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词押仄韵的格式是怎样的? 押仄韵的格律诗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七绝、七律、五绝和五律仄韵格律诗词16种格式:

七绝:

1、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3、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七律:

5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6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7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8、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五绝

9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对】

平平仄仄平,【粘】

仄仄平平仄。【对】

10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对】

平平仄仄平,【粘】

仄仄平平仄。【对】

11、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对】

仄仄仄平平,【粘】

平平平仄仄。【对】

1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对】

仄仄平平平,【粘】

平平平仄仄。【对】

五律:

13、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对】

平平仄仄平,【粘】

仄仄平平仄。【对】

仄仄平平平,【粘】

平平平仄仄。【对】

平平仄仄平,【粘】

仄仄平平仄。【对】

1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

平平平仄仄。【对】

平平仄仄平,【粘】

仄仄平平仄。【对】

仄仄仄平平,【粘】

平平平仄仄。【对】

平平仄仄平,【粘】

仄仄平平仄。【对】

15、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对】

仄仄仄平平,【粘】

平平平仄仄。【对】

平平仄仄平,【粘】

仄仄平平仄。【对】

仄仄仄平平,【粘】

平平平仄仄。【对】

16、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对】

仄仄仄平平,【粘】

平平平仄仄。【对】

平平仄仄平,【粘】

仄仄平平仄。【对】

仄仄仄平平,【粘】

平平平仄仄。【对】

实际上,仄韵诗的格式,就是按照平声诗韵的对粘规则,把它的格式翻过来。有人认为平韵诗是正

格,把仄韵诗排除在外,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古人也写仄韵诗,还有不少名篇佳作。在诗词创作

中,平韵诗和仄韵诗,无所谓什么正格与偏格,每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不同,生活经历和写作功底有

别,认识问题的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角度也不一样,应根据题材和表现主题的不同要求,适于哪种形

式就用哪种形式,只要能把诗词写好,达到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统一,采取平声韵和仄声韵都一样。

至今,杜甫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还回响在我们的耳畔。



格律诗词有押仄韵的,其格式如何,请大家不吝赐教。~

  §1 仄韵近体诗的特征
(一)就仄韵近体诗的每一单句而言,句子的平仄与平韵的近体诗是一样的,也是有aAbB四种律句平仄句型,每首仄韵诗由这四种平仄句型组成。但由于韵脚平仄相反,四种平仄句型排序不同了。
(二)句与句之间要求在平仄上符合“粘对规律”,且若是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这与平韵近体诗的格律要求完全相同。
(三)允许邻韵通押,但韵字声调必须一致,不能在同一首诗中的韵脚上“上、去、入”混为一起,只能用一个相同的声调(上、去可偶通)。
(四)当首句脚节下字(尾字)为仄声字时,可以不入韵,也可以用韵脚声调以外的其它仄声字,这一点比平韵近体诗显得更自由一些。
在仄韵近体诗的写作方面,总的诗篇数量比平韵近体诗要少得多;而在仄韵诗范围内,仄韵的五言律诗和绝句又占大多数,而七言律诗比较少见,至于七言的绝句简直是凤毛麟角了。
以五言仄韵律诗为例,a式平仄句型为“││— —│”,A式平仄句型为“│││— —”,b式平仄句型为“— — —││”,B式平仄句型为“— —││—”。由于每联的对句必须是仄尾句,因而对句只能是a式或b式句;出句除首联外,都只可能是A式句或B式句。又由于每联必须平仄相对,因此只能将A式句配b式句,B式句配a式句。这样,符合“对粘规则”的仄韵五律的仄起式为Ab(或ab),Ba,Ab,Ba。即:
│││— —,— — —││。 (Ab)
— —││—,││— —│。 (Ba)
│││— —,— — —││。 (Ab)
— —││—,││— —│。 (Ba)
若首句句尾一字为仄声字,首联平仄为:││— —│,— — —││。 (ab)

仄韵平起式五律的平仄为:
— —││—,││— —│。 (Ba)
│││— —,— — —││。 (Ab)
— —││—,││— —│。 (Ba)
│││— —,— — —││。 (Ab)

若首句句尾一字为仄声时,首联平仄就变为:— — —││,││— —│。 (ba)
至于仄韵的五绝,也就是取仄韵五律的上半截或下半截就是了。
七言仄韵律诗的平仄,平起式的也是Ab(或ab),Ba, Ab, Ba;仄起式的是 Ba(或 ba), Ab,Ba,Ab。只是在五律平仄句型的头节前面加上平声顶节或仄声顶节罢了。
上面的平仄格式是标准的仄韵律绝平仄格式。若换成其他任何一种配对方式,不是失粘失对便是单调。然而偏偏就那么出乎意料之外,不知唐宋诗人们是粗心还是太随便,他们写的仄韵近体诗中,竟极难找出标准的仄韵律绝来,总是有失粘失对或单调的毛病存在。刘长卿的仄韵五绝《茱萸湾北答崔载华问》,是一首标准的仄韵绝句:
荒凉野店绝,迢递人烟远。 (ba)
苍苍古木中,多是隋家苑。 (Ba)
(注意:首句中的“野”字处本应平声,诗中此处为乙种拗,本应用对句相救,但未救。)
另如:王维的《孟城坳》用Ba,Ab也是标准的仄韵五绝(《唐集》P175页)。

下面这首仄韵五绝,虽然也是标准的近体诗平仄句型,但由于句型配对不当,“对粘”便全弄反了:
空山不见人, — —││—, (B)
但闻人语响。│— —││。 (b)
返影入深林,│││— —。 (A)
复照青苔上。││— —│。 (a)
(王维:鹿柴 b式句型为— — —││,该诗首联对句头节上字“但”属仄声,可不救。)盛唐时,五律仄韵诗中的各联出句的末字都是平仄相间的,不是“平、仄、平、仄”,便是“仄、平、仄、平”。比如用“ab,Ba,ab,Ba”或“Ba,ab,Ba,ab”式的配对。但这种配对方式使全诗形成“全对平仄”式,就是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本应“粘”而成了“对”。由此可见,出句末字平仄相间虽然在出句末字的声调上更富于错综变化,但并不符合“粘对规则”。当然,绝句只四句,例如用“ba,Ab”、“ab,Ba”配对,是不会因出句末字平仄相间而出现粘对上的毛病的。但仍可能犯“单调”,如王维的《卒夷坞》是Ab、Ab式(《唐诗鉴赏》P181页)。
到了中唐,出句末字就渐渐全是平声了(首句除外)。如韩偓的《意绪》:
绝代佳人何寂寞(仄)!梨花未发梅花落。
东风吹雨入西园(平),银线千条度灵阁。
脸粉难勾蜀酒浓(平),口脂易印吴绫薄。
娇娆意绪不胜羞(平),愿倚郎君永相着。

下面举几个仄韵律绝的例子来说明它与平韵近体诗的不同之处。
例1: 《送方外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鹤:入声(十药);住:去声(六御);处:去声(七遇)]
例2: 《蒙池》 刘禹锡
潆渟幽壁下,深静如无力。
风吹不成文,月来同一色。
地灵草木瘦,人远烟霞逼。
往往疑列仙,围棋在岩侧。
[下:去声(廿二祃);力、色、逼、侧:入声(十三职)]
例3: 《江上别流人》 孟浩然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
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悟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
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客:入声(十一陌);者、野、下(动词);把:上声(廿一马)]
例4: 《秋云岭》 刘长卿
山色无定姿,如烟复如黛。
孤峰夕阳后,翠岭秋天外。
云起遥蔽亏,江回频向背。
不知今远近,到处犹相对。
[黛、背、对:去声(十一队);外:去声(九泰)]
例5: 《乾宁三年在奉天重围作》 韩偓
仗剑夜巡城,衣襟满霜霰。
贼火遍郊坰,飞焰侵星汉。
积雪似长江,长林如断岸。
独凭女墙头,思家起长叹。
[霰:去声(十七霰);汉、岸、叹:去声(十五翰)]
例6: 《闲步》 韩偓
庄南纵步游荒野,独鸟寒烟轻惹惹。
傍山疏雨湿秋花,僻路浅泉浮败果。
樵人相聚指惊鏖,牧童四散收嘶马。
一壶倾尽未能归,黄昏更望诸烽火。
[野、马、惹:上声(廿一马);果、火:上声(廿哿)]
从上面的例1、例2、例3以及本节前面所引用的《茱萸湾答崔载华问》(首句末字“绝”属入声九屑,其余两韵字“远、苑”属上声十三阮),可证明仄韵律绝的首句末字是仄声字时,可以不入韵或可用与入韵脚声调不同调的仄声字。从例1、例4、例5、例6可证明仄韵近体诗是允许邻韵通押的(须同调)。有不少研究诗律的学者持一种传统的看法,认为仄韵近体诗也是与平韵近体诗一样,不允许邻韵通押,这种观点的理由,看来是不太充分的。另外,以往的诗律学著作,对于仄韵近体诗的首句末字声调问题,以及为什么符合粘对规则的仄韵近体诗不多的问题,都没有进行过较深入的探讨。

押仄韵的格律诗有以下例子:
例1:刘长卿的《湘中纪行十首·横龙渡》:
空传古岸下,曾见蛟龙去。
秋水晚沈沈,犹疑在深处。
乱声沙上石,倒影云中树。
独见一扁舟,樵人往来渡。
这首诗的韵脚“去”“处”“树”“渡”,都在去声六御韵部,符合律诗押仄韵的要求。
例2: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境人踪灭。
孤舟衰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的韵脚“绝”“灭”“雪”都在入声十四缉韵部,符合律诗押仄韵的要求。
请注意,这只是押仄韵的格律诗的两个例子,并不代表所有押仄韵的格律诗都适用。


#雷萍辰# 谁帮我解绍下七律,绝句等那些写诗词的押韵,平仄什么的? -
(14736387471): 七言格律诗(七律、七绝)的平仄与押韵: 一、平仄声古代和现代是不同的 现代人使用普通话.普通话分4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中前2声在诗词新韵中为“平”声,后2声为“仄”声.代表作为《中华新韵-14韵》. 古代的发声与现...

#雷萍辰# 怎么写诗词 怎么押韵?? -
(14736387471): 可以去看一下《诗词格律》王力著.或《声律启蒙》.《二十四诗品》.

#雷萍辰# 七言绝句有押仄韵的诗吗?格式是什么? -
(14736387471): 七绝: 1、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对】 3...

#雷萍辰# 请问谁知道律诗的押韵基础? -
(14736387471): 诗词格律里的押韵,主要是按照【韵书】来的.现在就没那么分明啦,只要读起来顺口就可以.押韵就叫做合辙.格就是押韵的形式、格式.像以前用的轱辘韵呐,葫芦韵呐.就是押韵的方法.平仄是指将四声划为两部分.阴平、阳平,即一二...

#雷萍辰# 五言律诗格式 - 请问:五言和七言古诗应怎样押韵?有格式吗!谢谢!
(14736387471): 五言诗 诗体名.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 如何记住近体诗的格式? 其实诗的基本句式就四种,七言只是五言的扩展(可平可仄...

#雷萍辰# 关于诗的格律与平仄压韵 -
(14736387471): 古诗(词先放一边,待会来说)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时 间上大概以唐代为界,即唐代以后(包括唐代)形成的诗体称为 近体诗.其中古体诗只要求压韵,不讲究什么格律.而近体诗对 韵和平仄有十分严格的要求,这就是格律.我今天并不...

#雷萍辰# 七言律诗书写格式怎么写 -
(14736387471): 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篇幅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

#雷萍辰#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诗歌讲究“押韵”.请问:怎么做才算是“押韵”呢? -
(14736387471): 汉字的发音,用汉语拼音来解释,是由声母和韵母两个音合拼而成,比如“人”字的发音,由声母r和韵母en拼出来.所谓押韵,就是两句话,各自最后一个字的拼音韵母相同.比如人(r-en)和真(zh-en)、春(ch-un).这里春字的韵母un实...

#雷萍辰# 请问古代诗词的格式是怎么样的,平、仄、又怎么理解 -
(14736387471): 首先先要理解平仄的概念.“平”、“仄”指的语音方面的概念.简而言之,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声和二声,仄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三声和四声,但因为古音和今音是不同的,所以刚才这一条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略有出入,只能适用于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