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岳阳楼 600字 怎么写,有范文吗? 我在岳阳楼遇到李白(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4
岳阳楼位于洞庭湖之滨。它最早建于三国时期,是东吴名将鲁肃的点将台,李白、杜甫等诗人曾经在此吟诗作赋,范仲淹写下的《岳阳楼记》,使岳阳楼更加闻名中外。岳阳楼景区主要景点有主楼、三醉亭、小乔墓等。站在岳阳楼上,俯瞰洞庭湖,可以欣赏到洞庭湖“北通巫峡,南及潇湘”的壮丽景色。

先说主楼吧。它由纯木构成,有上下三层。第一层保留着一些古代的家具,有凳子、桌子等。这里还有《岳阳楼记》屏雕的赝品,虽然不是真迹,但跟真的一模一样。第二层的楼顶上画着花纹,陈列着《岳阳楼记》屏雕的真品。第三层有唐代大诗人李白撰写的一幅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整个主楼看上去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吸收了无数游客前来观看。

主楼的旁边就是三醉亭。据说八仙中的吕洞宾曾经三次大醉于这里,三醉亭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这里有吕洞宾的卧像、神龛等。

离开三醉亭,往北前不远处就是小乔墓。小乔墓旁边绘制着小乔和周瑜的塑像,这两尊塑像栩栩如生,把人一下子带到了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我仿佛看到了周瑜指挥着千军万马,“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战争场面。

岳阳楼下就是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湖面上各种船只川流不息,站在观景台上,远远地望去,有一座小岛,那就是被人比喻为“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君山。可惜我们来不及欣赏君山岛美丽的风光,就急匆匆地回家了。

学习了岳阳楼记青少年应该有怎样的胸襟报复作文600字~

27、岳阳楼记

范仲淹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 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文导读: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 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说了事情本末,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 朝晖 夕阴 迁客骚人
霪雨 霏霏 薄暮冥冥
潜形 岸芷汀兰 皓月
心旷神恰 宠辱偕志 浩浩汤汤

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新课: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骄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提问:“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怎么停顿。
四、积累文言现象:

1、一词多义。

⑴和: 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⑵通: 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⑶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⑷空: 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⑸一: 一碧万顷(一) 长烟一空(全)

⑹极: 南极潇湘(尽,直通)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

⑺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⑻或: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2、通假字。

⑴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3、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4、古今异义。

⑴ 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⑵ 微斯人(微 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5、特殊句式。

⑴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

⑷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

⑸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6、流传至今的成语。

⑴气象万千

⑵心旷神怡

⑶政通人和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
1、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背诵全文。

二、研讨课文:

1、朗诵全文。
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
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全文的主体)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四部分(6段):点明作“记”的时间。(这是全文的核心。)
3、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5、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7、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8、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9、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12、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
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借代)
13、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现
箴之意。
14、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 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5、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调明“古六人之 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三、写作特色: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四、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五、教学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弓!出 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四题。
2、预习《醉翁亭记》。

教学反思:

附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推
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
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方
的山脉,吞噬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清晨,湖上洒满阳
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些就是岳阳楼的壮
丽的景象。前人已经描述得很详尽了。然而,(此地)北面通向巫峡,南
面直达潇湘,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
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
翻腾到空中;日月星辰的光辉消失了,山岳也隐藏在阴霾之中;商人和
旅客无法通行,桅杆歪斜,船桨折断;(特别是)在傍晚时分,湖上一片昏
黑,(只听到)老虎的长声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
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
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来临),湖面平静,天光和水色交
相辉映,碧绿的湖水一望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落下
聚集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的主革和小洲上的兰花,
香气浓郁,颜色青绿。有时湖上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儿的影子犹如一块壁,静静的沉浸在水底,渔夫的
歌声也响起来了,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人们登
上这座楼来,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
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
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们不因环境
顺心而高兴,也不因个人失意而悲伤;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
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这样看来,进朝廷做官也担忧,退处江湖也担

忧。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大概他们一定会说“担忧在天下人
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吧!啊!除了这样的人,我还能扣谁同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学的铃声终于敲响了。我的小肚子已经饿得向我发出了警报“咕噜噜”的直叫,好像在说:“小主人,快点给我喂食吧。”我在心里对他说:“再坚持一会吧。”于是我快速收拾完书包,然后大步流星地往家跑。
还没走到家门口,一股股浓浓的香味就迎面扑来,我眯着眼睛神神地吸了几下,脑海了立刻出现了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让我垂延欲滴。我恨不得自己长了翅膀,立刻飞到家里开怀大吃。可我此时已累得浑身无力,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抬不起来,只能一步一步往前挪。
终于气喘嘘嘘地来到了家,打开门,把书包使劲往沙发上一扔,大声叫喊:“妈,我快饿死了。”匆匆洗完手,一个箭步冲到餐桌前,顿时眼前一亮:“哇!今天的菜真丰盛呀!”红烧排骨仿佛披上了一层枣红色的外衣,轻轻闻一下,发出淡淡的肉香。吃上一口立刻感到神清气爽;一盘腰果虾仁吸引了我的视线,粉嘟嘟的虾仁和金色的腰果都笑弯了腰,晶莹剔透的黄瓜、金灿灿的玉米粒点缀其中,真是五彩缤纷。绿莹莹的生菜上托着我最爱的可乐鸡翅,它金光闪闪、色泽鲜艳,吃一口外焦里嫩。好吃的太多了,还有鱼香肉丝、爆炒鱿鱼、素炒西兰、清蒸鲈鱼……
我终于控制不知自己,忍不住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我一边吃一边不停地把菜往嘴里塞,两个腮帮子像吹了气一样鼓了起来。妈妈亲切地说:“看你那吃样,慢点,没人给你抢。”我抬起头来对妈妈笑笑不语,嘴巴里还在不停地咀嚼。
没多大功夫桌子上的菜就被我和爸爸扫荡一空。我的小肚子也像一个凯旋的将军一样鼓了起来。爸爸竖起了大拇指对着妈妈说:“亲爱的,你这厨艺真是越来越棒了。”我自豪地拍着我的胸脯说:“看妈妈把我养的多壮呀,就知道妈妈很能干。”妈妈笑眯眯地走过来说:“今天是我和你爸爸的结婚纪念日。”一句话说的我们一家三口都乐开了花。哈哈,怪不得我今天吃出了幸福的味道。


#逄选艳# 跪求:扩写《岳阳楼记》三,四,五段,600字. 急,急,急~~~~~~~~30分钟后就要. 答好加分 -
(18940311826): 我看见那巴陵郡优美的景色都集中在洞庭湖一带.洞庭湖衔接远山,吞纳长江,水势浩荡,无边无际.早晚天气阴晴不定,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在岳阳楼宏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洞庭湖向北通到巫峡,向南直达潇水和湘水...

#逄选艳# 关于岳阳楼的文章 -
(18940311826): 岳阳楼始建于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其间又几经扩建,规模宏阔,气势壮观,而且它又地处“衔远山,吞长江”的洞庭湖滨,王象之《舆地纪胜·岳州》引《岳阳风土记》说:“岳阳楼,城西门楼也.下瞰洞庭,景物宽广.”自唐朝...

#逄选艳# 岳阳楼记 作文 - 作业帮
(18940311826):[答案] 一个大好的晴天,我与同学欢畅游玩在千古名楼之中,妙哉!一段时间的舟车劳累后,终于望见了岳阳楼的冰山一角,这让... 说起岳阳楼,李白是脱不了干系的.话说唐乾元二年春,李白流放夜郎至巫山途中遇赦,后转途岳阳登此楼,兴奋之情溢出...

#逄选艳# 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 -
(18940311826): 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号称江南三大名楼.它们的出名,都与题咏它们的诗文有关.而岳阳楼则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最负盛名. 范仲淹因其施行的庆历新政失败,由参知政事被贬为邓州知州,正当他郁闷之极时,接到好友藤子京为岳阳...

#逄选艳# 关与岳阳楼的作文美句 -
(18940311826): 我们来到了岳阳楼,那里风和日丽,景色迷人.我们在清澈的小溪旁照了很多漂亮的照片.还看到了宋朝、明朝和清朝不同风格的小岳阳楼. 我们来到了真正的大岳阳楼,岳阳楼总共有三层,它建在洞庭湖边.它是用木头建造的,而且没有用一棵铁钉,我觉得很神奇.岳阳楼里面放着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 我站在岳阳楼上看着天水一色的洞庭湖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一首诗: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末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岳阳天下楼,洞庭天下水.

#逄选艳# 作文:秋游岳阳楼 -
(18940311826): 都说岳阳的楼胜天下楼,岳阳的水胜天下水.在这金秋十月,我畅快一睹了这胜天下的楼,胜天下的水. 秋色中的岳阳晴空万里.穿过一条古街,越过一座城池,一个小山包映入眼帘.走在通往山包高处的林荫道上,丝丝阳光穿透密叶,撒落在...

#逄选艳# 感受《岳阳楼记》语言美作文500 -
(18940311826): 《岳阳楼记》是滕子京命范仲淹写的一篇记叙刚重修好的岳阳楼,其意本在记录下岳阳楼的景观,因而选中范仲淹这样一位一世文豪来着笔.文章中因而就有了不可否认的美妙文笔,同时伴随它的还有范仲淹对于滕子京,同时也是对于自己的品...

#逄选艳# 用散文语言表述岳阳楼记
(18940311826):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

#逄选艳# 关于岳阳楼的文章 -
(18940311826): 岳阳楼始建于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其间又几经扩建,规模宏阔,气势壮观,而且它又地处“衔远山,吞长江”的洞庭湖滨,王象之《舆地纪胜·岳州》引《岳阳风土记》说:“岳阳楼,城西门楼也.下瞰洞庭,景物宽广.”自唐朝...

#逄选艳# 千古悠悠,范仲淹与岳阳楼记的作文 -
(18940311826): 碧波万顷的洞庭湖边上有一座岳阳楼,登上岳阳楼观望湖景,顿时觉得天水之间有股神奇的能量冲击着视觉,难怪历代文人骚客要选择此地吟诗作赋抒发情怀.然而岳阳楼并非单凭洞庭景观而闻名于天下,而是更因中国宋代仁宗皇帝期间,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