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红军渡河的铁索桥在哪 铁索桥的简介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泸定铁索桥座落在四川省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做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体重40余吨,两岸桥墩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大渡河的铁索桥在那个县~

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境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四川巡抚能泰上奏康熙,提出“距化林营八十里,山址坦平、地名安乐,拟即其处仿铁索桥规制建桥。”康熙“诏从所请,于是鸠工构造。”1706年5月15日告竣。康熙帝赐桥名曰“泸定”,并作《御制泸定桥碑记》,题定“泸定桥”桥名,并分别于桥东、桥西镌刻立碑。大渡河自北向南,浪大水急,两岸谷壁陡峭,险峰兀立。泸定桥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长的一座桥梁。桥体分别由桥身、桥台、桥亭三个部分组成。桥身,由十三根铁索组成,是泸定桥的主要组成部分。东西桥台之间净跨100米、铁索长101.67米、桥宽2.7米,踏上桥面,整个桥身起伏荡漾,如泛轻舟,它是连接川藏交通咽喉之地。
泸定桥不仅以悠久的历史、川藏交通的咽喉称著于世,更以红军夺桥的英雄业绩驰名中外,载入中国革命 的光辉史册。1961年,泸定桥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现存的古老铁索桥之一。又称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城西,跨越大渡河。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 )九月动工,次年四月完工。桥净跨 100 米,净宽 2.8 米,桥面距枯水位14.5 米。全桥共用铁索链 13 根,其中 9 根用作承重底索,上覆横纵木板作桥面,可通行人、畜; 4 根用作扶手,布置在桥面两侧。关于泸定铁索桥,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还是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中“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句,正是当年红军22勇士强渡大渡河,突破大渡河天险,红军取得了陕北会师的胜利,因而泸定铁索桥也成为红军长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载入历史史册。1961年国务批准泸定铁索桥(包括附属建筑)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定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中底链9根,扶手4根,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由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多。底链上满铺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就13根链为一个整体(导游要指着桥身讲);桥台为固定的龙桩和卧龙桩的基础;桥亭属清式古建筑。河对面,山坡上古建筑,那是历史悠久的观音阁,也就说是一座寺庙。但在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它却 是红军的“飞夺泸定桥点指挥部”和炮台、机枪阵地,正是在它的掩护下,红军的22勇士从13根铁索上奋勇爬过,粉碎了蒋介石让朱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走在桥上,低头看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大家能否想象一下当年的工匠是怎样把这么沉重的铁链拉过河铺成铁索桥吗?当年的红军又是怎样在枪林弹雨之下怎样爬过这103米的铁索吗?我们到了桥西桥头堡的地下,就这座桥的关键所在。堡基面以下是落井,埋有生铁铸造的地龙桩和卧龙桩,并以铁链锚固,我们看见的这根铁柱,就是地龙柱,上面铸有的重量18000斤,这和孙悟空的金箍棒的重量差不多,大约也只有它才能撑起这座桥了。这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碑,正文为“泸定桥”,而横批为“一统河山”(从左至右看),可见康熙对当时疆土完整的意愿;而反过来看,“山河统一”又表现了他对疆土完整统一的一种喜悦。由此可想,铁索桥对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大家也就应明白“泸定”二字的意义了。泸定桥坐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赤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能冠服#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一“暖”一“寒”极为传神地写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 - ----- -
(19873492096): 豪迈之情,飞夺桥的坚定信念

#能冠服#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是什么含义 -
(19873492096):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这首诗词中最为精彩的两句.“金沙”所指是金沙江,金沙江由于水流湍急,据说流速甚至达到4-5米/秒,也成为长征途中的又一道天堑,而“大渡”指的是大渡河,大渡河上有一座铁索桥名为泸定桥,...

#能冠服#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和“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19873492096):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

#能冠服# 为什么说卢定桥最有名 -
(19873492096): 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境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动工兴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泸定桥竣工之际,康熙皇帝亲自为该桥题写“泸定桥”桥名.大渡河自北向南,浪大水急,两岸谷壁陡峭,险峰兀立.泸定桥是大渡河...

#能冠服# 红军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都是在5月,为什么作者在诗中却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19873492096): 据许多文献记载,红军渡过金沙江时,正值天气炎热.“一到江边,天气更热,红军士兵莫不痛饮冷水.”(廉臣《随军西行见闻录》)所以在炎热的天气中渡江,浪涛拍击着陡峭的两岸,给人以暖的感觉.而红军过大渡河虽在5月末,天气却比5月初过金沙江时要冷些.“左边是高入云霄刀劈一样的峭壁,山腰是终年不化的积雪,银光耀眼,寒光袭人.”(杨成武《飞夺泸定桥》)这就是说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由于地势既高天气又冷,那组成桥身的铁索自然就给人以寒的感觉.还有的人认为,“暖”“寒”主要不在写时令,而在写人的心理感受,状写了红军征服“万水”途中所战胜的两种异乎寻常的艰难险阻.

#能冠服# 补充句子:大渡河水流湍急, -
(19873492096):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能冠服# 四川最有名的桥叫什么?修建于什么时候?他的特点是?有关该桥的典故?以及其他详细资料? -
(19873492096):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的城西大渡河上.此桥有名铁索桥,是中国十大名桥之一.始建于清朝康熙44年(1705年),花费了一年的功夫...

#能冠服# 大渡桥横铁索寒,寒字寒在了哪里 -
(19873492096): 要联系上一句一起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云崖暖”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铁索寒”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表现了诗人也就是红军的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简单的可以说是: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