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 #一年级#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这个教学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之后进行学习的,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这节课我的安排是这样的:

  1、让学生准备好学具并看书预习。我先让学生在家找好长方体、正方体等物体,并看书预习,进行摸一摸、画一画平面图形,把自己的发现与父母分享,然后把准备好的学具带到学校。

  2、课堂上我创设情境,利用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引入,由于当天正好天空飘着雪,小朋友对这一情境非常喜爱,而且这也是语文里学过的一篇课文,更加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猜猜: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在雪地里能画出什么图形来?进而引入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平面图形。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我又先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并摸一摸、画一画这些立体图形的的面,让学生经历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体会到面在体上。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3、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第三个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各个物体的面。在上面的环节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通过合作操作,在玩中学、学中玩,乐此不疲,把任务完成得比较理想。

  4、动手设计美丽的图案,并且在小组里面说一说自己的设计。学生兴致很浓,个个都参与其中,乐此不疲。

  整节课学生都在想学乐学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但学生在说的时候没有能够很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说的能力不强。在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时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房子图,思维还是没有得到拓展开放。所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引导加强。

【篇二】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采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主体图形,并以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平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文具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教学中,首先出示我收集的各种图形,让孩子们一一识别,然后让孩子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试着把自己认为是同一类形状的物品分在一起,接着出示牙膏盒,让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认识,像牙膏盒这种有6个面组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一个与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观察说说特点,强化认识长方体,学会变通。接着在孩子们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贴出抽象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长方体的认识,从具象的感知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并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这堂课准备还算较充分,课堂设计也符合孩子们的学习特点,整堂课学习氛围浓。但是在讲到长方体与长方形、正方体与正方形的时候,学生很明显就不能理解了。因此,在以后的课堂中,还需要给让学生观察,找到它们的不同之处,进而进行分辨。

【篇三】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这一单元新课有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这几个平面图形,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就是在认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再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个立体图形。

  我在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各种操作活动。

  一、是通过创设情景“堆积木”复习学过的物体。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再通过摸一摸“从老朋友中来找新朋友”,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由此引入新课的教学。

  二、是出示长方体模型。

  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模型的底面,提问:“你有什么感觉?”促使学生独立发现它的面是平的、光滑的,同时激励学生想出不同的办法,从而体会“面”在“体”上;再描一描、画一画、用手比划等实践活动中是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会从“体”上找“面”的方法,并充分体验到与人合作及成功的快乐。

  三、是在生活中找一找这三种平面图形。

  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交流机会,并在区分图形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发现图形的本质特征。

  四、是动手在钉子板上围一围。

  这一过程让学生通过围,对这三种图形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在钉子板上是围不出圆的。

  五、是动手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通过画学生体会到画长方形时上下格数相等,左右格数相等;画正方形时上下左右格数都相等;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忆中说图形,加深对图形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数学。



~


#胥段中#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数学评课稿 -
(18666298157): http://www.xkb1.com/shuxue/xiaoxueyinianjishuxuejiaoan/20080314/33348.html 上这个 网址看一下,能下载的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数学评课稿的 官网

#胥段中# 反思数学 - 作业帮
(18666298157):[答案]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

#胥段中#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18666298157): (一)加强数形结合,深化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思维手段加强联系.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有效结合,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过空间形式与...

#胥段中# 谁能帮我整理一下小学数学的与图形有关的知识!很急的! - 作业帮
(18666298157):[答案]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例谈 桃花中心学校数学组 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更好地认...

#胥段中#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2的教案怎样写 -
(1866629815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

#胥段中#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反思 -
(18666298157):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反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是整个单元教学的一个基础.本课在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探究,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方面...

#胥段中# 气管里发现新生物查不出病因有肺癌的症状但是医生查不出有癌细胞,又
(18666298157): 大约是七月二十三日,我看到香港的|方日??刊登了上海出了一只抗癌新?的新?,特?泶烁嬖V大家,供大家?⒖?期望?Σ∪擞兴?屠?期望病人能早日康??究竟?...

#胥段中# 图形的认识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
(18666298157):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6和7的认识》教案(一) 教学内容:《6和7的认识》 教学目的: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

#胥段中# 怎么教小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怎么算有几个正方体 - 作业帮
(18666298157):[答案]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

#胥段中# 小学数学教师课后教学反思
(18666298157):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