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当如何面对犯错误的学生呢?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以帮助学生提高“抗虫害能力”和“免疫能力” ,万不可迁怒于学生。这就需要我们从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共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高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静心想想,食人间烟火的凡夫俗子中,有谁是一贯正确的?在人生旅途中,有谁是一帆风顺的?不都是在无数的磕磕碰碰、跌跌撞撞中成长起来的吗?成年人尚且会常犯错误,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呢!我们应该把学生犯错误看成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教师当树立“人人皆可为尧舜”的育人思想,深入领会“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若不让错误出生,便不会有真理降世”所蕴含的道理,面对犯错误的学生,应做到更宽容、更理性。 学生犯错误是一面镜子,它能反射出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素质、学习习惯、生活态度,同时,也能折射出教师的思想理念、教育艺术、人格魅力、心理素质。所以说,学生犯错误只是一个表面的、显性的外在,一个展示“可开发资源”的平台。其深层次的内涵则是:学生有哪些习惯还要进一步培养?有哪些潜力还要挖掘?教师有哪些思想工作还没到位?有哪些教育方法亟需改进?可见,学生犯错误的现象中蕴藏着可以使人格更完美、使才华更出众、使智慧更超群的良好契机!学生犯错误原本就是一个造就人才、英才的“大金矿”!既然学生犯错误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契机和巨大的教育资源,既然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在“犯错——改错”中度过的,既然一个人成熟懂事都是在“不断犯错——不断改错”中炼就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不犯错误的学生是不成熟的学生,不犯错误的学生是不可能成长为优秀学生的! ,在措施上想点子,在策略上动脑子,把如何帮助学生有效纠错当成一门科学去研究,当成一门艺术去琢磨。1.教会学生正确看待错误,进行自我教育——缓解压力为始,自我教育为终“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我们教育学生,就是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潜在能力,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习惯,增长他们的才干,同时,不断帮助他们尽可能多地发现自身存在的弱点和缺点,指导他们走出自我困扰的樊篱,丢掉自我束缚的绳索,从而解放自我,展示自我。 学生犯错误多半是因为一时不能自控或一时心理困惑而造成的。他们犯错误之后,一般都会出现后悔、懊恼、不安、害怕、恐惧等心理。这时候,我们教育者首先就要弄清对象,分析原因,了解造成学生犯错的主客观因素;指导学生以积极、正确的心态去看待所犯的错误,明白“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正确对待错误,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改过不吝,从善如流”的道理;懂得犯错后最重要的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迪,让错误变得美丽而有意义;告诉他们,我们坚决反对的是“明知故犯”和“屡教不改” 。再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明确责任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开展自我批评,进行自我评价。然后鼓励学生真心实意地实施纠错行动,以此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2.在学生自主纠错的同时,辅之以外力矫正——说服教育为主,批评惩罚为辅1.教会学生正确看待错误,进行自我教育——缓解压力为始,自我教育为终“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我们教育学生,就是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潜在能力,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习惯,增长他们的才干,同时,不断帮助他们尽可能多地发现自身存在的弱点和缺点,指导他们走出自我困扰的樊篱,丢掉自我束缚的绳索,从而解放自我,展示自我。 学生犯错误多半是因为一时不能自控或一时心理困惑而造成的。他们犯错误之后,一般都会出现后悔、懊恼、不安、害怕、恐惧等心理。这时候,我们教育者首先就要弄清对象,分析原因,了解造成学生犯错的主客观因素;指导学生以积极、正确的心态去看待所犯的错误,明白“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正确对待错误,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改过不吝,从善如流”的道理;懂得犯错后最重要的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迪,让错误变得美丽而有意义;告诉他们,我们坚决反对的是“明知故犯”和“屡教不改” 。再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明确责任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开展自我批评,进行自我评价。然后鼓励学生真心实意地实施纠错行动,以此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2.在学生自主纠错的同时,辅之以外力矫正——说服教育为主,批评惩罚为辅 少年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教授指出:“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惩罚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必要的辅助手段”,“无惩罚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 。我们中小学的教育对象多是未成年人,他们对社会、对事物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还没有形成稳定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无知无畏,教育就是要教会他们“有知有畏” ,明白世间事有许多是不可为的,否则就要付出代价,受到惩罚。因此,学生犯了错误,我们在教育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同时,有必要辅之以批评与惩罚,毕竟说服教育不是万能的,宽容迁就也是有限度的。 必要的批评和惩罚,当然不是违背教育规律、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破口大骂”和“动手动脚”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我们的批评惩罚不能游离于“尊重学生”这个核心之外,需要建立在“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基础之上,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才能保证我们的批评教育有效。 首先,我们应建立一个“文明”、“规范”、“有档次”的批评惩罚机制。 比如,除说服开导之余,“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读完一部具有指向意义的文学作品(如名著),写一定字数的心得体会(如读后感),要求他们把自己的行为与作品中的形象进行比照,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和启迪。这种“惩罚”通过文学作品中的真善美来置换他们心灵上的蒙尘和阴影,实际上是在进行精神引领、内化教育。 如果学生的错误行为严重违规或涉嫌违法,就让学生头脑冷静之后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其对照分析,明确危害及后果,阐述学习心得,进行规范教育。 我们还可以“罚”学生做好事(如一些服务性的工作),让其在劳动服务过程中反省自己所犯的错误,事后对其所做的好事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明白,这不是将功补过,而是赏罚分明,有过就该批评,有功就该表扬。我们谋求的是,通过这个过程让犯错学生净化心灵,明辨是非,充分体味“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甜蜜,切身感受“给人快乐即是给己快乐”的愉悦。 其次,让我们的批评惩罚成为“迟到的春天的列车” ,对犯严重错误的学生“冷处理”。 有时候,学生犯错后存在抵触情绪、逆反心理,甚至会出现索性“将错误进行到底”的极端思想。这是学生因极度的烦躁不安而激发出来的一种异变现象,这其中有深深的自责和愧疚,如果立刻对其进行说服教育或批评惩罚,那学生一定会极不配合,轻则达不到教育效果,重则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那么此时最好的办法是“冷处理”。“冷处理”当然不是不处理,而是“缓处理” ,是稍后处理,是先让其冷静再作处理,即等事情过去一段时间后,等学生激动的情绪冷静下来了,再实施说服教育或批评惩罚,这样效果一定明显。3.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要遵循两点原则——宽容理解为首,心存关爱为本第一,遵循“既要就事论事,又不要一味地就事论事”的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就事论事”是指教师要就当前的这件事、这个问题进行批评教育,而不要由此事牵出彼事、由今天的事扯出昨天前天的事、由学生的事拉出其家长的事,这是学生最痛恨、最忌讳的。“不能一味地就事论事”是指教师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犯错误只是个外在的现象,其本质原因可能是不良行为习惯,可能是认识上的偏差,可能是心理上的缺陷,可能是外界的刺激……教师要能够分析出深层次的问题,从纵深处提高学生的认识,促使学生不致于重蹈覆辙。 第二.遵循“批评要严,处理要宽”的原则。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我们批评学生、惩罚学生同样要达到共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目的。因此,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我们务必遵循“批评要严,心里要宽”的原则。“严”就是严而有格、严而有度,即“严”中有对学生的尊重,有对学生的真爱。“宽”就是心存宽容、心存理解,即“宽”中有对学生的关心,有对学生的爱护。这就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惩罚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我将要采用的手段是否恰当?学生能否接受?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个环节完成后,下一步将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得心应手,才能游刃有余;学生才能“亲师信道” ,才能“如坐春风,如沐春雨” 。如果我们都能做到“教中有严”、“育中有爱” ,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实现了“人本教育”、“和谐教育”。

教师当如何面对犯错误的学生呢?~

,以帮助学生提高“抗虫害能力”和“免疫能力”,万不可迁怒于学生。这就需要我们从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共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高度来思考这个问题。静心想想,食人间烟火的凡夫俗子中,有谁是一贯正确的?在人生旅途中,有谁是一帆风顺的?不都是在无数的磕磕碰碰、跌跌撞撞中成长起来的吗?成年人尚且会常犯错误,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呢!我们应该把学生犯错误看成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教师当树立“人人皆可为尧舜”的育人思想,深入领会“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若不让错误出生,便不会有真理降世”所蕴含的道理,面对犯错误的学生,应做到更宽容、更理性。学生犯错误是一面镜子,它能反射出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素质、学习习惯、生活态度,同时,也能折射出教师的思想理念、教育艺术、人格魅力、心理素质。所以说,学生犯错误只是一个表面的、显性的外在,一个展示“可开发资源”的平台。其深层次的内涵则是:学生有哪些习惯还要进一步培养?有哪些潜力还要挖掘?教师有哪些思想工作还没到位?有哪些教育方法亟需改进?可见,学生犯错误的现象中蕴藏着可以使人格更完美、使才华更出众、使智慧更超群的良好契机!学生犯错误原本就是一个造就人才、英才的“大金矿”!既然学生犯错误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契机和巨大的教育资源,既然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在“犯错——改错”中度过的,既然一个人成熟懂事都是在“不断犯错——不断改错”中炼就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不犯错误的学生是不成熟的学生,不犯错误的学生是不可能成长为优秀学生的!,在措施上想点子,在策略上动脑子,把如何帮助学生有效纠错当成一门科学去研究,当成一门艺术去琢磨。1.教会学生正确看待错误,进行自我教育——缓解压力为始,自我教育为终“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我们教育学生,就是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潜在能力,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习惯,增长他们的才干,同时,不断帮助他们尽可能多地发现自身存在的弱点和缺点,指导他们走出自我困扰的樊篱,丢掉自我束缚的绳索,从而解放自我,展示自我。学生犯错误多半是因为一时不能自控或一时心理困惑而造成的。他们犯错误之后,一般都会出现后悔、懊恼、不安、害怕、恐惧等心理。这时候,我们教育者首先就要弄清对象,分析原因,了解造成学生犯错的主客观因素;指导学生以积极、正确的心态去看待所犯的错误,明白“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正确对待错误,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改过不吝,从善如流”的道理;懂得犯错后最重要的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迪,让错误变得美丽而有意义;告诉他们,我们坚决反对的是“明知故犯”和“屡教不改”。再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明确责任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开展自我批评,进行自我评价。然后鼓励学生真心实意地实施纠错行动,以此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2.在学生自主纠错的同时,辅之以外力矫正——说服教育为主,批评惩罚为辅1.教会学生正确看待错误,进行自我教育——缓解压力为始,自我教育为终“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我们教育学生,就是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潜在能力,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习惯,增长他们的才干,同时,不断帮助他们尽可能多地发现自身存在的弱点和缺点,指导他们走出自我困扰的樊篱,丢掉自我束缚的绳索,从而解放自我,展示自我。学生犯错误多半是因为一时不能自控或一时心理困惑而造成的。他们犯错误之后,一般都会出现后悔、懊恼、不安、害怕、恐惧等心理。这时候,我们教育者首先就要弄清对象,分析原因,了解造成学生犯错的主客观因素;指导学生以积极、正确的心态去看待所犯的错误,明白“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正确对待错误,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改过不吝,从善如流”的道理;懂得犯错后最重要的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迪,让错误变得美丽而有意义;告诉他们,我们坚决反对的是“明知故犯”和“屡教不改”。再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明确责任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开展自我批评,进行自我评价。然后鼓励学生真心实意地实施纠错行动,以此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2.在学生自主纠错的同时,辅之以外力矫正——说服教育为主,批评惩罚为辅少年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教授指出:“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惩罚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必要的辅助手段”,“无惩罚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我们中小学的教育对象多是未成年人,他们对社会、对事物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还没有形成稳定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无知无畏,教育就是要教会他们“有知有畏”,明白世间事有许多是不可为的,否则就要付出代价,受到惩罚。因此,学生犯了错误,我们在教育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同时,有必要辅之以批评与惩罚,毕竟说服教育不是万能的,宽容迁就也是有限度的。必要的批评和惩罚,当然不是违背教育规律、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破口大骂”和“动手动脚”。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我们的批评惩罚不能游离于“尊重学生”这个核心之外,需要建立在“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基础之上,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才能保证我们的批评教育有效。首先,我们应建立一个“文明”、“规范”、“有档次”的批评惩罚机制。比如,除说服开导之余,“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读完一部具有指向意义的文学作品(如名著),写一定字数的心得体会(如读后感),要求他们把自己的行为与作品中的形象进行比照,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和启迪。这种“惩罚”通过文学作品中的真善美来置换他们心灵上的蒙尘和阴影,实际上是在进行精神引领、内化教育。如果学生的错误行为严重违规或涉嫌违法,就让学生头脑冷静之后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其对照分析,明确危害及后果,阐述学习心得,进行规范教育。我们还可以“罚”学生做好事(如一些服务性的工作),让其在劳动服务过程中反省自己所犯的错误,事后对其所做的好事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明白,这不是将功补过,而是赏罚分明,有过就该批评,有功就该表扬。我们谋求的是,通过这个过程让犯错学生净化心灵,明辨是非,充分体味“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甜蜜,切身感受“给人快乐即是给己快乐”的愉悦。其次,让我们的批评惩罚成为“迟到的春天的列车”,对犯严重错误的学生“冷处理”。有时候,学生犯错后存在抵触情绪、逆反心理,甚至会出现索性“将错误进行到底”的极端思想。这是学生因极度的烦躁不安而激发出来的一种异变现象,这其中有深深的自责和愧疚,如果立刻对其进行说服教育或批评惩罚,那学生一定会极不配合,轻则达不到教育效果,重则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那么此时最好的办法是“冷处理”。“冷处理”当然不是不处理,而是“缓处理”,是稍后处理,是先让其冷静再作处理,即等事情过去一段时间后,等学生激动的情绪冷静下来了,再实施说服教育或批评惩罚,这样效果一定明显。3.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要遵循两点原则——宽容理解为首,心存关爱为本第一,遵循“既要就事论事,又不要一味地就事论事”的原则。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就事论事”是指教师要就当前的这件事、这个问题进行批评教育,而不要由此事牵出彼事、由今天的事扯出昨天前天的事、由学生的事拉出其家长的事,这是学生最痛恨、最忌讳的。“不能一味地就事论事”是指教师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犯错误只是个外在的现象,其本质原因可能是不良行为习惯,可能是认识上的偏差,可能是心理上的缺陷,可能是外界的刺激……教师要能够分析出深层次的问题,从纵深处提高学生的认识,促使学生不致于重蹈覆辙。第二.遵循“批评要严,处理要宽”的原则。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我们批评学生、惩罚学生同样要达到共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目的。因此,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我们务必遵循“批评要严,心里要宽”的原则。“严”就是严而有格、严而有度,即“严”中有对学生的尊重,有对学生的真爱。“宽”就是心存宽容、心存理解,即“宽”中有对学生的关心,有对学生的爱护。这就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惩罚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我将要采用的手段是否恰当?学生能否接受?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个环节完成后,下一步将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得心应手,才能游刃有余;学生才能“亲师信道”,才能“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如果我们都能做到“教中有严”、“育中有爱”,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实现了“人本教育”、“和谐教育”。

李世衡 我从事教学工作已23年有余,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犯一些千奇百怪的错误,有些错误甚至是荒诞的,让老师很是头疼。那么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我认为,我们不妨换个心态、换个角度,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换个心态 学校、教室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学生是允许犯错误的人。很多时候,错误是学生成长的代价与营养。学生毕竟是学生,犯错误是很正常的,即使是我们成年人也免不了要犯错误,何况学生?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孩子们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在这个特定的时期,由于学生的心理不成熟、不稳定、不平衡所引发的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也是正常的。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所以,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要明确这是学生成长中的必然,我们就不会怒火冲天了;这样,我们也才能更加冷静地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细心地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而且,也有很多时候,冲学生发火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简单的训斥、批评并不能奏效,甚至有时候还会使学生更叛逆,把他推向错误的道路。 同时,有时候学生犯了错误,本来他自己就感到了内疚,正在自责,如果加上我们的一顿训斥,他反而会觉得:我犯错了,你训斥我了,大家扯平了,以后依然故我。 训斥不一定有用,有时候什么也不说,反而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孩子会有一种负罪感或者是内疚感,这对于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会更有效。 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人的心灵。从今天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来看,谈一谈宽容仍具有现实意义。 二、换个角度 其实,任何时候,学生犯错误都是有原因的。我经常给我的学生说:“我知道你们犯错误都是有理由的,我也允许你们犯错误,但同样的错误最好不要有第二次。”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要真正分析出学生犯错误的内在原因,我想,唯一应该做的就是要想办法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与学生沟通,用爱来赢得爱,用真情来感染学生。 只有你发自内心的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关心学生,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生也会从内心尊敬你,就会愿意对你说心里话,信任你、尊重你,就会愿意接受你的批评和教育,这样我们做起工作来才会更有针对性。 一位哲学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 所以,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更需要我们老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换一种心态,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你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很可爱的,你会发现教育有着无比深刻的内涵和魅力。


#漆馥郭# 英语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 -
(17226395584): 平日的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要么指着学生的错误大呼小叫,要么频频纠错,使得学生不敢张口说英语了,长此以往学生就产生了消沉、顾虑、反感和失望的心理.但是也有的老师一味放任学生的语言错误,使学生在学说中的错误与偏差得不到...

#漆馥郭# 老师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放错误的学生 -
(17226395584): 他不承认犯错误,那就让他列举不是错误的理由来.然后你挨条逐个分析其不足或可取之处.

#漆馥郭# 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采取哪些措施 -
(17226395584):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而更多的教育资源则是在课堂中产生的.这其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就是一种教育资源.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仍存在着因学生数学作业做错了,就罚抄作业10遍、...

#漆馥郭# 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
(17226395584): 一、换个心态 学生毕竟是学生,犯错误是很正常的,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要明确这是学生成长中的必然,我们就不会怒火冲天了;这样,我们也才能更加冷静地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细心地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漆馥郭# 老师该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学生?
(17226395584): 大学里老师体罚学生的情况并不多见,但辱骂学生的现象却不是个别的,老师可不可以辱骂甚至体罚学生?说起这个问题恐怕又会得罪一些人,不过我是对事不对人,希望...

#漆馥郭# 教师对待学生错误的正确做法是
(17226395584): 是的让他认识到这样做事不对的而不是让他怎么记恨你.

#漆馥郭# 学生犯错了,老师是怎么处理的
(17226395584): 如果是规矩,一定是为了威慑力,可以开特例,但是不能太脱离.应该就是错的原因和认错以及将来,如果跟性格什么的这样内在的扯关系就该有一个比较使其印象深刻的出现了,但要有一个东西替代原来的.印象深刻就要寻找学生的立足点了.

#漆馥郭# 学生犯错误老师该如何对待呢?
(17226395584): 这时,我也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他能正确面对自己的缺点,鼓励他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做出这几道题

#漆馥郭# 老师应该怎样正确的处理学生的一些小错误?
(17226395584): 必须从根源抓起 有果必有因 .. 你要先了解事情的起因 再纠正他的错误呗~~

#漆馥郭# 幼儿犯过错误教师应该怎样说服教育 -
(17226395584): 作为教师,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引导者、帮助者.当幼儿犯错误、淘气、闯祸时,对幼儿要多一些宽容与理解.教师柔和亲切的态度会使幼儿获得愉悦的感受,而幼儿也正是在这宽容、谅解的氛围里,才会获得尊重、理解,从而接受教师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