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不重视教育的后果是什么! 近代教育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说现在不重视教育是不妥的,从政府到普通百姓都很重视教育的,现在早教机构,辅导班那么多,许多父母在孩子刚出生就要教育,都说明很重视教育的。
但中国现在的教育有很大问题是公认的事实,最大的问题就是成绩决定一个人命运,文凭决定人生,在这样的体制,中国培养出一代接一代善于考试的人才,而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做事人,在我们国家相对来说太少。

国家缺少拔尖人才,
整体人口素质下降。

简单说来,孩子长大了,连业余生活也安排的不太好,比如,爱打牌,而不是阅读

孩子整天无法无天,不懂的礼貌谦让,忘却了中国的优良传统。

后果就是高等技术型人才缺失,忘了教育服务于本国。培养平庸缺乏创新,都跟马云一样学太极忘了实事求是。

想知道当今中国家庭教育怎样?不注重家庭教育会导致的后果?~

惨不忍睹,直接后果就是大人孩子一快受罪

古今中外,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没有一个发达文明是不重视教育的。我国古代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由此可见,教育对国家和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性。要说我国近代教育历史的发展,根据马克思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对文化的影响”的原理,那就必不可免的要提及当时的政治和经济。依据当时的政治形势,小农经济崩溃的程度,西方资本入侵深度,及国内商品流通的情况,大致分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时期,清末新政时期,五四运动及五四后期三个教育的发展阶段。

鸦片战争后,落后的旧中国被迫沦为西方殖民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民族矛盾激化的同时阶级矛盾也不可避免的变地尖锐。封建统治者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展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是引进和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其中,人才和技术是这场运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作为这场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洋务人士在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些重大举措,如创办新式学堂、翻译西学书籍、派遣留学生等。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容以所谓“西文”与“西艺”为主。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洋务学堂约30余所,它们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而逐渐开办的,大致上可以分为外国语(方言)学堂、军事(武备)学堂和技术实业学堂三类 。例如,1862年恭亲王奕欣奏请在北京创办的京师同文馆, 1863年李鸿章奏请“仿照同文馆之例,在上海设立的上海广方言馆, 1864年广州将军瑞麟等奏请仿照上海广方言馆之例,在广州开设的外国语学堂, 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请于福建船政局福州马尾船厂附设船政学堂以及各类武备学堂和科技学堂。洋务学堂以西方近代科技文化作为主要课程,在形式上也引入了资本主义因素,初步具备了近代教育的特征。在它产生之韧,并未有意与科举为核心的旧教育体制对抗,甚至还乞求后者的容纳,但它产生之后,逐渐动摇和瓦解了旧的教育体制,实际启动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在派遣留学生方面, 1872年8月11日,第一批幼童名由陈兰彬带领从上海搭船赴美,1873年、1874年、1875年,第二、第三、第四批各30人相继成行。这些学生除在国外学习“西学”外,还必须在留学监督的领导下“随时课以中国文义”。出于使祖国富强的强烈愿望,留美幼童大多选择了国家急需的机械、铁路、矿冶、邮电、造船以及各类军事工业等专业学习。留学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企业管理,海军,外交的人才。通过留学生介绍,在中国传播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学说和哲学思想,促进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到此,一个以派遣留学生,兴办西式学堂,翻译西学书籍为内容,以学习西方技术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形成,它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智力保障,推动西方科技的转播,是近代教育发展的第一步。

甲午海战,洋务精英们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化为灰烬,洋务运动流产了。社会上层的知识分子们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社会制度之上,由此在政治领域掀起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维新变法运动。政治的影响同样波及到文化教育,维新人士认为中国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不良,学术落后,所以“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主张将教育改革作为变法之本。明确提出废除八股取士,改革科举制度,筹办高中小各级学堂,筹备设立铁路、矿务、农务、茶务、蚕桑、医学等专门学校,建立译书局,编译学堂,编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游学,效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实行三级学校制度,主张学习包括西文、西艺、西政在内的所谓新学。同时十分重视师范教育和女子教育,积极提倡留学教育。变法运动的教育措施比洋务运动要广泛除了办学堂培养人才外还兴办报馆、学会,废除八股取士改革考试制度。例如北京强学会,上海强学会,蒙学公会,农学会及南学会 ;报纸 有《中外纪闻》,《强学报》,《蒙学报》,《农学报》,《湘学新报》和《湘报》。虽然这场运动最后被镇压了但维新运动的志士仁人在效法西方政治制度的同时又将中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教育在向深度发展,它的形式更多样,它的内容由简单的自然科学扩展到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习惯。面对国内外的压力和激化到极点的阶级矛盾,清王朝末期的统治者们已被逼迫到必须改革的悬崖,不得已实行了改革。为了推行新政,封建统治者在教育上进行了调整。从汉朝 以来延续了近两千年的科举。,1905年清政府成立了中央教育行政机关----学部这一新教育行政机构。但改革带着封建社会的臭味,立学宗 旨“无论何等学堂,忠君,尊孔,皆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为基。”新学制还是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科举制度虽然废除,但是清政府仍规定各级学校“毕业升等奖给出身”,科举制的阴魂依然未散。无可奈何花落去,改革还是无法改变清王朝终归灭亡的宿命。但改革使教育体制近于完善,推动了地方教育的发展。
1918年,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学生,工人,商人们涌上街头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围住了天安门。这场事件将会被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转折而载入史册。与之相伴的是文化教育上的急转弯。提倡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突然改变原有的方向,知识分子的目光从西方转到东方,从学习一直欺负自己的西方列强到在战争废墟中崛起的苏维埃俄国。这场运动对教育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教育内容上。先进的知识分子从俄国引进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教育界对这一主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各种学生组织兴起。中国精英阶层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教育与这一新的思想融为一体。由此拉开了历史发展的新帷幕。

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历程与同一时代政治,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它的发展是由表及里由外到内,从自然科学扩展到政治,思想文化,社会风俗。但它前进的目标是明确始终的,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来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立,自强和复兴。


#姬红发# 父母对孩子实施过度教育有哪些危害 -
(13298708126): 事实上,随着中国进入“独生子女”时代,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越来越迫切,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教育,已成为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喋喋不休也是一种过度教育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过度教育指的大概就是给孩子过多地“开...

#姬红发# 中国的教育需要改革吗? -
(13298708126): 当然要改. 现在的教育体制大部份都是应试教育,现在的孩子,仿佛从幼稚园开始就是为了上大学,一味追求分数,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人,而始孩子缺少创造力.

#姬红发# 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
(13298708126): 转变教育观念是当前我国教育的最迫切任务!在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的对手将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现在正在学校里学习的中小学生,将是参与这场竞争的中坚力量.所以,我们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就决...

#姬红发# 国内的学前教育有哪些很明显的不足之处? -
(13298708126): 1、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所有家庭的重视.教育是社会问题,但作为学前教育,政府没有足够的重视.2、没有理论、没有研究.在国内,基本没有一家专门就够研究学前教育.3、不知道教什么.大部分家长基本不知道教什么,幼儿园只是按教条行事.4、不知道如何教.大部分家长基本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在心理学上、教育学上基本是空白.

#姬红发# 为什么说高考很重要,却感受不到中国对教育的重视 -
(13298708126): 因为人们依靠高考来上大学,所以高考很重要 而中国不重视的不是高等教育,而是先于高考的教育 国家对大学的拨资还是很多的

#姬红发# 教育成下坡局势!为什么没一届领导重视教育呢?科学结果的产生难道不是教育的结果吗?现代众人对教育的看法又是怎么样的呢?
(13298708126): 我感觉教育受经济的影响太大了!存在着教育泡沫.

#姬红发# 中国大学教育的缺陷我想写一篇关于中国大学教育缺陷的论文和报告,最
(13298708126): 教育理念的缺陷:素质教育模式,转向需求教育模式. 教育体系的缺陷:缺乏创新科学体系. 建立创新科学体系与传统科学体系,现在只有经典科学体系.三缺二.

#姬红发# 当前中国的教育政策是什么 -
(13298708126): 当前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定位分析 冯增俊 华南师范大学 由于中国基础教育由政府统一管理,政府制定的教育政策决定了基础教育的发展,教育政策成了基础教育得失成效的关键. 一、中国基础教育与政策定位 所谓教育政策定位,就是制定基础教...

#姬红发# 中国儒家文化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
(13298708126): 希望采纳儒家文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儒家文化,又称儒家学说,创始人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汉代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流派.儒家思想自汉代以来在绝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