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问题!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我是物理教师,回答(1)极地卫星运行轨道与赤道垂直,同步卫星轨道与赤道平行;由于地球自转,极地卫星能够在12小时左右的时间看遍全球每个角落,而同步卫星几乎一直停留在赤道某个地方的上方。(2)不可能既是极地卫星又是同步卫星。因为轨道与赤道不可能既垂直又平行。希望你给点分

极地卫星必过两极点,轨道半径无要求
绝不可能是同步卫星,同步卫星总在赤道上方,半径是一个定值

1.所有卫星的轨道平面的中心应落在地心上(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方向指向地心)。极地卫星的轨道要通过地球的两极(轨道平面与地轴平行),而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其轨道平面只能在赤道上空的特定轨道上(轨道平面与地轴垂直)。
2.通过上面的轨道分析可以看出极地卫星不可以是同步卫星。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所以它好像与地球一样绕地轴在转动,周期与地球自转一样。

同步卫星是位于赤道上方的,按纬线方向旋转,而极地圆形轨道卫星则是沿着经线方向绕地球旋转。特别的,同步卫星绕地周期为一天,从地上看是静止不动的,所能观测的范围也是一定的,而极地卫星则可观测地球全部表面。
极地同步卫星的周期是十二小时,同步卫星是二十四小时,因此极地卫星不可能是同步卫星。

高中物理问题~

实际情况静摩擦系数是大于滑动摩擦系数的,速度相等后应该保持静止。理论研究一般视静摩擦系数与滑动摩擦系数相等,则要看木板对地的摩擦系数与放上去的物体对木板的摩擦系数哪个大了,如果木板对地的摩擦系数大于物体对木板的摩擦系数,则相对运动;否则相对静止。可以这样解,速度相等后,如果两个物体相对静止,设木块对地摩擦系数U1,物体对木块摩擦系数U2,则木块受摩擦力F=U1(m+M)g,木块加速度A=U1g,物块加速度也为u1g,物块所受摩擦力为U1mg.所以当u1>u2时,物块实际所受摩擦力最大只能达到u2mg,则会与木块相对运动。

由图可知 A球在c点的速度是水平的,而a球延绳子的分速度应与B球相同,所以会得出VaCos30=Vb的结论

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追问

记得采纳哦


#养艺彪# 高中物理问题
(15568932099):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三种解释,第一种可以依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刚开始未推动是由于静止吗,平衡力,后来推动了,即推力>后来的力(匀速时的力),之后将力减小才可以保持匀速. 第二种是由于静止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而运动后这种相互作用减小. 最后一种是放大的思想,如下图

#养艺彪# 关于高中物理问题
(15568932099): 其实最基本的还是上课要认真听讲,还有就是要把书上的公式基本概念弄得很透彻.建立改错本,把作业和考试中的错题每一道都认真的改正,遇到不会的问题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其实考试题基本就那几种出题思路,要是你...

#养艺彪# 高中物理问题 急!! 在线等~ -
(15568932099): A 这是肯定的.理由简单说:f1与f2的合力可视为F,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显然,在F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在原f1的方向上施加f,则必然产生另一个加速度,两个加速度的矢量和 ,...

#养艺彪# 高中物理问题```急急急!~!~!~ -
(15568932099): a 等势面电势处处相等,方向垂直于等势面

#养艺彪# 几个物理问题(高中的,高一的) -
(15568932099): 1.坐标系是指由x,y轴建立起的坐标轴,也就是平时数学画图像的一个平面.2.参考系多为系统,而参照物多为单一物体.换句话说,参考系的运用范围大于参照物.3.当需要研究一个物体本身...

#养艺彪# 超级简单的高中物理问题 - - 在线等 -
(15568932099): 全部串联,列方程就可以. 供电部分电动势8V,内阻看做4欧 设供电部分电压U1,用电器电压U2 U1+U2=8 U2*(U1/4)=3 解出来U1=2 U2=6 或者U1=6 U2=2 说明有两种可能性. 如果是1 用电器电压6V,电流0.5A,电阻12欧,电源电压8-2*0.5=7V 如果是2 用电器电压2V,电流1.5A,电阻4/3欧,电源电压8-2*1.5=5V

#养艺彪# 高中物理问题
(15568932099): 1)下滑力等于摩擦力即uGcosa=Gsina即u=tana,与盒子重无关. 2)对于第二个图上坡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a,夹角为A,下坡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b,夹角为B,则W2=uGcosA*a/cosA+uGcosB*b/cosB=uG(a+b)=uGAB=W1

#养艺彪# 高中物理问题
(15568932099): 为弄清加速度a的含义,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变化的速度.3m/s^2在这里意思是1s中速度增加3m/s; 画的图是表示位置,相关的是位移不是速度;你当成速度了. 从0开始: 第1s,匀速直线运动,位移X=V0*t=2*1m=2m;第1s末在2,正确; 第1s末,开始匀加速直线运动; 第2s,X=(V0+V第2s末)*1/2=(2+5)/2m=3.5m; 第2s末位置在5.5处; 第3s,X=(V第2s末+V第3s末)*1/2=(5+8)/2m=6.5m;第3s末位置在12处; 这3s的总位移为2+3.5+6.5=12m;

#养艺彪# 高一物理问题 -
(15568932099): 借鉴一下他们的答案,b速度最小时应是恰好在地面追上a,设为v,此时,对a,有h=(gt1*t1)/2,可解得a落地的时间为t1=2s,所以b落地的时间为t2=t1-0.4s=1.6s(以上借鉴回答者:zhaodi466417 ),0.4s...

#养艺彪# 高中物理问题急 -
(15568932099): 1小,极限法若小到极限两个人的力不就和一起了 2疏,打点器打出两点用时都是0.02秒,所以间距越大速度越大 3力、加速度、速度都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