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之中国画-复兴之路如何走? 民俗属于传统文化吗?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题跋(题画诗)是中国画的“标准配置”

【编者按】中国画的本质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这是在“讲故事”,而图文并茂是让人懂得的最佳方式;(图文并茂,意思是指在一篇文章里,图片和文字都很丰富多彩,互相陪衬、相得益彰。)“中国画的诗情画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中华儿女应当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而不是像今天的人,把他“越玩越少”——没有题跋(题画诗)的“中国画”比比皆是。

中国画是融诗文、书法、篆刻、绘画与一体的综合艺术,这是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中国画上题写的诗文与书法,不仅有助于补充和深化绘画的意境,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画家借以表达感情、抒发个性、増强绘画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画“四全”有诗、书、画、印,却还有一项必不可少,就是题款,题款可简单也可复杂,却可反映一个画者的综合素养,诗文、书法和绘画的结合,历来有“三美”和“三绝”之称,“三美”、“三绝”是对诗文、书法、绘画艺术结合的赞誉,也是中国画普遍追求的艺术境界。题款,就是实现诗文、书法、篆刻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题款与题跋这两方面内容,从体裁上分有题画赞、题画诗(词)、题画记、题画跋、画题等。好的“款跋”必在文学和书法上,同时具备较高的修养。

题跋(题画诗)的来历:

一、顾恺之 《女史箴图》箴文,卷末的 “顾恺之”名款,梁元帝 萧绎《职贡图》为例:“楷书榜题,疏注国名及其山川、风俗、历史及历代交往情况、纳贡物品等”从此开创书法与绘画一体“中国画题跋”的样式。

 

1 顾恺之 《女史箴图》 萧绎《职贡图》为例

二、唐代时期的绘画成就,超过了以前各代,影响到当时的东方各国,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2、王维开创诗与画的结合——中国画的诗情画意”的萌芽。

2 梁 张僧繇 《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等

三、宋徽宗赵佶在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却是不可否认的,有“书画皇帝”和“丹青皇帝”的称号。亲创粗笔水墨花鸟,更加主流和严谨,特别是创立了“中国画的诗情画意”标准形式——集诗书画于一体(这样的形式犹如“声光电+SanDisk效果”的电影,其艺术效果好;若是缺少题画诗,就像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或,“便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样难以表达作品中的思想、情怀!),自此成为了中国文人永恒的精神追求。

3 李昭道、宋徽宗“诗情画意”等作品

4 宋徽宗“中国画的诗情画意”、范宽作品

5  李唐 晋文公复国图、《文姬归汉图》




本文例图为宋代及宋代以前,比较稀少的“题跋(题画诗)”图示,宋代以后的中国画题跋(题画诗)形式比较多,因此,不赘附了。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足部》谓: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清代王概《芥子园画传》说:元以前多不用款,或隐之石隙,恐书不精,有伤画局耳,至倪云林字法遒逸,或诗尾用跋,或跋后系诗,文衡山行款清整,沈石田笔法洒落,徐文长诗歌奇横,陈白阳题志精卓,每侵画位,翻多奇趣。元代以来,在画上题书诗文已成为中国画作品上增添诗情画意的一种艺术手段。

近代,尤其是1918年5月14日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论》主张改变了中国画近百年来,是以西方绘画的评价标准来评判的,二十世纪我们历经战乱,贫穷、折腾------“五四运动、西风东渐、破除四旧、八五思潮”;因此说中国画的发展是混沌的,缺乏艺术主见,以至于“中国画”被西化,不是真正的中国画。这是民族的不自信所造成的,这样的“民族自卑”已经伴随中国画一百多年了!已经使中国画的“元气”大伤了,如果不及时补救,我之国粹——中国画必将沦为西洋画的“附属品”而真正的殇夭了……!此绝非笔者的危言耸听:2014年9月12日晚上八点多钟,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播出了 “庆祝开播八周年”的节目,节目邀请了中国画院副院长卢禹舜,中国美协秘书长徐里,中国美术馆研究员、研究部主任美术评论家刘曦林,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史博士朱其等谈到中国画的发展时,都认为当代中国画已经“欧化”—— 考美院,中国画系也与油画系的考试科目是一样的考素描、色彩,而中国画的“必备”书法、白描、古诗词、古汉语等等全是空白……;现在,让美院教师(授)教授“题画诗”,也是不现实的……。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画核心价值是文化价值的最终体现:中国乃至东方世界对宇宙自然的看法,对社会人事的态度,对美与永恒性的追求,都在中国书画里得到了显化,并通过它们而获得了千百万炎黄子孙、东方朋友乃至世界各国朋友的认同。诗 、书 、画溶为一体,这才是中国画的真谛,是国学(国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越是传统的,就越具有民族性;越是民族的,就越具有世界性。”顾绍骅的艺术思想与主张:中国画的发展必须依照“中国方式”——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诗、书、画)为一体的观点——“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灵魂和中国画发展方向;也是世界美术的发展方向!并且积极倡导《中国画审美(评价)标准》,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2  新时代《中国画评价标准》

顾绍骅于二〇二〇年二月十三日星期四


网页链接



作为一个山水画家,我觉得这题目太大,谈点自己的感受。
传统中国画,当代中国画,时间不同而已,不存在“复兴”一词,只需要紧跟时代的脉搏,发展。
对发展之说,圈内朋友常调侃:别画古画,别画行画,意思是说我们现在画画的人画自己的画,别一出笔就照搬古人,但古意要有,没古意等于没传统;别画行画,意思是心有定力,别被市场左右,画迎合市场的媚俗之作。做到这两点,就是在为中国画做贡献。



传统中国画魅力无穷,继承传统中国画的精髓,丢掉传统中国画的外在形式,创作出具有现代审美意境的中国画,是我们这代画人的责任。



传统的写意水墨越来越不受待见,与这些年上层的引导和市场左右有关,中国画不仅仅是工笔画一类,还有写意画,为什么写意就打不开发展的局面呢?



写意入门容易,画好难。古人的写意笔精墨妙,我们难道不可以从这方面入手,为之发扬光大?可以的,当代不缺中国画大家,但缺大师,只要有一大批为之砺砺前行有识之士,中国写意发展的昌盛时代一定会到来。


我的 公~ 众、号:传统文化智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每天分享精粹传统文化视频、文章,感恩!



目前的现状是中国画已变成西洋画的附庸 ,国画的画面都是满满的,都是通景,留白很少,完全没有当初文人画的韵味,要吗就是高度写实,要吗就是抽象派的,高度变型,真的不知现在的画家是怎么了,难道不能创作出一些符合中国画意境的东西吗,脱离了民族传统的东西,怎么看也觉得像怪胎,所以,中国画要复兴,必须要留住传统,留住中国画特有的绘画语言,绘画理论,创新也要万变不离其宗,否则,作品就不再是中国画,而是不中不洋,不伦不类的怪胎。
要提高国画家的理论水平,提高画家的实践水平,文艺要紧随时代,抓住传统,刻意创新,把中国画推上美术界的主流地位,当全社会都认可现在的中国画的时候,中国画的复兴就不远了。

实际上国画并不是没落,而是时代变了。
古代为什么国画流行?最大的原因是琴棋书画对于仕途有帮助,说白了,也就是在古代,你琴棋书画弄好了的话,可以让在官场上有更多的发挥余地。也就是说,这个东西,他与官场长的考核是有帮助的。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呢,古代国画才会非常的盛行。其实说白了,几千年来,能够真正对国画精神有深入了解的没有几个。
国画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名。什么意思呢?就是大家的国画其实都差不多,只不过一幅国画的好与坏,主要是看那幅画的作者是不是名人。这个就比较有特色了。古代画国画画得好的肯定有很多,但是,如果你是古代无名小卒画的国画,可能会被当做废纸丢掉了。
今天的国画也是一个道理,是看人说话的。名人 的字画就容易火,凡人的字画就会被忽视。这种东西是不科学的。一幅画的好坏,如果主要是根据作者的名气还定,那国画这个行业怎么可能会复兴呢?
说实话,普通人画的国画并不比所谓的大师差,差的只是名气而已。这种东西,自己深入体会。
总之一句话,国画的局限性,不在于国画本身,而在于那个圈子,圈子太小,圈子里的人基本上与大众脱节,所以,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这题目太大,三言二语说不清楚,总之几方面问题,比如懂中国画写意画的人少了,没市场也就画的人少了,比如学院派都是素描色彩打底,不象过去师徒相传以用笔用墨开始,一个强调的是形一个重视的是意趣,比如国画里的似与不似、即白当黑、惜墨如金等等需要的是功夫积累,一般人也等不起,比如写意画出身于文人雅士,现在大多为专业画师等等。

中国民俗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物远不止“一叶”。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一个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人内心的贪嗔痴,使我们的境界充其量也就仅仅局限于第一个问题而无法达到更高。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抛却世俗的欲望,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它就是改变现代心浮气躁功利的社会风气的一剂良药。但再好的良药也得有人愿意接受,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它,才能发挥功效。外国人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们中国人却时常有把薪火相传几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济世良药全盘否定和摒弃的冲动,岂不痛哉?

一人独自走在街上,发现戴手串的人越来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这的手串真能够安抚我们那份不安、焦虑、怀疑、悲观吗?我想只要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社会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我们还需要借助外来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内心吗?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情形?我很期待。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这晚辈后生尚不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评论。但我始终相信人的处世之法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市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宝贵财富,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唐戚园# 如何画好中国画? -
(17560289389): “画”这个词是一个概念,一是意识的抽象理解,一是具体形象的理解,某种具体艺术可以创作、改造、或毁掉,如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等;作为艺术这个抽象概念则不能改造、毁掉.艺术存在是永久的,它属文化层.老子说:“颓...

#唐戚园# 如何处理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
(17560289389):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该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是该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复兴,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发展就是...

#唐戚园#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举办《复兴之路》展览、重温历史的意义 -
(17560289389): 尊重历史,继往开来,通过复兴之路,让我们了解中国曾经辉煌的历史和近代饱受屈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让我们知道我们文化的伟大,了解复兴之路的过程和方式.了解复兴之路历史和文化的复兴的伟大意义!!

#唐戚园# 议论文从实现中国梦,提高文化软实力,走复兴之路这几个方面来写,素材有哪些? -
(17560289389): 首先,是走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化复兴?然后,中国文化的根在哪?西方的文艺复兴都是回到他们古时候的发源,方法可以学,但是内容就不要照搬了,中国想学西方的话只会弄个四不像.回到中国自己的文化根部去吸取营养才是正道.

#唐戚园# 如何看待国学复兴现象 -
(17560289389): “国学热”反映传统文化精神的回归悄然兴起的“国学热”,实际上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认祖归宗”现象,是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是中国人对自己精神故乡的回归与认同.国学中的许多思想,既适合人类文明进...

#唐戚园# 当代大学生如何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
(17560289389): 孝亲尊师,友爱同学,和睦兄弟,诚实守信,言辞谨慎,仪态端庄. 具体按《一日常规》做: 起床洗漱 1、按时起床,不睡懒觉. 2、漱口时轻吐而不喷洒,若污染了洁具,须随手擦乾净. 3、头发梳理整齐,不得蓬头乱发,掉发须捡起...

#唐戚园# 从中华文化在崛起的角度立意 800字作文 -
(17560289389): 文化是民族的符号.一个民族的崛起,除了经济的强盛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繁荣.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文化的复兴也随之摆在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面前.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史,虽历尽沧桑,仍然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

#唐戚园# 运用文化传承与继承应怎样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17560289389):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弘扬中华文化所孕育的民族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爱国主义,“众心成城、众口铄金”是团结统一,“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