷,张胡氏来后,生活就越发艰难了。

为了度日,母亲不分日夜地纺纱织布,以供家用。书生刻苦读书,有时饿着肚子去上学。年长日久,他渐渐面黄肌瘦。有一天,他上学走到桥头,见一个穿着农家衣服但长得非常清秀的姑娘站在桥头,手里捧着一颗大菱角。

姑娘害羞地上前说道:“公子,你每天饿着肚子去上学,太辛苦了!这个菱角给你吃吧,吃下它就不饿了。”书生接过菱角,还来不及问明原因,那姑娘就不见了。公子吃下了菱角后,饥饿感顿消。不多时变得满面红光,精神振奋。此后读书大有长进。

有一天早晨这位姓关的书生走到桥头,那姑娘又出现在他的面前。她手里捧着一颗亮闪闪的朱红色的宝丹说道:“公子,你进京赶考的日期快到了。为帮助你求得功名,这颗朱砂宝丹给你带在身边,饥渴时把它含在嘴里,它不仅能帮助你解除饥渴,还可以使你读书不倦、下笔有神。”

书生千恩万谢,接过宝丹。姑娘又叮嘱他说:“满一百天的那天五更时候,你来到桥头,先拍三巴掌,再唤三声‘鲤鱼姑’。我们又会见面,你就把宝丹归还给我,千万莫错过了时辰,倘若错过了,我就要遭受泥鬼的惩罚,变成一团污泥,永远不能回到阳间了。”

书生连忙上前打躬施礼,表示决不失信。他问姑娘:“好心的姑娘,你是谁?你为啥这样多次帮助我呢?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说,我会报答你的。”姑娘说:“我是一个屈死鬼,名叫鲤鱼姑,是张胡氏的独生女儿。我十六岁那年,胡员外的儿子胡兰卓,带着几个家奴到我家抢亲。

我父亲拼死阻拦,被他们活活打死,我也跳到这河里淹死了。留下老母亲孤身一人,多亏公子把我母亲接到你家养活。公子对我恩重如山,怎能叫我不报呢?”说完,鲤鱼姑又向书生深深地鞠了一躬。书生刚想说话,但鲤鱼姑瞬时又不见了。

考试的日子快到了。书生告别母亲,准备启程。母亲想到富人家的孩子去赶考,带足了盘缠,还有书童做伴。自己的儿子只带了少得可怜的一点钱,孤身一人到千里之外的京城去赶考,路上的艰难可想而知。

便把儿子送到村头,叮嘱的话儿说了一遍又一遍。书生告别母亲,口含宝丹,匆忙挑着行李和书箱进京应考。考试时,他感到思如泉涌,下笔如神,不多时就交了卷。到了放榜的时候,他果然金榜题名。

他想到归还宝丹的时间快到了,看罢皇榜便急速起程返乡。路上顶风冒雨,星夜兼程,丝毫不敢耽搁。谁知紧赶慢赶回到家中,归还日期还是已经过了。他不敢怠慢,急忙来到桥头,先拍三巴掌,再喊三声“鲤鱼姑”,怎么也不见姑娘出现,只见桥下翻起一团污泥。

书生见状,知道因自己的误期,使鲤鱼姑再也不能回到阳间了,便嚎啕大哭。一连哭了三天三夜,他的泪水与河水汇合一起,把一条小河冲流成了一条大河。

为纪念鲤鱼姑,关公子请来能工巧匠,拆掉木桥,就地建起一座石拱桥。桥边竖立一块高大的石碑,上刻“鲤鱼桥”三个大字。1957年政府这此筑坝拦水,仍取名为鲤鱼桥水库,拦水坝也叫鲤鱼桥大坝。近年更名为鲤鱼湖后,人们仍把这一带的地方称之为“鲤鱼桥”。

5、大王桥

相传阳河上曾有一座唐朝所建的单孔石桥,人们在桥两侧居住繁衍。在一个久远的孟夏之夜,阳河上游山洪暴发,河水自南向北汹涌而至。村民们忧心忡忡,心急如焚,手持灯笼火把,匆匆奔上堤岸察看险情。只见当时桥南河水急剧猛涨,比桥北高出许多,形势危急逼人。

人们惊恐万状,纷纷长跪于大堤,向苍天祈求。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轰然一声巨响,一个黑魆魆的庞然大物自桥下挟涛拍浪、奋力而出,倏忽之间,桥南的水位已骤然跌落!

一场可怕的决堤之祸顿时化险为夷,人们不禁奔走相告,以为这是“水大王”感人至诚而造化黎民,于是纷纷焚香祭奠,从此将这座石桥命名为“大王桥”以示感念。



~


#童种平# 关于桥的历史小故事有哪些? - 作业帮
(17048258959):[答案] 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派费祎使吴,他们在城前的一座桥上告别,费祎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从此这桥被称为“万里桥”.

#童种平# 三国时期桥的故事与传说 -
(17048258959): 这是一个故事,传说中桥国老有两女,大桥与小桥.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某秒某地,给孙策抓走,大桥自己享用,小桥赠与周瑜. (乔字古作“桥”)

#童种平# 有关桥的故事. -
(17048258959): 二、在今合肥城西有处地名,曰“回龙桥”.此桥虽已不存,然地名未废.有关该桥的传说,虽历史久远,今天仍被很多人乐道不止.其传说有二: 一说,当年东吴孙权率兵犯肥,曹操突从藏舟浦出.孙权见曹舰突出,又见藏舟浦碧波浩淼,芦...

#童种平# 桥的故事 -
(17048258959): 卢沟桥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多的数也数不清.有一个县令听到了这个传说,很不服气,心想:怎么会数不清呢?于是就派官兵一个个去数.数啊数啊,派了100个官兵去数,结果每个人数出来的数目都不一样.这真奇怪了!...

#童种平# 请问有哪些有关桥的故事或传说??请回答.谢谢!!
(17048258959): 风雨桥的传说 进入侗乡,常常可以看到一座座很别致的风雨桥.说起风雨桥,可有一段神话传说. 古老的时候,还没有开辟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个小山寨,...

#童种平# 桥的一些故事和传说 -
(17048258959): 故事桥(Story Bridge)是布里斯班最著名的大桥,建造于1940年6月6日,是澳洲设计并建造的最大的钢铁大桥. 桥的名字叫“故事桥”,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之所以叫故事桥是因为它是以桥的设计者的名字“Story”命名的,中文名字...

#童种平# 有什么关于桥的感人故事?? -
(17048258959): 一千多年前,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绍兴沈园内的小桥边徘徊,他的名字叫陆游,因负情于唐婉,内心的忏悔和负疚之感时时伴随着他,他反复轻轻地吟着他75岁那年作《沈园》诗:“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

#童种平# 关于桥的历史小故事 -
(17048258959): 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派费祎使吴,他们在城前的一座桥上告别,费祎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从此这桥被称为“万里桥” 据《唐诗纪事》记载:“雍陶有一次送别故旧,行至灞桥,问随从曰:'此桥为何称尽桥?'随从道:'因送别到此为止点,故称之尽桥.'雍陶有感惜别之:'从来只有难尽,何事名为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它离恨一条条.'”这就是脍炙的《折柳桥》. 李春俢赵州桥

#童种平# 帮我找一些关于桥的故事或传说
(17048258959):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桥是美的化身,桥总是连着水,有一种水淋淋... 脚步在桥的中间停住,两只大大的神采飞扬的眼睛定格在船上那落入凡间的仙女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