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幼儿园的养成教育 如何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幼儿园养成教育计划(1)

总目标:

1、互相谦让,自己有进步不骄傲,愿意学习小朋友的优点,能为同伴的进步而高兴。

2、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有益幼儿园活动,有自信心。

3、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

4、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

5、爱护公物,节约用水。

6、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7、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8、诚实勇敢,知错能敢。

9、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

10、爱父母、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

1、能愉快的上幼儿园,学会欣赏他人与自己的长处。愿意学习同伴的优点。

2、乐意收拾玩具整理物品等。

3、做事有始有终,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简单的任务的能力。

第二阶段:

1、与同伴友好相处,能主动关心同伴和弟弟妹妹,肯谦让,有同情心。

2、学会生活自理,乐意为班级服务。

3、爱护公物,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吃饭不挑食,不剩饭菜。

4、遵守常规,注意安全。

第三阶段:

1、积极参加集体幼儿园活动,养成良好的读写姿势。

2、对人热情,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学做小主人

3、尊敬长辈吃东西先请长辈吃。

第四阶段:

1、能分辨好坏,是非,学习好榜样,不学不模仿不良行为,并努力按正确的做。

2、知道要做诚实,勇敢、守信的小朋友,有了错误能在大胆承认。

3、能向别人提意见,接受别人的帮助并改正缺点。实验幼儿园养成教育自查表

幼儿园养成教育计划(2)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6岁的孩子各种行为尚未定型,加强对他们的品德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从来都是非常重视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的。

行为习惯包括许多内容,如礼仪教育、劳动、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等。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精神指导下,深入贯彻《关于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意见》精神,从要求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指导思想出发,以教师和家长的行为规范作

幼儿园养成教育有哪些方面~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远大理想,崇高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习惯),最终养成孩子的远大理想,崇高道德品质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提高孩子修养,完善孩子人格不可缺少的教育,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的重要一课。 刚入园的幼儿,无论其生理、心理,还是生活、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他们对新生活感到十分的新鲜和渴望,另一方面又舍不得离开自己的爸爸妈妈、孤独无助的感觉常会伴其左右,形成了成长过程中的第二个"断奶期”。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激发幼儿对新生活的憧憬,正确引导和评价他们的言行,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都是十分重要的。"不经规矩,不成方圆”,在孩子一入幼儿园就对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和学校常规的训练,有助于儿童尽早步入正轨。

浅谈幼儿园里的养成教育
一、入格
明理导行
对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是全方位的,除了日常行为,如坐、立、行、排队、文明礼貌等方面的常规教育外,还应注意幼儿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的养成教育。

但是,这些规矩和要求,要想让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一下子就记住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所讲述的道理和规范要琅琅上口,简单易记。儿歌、游戏等形式都是幼儿喜闻乐见的。立正时,我会对幼小朋友说:"两脚并并拢,两眼看前方,抬起头挺起胸。”上课时,要小朋友说一说: "小手?”——"放放好”,"小胸?”——"挺挺起”,"眼睛?”——"看老师”,"脸上”——"笑眯眯”。在一问一答中,幼儿轻轻松松地就掌握了规范,明确了要求。

示范导行
幼儿的模仿性很强。教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教师良好的言行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对幼儿最好的教育。人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就是指教师要身体力行,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做得到。上课时,教师标准的坐姿,就是无声的命令;下课后,教师俯身捡纸,就是最好的榜样。对幼儿好的行为,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热情洋溢的话语,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微笑,都能对幼儿起到激励的作用。古人说过"师者,人之模范”。这就说明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有强烈的示范性。更何况整天与那些处于模仿性极强的幼儿打交道,就更应该做到从自己入手,身正为范,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以期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所以,结合本班的实际,我注重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在日常行为举止方面做示范。严格遵守幼儿园的一切规章制度。二是教育幼儿时做到耐心细致,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不鄙视能力较差的孩子,并耐心地作个别辅导。三是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四是力求优质完成备课,上课等教学任务。

二、有序
讲究科学性和渐进性
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由易到难,把握好训练的层次,将幼儿应掌握的规范分解成若干个小点,帮助幼儿逐渐掌握。一个规范可以分"小步子”实施,一步一步地训练,使幼儿一步上一个台阶,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也可以一个月或一周抓一个训练重点,一点一点来训练,逐渐增加训练内容,将总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阶段的小目标中去实现,而且要允许幼儿反复。

加强针对性和实践性
由于幼儿的自制能力较差,他们的认识和行为常常会不一致。即使他们了解并熟记了各种规范和要求,有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仍旧会冒头,将教师辛勤工作的成果付之一炬。这就要求教师要随时抓苗头,强化常规训练。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幼儿。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幼儿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让幼儿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幼儿的行为,培养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内化
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任何规范和要求都仅仅是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外因,激发、培养幼儿进行自我教育、集体教育才是根本。幼儿园的孩子最崇拜老师,期望当小老师,小干部,因此,老师要给孩子创造一些自我管理的机会。建立值日班长、值日组长制,我们班的小组长都不是固定的,而是每天或每周由幼儿自己评选出各方面都表现很好的幼儿来担任,担任小组长的幼儿可以帮助老师给小朋友分玩具、发餐具,这样让每位小朋友轮流尝试角色体验,既培养了责任心,又锻炼了幼儿的能力。

总结
幼儿园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纯洁天真,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只要教师加以合理、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孩子很容易形成正确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教师必须抓住时机,循循善诱,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

  幼儿养成教育的内容包括的面很广: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地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  新学期开始,我发现班级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大体有三种情况:有一些幼儿不但学习习惯好,上课认真听讲,用具整理得井井有条,也很懂礼貌、守规则,各项常规都很好,一般不用老师提醒就能做到。而有一部分幼儿,吃饭磨蹭、集体活动乱讲话、区角活动打闹、争抢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还有一部分幼儿表现在某些方面的情况比较明显,如有的幼儿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有的吃饭挑食,有的行为拖沓,还有的规则意识不强。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为幼儿树立好榜样。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我和班主任老师也按照这些要求做。见面有礼貌的问好,吃完饭擦桌子、漱口,有需要协作的事情主动帮忙,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等。让幼儿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集体生活中,同伴群体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所以,我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他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如何做,马上就会改正。  第二,正面鼓励,耐心引导。班级中没有养成良好常规习惯的幼儿不仅让人格外费心,而且还会对其他幼儿产生不好的影响。因为他们经常犯错,挨批评次数多,但我感到,对这部分幼儿过多地用批评教育效果并不佳,更好的办法是运用正面鼓励,积极引导,在幼儿良好行为出现时及时表扬。前一阶段,男孩站队时特别乱,爱吵闹。但有一次,我让全体幼儿在门口站队,发现明明很自觉地站好,动作迅速。我马上表扬了他,其他小朋友看到了,也都向他学习。那天早操明明做操站队都非常棒,我又表扬了他。及时地对幼儿表扬鼓励,哪怕是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使幼儿产生更加要好好表现的欲望,也就是产生了“良性循环”的效应。。我认为对于自我管理,自控能力弱的幼儿,要更加耐心,不断用语言强化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多用正面强化。从某一“闪光点”的行为出现,带动整体行为的改善。  第三,让幼儿明确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在某一具体行为方面出现问题。有的是不讲礼貌,有的是午睡习惯不好,还有的是吃饭挑食……这就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来解决。亮亮个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做事总爱磨蹭、拖拉。个别交流中,我给她指出,你上课回答问题很好,也很守纪律,如果做事迅速就更好了。陆路学习习惯不好,我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监督他回家先完成当天的作业以后再玩,并且每天晚上都留一段时间专心的画画,看书或是写数字。现在,陆路上课集中注意听讲有了明显进步。  以上三点是我在幼儿养成教育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我感到家庭教育在幼儿养成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并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等途径积极向家长宣传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要求家长阳正确地教育孩子,只有让幼儿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从他律到自律,使常规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受益终生。  广饶县实验幼儿园:成群


#蓝底筠# 幼儿养成教育与常规方面有何优点 -
(17554155024): 呵呵,养成教育的优点是可以锻炼孩子形成一些好的习惯,在将来的生活中也是有着积极作用的;而常规教育则是为了培养孩子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中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希望帮到你.

#蓝底筠# 浅谈在幼儿园中教师应怎样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
(17554155024): (一)家园合作 家庭是幼儿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在家庭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意之中成了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因此,要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仅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够的,我们还重视家长...

#蓝底筠# 什么是幼儿园教育 -
(17554155024): 对幼儿在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五大领域进行培养和初浅的教育.使孩子在体,智,德,美,劳几方面和谐发展.为孩子入小学打基础.

#蓝底筠#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
(17554155024):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那么如何帮助和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了?我认为作为幼儿教师,应当善于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当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老师不是当即质问或训斥,而是平心静气地从孩子的角度...

#蓝底筠# 幼儿教育起点是什么生活习惯的养成
(17554155024): 遵守纪律,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蓝底筠# 如何培养幼儿的基本素养 -
(17554155024): 如何培养幼儿的基本素养 1.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里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

#蓝底筠# 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
(17554155024): 拥有一个好习惯会让人受益一生,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一个人的...

#蓝底筠# 幼儿园为什么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
(17554155024): 从幼儿教育的角度去分析,学习习惯的培养属于德育范畴.(注:1979年颁布的《幼儿园规程》有关于德育目标有这样的描述——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学习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

#蓝底筠# 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 -
(17554155024):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作为祖国的未来,幼儿更应该从小就学习文明礼仪.无数研究表明,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

#蓝底筠# 幼儿时期应注意哪些良好习惯的培养 -
(17554155024):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