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近地轨道荷载计算公式 什么是物理学/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好吧,我来给你答吧。先说一下,我是航空工程师,不是航天的。
我们假设一枚火箭水平飞行,那么为了保证不掉高度,就需要推力的垂直分量大于等于重力。所以mg=F*sinθ……方程1
由于动量定律,动量增量等于推力冲量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m*ΔV=F*Δt*cosθ……方程2
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减去向心力:g=GM/R^2-V^2/R……方程3
推力等于发动机流量乘以比冲:F=η*Vc……方程4
火箭质量等于总质量减去流量乘以时间:m=m0-η*t……方程5
好了,你需要的公式实际上是将这5个方程联立后按照飞行时序对方程2进行分段定积分。
关于你的公式,我现在看不到,但是我看到你引用的定律里面有机械能守恒,那么这里给你一个小小的提示:为了保证飞行轨迹不下降,火箭即使在平飞状态下也是有重力损失的,而且如果你的推重比不够大,这个损失还小不了。这一点会在后面的算例中体现出来。
因为推导完整方程这个工程量实在太大了,所谓我换了一种思路:
将时间分割成足够小的片段,逐段累加。每一个时间片段的输出结果(质量、加速度、速度、位移)作为下一个片段的输入。由于时间片段很短,所以大部分变量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比如在我计算加速度的时候可以认为质量不变(取上一段的结果),计算速度的时候可以认为加速度不变,计算位移的时候可以认为速度不变。
那么好了,代入阿波罗登月舱的上升段进行计算,质量4670kg,推力15600n,比冲3050m/s。取时间段为0.04秒。
飞行时序:垂直起飞1秒后转为1m/s^2的匀加速上升,速度达到150m/s后转为匀速上升。
最后求得,飞船在414.84s入轨,入轨高度49.75km,入轨质量2548.20kg,燃料消耗2121.80kg,总速度增量1847.61m/s,实际入轨速度1656.26m/s。相对于环绕轨道的速度损失为11.55%。
你可能会有几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1、计算量有多大?
实际上很小,比较麻烦的是用excel编写算式,整个计算虽然有一万多行,但其实只是鼠标往下一拉的事。
2、精确性有多高?
很简单,时间片段分割得越小,结果越精确。就这个计算,如果将时间片段从0.04s减少为0.01秒,入轨速度增量将会减少0.03%,对于科学爱好者来说,这个误差足以满足需要了。
3、这种算法科学吗?
觉得很low是不是?实际上真正的工程计算也是这个算法,只不过考虑的因素更多,工具更先进,计算更精细。因为真实的飞行过程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已经无法用公式来表达了。其实这种算法就相当于一个简单的有限元。如果你想精确模拟真实飞行,就在缩小时间片段的同时往里加限制条件就行了。
4、飞行时序足够优化吗?
当然不,真实的阿波罗飞船飞行时序要优化很多,实际消耗的燃料也要少一些。但是这并不重要,接下来我要把入轨质量的理论上限求出来。飞船入轨的燃料消耗怎么样才能做到最小?很简单,直接贴着月球表面加速到入轨,然后通过霍曼转移进入目标轨道。
飞行时序改为:垂直起飞1秒钟,然后直接进入垂直加速度为0的水平加速。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到飞船在400.72s入轨,入轨高度715.50m,入轨质量2620.42kg,燃料消耗2049.58kg,总速度增量1762.37m/s,实际入轨速度1679.33m/s。
接下来霍曼转移轨道进入50km轨道,两次加速的速度增量总共为23.64m/s。这两段加速当然也有损耗,但是由于速度增量就很小,所以这个损耗已经在小数点后面了。相对于接近两千的总速度增量来说足够忽略不计了。
所以最终的速度增量为1786.01m/s,入轨质量为2600.18kg,燃料消耗为2069.82kg。速度增量损失(相对于50km环绕轨道速度1656m/s)的速度损失为7.85%。
你以为这就是飞船入轨的最大质量了吗?并不是,这只是阿波罗构型下的最大入轨质量,实际的阿波罗还达不到这个值。阿波罗由于考虑了很多实际问题,所以它的构型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推力太小。最大过载才0.6g,完全有条件加大推力。
现在我要把参数改到极限:
起飞推力从15.6kn改为100kn,飞行中最大过载约3.8g,对宇航员来说仍然是可以承受的。飞行时序为垂直起飞后0.5秒改为水平加速。于是:
飞船在60.53s进入环绕轨道,入轨高度609.46m,入轨质量2685.41kg,燃料消耗1984.59kg,总速度增量1687.64m/s。请注意,最终速度增量损失仅有1.91%(相对50km环绕速度)。而飞船进入环绕速度时的增量损失(相对于月面环绕速度)仅有0.45%。也就是说如果推重比足够大,我们让火箭直接贴着地面进入环绕轨道,那么重力损失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只计算转移轨道速度增量就差不多了。
那么在这里加一个历史事实:真实的阿波罗飞船上升段速度增量高达2220m/s,足足比月面环绕速度高出三分之一。我刚才用阿波罗的构型计算的入轨质量从上限到下限误差只有52kg,而历史上的工程师就给它多加了300kg的燃料。
算那么细何苦来哉?
所以,你的计算公式从一开始就不需要那么精确。所以如果要计算极限入轨质量,一般来说在地面环绕速度上加一个适当的速度余量,然后直接套用齐氏方程就差不多了。因为月球的质量在太阳系的卫星和小行星中都算是大的了,偏偏它的自转速度又算是慢的,所以一般的小天体余量不加都可以了。就算是大质量行星,而且要避开行星表面的高山,有5%的余量都绰绰有余了(推重比要够大)。然后再计算霍曼转移轨道入轨就好了。当然,如果你直接设定在高山上起飞,那就能省很多麻烦。
外太空变轨,你也不需要算那么细了。嫦娥1号通过多次短时加速,最终的重力损失,有论文计算结果是小于5%。不过嫦娥1号的入轨质量和阿波罗的上升舱差不多,但发动机推力才490n,就算分了多次加速,重力损失也是要比阿波罗的一次加速更大的。
那么我这里说了这么多,余量到底取多少合适?其实这都不重要,因为真正的工程师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实际留的余量是很大的。你不管怎么算,算出来的入轨重量会比真实的火箭大得多。所以,你的公式其实算个差不多就可以了,没必要抠那么细。
阿波罗那是开天辟地头一回,所以工程师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就在运力许可范围内将燃料加到顶,这个也是特例。而且它需要保证:整个飞行过程完全在轨道舱的视野范围内,变轨过程不能在月球背面,飞船的姿态、受力不能大于某个极限,主发动机推力偏小,万一对接失败还要预留足够的燃料等等。诸如此类的限制条件。所以它实际预留的燃料远远超过了科学爱好者的计算结果。
个人建议: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近行星轨道,在地面环绕速度的基础上加个10%就可以了,入轨质量直接按齐氏方程算。如果还需要交会对接,或者对安全性要求较高,就多加一点余量。如果科技先进,就少加一点。如果一定要凑极限,加个5%就差不多了。

物理学物理~


#成典戴# 地基承载力是怎么计算的 -
(17640064250): 地基承载力=8*N-20(N为锤击数)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是由荷载试验直接测定或由其与原位试验相关关系间接确定和由此而累积的经验值.它相于载荷试验时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上线性变形段内某一规定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不应超过...

#成典戴# 高中物理学天体运动的计算中,近地轨道加不加离地距离 -
(17640064250): 近地轨道不需要加离地距离 题目中出现近地轨道的含义就是要你直接用天体的本身半径来算

#成典戴# 结构荷载的计算 -
(17640064250): 荷载分:主要的、活动的、特殊的.求各种不同荷载组合下的最不利因数下的结构的安全系数.一般是主加活作为正常使用的安全系数取1.8--2.4,再特为效核计算不低于1.4--2.0,最小值与最大值中的取值视建筑的等级.

#成典戴# "宇宙飞船从近地轨道加速进入远地轨道怎样求时间" -
(17640064250): 如果变轨选择的是霍曼转移轨道那么转移周期就是椭圆轨道的一半:T=π*sqrt[(R1+R2)^3/8GM] 如果选择的不是霍曼转移轨道,那就另说了.

#成典戴# v1小于v2 ,v2小于v3,为什么不能根据数学比较大小v1小于v3 而是根据公式得v1大于v3发送同步卫星的时候在不同的轨道 近地轨道速度为v1,椭圆轨道速度... - 作业帮
(17640064250):[答案] 数度是矢量啊!怎么能简单用数值相加?应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合速度.

#成典戴# 集中荷载弯矩计算公式
(17640064250): 集中荷载弯矩计算公式为:M=FL/2,在列弯矩计算时,应用“左上右下为正,左下右上为负”的判别方法,凡截面左侧梁上外力对截面形心之矩为顺时针转向,或截面右侧外力对截面形心之矩为逆时针转向,都将产生正的弯矩,故均取正号,反之为负,即左顺右逆,弯矩为正.弯矩是受力构件截面上的内力矩的一种,通俗的说法:弯矩是一种力矩,另一种解释说法,就是弯曲所需要的力矩,一般而言,在不同的学科中弯矩的正负有不同的规定,规定了弯来矩的正负,就可以将弯矩进行代数计算.

#成典戴# 近地轨道半径多少?周期多少? -
(17640064250): 近地轨道(Low Earth orbit),又称低地轨道,是指航天器距离地面高度较低的轨道.近地轨道没有公认的严格定义.一般高度在2000千米以下的近圆形轨道都可以称之为近地轨道.由于近地轨...

#成典戴# 轨道与吊车梁的偏心荷载如何计算 -
(17640064250): 轨道和吊车梁是中心对齐的,不会存在偏心.你要的是牛腿和吊车梁的偏心吧?输入吊车荷载的时候,有个“吊车竖向荷载与柱形心偏心距”,是多少就输多少,程序可以自动计算.希望能帮到你.

#成典戴# 槽钢14能承载多少重的质量 -
(17640064250): 槽钢理论重量表 槽钢理论重量 规格型号单重50*37*4.5 5# 5.44 63**40*4.8 6.3# 6.635 65*40*4.8 6.5# 6.7 80*43*5 8# 8.045 100*48*5.3 10# 10.007 120*53*5.5 12# 12.06 126*53*5.5

#成典戴# 在卫星运动中,近地轨道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最大环绕速度 加速后,轨道半径变大,却认为此时线速度小于最大环绕速度为什么?有什么转换机制? - 作业帮
(17640064250):[答案] 楼主的问题可以和卫星变轨相类比 卫星在轨期间自主改变运行轨道的过程称为变轨.卫星轨道是椭圆,节省发射火箭燃料的方法,可以先发射到大椭圆轨道,卫星处于远地点的时候,卫星上面的姿态调整火箭点火,这样卫星的轨道变成需要的高度.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