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后宫的 “妃”和“嫔”有什么区别?是怎样的等级? 古代后宫妃嫔如何分等级,名称各是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古时后宫的妃嫔,是一种用来代指所有皇帝之妾的总括之称,不论她们之间的地位和级别。不只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只要有过后宫制度的国家之君主,他们所有的妾都可以广泛的被称做嫔御,这样的代称之词比较常使用在东方国家。

主要区别只有如下两点:

1、妃,原意为配偶,亦指次于后的帝王配偶。嫔,原意为宫廷女官;亦可作动词,帝王女儿出嫁之意。

2、妃嫔都属于中阶地位,妃比嫔高一等级。清朝后宫制度排位依次是高阶皇贵妃、贵妃;中阶妃、嫔   ;低阶贵人、常在、答应。

扩展资料:

一、妃

妃,本意是中国古代皇族太子、王、侯的正室。后来延伸泛指皇帝侧室。另有此单独位号存在。同时用于东亚诸多地区,如古代的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上古时期,妃是用来称呼君主之正室(如正妃),因当时后字的使用是用于称呼君主而非君主的正室。

周朝设一后三夫人六宫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后,皇帝正室为后,当时侧室有名号者皆称夫人,低位或无名号者为姬。

汉初,妃仅指皇太子正妻,西汉后期,诸侯王正妻也改称为妃,具体又分为太子妃、王妃等,后世沿用,如魏明帝平原王时期的妻虞妃,吴南阳王妃张妃,唐广平王妻崔妃等。除“妃妾”一词以外,妃通常不用于指代皇帝之妾。

曹魏首次将妃一词用在称呼帝王妃嫔中,曹叡设淑妃,为后妃第四等,位次于皇后、夫人和贵嫔。晋武帝时,淑妃为九嫔之首,位在三夫人之下。南朝宋首次设贵妃,位列三夫人之首,仅在皇后之下。

唐宋两朝时,改三夫人为四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等为正一品,位在皇后之下。唐玄宗时改为惠妃,丽妃,华妃。

金朝:元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等为正一品且仅次于皇后。金宣宗贞祐年间改为:贵妃、真妃、淑妃、丽妃、柔妃等。

明朝时,后宫位号分别不严密,以贵妃(后期为皇贵妃)为众妃之首并仅次于皇后,其余宫妃以寓意吉祥或美德之字作为妃的徽号。

清朝后宫,前期变化较大且有较大随意性。关外努尔哈赤时期还没有后妃制度。这时妻妾没有名号。努尔哈赤的16个妻子都叫“福晋”(下面12帝后妃表中,其大福晋姑且依后来的制度称为皇后,其他称妃子)。

皇太极时期,有了后妃之别,建立了五宫:中宫清宁宫、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

二、嫔

嫔,古代妇女的统称,本义为帝王的女儿出嫁,亦是对妇人的美称,如:嫔妇(国中妇人有德行者);嫔德(妇德);嫔俪(指妻);嫔则(为妇的准则);嫔息(妻与子女)。历史上有八嫔临御,指“僖嫔、端嫔、穆嫔、熙嫔、道嫔、通嫔、襄嫔、静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妃

百度百科-嫔

百度百科-妃嫔



古时后宫的妃嫔,是一种用来代指所有皇帝之妾的总括之称,不论她们之间的地位和级别。不只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只要有过后宫制度的国家之君主,他们所有的妾都可以广泛的被称做嫔御,这样的代称之词比较常使用在东方国家。

主要区别只有如下两点:

1、妃:原意为配偶,亦指次于后的帝王配偶。嫔,原意为宫廷女官;亦可作动词,帝王女儿出嫁之意。

2、妃嫔:都属于中阶地位,妃比嫔高一等级。清朝后宫制度排位依次是高阶皇贵妃、贵妃;中阶妃、嫔   ;低阶贵人、常在、答应。

扩展资料:

一、妃

妃,本意是中国古代皇族太子、王、侯的正室。后来延伸泛指皇帝侧室。另有此单独位号存在。同时用于东亚诸多地区,如古代的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上古时期,妃是用来称呼君主之正室(如正妃),因当时后字的使用是用于称呼君主而非君主的正室。

周朝设一后三夫人六宫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后,皇帝正室为后,当时侧室有名号者皆称夫人,低位或无名号者为姬。

汉初,妃仅指皇太子正妻,西汉后期,诸侯王正妻也改称为妃,具体又分为太子妃、王妃等,后世沿用,如魏明帝平原王时期的妻虞妃,吴南阳王妃张妃,唐广平王妻崔妃等。除“妃妾”一词以外,妃通常不用于指代皇帝之妾。

曹魏首次将妃一词用在称呼帝王妃嫔中,曹叡设淑妃,为后妃第四等,位次于皇后、夫人和贵嫔。晋武帝时,淑妃为九嫔之首,位在三夫人之下。南朝宋首次设贵妃,位列三夫人之首,仅在皇后之下。

唐宋两朝时,改三夫人为四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等为正一品,位在皇后之下。唐玄宗时改为惠妃,丽妃,华妃。

金朝:元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等为正一品且仅次于皇后。金宣宗贞祐年间改为:贵妃、真妃、淑妃、丽妃、柔妃等。

明朝时,后宫位号分别不严密,以贵妃(后期为皇贵妃)为众妃之首并仅次于皇后,其余宫妃以寓意吉祥或美德之字作为妃的徽号。

清朝后宫,前期变化较大且有较大随意性。关外努尔哈赤时期还没有后妃制度。这时妻妾没有名号。努尔哈赤的16个妻子都叫“福晋”(下面12帝后妃表中,其大福晋姑且依后来的制度称为皇后,其他称妃子)。

皇太极时期,有了后妃之别,建立了五宫:中宫清宁宫、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

二、嫔

嫔,古代妇女的统称,本义为帝王的女儿出嫁,亦是对妇人的美称,如:嫔妇(国中妇人有德行者);嫔德(妇德);嫔俪(指妻);嫔则(为妇的准则);嫔息(妻与子女)。历史上有八嫔临御,指“僖嫔、端嫔、穆嫔、熙嫔、道嫔、通嫔、襄嫔、静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妃

百度百科-嫔

百度百科-妃嫔



古代后宫制度中,自“皇后”成为君主正室的称号后,“妃”降称为皇帝妾室的称号,“嫔”也是皇帝妾室的称号。历代基本上妃高于嫔一级,在妃作为太子、亲王的正室称号时,嫔为降一级的妾室称号,在李氏朝鲜时代也作为世子正妻的称号。
这里以唐朝、清朝和李氏朝鲜的情况举例。
唐朝初期,后宫自皇后下设置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为四夫人,为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为正二品。此时妃、嫔的分别为正一品、正二品宫眷。
清朝自康熙后后宫制度完善,自皇后下设置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共8个等级的宫眷。妃、嫔分别为第四等、第五等,为中阶妾室,但是地位也高,为后宫主位,拥有冠服。最低的嫔位其冠服等级也高于公主、亲王妃等最高级别的外命妇,体现了皇家的尊贵地位。
李氏朝鲜时为明清两朝的藩属国,其君主为郡王级别,君主降称国王,国王正室降称王妃。朝鲜国王的后宫自王妃下设置嫔、贵人、昭仪、淑仪、昭容、淑容、昭媛、淑媛共8个等级的内命妇,分别为正一品至从四品。其中嫔为正一品内命妇中原王朝,仅次于王妃,不过在朝鲜嫡庶分明的情况下,嫔完全没有挑战王妃的资格。同样国王世子正妻降称世子嫔,相当于太子妃的地位,也变相说明了妃一直高于嫔一级的地位。

  • 以下是古时后宫的 “妃”和“嫔”:

  • 妃,愿意为配偶,亦指次于后的帝王配偶。嫔,愿意为宫廷女官;亦可作动词,帝王女儿出嫁之意。

  • 妃嫔都属于中阶地位,妃比嫔高一等级。清朝后宫制度排位依次是高阶皇贵妃、贵妃;中阶妃、嫔   ;低阶贵人、常在、答应。



一:原意不同。妃的原意为仅次于后的帝王配偶,而嫔原意指宫廷女官;

二:地位不同。在古代后宫制度排位中,妃的地位等级比嫔高一级;

三:待遇不同。妃的俸禄、服饰以及配备的宫女数量都比嫔多。

清朝后宫中,嫔、妃、贵人和常在的等级差异是怎样的呢?~

在康熙皇帝之后嫔妃制度逐渐完善,清朝后宫嫔妃可分为九个等级,分别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和官女子,等级也是从高到底排列的,其中也可以分为八个等级,最小的官女子是可以陪皇帝睡觉的宫女,等级较小,一般没有什么权利和待遇。



1、皇后
后宫权力最大的女人,也是一国之母,居住在中宫,主持后宫之事。皇后可以有10名宫女侍奉,每年的俸禄达到了1000两白银。
2、皇贵妃(正二品)
皇贵妃也是后宫身份比较高贵的女人,仅次于皇后,皇贵妃可以有8名宫女侍奉,每年的俸禄有800两白银。
3、贵妃(正三品)
贵妃有两名,她们分别可以有6名宫女侍奉,每年的俸禄有600两白银。
4、妃(正四品)
妃子有6名宫女侍奉,每年的俸禄是300两。

5、嫔(正五品)
皇帝最多有6名嫔,每位都可以有6名宫女侍奉,每年的俸禄只有200两白银。
6、贵人(正六品)
贵人至多有4名宫女侍奉,每年的俸禄只有100两白银,少到可怜。
7、常在和答应(正七品和正八品)
常在有三名宫女侍奉,答应有两名宫女侍奉,她们的俸禄都是每年50两白银。
8、官女子
官女子没有宫女侍奉,她们的等级仅仅比宫女高一个等级,待遇很低。
住处:皇后居住在中宫,皇贵妃、贵妃、妃、分别居住在东西六宫,而更低等级的贵人、常在、答应也散落在六宫当中,她们的待遇一般相对差些。

后宫女子的争斗特别的激烈,只有不断地往上爬,受到皇帝的宠爱,才可以拥有更高的位置,获取更好的待遇。古代后宫真的比战场还复杂,很多女人也是利益的牺牲品罢了。

不同的朝代是不一样的,你要的是哪个朝代的。
致地说,夏殷以前,中国后妃制度比较简略,文字记述也很模糊,大率将天子的配偶统称为妃。如皇帝有四妃;帝喾有四妃。正嫡叫元妃,其他的称为次妃。
周代天子开始立后,正嫡便叫王后。
《周礼》规定:天子立一后,三夫人(正一品),九嫔(正二品),二十七世妇(正三品至五品),八十一御妻(正六品至八品)。共121人
五者相参,以定尊卑。与外朝六宫、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相对应。六宫即前一宫,后五宫。后五宫指后一宫;三夫人一宫;九嫔一宫;二十七世妇一宫;八十一御妻一宫。后正位宫闱,体同天王;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知丧祭宾客;女御序王燕寝。
秦王赢政兼并六国,统一天下,自称为皇帝,其正嫡便叫皇后。
汉帝国后妃制度继承秦制,并明确规定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母亲称皇太后,中国后妃制度的母后称号就此确定,历代相沿。
嫔御制度汉代时确立,汉代后宫制历汉初四帝,以后汉武帝、汉元帝的订立、增益。嫔御名号分为十四等:昭仪、婕妤、 娥、容华、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无涓,无涓这一等还包括共和、娱灵、保材、良使、夜者。
西汉初年帝王的正配叫皇后,其余嫔御名号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武帝时又加婕妤、 娥、容华、充依。
元帝时加昭仪,又有五官、顺常、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等。
东汉的后宫人数没有什么减少,但鉴于西汉外戚权重,改革后宫,嫔御名号只设四等。东汉光武帝并省前制,皇后之外,只立贵人、美人、彩女。后又加宫人、凡嫔妃四等。(后宫只立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依旧,但奉禄不过是数十斛粟。又设美人、宫人、采女三等,但却没有爵秩,只是赏赐充给而已。)
曹魏时出于文学的浪漫和对雅号的喜好,嫔妃分成12等:贵嫔、夫人、淑妃、淑媛、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美人、良人。
魏太祖建国,皇后之下分后妃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
文帝增五等: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
明帝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除顺成。
太和时,明帝诏复夫人之制,位在淑妃之上,夫人以下爵凡12等;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位同相国,爵比诸侯王;淑媛位同御史大夫,爵比县令;昭仪比县侯;昭华比乡侯;修容比亭侯;修仪比关内侯;婕妤视中二千石;容华视真二千石;美人视比二千石;良人视千石。
晋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另有美人、才人、中才人。
北朝承魏晋制度,略有增损。“道武追尊祖妣,皆从帝谥为皇后。始立中宫。余皆或称夫人,多少无限,然皆有品次。太武稍增左右昭仪及贵人、淑房等。后庭渐多矣。又魏故事,将立皇后,必令乎铸金人,以成者为吉,又则不得古也。”
北魏孝文帝改定内宫:
左右昭仪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后来又置女职,以典内事:
内司视尚书令、仆;作司、太监、女侍中三宫视二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五宫视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视四品;表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视五品。
南朝宋在晋制上有增有删,至宋明帝时规定:以贵嫔、贵妃、贵姬为三夫人;以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以婕妤、容华、充华、承微、列荣为五职;另设散役包括美人、才人、良人。
南朝齐高帝建元元年,有司奏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三年,太子宫置内职,良绨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
南朝梁、陈以贵妃、贵嫔、贵姬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微、列荣为五职;美人、才人、良人为三职。
北周宣帝自称为天元皇帝,皇太后便被尊为天元皇太后,又设正阳宫皇后、天皇太后、天皇后、天右皇后、天左皇后,后宫制度至此全乱了。
二年二月,改制诏为天制,敕为天敕。颂令:
尊天元皇后为天无皇太后,天皇太后李氏为天元圣皇太后,天元皇后杨氏为天元大皇后,天皇后朱氏为天大皇后,天右皇后元氏为天右大皇后,天左皇后陈氏为天左大皇后,正阳宫皇后称皇后。
隋文帝杨坚得天下后,鉴于前朝的积弊,一一加以革新。后宫中也一改旧制,只设皇后正位宫闱。开皇二年,吩咐依照《周礼》著内官程式,省减后宫人数,规定嫔3人,掌教四德,视正三品;世妇9人,负责宾客祭祀,视正五品;女御38人,主管女工丝台,视正七品。
隋炀帝时,后妃、嫔没有专职,“唯端容丽饰,陪从燕游而已。”炀帝醉心此事,自制嘉名,以贵妃、淑妃、德妃为三夫人,吕第一;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为九嫔,品第二;婕妤12人,品第三。美人、才人15人,品第四。为二十七世妇;宝林24人,品第五。御女24人,品第六。采女37人,品第七。为御妻。总计120人。另有承衣刀人等,“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
唐代皇后以下,设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二十六世妇:婕妤、美人、才人各9人;八十一御妻:宝林、御女、采女各26人。
唐开元时期,以皇后以下设四夫人不合旧制,“乃置惠、丽、华三妃,六仪,四美人,七才人,而尚宫、尚仪、尚服各二。”
两宋嫔御的名号没有准则,比较纷纭杂乱。大致地说,初入宫时,女子的名号有:侍御、红霞帔。再进一步,封君,封夫人。南宋改君为夫人。君和夫人在人数和郡名上没有一定。夫人以后,再进便是才人、美人、婕妤,然后进为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贵仪等。再进为妃一级: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宋后宫的显著特色是无定位,由初级开始,随宠遇增长,不断晋级。
辽代皇后之下,有元妃、德妃、文妃、惠妃,各妃这间没有什么等级差别。元代除了皇后和各妃这两个称谓,后宫中再没有别的名号。金代则复杂和完善一些。
金是女真人建立的王朝。金代明确规定,选后不取自庶族。金创国之初,后宫嫔妃没有名号。到金熙宗时,始有贵妃、贤妃、德妃之称。海陵王执政时,后宫寝多,宠妃有十二位: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金世宗天定年间,后宫简少。金章宗明昌时期,后宫规制大备。
金代后宫仿照汉制立了一套嫔御制度,明文确定:
皇后下设贵妃、贤妃、德妃三妃,正一品,同汉三夫人;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同汉九嫔;
婕妤9人,正三品;美人9人,正四品;才人9人,正五品;同汉二十七世妇;
宝林27人,正六品;御女27人,正七品;采女27人,正八品,同汉八十一御妻。
另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都不得是后宫内官。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朝代,元后宫除了正皇后以外,不有所谓的第二皇后、第三皇后,只要皇上高兴,设多少皇后都行。
明代的后宫宫女很多。宫女被皇帝御幸以后,便获得妃的名号,进入了皇帝嫔妃的行列。但明代后宫除了皇后的称谓,只有妃这一级,没有嫔。妃有贵妃、淑妃、宁妃、贤妃、恭妃、宸妃、康妃、庄妃、裕妃,贵妃在妃这一级中地位最高。
清代宫廷的后妃制度是在清入关以后坐镇北京的第二位皇帝康熙皇帝玄烨确定的:
尊皇帝的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亲为皇太后;太皇太后、皇太后住慈宁宫,太妃、太嫔随住;
皇后坐镇中宫,主持后宫事务;
皇后下设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分住东西六宫;
嫔以下设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随皇贵妃分住东西六宫。
清后宫制度规定,皇帝大婚之前,选八位比皇帝大的宫女,供皇帝进御,即献身皇帝。八位宫女都有名分,授以宫中四个女官的职衔:司账、司寝、司仪、司门。


#訾呼丹# 古代后宫嫔妃的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13945732102): 大小排列 皇后 皇贵妃 贵妃 正一品:德妃 淑妃 贤妃 从一品:夫人 庶一品:妃 正二品:贵姬 从二品:昭仪 昭媛 昭容 昭华 庶二品:淑仪 淑媛 淑容 淑华 正三品:修仪 修媛 修容 修华 从三品:贵嫔 庶三品:婕妤 正四品:贵仪 从四品:顺仪 顺媛 ...

#訾呼丹# 古代后宫妃嫔的等级?(从高到低) -
(13945732102): 中国古代帝王侍妾的统称.嫔原指女官,妃指地位次于后的妾.据记载,周代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宫,三 夫人 ,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除皇后之外都是妾侍.秦始皇统一天下,尽收六国宫女充实内 廷,品级爵位分列8等.汉武帝...

#訾呼丹# 后宫妃嫔等级? -
(13945732102): 清世祖顺治十五年,采用礼官的建议: 乾清宫设夫人一名,淑仪一名,婉侍六名,柔婉、芳婉各三十名; 慈宁宫设贞容一名、慎容二名,勤侍人数不定; 女官设置遵照明朝的六局一司. 建议通过而未能执行. 清圣祖康熙以后,重新制定施行了...

#訾呼丹# 皇上的后宫的妃嫔是怎么区别地位的?
(13945732102): 朝在康熙以后,才典制大备,后宫号位定制严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居中宫,主内治.以下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嫔六人,分居东西十二官,协助皇后主内治.嫔以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三级,均无定额,随居东西各宫,勤修内职....

#訾呼丹# 古代后宫等级有哪些? -
(13945732102): 皇后,皇嫔,皇妃,皇贵妃,伴朝妃,宠妃,贤后,德后,昭容,淑媛,昭媛,才人,才女,秀女,小主,答应,常在 商朝: 中宫皇后 东宫皇妃、西宫贵妃 四妃:德妃、淑妃、惠妃、 庄妃 九嫔 其余的全统称为美人.西汉:皇后 夫人、美人、良...

#訾呼丹# 古代后宫的妃子都有哪些等级? -
(13945732102): 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品级,周朝时期,天子称王,正妻称后.王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夫人坐论妇礼; 九嫔掌教四德; 世妇主丧、祭、宾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寝.秦朝时期秦称号:皇帝...

#訾呼丹# 后宫嫔妃的等级,详细一点
(13945732102): 清朝的后宫分为九个等级 : 皇后 (正室) X 1 (可分宫女10人) 皇贵妃 (大姨太) X 1 (可分宫女 8人) 贵妃 (二姨太) X 2 (可分宫女 8人) 妃 (三姨太) X 4 (可分宫女 6人) 嫔 (四姨太) X 6 (可分宫女 6人) 贵人 (五姨太) X 不...

#訾呼丹# 古代的嫔妃分为哪些等级呢? -
(13945732102): 第一级贵妃,位比亲王,第二级惠妃,第三级丽妃,第四级华妃,位比宰相,第五级芳仪,第六级芬仪,第七级微仪,第八级昭仪,第九级修仪,第十级充仪,位比部长,第十一级美人,位比省长,第十二级才人,位比厅长,第十二级尚宫,第十三级尚仪,第十四级尚服,位比郡长(太守、知府).

#訾呼丹# 古代嫔妃等级 【要详细的 长一点的】
(13945732102): 正一品:皇后 从一品:皇贵妃、(两名) 庶一品:皙贵妃、岚贵妃、卿贵妃、(各一名) 正二品:贤妃 良妃 淑妃 德妃 (各1位) 从二品:惠妃 姝妃 丽妃 昭妃 (各一名) 庶二品:清妃 怡妃 雪妃 盈妃 (各1位) 正三品:凌妃 兰妃 嘉妃 月妃 ...

#訾呼丹# 汉代后宫嫔妃汉代后宫的嫔妃分为哪些级别
(13945732102): 西汉初立,因秦之称号: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该八品也是沿袭... 时后宫已达三千人,除皇后外,以下定制十四等: 1)昭仪,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