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平行与垂直》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2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比较、概括中,经历探究平行线和垂线特征的过程,建立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丰富学生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2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画图感知

  1.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师:摸一摸平放在桌面上的白纸,你有什么感觉?

  (1)学生交流汇报。

  (2)像这样很平的面,我们就称它为平面。(板书:平面)

  我们可以把白纸的这个面作为平面的一部分,请大家在这个平面上任意画一条直线,说一说,你画的这条直线有什么特点?

  (3)闭上眼睛想一想:白纸所在的平面慢慢变大,变得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直线也跟着不断延长。这时平面上又出现了另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

  2.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

  把你想象的情况画在白纸上。注意一张纸上只画一种情况,想到几种就画几种,相同类型的不画。

  2 观察分类,感受特征

  1.展示作品。

  教师: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相互看一看,你们的想法一样吗?老师选择了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如果你画的和这几种情况不一样,可以补充到黑板上。

  不管哪种情况,我们所画的两条直线都在同一张白纸上。因为我们把白纸的面看作了一个平面,所以可以这样说,我们所画的两条直线都在同一平面。(板书:同一平面)

  2.分类讨论。

  教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能把它们分分类吗?为了方便描述,咱们给作品标上序号,可以怎么分?按什么标准分?

  (1)先独立思考:我打算怎么分?分几类?

  (2)再小组交流:怎么分?为什么这么分?

  3.汇报交流。

  教师:哪组来说一说你们的研究结果?

  学情预设:

  (1)分两类:交叉的为一类,不交叉的为一类。

  (2)分三类:交叉的为一类,不交叉的为一类,快要交叉的为一类。

  (3)分四类:交叉的为一类,不交叉的为一类,快要交叉的为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为一类。

  教师:你们所说的交叉在数学上叫相交。(板书:相交)

  质疑:2、3两幅图中的两条直线相交吗?

  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课件演示: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于一点。

  图6属于哪一种情况?(相交)

  小结: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但在判断时我们不能光看表面,而要看他们的本质,也就是这两条直线延长后是否相交。

  3 自主探究,揭示概念

  1.揭示平行的概念。

  (1)感知平行的特点。

  教师:这两条直线就真的不相交吗?怎样验证?

  结合学生回答用课件演示两条直线无论怎样延长都不会相交的动态过程。

  (2)揭示平行的定义。

  ①教师:像屏幕上这样,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数学上叫什么呢?

  ②课件出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互相平行)

  ③教师:你认为在这句话中哪个词应重点强调?为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举例: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吗?为什么?(出示一个长方体)

  学生体会“同一平面”和“互相平行”的含义。

  (3)介绍平行符号。

  ①课件分别呈现三组不同位置的平行线。

  ②教师:这三幅图中的直线a与直线b都互相平行,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平行,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③教师: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a平行于b,你们觉得怎么样?是呀,像这样来表示两直线互相平行,既形象又方便。

  (4)体验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教师: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平行的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学生举例后,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适时补充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2.揭示垂直的概念。

  (1)感知垂直的特点。

  教师:刚才同学们在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还画了相交的情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相交的情况。(课件或实物投影呈现几组典型的作品)

  教师:观察一下这些相交的情况,你们发现了什么?(都形成了四个角,有的是锐角,有的是钝角;还有的比较特殊,四个角都是直角……)

  教师:你怎么知道他们相交后形成的角是直角呢?请同学们量一量,刚才所画的两条相交直线组成的角分别是多少度?通过测量,你们又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通过测量能够发现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所形成的四个角,每个角都是90°。

  (2)认识垂直的定义。

  教师: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课件呈现三组垂线。

  教师:观察这里的三幅图,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刚才的比较,能尝试总结你的发现吗?

  预设:垂直要看两条直线相交是否成直角,而与怎样摆放无关。

  (3)介绍垂直符号。

  教师:垂直和平行一样,也可以用符号表示,就是“⊥”,直线a与直线b互相垂直,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4)感受生活中的垂直现象。

  教师:生活中我们还会常常遇到垂直的现象,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有关垂直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补充一些实例。

  教师:同学们,以上内容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有关平行和垂直的知识。

  (板书课题:平行与垂直)

  4 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下面各组直线,哪一组互相平行?哪一组互相垂直?

  2.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两条线段互相平行?哪两条线段互相垂直?

  结合新知完善对长、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5 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


#惠梵朗# >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 - 苏教版数学:《西师大版》同步练习题 - 作业帮
(13071048293):[答案] 人教新课标四上:《平行四边形分类、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分类、关系、平行四边形和...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第70页例1 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这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有:平行与垂直、...

#惠梵朗# 人教版2014年秋季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
(13071048293): 你在百度文库里找,见:http://wenku.baidu.com/link?url=IhU-xX3clQC-WDSQP8hd7MUy1sCVFNsj86nocFlQJA4t9XBh8RXb7SROQTZxBk2PZyaKw5wKnM4vAk8f0DR7QWnlB1v9V0HtGptXveuUM6K.

#惠梵朗# 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中怎样数几个相交平面的垂线和平行线
(13071048293): 几个相交平面??平面相交不是高中的知识么,你问的应该是数给你的图形中 有几组平行或几组垂直吧

#惠梵朗# 谁有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1节垂直与平行(二) - 童爱武高清完整版下载,跪谢
(13071048293):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1节垂直与平行(二)-童爱武高清完整版下载地址:thunder://QUFodHRwOi8vYWlrYW5keS5vcmcv5bCP5a2m5Zub5bm057qn5pWw5a2m5LiK5YaMNCDlubPooYzlm5vovrnlvaLlkozmoq/lvaLnrKwx6IqC5Z...

#惠梵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案怎样写 -
(13071048293): 导学案问题层次化原则是适应教材逻辑的需要.作为师生共同学习使用的教材,导学案承载着学bai科的全部知识内容.知识间因内在逻辑而自成系统:教材所呈现的知识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思路,从最基本的字词或定义开始,du进而引...

#惠梵朗# 四年级上册数学概念:相交,垂直,平行. - 作业帮
(13071048293):[答案] 相交:平面内有交点的两条直线 垂直,两条相交的直线分成的四个角都是90° 平行,平面内不相交的两直线

#惠梵朗# 小学数学说课课件 -
(13071048293): 展开全部http://www.shuoke8.cn/soft/list.asp?classid=450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类型:小学 下载人气:4介绍: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第二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它...

#惠梵朗#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夜莺的歌声教案 - 作业帮
(13071048293):[答案] 学习目标: ⒈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勇敢机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⒉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夜莺”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德国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