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父母相处的礼仪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是人类的天性。家庭之所以得以稳定,这两代人之间的血缘关系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历史上一般把这两代人之间的礼仪称为“父子之礼”。父子之礼又可分成两层。子女对父母,主要是“孝”;父母对子女,则是“慈严”“教”这些内容。这两层之中,历来更强调的是“孝”。

先说“孝”。父母养育了子女,子女长大之后要报答父母的恩惠,对父母尊重并且在父母年迈时担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来,这就是“孝”。显然,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面传统家礼所强调的“孝”,也有许多过头的地方。我们知道,历来在”孝”的后面一般总还要连着一个“顺”字的。何谓“顺”?《论语,为政)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学而》云:“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也就是说,要一切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办而不管这些意愿是对是错;甚至父亲死了三年,做儿子的也还不可违背父亲的意愿。父亲犯了罪,儿子要替他隐瞒。这就是“顺”。用今天的观念去评判,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传统家礼对做子女的行为有种种约束,大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尊重父母,顺从父母。传统家庭有家长,一般由父亲或祖父担任。家长在,家中小辈凡事均不可擅自作主,一概要请示家长。小辈还不可有私有财产,不可私设小灶等等。不过这一条后世也多有突破,比如在近代的江南农村,小辈不可有私有的房产、田产,但可以有私房钱。一些大家庭,虽然同住一个大宅,却各房分灶;村 中一些公共事务,不以家宅为户,而以灶为户,称为“灶户”。这正是大家庭向小家变迁的一种过渡形式。家中卧室分配,父母住最好的,小辈不可僭越。座位,同样有尊卑高下之分。

走路,小辈不可挡道,要自觉靠边、落后。小辈出门要禀告,回家也要禀告。父母吩附办的事要用心记下,不时检查是否办妥。办不了的要婉言解释,一般情况下即使父母的吩咐有所不妥,也得曲从,一概照办。父母有过错,小辈不可指责,要劝说也得低声下气。反过来,父母发怒要打骂子女,那是家常便饭,做小辈的自然不可顶撞。有个民间故事说,舜小时候,他的后娘常打他,他从不喊痛,也不哭。有一次,舜却哭了。后娘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娘平常打我都很痛,今天打上去一点也不痛。我哭娘年纪大了,打不动了,都是儿子不孝之故。”所以传统社会里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有过错,子女要帮着隐瞒,更不可在外人面前非议父母。

在子女的婚姻大事上,历来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成规。不是自由恋爱,而是父母包办。父母喜欢的子女就得喜欢,父母不喜欢的子女就得不喜欢。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和他的妻子刘氏的悲剧,南宋大诗人陆游和他的妻子唐豌的悲剧,都不是他们自己造成的。他们夫妻相爱,就是因为父母不喜欢这个媳妇,才把他们拆散了。这样的例子在传统社会里是举不胜举的。

昏定晨省,也是一种重要的传统家礼。天刚亮,小辈要先起床,穿戴整齐,到父母卧室去问安。有时还得为父母按摩搔痒,并帮助老人起床,侍候他们洗、饮食然后才可以退下来自己吃早饭。傍晚,又要为父母安顿好床铺。

父母生了病,又有侍疾之礼。做子女的在父母生病期间要少喝酒吃肉,不可弹琴唱歌,更不可放声大笑,一举一动都得有忧心仲的样子。子女要把别的事都暂时搁在一边,自己一直陪在父母病榻边上,为之请医生治病,做到衣不解带,亲尝汤药尽可能满足病人的要求。“二十四孝”中就说到了许多这样的故事,诸如王样卧冰“孟宗哭竹都是说孝子为了给病中的父母弄吃的,而居然感动上,出现了奇迹,发展到后来,亚有孝子为了给父母治病面割下自己身上的肉来给父母当药吃的,就更加有些荒唐了。

父仇子报,是传统家礼中的特殊内容。《礼记·曲礼上》云:“父之仇,弗与共载天、”通常所说的不共藏天之仇,起初指的就是杀父之仇。春秋战国时候,子报父 仇的事例特别多。著名的元杂剧《赵氏孤儿》就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晋国权臣屠岸贾残杀赵盾全家,还要斩草除根,四处搜捕孤儿赵武。赵家门客程要和公孙杵日冒死定计救出赵武,抚养成人。后来由赵武报了这杀父之仇。又如,伍子胥的父亲被楚平王杀死,伍子背逃到吴国,带兵伐楚,占领了楚国都城。这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背还要挖开坟墓,鞭尸三百,这又是一个子报父仇的故事。历代统治者为了提倡拳道,在法律上也开了口子,认为孝子杀死了杀父的仇人,应该表扬而可以不定罪,这就更加助长了这种风气。传统社会里宗族之间的械斗,也常是与此有关的冤冤相报,世代不绝,又成为一种弊端。此外,礼书上对父子之道还有许多繁绸的要求,比如说:父母在,为子的不可远游,外出不可登高,不可临渊,不可走小路,乘小舟,不能在暗处办事,更不能为朋友卖命。之所以有这些要求,据说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一则,子女的身体是父母给的不可轻易受伤,受伤了就对不起父母;二则,如果做了丑事,会给父母丢脸;三则,自己有了三长两短,今后谁来侍候父母?古代,父母把家族香火的延续寄托在儿子身上,做儿子如果不生男孩,就等于绝了种,断了根。所以不生男孩就是最大的不孝,比损毁自己的身体还要严重,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孙绰也说:“三千之责,莫大无后。总面言之,那时候的孝道一切都是为父母这一方考虑的。发展到极端,父母杀死了子女,居然也不算犯法;而如果子女杀死父母,那当然是大逆不道,非但要判以极刑,社会论也是会大加挞伐的。父母恩深,儿女情长。正确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处理欠当,就有可能留下终生的遗憾与父母相处,有一些基本礼仪是必须遵循的

一)孝敬父母孔子的一位学生曾经问他:“老师,你经常讲孝敬父母,是不是指在衣食住行方面供养父母,并且经常让他们高兴?“孔子摇头答道:“不是。如果说供养和宽慰父母就是孝敬,那我问你:忠实的仆人为主人劳作,讨主人欢心。是不是也是孝敬?孝敬父母不是因为要报答父母,而是一种浮朴而又真挚的情感提倡孝敬父母,并不是要人愚孝。知道父母的错误,最好是委婉含蓄地加以暗示,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如果这种方式不能奏效,就应该非常礼貌、和颜悦色地直接指出,或者请他们信得过的长辈来劝说。总之,父母有错误,千万不能采取强硬措施,更不能伤害父母的情感和身体

(二)关心父母父母养育子女,并不是为了将来子女如何报答自己。但是,和所有的人一样, 父母也需要关心,尤其需要子女的关心。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有一位老人,辛苦了一辈子,把儿子养大成人,并且还帮助儿子把孙子也养大了。然而,自己却病倒了,躺在床上,下不了地。有一天,儿子进来对他说:“爹,你现在只吃饭,不干活,对这个家没有什么用处了,我看还不如把你扔了吧!”儿子不顾老人的苦苦哀求,把老父亲装在筐子里。背到后山的悬崖边,要把老人从悬崖上推下去。这时,老人的孙子在后面提醒道:“爹,筐子得留着将来你老了,我还要用它来装你呀!”老人的儿子吓了一跳,他只好又把老人背回家,好生奉养。谁都有衰老的一天,谁都有需要子女关心的日子。人一辈子有两件大事:养儿育女,养老送终。这是社会的规律谁都不应该回避关心体贴父母。尤其要留心老人的健康状况,这是对父母最大的关心。疾病是老年人最大的麻烦。越是身体不好的人,越需要子女的关心。对有病的父母。定要悉心照料他们的衣食起居,随时嘘寒问暖,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成年的子女,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外,还要主动挑起家庭的重担,为父母分忧,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让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享受一下清闲

三)体谅父母父母为了事业和家庭,为了子女而辛勤地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会逐渐衰老,可能就没有过多精力关注自身的穿着修饰,或许还会产生某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作为晚辈要设身处地地替他们考虑,充分理解和体谅父母,时时注意关心父母的健康和生活。有些人不知道年老多病的痛苦,嫌弃父母的节俭小气,对父母要态度,这样的子女,必会遭到他人的鄙视。作为子女,孝敬父母,关心父母,体谅父母,帮助父母,是最基本的礼仪要求让父母生活幸福,自己也会感到无比快乐。能够做一个使父母幸福的子女,你的人生也就成功了一半。

四)问候父母的礼仪在家庭生活里,子女对父母及时、关切的问候,是尊重和体贴父母的实际表现也传达了晚辈对长辈的牵挂之情。父母在忙碌纷繁的日常生活之余,如果能得到儿女一个充满爱心、温馨甜蜜的同候父母的疲惫、烦恼,甚至病痛,都会在像春风一般的亲情关怀中消失殆尽。

1。每天起床后,一声问候不能省“爸,早安!“妈,早上好!”晚上睡觉前,也别忘了向父母说:“妈,睡个好觉!”爸,时间不早了,早点休息吧!”

2。当父母生病的时候,在悉心照顾、端药送水的同时,更应该注意问候呢您就放心吧!”用儿女的亲情和关爱缓解父母的病痛,减轻他们的心理所亭“爸,好点了吗?好好休息,很快就会好的。”“妈,你想吃点什么?家里有3逢年过节时,在向同学、亲友祝福的同时,可别忘了自己的父母每个人都应向父母说上一声:“爸、妈,新年好!”融洽的家庭关系更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让父母享受到生活的美好,品味到人生的天伦之乐4每逢父母亲的生日或母亲节、父亲节时,应送上一件有意义的小礼物,献上“爸,祝您工作顺利事业成功!”“祝妈生日快乐,水远年轻、漂亮!”等等,这些深切的祝福问候语会让父母感到快乐和安慰(五)规劝父母的礼仪家庭生活中,有时发生一些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得体地去处理、化解这些矛盾。

家庭矛盾,有时来自父母之间,有时是父母与自己产生矛盾。而这些矛盾的产生有的是由于自己的过错,而有的却是父母的过错。由于父母的过错面出现矛盾时,应当怎样规劝父母呢?

1。处处为父母看想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生活工作的艰辛,人情世故的复杂,使每个家庭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父母也是普普通通的人,面对繁杂琐碎的生活,也有心情烦躁的时候,当然免不了发脾气或发生摩擦。作为子女,要学会调和矛盾,遇上父母有失误时切不可得理不让人,与父母大吵大闹或对其不理不睬。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深深伤害父母的心。

2。运用委婉的方式规劝父母作为儿女,无论何时都应该对父母保持足够的尊重,即使是长辈由于一时的藏忽,言行有所失误时,同样应该使用委婉商量的方式规劝父母,以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解决矛盾。当然,假如家庭出现矛盾确实是因为家长的行为过失所致,这时候,问题可就不是慕耐心或解释所能解决的。但父母毕竟是长辈,学识和经验都比我们丰富,对他们进行规劝,便要特别讲究礼仪,不可说得太直太露,咄咄逼人有的父母通情达理,有了过失时,容易接受儿女的规劝;有的父母比较固执,明明错了,却硬是不肯承认,或是知错却不图悔改。碰上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我们更不应和父母吵闹,则应开动脑筋,想出巧妙的办法,有策略地提醒、规劝父母。不论我们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只要我们的动机是关心和爱护老人的做法是礼貌和婉转的,终究会奏效。

~


#钭钞莫# 父母与子女相处的礼仪有哪些 -
(15359476684): 其实你只要能长期坚持说二句短语,做父母的就足够安慰了,认为你懂孝、礼、仪、尊.是好子女!那就是早上见父母说早上好!晚上睡觉说晚安!

#钭钞莫# 十六岁的孩子孩子如何与父母相处 -
(15359476684): 相处之道很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父母的性格不同,孩子的性格也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不同,所以问题处理起来会各有不同!十六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有着这个年龄特有的叛逆,也有着这个年龄特有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年纪孩子的...

#钭钞莫# 子女和父母怎么更好的相处 -
(15359476684): 定要心平静气地和父母沟通,最好是能把父母看成自己的好友.发生了争执的话,要先想想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有没有做的不太好的地方或者是不对的地方,如果是自己的问题要自己反省改正错误.如果是父母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不要与其争吵,要...

#钭钞莫# 孩子和家长到底该怎样相处?? -
(15359476684): 我认为家长不能以一个大人的身份来和孩子相处,要一个朋友的身份去和孩子相处,要慢慢的深入孩子那颗幼小的心. 麻烦采纳,谢谢!

#钭钞莫# 孩子与家长如何相处 -
(15359476684):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会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育儿高手.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如果您从小就没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体验,现在又很难去思考应该如何对待孩子,那么请参考一下程桂英老师提出的...

#钭钞莫# 对子女与父母相处的礼仪的认识和看法 -
(15359476684): 给子女一些空间,相对独立,让子女学会自己做主,培养子女自身的独立性

#钭钞莫# 家长对孩子的家庭礼仪习惯培养建议 -
(15359476684): 文明礼貌是一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情操的表现,也是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一个 国家良好社会风尚的反映.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对他们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要求,也是我们每...

#钭钞莫# 父母子女的正确相处方式是怎样的 -
(15359476684): 有自己的想法,但要学会彼此的理解和包容,虽为父母但不能倚老卖老,用朋友的方式试着和孩子相处,虽为儿女,切记要多陪陪他们,有时他们会唠叨弹药静静的在哪听即使没有进耳朵,因为他们要的是有人听他们说说话.

#钭钞莫# 如何让孩子懂礼貌 家长做好规范很重要 -
(15359476684): 一是父母要做好榜样.身教重于言传,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父母平日里热情待人、礼貌处事,会让孩子觉得文明礼貌地与人交往是一件愉悦而正常的事情,也会自然地去模仿.另外,在同孩子一起与人交往的时候,父母可以提示孩...

#钭钞莫# 孩子应该如何和家长相处?
(15359476684): 放平心态!调整好自己,找机会跟父母做一次深谈,把心中的不满用平和的语气说出来!要知道这是在交流不是在谈判!把你心中所想告诉父母!什么事都需要沟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