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马说》《送东阳马生序》是古诗文还是文言文?请说出根据 我们语文初二期中考试,要考课外课内两篇文言文,课内文言文是《...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文言文 .
因为这些课文中,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这些都是文言文最主要的结构。
还有就是书、说、序是文言文的体裁。

文言文啊,书,说,序都是文言文体裁

书,说,序都是文言文中的一种体裁。

文言文,初中课本上有的

文言文
初2还是初3有的
文言文:要翻译
古诗文不用翻译

吴均《与朱元思书》、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韩愈《马说》、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从“余幼时即嗜~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a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不详(2)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6)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7)知其如此,或(8)置酒而招之;造(9)饮辄(zhé)尽(10),期在必醉(11)。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12)(lìn)情去留。环堵萧然(13),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14),箪(dān)瓢(piáo)屡空(15),晏(yàn)如(16)也。常著文章自娱,颇(pō)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17)。 赞(18)曰:黔(qián)娄(lóu)(19)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20)。”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21)?衔(xián)觞(shāng)赋诗(22),以乐其志。无怀氏(23).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今音为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uān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jìng)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hé)。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               。(2分)
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9.B  评分标准:3分。
20.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2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评分标准:2分。只要答对其中两处,即可得满分。若多答“千百成峰”,不扣分;多答其他短语,扣分。
22. 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评分标准:2。每点1分。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2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
③梅花为寒所勒勒:
④山岚设色之妙设:
2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A.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①猿则百叫无绝
B.
②月景尤为清绝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
②皆在朝日始出
①梅花为寒所勒
D.
②歌吹为风
2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23、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20、①奔:飞奔的马。②作:发出。③勒:约束,阻止。④设:着,涂。
21、C
22、①(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
23、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8、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A.或遇其叱咄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若既不出户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2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2分)
答案:8、B 9、A有时 B地方区域等 C交往 D门
10、(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
11、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不同之处:甲文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②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①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不同点各讲出一点即可得满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与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执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媵人持汤沃灌( )
⑵同舍生皆被绮绣( )
⑶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
3.找出表现作者幼时守信用的句子。
答: 。
4.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
1.⑴热水⑵通“披” ⑶因为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3.计日以还 不敢稍逾约 4.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意思对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鸣机夜课读记(节选)
蒋士铨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母微笑曰:“病少差③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③差():同,病愈。
9、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      ,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      。(2分)
10、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2分)
①手自笔录
暇更录唐宋人诗
②尝趋百里外
未尝寝
11、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2分)
12、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2分)
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3分)
14、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4分)
答案:
9、序或赠序;记。(共2分,每空1分)
10、①抄写②曾经(共2分,每小题1分)
11、围绕“勤学苦读,不畏艰难”回答即可。(共2分)
12、围绕“望子成材,期望殷切”回答即可。(共2分)
13、围绕“第一段选文宋濂回忆自己年少时刻苦求学的经历”和“第二段选文蒋士铨回忆自己年少时得到母亲悉心培育的经历”回答即可。(共3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
14、围绕“尊师勤学”和“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2分,结合经历和体验谈1分,语言表达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①!”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②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注】①当涂:当权。②博士:古时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尝:
③蒙乃始就学乃:
④及鲁肃过寻阳及:
9.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分)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2分)

10.甲文是通过和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3分)
11.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9题(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无从致书以观
③弗之怠④家贫无资
16.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2分)
假①借。②宽容。③如果,假如。④非正式的。
1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余幼/时即嗜学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D.多诵古人/篇章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
(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2分)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
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3分)

答案:
15.①因此②得到③懈怠,放松④钱财(4分,各1分)
16.①(2分)
17.B(2分)
18.(4分)
①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②到了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
要点与评分:扣住基本字词,译句要通顺。每句2分。
19.(1)C(2分)
(2)(3分)
例一: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孩子不致因贫穷而放弃学习。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
例二:欧阳修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发奋努力之外,与其母亲注意对他的启蒙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要点与评分:可从母亲的角度说,也可从欧阳修成长的角度说。结合文段说出看法2分,语言表达1分。

(找到这些,你可以参考一下。)


#耿璐柄# 《出师表》《与朱元思书》《陋室铭》《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时代的_______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和___... - 作业帮
(13671835197):[答案] 答案: 解析: 三国 诸葛亮 南朝梁 吴均 唐 刘禹锡 明宋濂 臣写给君主的奏章 书信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耿璐柄# 人教版语文课后古诗十首哪些是中考篇目 -
(13671835197): 人教版语文书里所有要求背的名篇大概有三十四首. 这是我中考前老师给画的重点. 《论语十则》《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陈太丘与友期》《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桃花源记》《陋室铭》《...

#耿璐柄# <出师表>,<与朱元思书>,<陋室铭><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分别是什么朝代谁写的? -
(13671835197): 《出师表》——诸葛亮 (三国) 《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 梁) 《陋室铭》——刘禹锡(唐)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明初)

#耿璐柄# 初中语文1和2年级得古诗文
(13671835197): 初中一年级上册:《童趣》、《论语》十则、《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西江月》、《天净沙 秋思》、《山市》、《世说新语》两则、《寓言四则》 下册:《口技》、《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狼》《伤仲永》、《木兰诗》《孙权劝学》 2年级上册:《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 下册:《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

#耿璐柄# 如何划分下列文言文标题《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过零丁洋》 - 作业帮
(13671835197):[答案] 《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一组,这一组的标题点明本文所写的人物原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组,这一标题说明了写作本文的事件、人物 《过零丁洋》一组,点明了事件

#耿璐柄# 请帮我找一下《送东阳马生序》《马说》《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主旨 中心 - 作业帮
(13671835197):[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马说:抨击了封建社会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社会现象 小石潭记:抒发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与朱元思书:藐视利禄、热爱自然、避世退隐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亭记...

#耿璐柄# 排序!按朝代排序
(13671835197): 1342 分别是南北朝 明 唐 宋 希望满意,望采纳

#耿璐柄# 初二语文下册课内重点阅读和文言文是什么? -
(13671835197): 初二语文下册课内重点前四单元课文每一单元前三课都是重点阅读的文章.你可以看目录部分,有不同的※号.文言文那都是重点啊.尤其是《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送东阳马生序》《马说》《五柳先生传》《与朱元思书》这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必须会背诵的.

#耿璐柄# 初二下语文第5单元哪几篇文言文重要(人教版)与朱元思书 五柳先生传 马说 送东阳马生序 由高到底1,2,3,4. - 作业帮
(13671835197):[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 与朱元思书 五柳先生传 马说 送东阳马生序绝对是最重要的,我这里09年中考考的文言文就是送东阳马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