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如何乱政? 魏忠贤是大奸臣,可为何他在时没人造反?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宦官之祸最为严重的朝代。追寻祸害之源,其实还在于太祖朱元璋。洪武初年,朱元璋为把持大权,罢丞相,废三省,虽使皇权收归一人,但又不得不起用宦官帮助皇帝处理繁杂的事务。但朱元璋规定宦官不得读书识字,不得干预政事,对宦官控制很严。成祖朱棣因夺帝位曾得到宦官的帮助,故视他们为亲信,设东厂,由宦官主持。宦官开始取得出使、专征、分镇等大权,为后来的宦官专政提供了条件。天启时,宦官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熹宗不理朝政,整天以做木匠活为乐。司礼监秉笔大太监魏忠贤与熹宗乳母客氏串通,独揽内外大权。以浙党为首的非东林党与魏忠贤相勾结,形成明朝后期最反动的一个政治集团,被东林党人骂为“阉党”。

魏忠贤(1568~1627),河北河间人。他本来是个嗜赌成性的无赖,目不识丁。因为赌钱输得精光,无路可走,一气之下竟自己阉割成太监,进了皇宫,并改名李进忠。因为他善于逢迎拍马,很快就巴结上“皇长孙”朱由校的奶妈客氏。朱由校自幼生母就去世了,客氏被召做了她的奶妈。客氏对朱由校悉心照顾,殷勤备至,甚至把朱由校梳头掉下来的头发、剪掉的指甲都精心收藏。朱由校的膳食也都经她亲手调治,使年幼的朱由校对她百般依赖,视同生母。长期身处禁宫的客氏耐不住寂寞,私下与魏忠贤“对食”。所谓对食,就是太监与宫女结为相好,形同民间的夫妻。明万历后,宫中对食的现象极为普遍。从此,二人用尽心机,讨得朱由校的欢心。朱由校做皇帝后,封客氏为奉圣夫人,提拔魏忠贤做司礼监秉笔太监,亲赐他“忠贤”的名字。而魏忠贤与客氏狼狈为奸,引诱熹宗整天沉溺在听戏听歌、打猎赌博等稀奇古怪的玩乐中。加上有客氏在一旁推波助澜,暗中配合,魏忠贤则在内廷中广植心腹,借代皇帝草拟批文的大权,不断攫取权力。

熹宗初年,因力举新帝即位有功,东林党曾掌握朝政,他们对客氏与魏忠贤的用事早有察觉。熹宗一登极,就上疏请皇帝按祖制遣客氏出宫,并弹劾魏党中人。开始,熹宗不得已照办,但不几天,十六岁的小皇帝就因想念客氏,不吃不喝,泪流满面,只得将客氏召回宫中,陪伴在身边。而对魏党的弹劾也因皇帝的袒护未能起效,使得客氏与魏忠贤更加肆无忌惮。后宫成为客、魏首先施威的地方。皇后张氏,秉性刚直,经常在皇帝面前说客、魏的过失,遭到魏忠贤的嫉恨。天启三年(1623),张皇后有了身孕,客、魏竟使毒招使她流产,并陷害说她行为不贞洁,使得熹宗疏远了张后。还有一位张妃,因不听从客、魏的摆布,被二人假传圣旨幽禁于冷宫,不给她食物,被活活饿死。后妃们只要对他二人有所不满,就都会遭到迫害。

在内廷一手遮天后,魏忠贤在朝堂上也日益嚣张起来。假传圣意外,还指挥特务机构东厂,掌控锦衣卫,组织了一支上万人的宦官武装。又有朝中非东林党人投靠附庸,渐渐形成了一批死党,当时著名的五虎、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一批无赖亡命之徒,他们对魏忠贤极尽溜须拍马之能,称魏忠贤为“九千九百九十岁”,大有权倾帝王之势。阉党势力扩大,从朝廷内阁、六部到地方总督、巡抚,都成为阉党的一统天下,朝政极度腐败。

但敢作敢为的东林党人,与阉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天启四年(1624),左都御史杨涟首先抨击魏忠贤,列举了他的二十四条大罪,其中有:专权;私自批答圣旨;罗织罪名残害忠良;给魏家亲属滥封官职;在皇宫里练兵;生活穷奢极欲等。接着,更多的东林党人对魏忠贤进行了口诛笔伐,一时上疏弹劾魏忠贤的奏折竟达数十份。

魏忠贤对此恨得咬牙切齿,他一面到熹宗面前装委屈买好,另一面用尽办法阻止这些官员面见皇帝。在蒙蔽过皇帝后,他立即疯狂地展开反扑。第二年,他伪造供状,将杨涟、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魏大中、顾大章等六人以行贿受贿等罪名抓入镇抚司,严刑拷打,逼他们承认根本不存在的罪行。六人在狱中受尽酷刑,杨涟身上被压上沉重的麻袋,耳朵里钉进发锈的铁钉。左光斗全身被狱卒用烧得通红的烙铁熨烙,脸部被烧得焦烂,面目全非,左膝盖以下的筋骨,全都暴露出来。不久,六人全都惨死在狱中。时人称这六位正直的大臣为“六君子”,按干支纪年法,称这一事件为“乙丑诏狱”。

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再掀大狱,东林党领袖高攀龙等七人被诬陷贪污国库公款,魏忠贤矫旨把他们全部逮捕。高攀龙当时还在无锡讲学,一听到即将被捕的消息,给亲朋写下一份遗书后,从容跳水而死。其余六人被抓进镇抚司,被折磨至死,史称“七君子”。因这年是丙寅年,又称“丙寅诏狱”。

此后,还有更多的东林党人被罢官,被下大狱,被充军,被杀害。正直的官员在朝中没有立锥之地,举朝上下无不是阉党的势力。但物极必反,就在魏忠贤的权势达到登峰造极的时候,熹宗病逝,思宗崇祯即位。为巩固皇权,崇祯皇帝罢免了魏忠贤,阉党受到打击,阉党内部人人自危,于是相互攻击以图自保。墙倒众人推,魏忠贤一下子又变成了过街老鼠。魏忠贤深知自己难免一死,于是自缢而亡,客氏也在后宫中被鞭笞而死,东林党人得到平反。但是,明朝的局势,已经是江河日下了。

魏忠贤乱政是怎样的典故?~

明朝宦官之为祸,以熹宗时魏忠贤为最。
明初,设置宦官,仅为供奉内廷,备扫除之役而已。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前代之失,置宦官不及百人。后定为十二监及各司局,且定制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穿外臣冠服,官无过四品。并铸铁牌于宫门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成祖以后,对宦官渐加委任,出伎、专征、监守、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始。及英宗宠信王振,武宗宠信刘瑾,宦官专权跋扈已不可制。及熹宗时,魏忠贤“挑斥异己,树立党羽,专擅宫廷,茶毒正士,其祸为有明一代之冠。
魏忠贤,肃宁(今河北肃宁县)人。少无赖,与群恶少赌博,不胜,为赌徒所逼,自阉,改姓名为李进忠。万历中,入宫为宦官。因与皇长孙朱由校之乳母客氏相好,深得皇长孙信任。
万历四十八年(1620),神宗死,皇太子朱常洛嗣位,年号光宗。光宗即位不及一月而暴卒,乃由长孙朱由校继位,是为熹宗。熹宗即位,魏忠贤、客氏并受宠。登位未逾月,封客氏为奉圣夫人,魏忠贤亦自惜薪司迁司礼监秉笔太监,并恢复其姓,赐名忠贤。忠贤目不识丁,本不该入司礼监,因客氏故得之。魏忠贤性猜忌、残忍、阴险、毒辣。与客氏狼狈为奸,清理内廷,排斥异己太监,分置心腹太监于内廷各衙门,用“司礼监王体乾及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等为羽翼,宫中人莫敢忤”。内廷实权乃为魏忠贤、客氏控制。
掌握内廷实权后,魏忠贤又阴谋染指朝政。其时熹宗年少,不爱过问朝政,乃“日引帝为倡优声伎、狗马射猎”。熹宗尤好木工作业。“斧、锯、凿、削,巧匠不能及。日与亲近之臣涂文辅、葛九思辈朝夕营造。造成而喜,不久又弃,弃而又成,不厌倦也”。每当熹宗引绳削木,全神贯注于木工作业时,魏忠贤等往往上前奏事,熹宗厌之曰:“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于是魏忠贤辈乃得擅作威福,为所欲为。魏忠贤又“劝帝选武阉,炼火器为内操”钲鼓之声,震撼宫禁,带甲出入,恣为威虐,魏忠贤气焰益盛。
天启三年(1623),魏忠贤兼掌东厂,操生杀大权。至此,嘉靖以来一度衰微之明代宦官专权局面又以魏忠贤为首再度出现。
东林党人对宦官势力之卷土重来深有疑忌。侍郎陈邦瞻、御史周宗建、王心一等,于熹宗即位之初即上言力请抑制魏忠贤及客氏势力:“请遣客氏外出。”结果非但不准,反而“俱被诘责”。刑部主事刘宗周弹劾魏忠贤误导熹宗不理朝政、终日嬉玩。熹宗大怒,幸有大学士叶向高力救,始免于难。魏忠贤、客氏有熹宗为后盾,东林党人抵制宦官之尝试均遭失败,而魏忠贤、客氏反设计奏驱逐内监王安出宫,加以杀害,以断东林党人与内廷之联系;又攻讦奏逐客氏之大学士刘一燥,刘被迫辞官。
初,神宗在位时,东林党人不受重用。光宗暴卒后,杨涟、左光斗等扶立熹宗登位。自此,东林党人始受重视。天启初年,内阁、都院、吏部、兵部、礼部等要职皆为东林党人把持。叶向高、韩圹、邹元标、赵南星、王纪、高攀龙等皆居高位;左光斗、魏大中、黄尊素等控扼言路,东林权势,盛极一时。但东林党人失之偏激,难以容人。凡与东林党忤者,一概视之为邪党、异党,加以排斥。非东林党诸臣人人自危。及魏忠贤势盛,被视为邪党者,争附魏忠贤,欲仰仗魏忠贤以报复东林。一股以宦者为主干的邪恶政治势力逐渐形成,时人称之为“阉党”。
外廷诸臣中,顾秉谦及魏广微率先谄附魏忠贤。霍维华、孙杰之徒,从而和之。魏忠贤得内阁为羽翼,权势益张。至此,魏忠贤阉党与东林党人的矛盾,与万历以来之党争相纠结,政治形势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态势。
魏忠贤之乱政,引起朝廷内外极大不满。东林党人以正人相标榜,尤为愤懑。天启四年(1624)初,东林党人为伸张正义,群起弹劾魏忠贤阉党的罪行:“御史李应舁以内操谏;给事中霍守典以忠贤乞祠额谏;御史刘廷佐以忠贤谥荫谏;给事中沈惟以立枷谏。”“忠贤皆矫旨诘责”。于是,副都御史杨涟出阵,上疏痛斥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其中有:自行拟旨,擅权乱政;斥逐直臣,重用私党;亲属滥加恩荫;利用东厂,陷害忠良;生活糜烂腐化,穷奢极侈……大胆揭发,切中要害。疏上,忠贤惧,向熹宗哭诉,客氏从容为之辩解,王体乾等太监也极力申辩。熹宗昏暗,对魏忠贤偏信不疑,温谕相慰,对揭发魏忠贤的杨涟反下旨严加切责,于是年十月下狱治罪。朝中魏大中及给事中陈良训、许誉卿,武宁侯朱国弼,南京兵部尚书陈道亨、侍郎岳兀声等70余人又交章论魏忠贤不法,大学士叶向高与礼部尚书翁正春亦“请遣忠贤归私,第以塞谤”,皆不许。
为压制东林党人的攻击,王体乾倡言用廷杖,以威胁廷臣。未几,工部郎中万燥上疏讽魏忠贤,被杖死。御史林汝翥亦被杖……一时罢斥者有吏部尚书赵南星、左都为讨好魏忠贤,始以同姓尊之为兄,继而自贬辈份而称其为叔。魏忠贤每外出,“辄坐文轩(装饰华丽之车),羽幢青盖(羽盖、旌旗皆用青蓝),四马若飞,铙鼓呜镝之声,轰隐黄埃中。锦衣玉带靴跨握刀者,夹左右驰,厨传优伶、百戏、舆隶(车夫)相随,属以万数”,朝中事无巨细,必派人持章奏,飞驰至魏忠贤面前,经其批复,方能办事。是则朝廷上下,“只知有魏阉,不知有皇帝矣”!魏忠贤所过之处,“士大夫遮道拜伏,至呼九千岁,忠贤顾盼未尝及也”。
天启六年(1626),浙江巡抚潘汝桢,在西湖首创为魏忠贤建生祠。从此各地寡廉鲜耻之官吏竞相效尤,以至魏忠贤生祠遍天下,上至督抚大吏,下及武夫、贾坚、诸无赖子亦各立祠颂德。都城则数十里间,祠宇相望。每建一祠,多者费银几十万两,少者亦几万两,“穷极工巧,攘夺民田庐,斩伐墓木,莫敢控诉”。阉党为在开封建生祠,竞拆毁民房2000余间,建九楹大殿,形似皇宫。或有迎魏忠贤塑像进生祠时,至行五拜三叩首礼。而监生陆万龄竟无耻胡言:“孔子作《春秋》,忠贤作《要典》;孔子诛少正卯,忠贤诛东林。”建议以魏忠贤配享孔子。阉党还强迫百姓尊奉魏阉,凡入祠不拜者,均处以死刑。
魏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魏忠贤及客氏之弟侄亲朋,亦皆平步青云,高官厚禄。其侄魏良卿、魏良栋、侄孙魏鹏翼分别被封为公、侯、伯,而后又分别被加封为太师、太子太保、及少师,而“时鹏翼、良栋皆在襁褓中,未能行步也”。
天启七年(1627)八月,熹宗去世,无子,五弟信王朱由俭嗣位,以明年为崇祯元年,是为思宗,世称崇祯帝。信王未登位前,深知魏忠贤之恶,及登位,魏忠贤失去靠山,其党自危。十一月,崇祯帝安置魏忠贤于凤阳,不久命逮捕。魏忠贤行至阜城,自缢身亡。诏磔其尸,悬首河间,笞杀客氏于浣衣局。崇祯二年(1629),命大学士韩火广等审定逆案,凡党附魏忠贤者均列为逆党,处死、充军、罢官者共2000余人。
至此,“尽逐忠贤党,东林诸人复进用”。
魏忠贤已死,而阉党与东林党的斗争仍在继续。

说起魏忠贤,我们首先反映就是这是明朝二百多年的神一般的奇葩人物,可是明熹宗在临死前曾专门叮嘱他的弟弟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最终时间对魏忠贤给予如此高的评估,当然掺杂着个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知道到了魏忠贤在处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断,尤其是在保护全局、任人唯贤、赏罚分明的关键问题上。
公私分明,魏忠贤为稳固个人权势,不免有党同伐异、残暴恶毒的罪恶一面,但从他从前力排众议、斗胆重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廷弼,抛开私怨、昧心引荐赵南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诸多方面,能够看出,他仍是心系大明江山的。魏忠贤主政期间,国内形势杰出,辽东形势平稳,这仍是应该被认同和必定的。
怎么说呢,魏忠贤也不是史书上记载的无恶不作我们都知道,明朝是在崇祯手上消亡的,而崇祯上台后首件事就是干掉魏忠贤,魏忠贤都死了,为什么明朝还会消亡?明朝只是亡于流寇?归根到底,亡于东林党。你能够查查,天启皇帝在的时分,有名的民变只有一次,就是姑苏的那一次,五人墓碑记记载的就是那件事。而崇祯帝后期,那都不叫民变了,直接是造反,有名的人太多了,张献忠,李自成,高迎祥,是什么闯王,闯将,闯塌天,无奇不有。这时就要问了,为什么天启帝在世时魏忠贤乱政那么凶猛,民却不造反,而崇祯后期却那么多人造反,要知道,天启帝是爱木匠,不理朝政,而崇祯却是不贪财,不好色,每天作业十几个小时,衣服上还打的补丁。所以说,看历史不只要看书,还要用大脑去想。魏忠贤贪不贪?贪!!!
可是魏忠贤贪仍是就事的,我们都知道万历朝张居正时工商业得以迅猛发展,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就是在那个时分呈现的,魏忠贤上台的一项方针就是收工商税,并且是大力收工商税,为什么要收?由于国家没钱,当时辽东后金那一帮子嬉闹的正欢实(事实上也没怎么消停过)边防和军队是要钱的,魏忠贤经过大力征收工商税使得边防的钱得以着落,并且天启的时分国库的钱仍是逐渐添加的。而魏忠贤倒台后,东林党上台了。
东林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让皇帝收工商税,每逢皇帝说没钱要纳税的时分,他们就会说“朝廷焉能与民争利”之类的话,举一个例子:天启帝的时分江南光茶税一项就有20万两进账,而崇祯帝的时分连十万两都收不上来。那么不征工商税交兵的钱哪里来?这一笔税就算在农人的头上了,并且东林党还取消了矿税。所谓煤老板不缴税,资本家不缴税,每年守着一亩三分地的苦哈哈却是每年加税,并且东林党一帮子还取消了各地的驿馆,使得许多人失去了作业,其中就有一个叫李自成的人。所以你看为什么天启帝姑苏发作民变,而陕西那里的困苦之地却没有,由于姑苏那儿的人有许多资本家,魏忠贤的方针现已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并且你看五人墓碑记里边有几个人就是商人。
陕西那儿,魏忠贤没有加那些农人的税。有饭吃谁去造反?有人可能会说,崇祯那是遇到了小冰河时期。哪朝哪代没有灾祸?为什么天启帝的时分没人反,到了崇祯帝的时分造反的人那么多?好,就算是退一万步说,都小冰河时期了,农业大幅度减产,为什么朝廷仍是往农人头上加税,而不收资本家的税?光种田要收税,开矿不缴税?做生意不缴税?有人说东林党清凉啊,从不退让啊,为国尽忠啊什么的,东林党真的清廉?清朝入关的时分钱谦益家的钱连满人都为之瞠目,为国尽忠?后来他投降了,东林党从不退让?就是由于他们不退让才使得明朝丧失了最终一根救命稻草,其时杨嗣昌说攘外必先安内,先和后金商洽,尽全力把流寇歼灭了再说,然后就一帮子东林党人说什么天朝安能屈服于蛮夷之类的话,明朝不是东林党弄没的是谁?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分,崇祯帝撞钟,文武百官无一觐见的,而仅有一个陪在崇祯帝身边的人,只有一个王承恩!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在听到宦官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势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领会到天启皇帝临终前,着重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幡然醒悟,无力回天的崇祯在精神上完全溃散了。收葬魏忠贤遗骸,既是他对魏忠贤价值和功劳的从头肯定,也是对自己17年执政生涯的全盘否定。
崇祯死前说过,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这句话说的十分对,当年明月都说过,崇祯时分的大臣有两种,一种是混蛋,一种是王八蛋,魏忠贤在的时分关宁防地得以组建,孙承宗,袁崇焕,满桂,祖大寿委以重用,魏忠贤身后,孙承宗被罢,袁崇焕被杀。有人说魏忠贤争过孙承宗,但不管怎样说,魏忠贤活着的时分孙承宗下去了还能起来,魏忠贤身后,好,下去就起不来了。所谓耳听是虚目睹是实,你历史把魏忠贤说的在混蛋,明朝最少不是亡在他手上的,把东林党吹的那么巨大,明朝就是亡在他们手上。但不管你怎样吹,现实是不能被改变的。
那么就要问了,史书为什么要损魏忠贤而吹东林党?由于写史的是文人,他们不能把他们的同类写的连个宦官都不如,但是现实就是如此。本文只是个人见解,可能有失偏颇,请大家参考。


#壤才翰# 魏忠贤为什么不反抗
(19431724526): 有一句话叫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魏忠贤虽然罪该万死,但是骨子里还是忠于皇帝的.他依靠皇帝才能作威作福,所以他不会叛国的.

#壤才翰# 如何评价魏忠贤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人 -
(19431724526): 魏忠贤(1568-1627),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原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

#壤才翰# 崇祯皇帝是怎样除掉宦官魏忠贤的?
(19431724526): 天启7年(公元1627年)秋8月,熹宗病死,信王朱由检入继帝位,改元崇祯,即为思宗.朱由检一向熟知魏忠贤的罪恶,同时东林党人也纷纷上书弹劾,于是,下令把魏忠贤发配凤阳.后又派人逮捕治罪.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畏罪自杀,结束了他罪大恶极的一生.

#壤才翰# 魏忠贤权势那么大,为什么让崇祯给灭了 -
(19431724526): 第一,魏忠贤是阉党,权利再大也是,名不正言不顺.第二,魏忠贤的东、西场毕竟是情治单位,但是魏公公没有军权,调不动兵.所以,皇帝利用完了他,翻过手来,处理他,只是分分钟的事情.

#壤才翰# 明朝大宦官魏忠贤真的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吗 为什么很多史料证明魏忠贤于国有功? -
(19431724526): 魏忠贤的存在只是帝党对于文人势力存在的一种制衡,是为了防止一面势力过大,这就是他存在的价值,后来崇祯皇帝废了他,使得文人势力大增,其实也是一方面那些文臣怂恿崇祯皇帝去杀害魏忠贤的

#壤才翰# 明朝第一宦官魏忠贤是如何走向人生巅峰 -
(19431724526): 魏忠贤是个能人,在皇宫大院会拍马屁的大有人在,但是能得到赏识的就非常少了,所以这也一项能力.自天启年后,魏忠贤得孙暹、王安提携,很快就在皇帝奶妈的身边伺候.奶妈其实就相当于亲妈一样了.深得客氏喜欢,就开始得势了.客氏就是朱由检的奶妈,所以在朱由检得皇位后,就牛X不行.魏忠贤正式傍上了这个大树,得以在宫内抬头行走. 客氏为人不太地道,凡是她看不顺眼的和感觉对她有威胁的,都会办掉,所以魏忠贤就是得力助手.当然没有皇帝在背后撑腰,他再有能耐也得趴着.皇帝为让太监势力对抗东林党羽,很自热的就把魏忠贤推向权利顶峰,所以他在皇帝的默认下,办了很多很多事情. 最后被皇帝弟弟给办了,就是崇祯.

#壤才翰# 魏忠贤权势这么大,为什么这么容易就被年轻的崇祯干掉? -
(19431724526): 因为太监的权势是由皇帝给予的,如果没有皇帝,太监也就不算什么,太监就是皇帝的家奴.就像宰相门前七品官一样,本来一个家丁而已,无权无势,但是借助宰相的威信,其他官员不得不对他们礼敬有加,深怕他们在宰相耳边嚼舌根,坏了大好前程.真正让人害怕的是皇帝这个位置.想要拿掉太监,不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么.

#壤才翰# 崇祯又没实权他是怎么干掉魏忠贤的啊
(19431724526): 明朝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天启皇帝驾崩.根据遗诏,信王朱由检登基... 还要魏忠贤洗耳恭听,魏忠贤当时的心情如何,就不难想象了! 魏忠贤实在是受不了...

#壤才翰# 中国历史上出了那些牛逼的太监? -
(19431724526): 宦官宰相第一人——秦·赵高 指鹿为马 赵高本赵国贵族后裔,春和灭时被掠入秦,父子先后被阉,少年赵高饱尝人间辛酸.入宫后暗立复仇之志,忍辱负重悉心侍侯少公子胡亥深得秦始皇赏识. 公元210年,秦始皇病死沙丘,赵高策划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