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月亮要寄托什么样的感情? 古诗中的明月这一意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1、月亮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之情。

《明月夜留别》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则将相恋中的男女心态逼真地描写出来了。二人相隔很口远,心中爱的语言不能直接地向对方表]口达,只能望着月亮排遣相思之情。

2、月亮寄托了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月亮寄托了人们对故乡 和亲人的思念。

月亮成为诗人 乡愁最无言的见证。诗人怀念家园、亲人的情思,常寄托与明月,真可谓“明月千里寄相思”。月亮在人们的心理上缩短了地理上的距离,犹如来自故乡的乡人给游子以特别亲切之感一样。

3、月亮寄托了文人墨客的失意寂寞之情月亮是失意文人的寄托。

月亮在失意者笔下成为了孤月、冷月、寒月。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李商隐 《无题》诗中有“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的诗句,“夜吟 应觉月光寒”并不是月光真有冷暖之分,而是月亮构成了孤独与失意者的苦苦心理。

4、月亮倾诉家国忧思之痛

代表作品:张岱《念奴娇•丁亥中秋寓项里作》,姜夔《扬州慢》。

5、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

月亮孤悬天际,它唤起了人们苍茫浩渺的宇宙意识和历史意识,让人们产生一种寻求生命真谛的哲人式的感悟。 明月意象常作为永恒的象征。诗人站在月光下便有-一种掩饰不住的思古幽情,月亮此时也成了阅尽沧桑的见证。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四、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夜光、素娥、冰轮、桂魄、顾兔、玉桂、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古诗中的月亮作为一种常见的意象,往往用来表达诗人自己的思乡之情,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用来表达怀才不遇之情 比如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
四、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在他们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

古诗中的月亮要寄托什么样的感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月儿弯弯照九州
几家欢乐几家愁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月上柳稍头
人月黄昏后
去年元月时
花市灯如昼
古诗明月何皎皎
无名氏(汉)
明月何皎皎,
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
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
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
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
泪下沾裳衣.
月夜
作者: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古诗中的"月"可以理解为这么几种含义:它象征聚散,以月圆比喻人的团聚,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最有名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它也意指思念亲人、怀想故乡。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已成经典、妇孺皆知。该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浪迹天涯、眷恋故土的那份深情,表达了久离故乡的真实情感,让读者引起共鸣。

唐朝诗人刘方平的咏月诗以写景为主。他在《月夜》一诗中写道:"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诗中月色宁静,月影偏斜、星斗移位,寂静的庭院初闻唧唧虫声,清新诱人。另外,"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也富有诗意,犹如听一曲美妙的音乐,连同海上明月在耳畔流动。

古代诗人中最善于写咏月诗的是李白,他毕生写出有关月亮的诗三百多首,从少年时代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到后来《将尽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以及《月下独酌》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将自己的才华与抱负寄寓山水月色,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佳句。李白在《把酒问月》中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来表达"明月长在,人生如寄"的心声。

李白的心目中,月是高尚的化身,贞洁的象征,在诗中描绘出一幅幅优美旖旎的境界。如写"问月"的有"秋山绿萝月,今夕为谁明",写"步月"的有"醉起涉溪月,鸟还人亦稀",写"饮月"的有"琴弹松里风,杯劝天上月",写"弄月"的有"水彩弄月色,清光奈愁何",如此等等,不胜枚举。诗人在情溢于言表的同时,也用洒脱的笔力把明月写得神韵飘逸,绰约多姿,表现出很高的美学素养。

宋代苏轼的咏月诗对后人影响较大。他在诗中所刻划的月,既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又有浪漫的奇思异想。同样一轮明月,在不同情况下与心境中,他都有不同的展示。如春夜里"淡月朦胧",秋末时"清夜无尘,月色如银",离乡时"明月明年何处看",酒兴时"对酒卷帘邀明月",失意时"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傍晚时分"思檐初挂弯弯月"等。苏东坡咏月、惜月、爱月,见月动情,他笔下的月气象万千,情态各异,韵味无穷。

月亮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宇宙之谜。月与人可亲而不可近,恋人对月海誓山盟,思妇对月牵挂丈夫,游子对月思念亲人;孤独者视月为朋友,迷茫者视月为希望,奋进者视月为信念。人们根据月亮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出现的各种变幻,赋予月亮千种情怀,诗人为何如此钟情于月亮?或许,他们认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可以看到同样的月亮,觉得月亮可以超越时空,所谓"天涯共此时",就是这个道理。翻阅中国文学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的诗人,无论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无论是诗还是词,都喜欢借月寓情。然而,面对同一轮明月,抒发的感情却大不相同:有人叹息世事艰难、人生苦短;有人哀鸣怀才不遇、宦海沉浮;也有人表达对理想至高无上的追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古人笔端的美好意境,为后人留下了心灵漫游的广阔天地。今天,我们读点咏月诗,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亲近和回敬


#钟炉宜# 古诗中月亮都分别表达什么情感 -
(19695835059): 1.思乡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2.高洁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李白《月下独酌》3,思念爱人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4,表达人生的沧桑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5.豁达从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6.表达离别之苦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钟炉宜# 古诗中的月亮要寄托什么样的感情
(19695835059):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

#钟炉宜# 描写月亮的诗句都寄托了诗人哪些情感 -
(19695835059):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表达诗人思乡之情.另外,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孟浩然的“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月下有怀》)等,都道出了诗人几分惆怅或者思乡之情.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头》苏轼.这首词通过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情绪,抒写了内心的美好情怀.

#钟炉宜# 诗中“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19695835059): 一般都是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钟炉宜# 唐诗宋词中的月亮分别表达怎样的感情帮着说一下诗句和表的的感情 - 作业帮
(19695835059):[答案] 一般唐诗宋词中,月都是思乡怀人的典型景物.“月是故乡明”,杜甫诗.“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诗.明月,寄托这诗人怀念故里的情思.

#钟炉宜# 月亮的诗句并指出借月亮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 作业帮
(19695835059):[答案] 印象中古人的中秋诗词似乎总与月亮有关的,而月亮情结应该也是中国古文化中对中秋的一个直接体现了.而说到明月,首先想到的总是李白的那一轮思乡之月,就是那首《静夜思》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老实...

#钟炉宜# 在古诗中“月”常代表什么 - 作业帮
(19695835059):[答案] 1、思乡或相思:在月亮意象中反映着古代文人寻找母亲世界、寻找精神家园、恢复世界的和谐统一的心理,反映在古典诗词里常常表现出望月思乡的主题,旧梦重温的情思,月亮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诗人怀念家园、父母的情思,常寄托...

#钟炉宜# 古代文人借月亮抒发情感的方式有哪些 -
(19695835059): 1 文人眼中的月亮是人类 寄托情感的载体. 文人借助月亮表达他们对亲人的思念和友人的怀念,,他通常寄托着恋人之间的相思之情.在《诗经陈风中》中月亮就被用来寄托作者对于没人的相思之情,夜月的晚上,偶遇,但她的容颜令作者久...

#钟炉宜# 古诗文中 月 的作用 诗人借助月抒发的情感是什么 - 作业帮
(19695835059):[答案] 不同的诗人不同的场景抒发不同的情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之情)--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思友之情)--李白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国家安危忧患)--马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国家安危忧患)--李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