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杨六郎与柴郡主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不知道历史上是不是真的他们在一起?还是也是属于后来的杜撰出来的?

解析:

杨家将的故事并非虚构,是见诸历史文献的。《宋史》卷二百七十二《杨业传》中记杨业本名重贵,后名继业,并州太原(一说山西保德)人。幼时跟在麟州(今陕西神木)做刺史的父亲杨信生活。因当地接近北方的少数民族,多以战射为俗,所以杨业自小练就一身好武艺。本传记:“业幼倜傥任侠,好亩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耳。”①又《续文献通考》记:“使枪之家十七,一曰杨家三十六路花枪”。《小知录》记:“枪法之传,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枪。天下盛尚之。”②可知杨业及其后人武艺超群,致使杨家成为世代名将。杨业初为五代时北汉刘崇的部将,因屡立战功,被赐姓刘,官至建雄军节度使。当时以刘崇为头子的北汉割据政权,实际上是北方契丹族(契丹贵族耶律氏建辽国)的傀儡。杨业对刘氏臣服契丹引以为耻,早有归顺中原之意。宋初几次征北汉,皆因契丹声援而未成。公元979年(太平兴国四年)五月赵光义领兵亲征北汉,契丹之援未至,杨业便以“保生聚”为由,劝北汉国王刘继元降了宋。杨业降宋后,直光义复其姓,官授领军卫大将军,八月任郑州刺史。当宋王回师时,因杨业有对北方少数族作战的经验,而把他留守代州(今山西代县),镇守雁门关一带。“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杨业治军有一套办法。《宋史》本传记:“业不知书,忠烈武勇有智谋,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在茫茫荒原的塞外,他不是畏寒冷,露天治事,深为将士敬佩。又加上他“为政简易”,较能体恤士卒,所以他率领的队伍战斗力较强。因其骁勇善战,当时人称“杨无敌”。

公元986年(雍熙三年)正月,宋军为了收复失地,兵分三路对辽发动进攻。东路由曹彬等指挥,出雄州(河北雄县);中路由田重进指挥,出飞狐(河北涞源);西路由潘美指挥,杨业为副,另派蔚州刺史王侁及刘文裕为监军,出雁门。潘、杨部一路勇作战,于同年三月连克云(今大同)、应(今应县)、寰(今朔县马邑)、朔(今朔县)四州。但当杨业前军进至桑干河时,东路却大几于岐沟关。为不使孤军深入,宋王令潘、杨部停止前进,保护雁门关以北的人民向关内撤退。正当此时,契丹主耶律绪的太后肖氏统十万大军进入寰州,逼近雁门,形势十分危急。杨业赁着多年对契丹作战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稳妥的作战船方案:避敌锐锋,出兵应州,用主动进攻之策挽回被动局面。可是王侁等却提出了一个直扑寰州,与敌硬拼的主张。杨业力争不成,只得打此无把握之仗。他在出兵前向王、潘表示了“业当先死于敌”的决心。为了力求胜利,他又提出在朔县陈家谷口设援兵用以夹击敌人的建议。战斗开始,王侁暸望杨业初战得手,为了争功,上前接阵。后见杨业失利,王侁和潘美都撤了兵。杨业率残部“且战且行,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至谷口,望见无人,抚膺大恸。再率麾下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藏匿林中。耶律奚底望见袍影,射之,业堕马被擒,其子延玉死焉。”③杨业被擒后,坚贞不屈,竟至“三日不食而死”。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他仍关心自己的部下,对他们说:“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但其部下“皆战死,无一生还者”。多年跟随他的老将、淄川刺史王贵最后也在杀死数十个敌人后,“矢尽,张空拳,又击杀数十人,遂遇害”。

杨业之死,与其说死在辽军这手,不如说死于监军王侁及主帅潘美(戏曲作潘仁美)之手。所以事后宋王将等除名,也将潘美降了三级。对杨业则下诏表彰,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封其子为供奉官等。

《杨业传》中记他有七个儿子:延朗、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延彬,还有一个在陈家谷口和他一起战死的幼子延玉。但其传后却只附了延朗一人的略传。

杨延朗即杨延昭,为杨业长子。自幼沉默寡言,在其父教育下,杨业曾对人说“此儿类我”心健康。长大后,其父每征必从。在随其父攻应、朔州充先锋时,曾在朔州城下臂上中箭,仍坚持战斗,打退敌人。公元999年(咸平二年)冬,曾用城上泼水使辽兵不得攀登的办法固守遂城,以此升莫州刺史。不久又在羊山大败辽兵,升为本州团练使,后又任保州防御使。在宋真宗赴澶州抗击契丹时,延昭上书言战,但未被采纳,结果北宋与契丹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

杨延朗二十余年镇守北边,“智勇善战”,号令严明,战斗时身先士卒,论功时推给部下,“故人乐为用”。他所率部战斗力也较强,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后以功升任高阳关副都部都,在其五十七岁时,死于任上。

杨延朗有三个儿子,传中只记有杨文广一人。文广,字仲容,初曾在范促淹治下为将,也曾随狄青南征。在北宋与辽及西夏的战争中,曾屡立战功,先后被授为成州团练使、典州防御使等。后因反击西夏有功,升任定货州路副都总管等职。后来宋、辽在代州一带争战时,文广曾献阵图,并提出收复幽、燕之策,但却在北宋王朝内主和派的阻挠下,其志未竟,抑郁而死。

宋元以来,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大约到了明朝后期,有人根据民间口头传说的杨家将故事整理编成《杨家将演义》。从宋太祖、太宗征北汉、杨业降宋起,到其孙征西夏得胜回朝止,共五十回。多年来在民间广泛流传,并成为各种杨家将戏曲的蓝本。

元曲中已有以杨家将为题材的戏曲,其内容和历史记载有同有异。《宋史》记杨业的七个儿子中,除长子延朗袭爵继续为将,幼子延玉随其父战死外,其他均“奉供朝迁”。有的为“供奉官”,有的为“殿直”。元曲中却记杨令公(杨业)的七个儿子是延平、延定、延光、延辉、延朗、延景、延嗣。④明曲中记其七子中有延昭无延景,其余与元曲同。⑤后世流传的《杨家将演义》除将延平改为渊平外,又加上八郎和两个女儿:八姐、九妹。晚近戏曲即采此说。尤其是杨延昭,说法更不一。《宋史》记其“本名延朗”,为大郎,但同篇中却又记其“为杨六郎”。“大”和“六”字形相似。古籍中的刻本、钞本中,两字往往相混。此处“六”字当系“大”字之误。在他二十多岁时,曾随其父守备宁武关附近的 “六郎寨”。至清时,直录安肃县仍有“六郎堤”,传说即杨延昭守益津关时所筑。⑥由延朗改延昭系为了避道士赵立明的讳(赵曾被宋真宗尊为圣祖)。从元曲《吴天塔》到解放后的山东梆子《两狼山》,都说他名杨延景,但后世京剧中从来名杨延昭。同是一个杨延昭,《宋史》中是大郎,元曲中是四郎,明曲中是五郎,演义及后世流行的戏曲中又是六郎。这种情况在小说史上是常见的,这也正是后世人民对杨家将转相传颂的结果。演义及戏曲中更具体地说他镇守三关(梁州遂成关、霸州益津关、雄州瓦桥关),在抗辽斗争中功勋卓著。此类传颂正表达出后世人民对抗敌有功的将才的敬意。

史书中只杨延昭有传,其他无传。说明杨业的另几个儿子都不如杨延昭出名。但他们下落如何?却又有各种说法。京剧中有个戏叫《金沙滩》,写辽国在金沙滩设双龙会,骗赵光义赴会议和,暗伏人马,要将宋室君杀尽。杨继业令大郎延平假扮宋王,众子随行保护。宴会上延平先发制人,用袖箭射死辽主。辽国估兵四起,展开了一场大厮杀。结果大、二、三郎战死,四、八、郎被擒,五、六、七郎突出重围。有的戏又写四郎延辉被擒后,投降辽国,将“木、易”,被肖太后招为驸马。王郎延德因权奸用事,史北凋零,忿然出家为僧,但到了关键时刻却也参加了抗辽斗争。⑦七郎因曾在天齐庙擂台上打死潘豹,与潘美结下了仇,后来在激战求援的紧急关头,被潘美射死在芭蕉树下。京剧《李陵碑》杨令公的一段唱词中更对他们的下落一一作了交待。由此可见,后世对天波府“七郎八虎”的传颂都是因为他们在抗敌御侮中或多或少地方出过力。

历史上虽记杨延昭有三个儿子,但却只给出名的杨文广一人立了传。可是到了演义中却说杨延昭有两个儿子:宗保和文广。但所述宗保的事迹却又和《宋史》中文广的事迹略同,可知系由一人演化而来。按文广字仲容,依过去的习惯,仲(老二)之上必有“伯”或“宗”,杨延昭又任过保州防御使,也许是从杨家世代保卫边疆的意思出发,而引早出“宗保”二字。但是到了戏曲中,却又把杨宗保说作杨延昭的独子,杨文广又成了杨宗保的独子。通过对他们三代单传的艺术创造,歌颂了世代为将的杨门中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精神。

《宋史》中未记杨业的妻子,但在演义和戏曲中却出现了一位有声有色的人物――余太君(余赛花)。清人华源在《关中金石记》中考证余太君。有的书上更直接地记“业娶府州永安军节度使折德之女”。⑧按折氏之曾祖嗣伦、祖父从远、父德扆在五代末及北宋初皆为北方名将,折德扆及其其两个儿子(御勋、御卿)在抗辽中也很有名。其传中虽无其女嫁杨业事(旧史为名人立传时,一般只记儿子,不记女儿),但折德扆将女嫁给杨业还是有可能的。今山西保德折窝村有折太君墓。墓前有公元1010年(大中祥符三年)的碑文。西北人读“折”音如“蛇”,所以后世俾官称作“佘太君”(也有的作“蛇太君”),当地还把折窝村呼作社家村。后世演义及戏曲中的佘太君由《佘塘关》到《百岁挂帅》,杨家将的历次主要活动几乎都有她参加,并且一直是一位坚毅果敢、赤胆忠心地保国卫民的英雄人物。在后世人民心目中她是古代妇女中有勇气、有智谋、有主见的杰出代表。

杨延昭的妻子柴郡主(柴媚春)不见于史书。当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了柴家的王位,所以北宋时柴家的地位一直很高。演义及戏曲中令杨延昭的妻子姓柴,自然也是推崇杨有将的意思。

至于穆桂英,史书中更不见记载。演义中说是杨文广之妻,戏曲中则说是杨宗保之妻,杨文广之母。她诚然是个艺术化了的人物,但却也不是子虚乌有的虚构。有人考证穆桂英即慕容氏,穆慕两字不但音同,还可找至差不多的旁证。宋人欧阳修的《杨琪墓志铭》中记:“琪初娶慕容氏。”据考证杨琪与杨文广是堂兄弟,他能娶慕容氏之女,杨文广也可能娶慕容氏之女。当时在长城内外,汉族及北方各少数族杂居,两族通婚很有可能。京剧《穆柯寨》中记穆桂英系穆天王(穆洪举)的女儿。穆天王是个处于宋、辽斗争中结寨自保的番邦头目。他既不臣服于辽,也不臣服于宋。后来穆桂英与杨宗保成亲后才侄向宋朝一边,大破了辽国肖天佐的天门阵。这支居住的北方非汉非辽的力量,这个善骑射,精武功,有胆略的女子,如果以当时北方鲜卑族人之后慕容氏解释的话,当是讲得通的。

杨业的主要部将,《宋史》中只记在陈家谷口随其殉国的七十三岁老将王贵,王死后,宋王“录其二子”。但后世演义和戏曲中则发展为多年跟随杨延昭、屡立战功的两员大将:焦赞、孟良。按《元史》中有焦赞之名,山东加祥有孟良山,河北新城有孟良营,雄县有焦赞墓。足见杨家将的故事对后影响之大。戏曲中焦、孟二将(《洪羊洞》)相继殉国后,其子焦廷贵、孟怀元继续随少帅杨宗保为将(《杨门女将》中的焦、孟二将即此二人)。

除此之外,后世演义、戏曲中还把杨业的八个儿媳、两个女儿、一个孙女(杨金定),甚至佘太君跟前烧火做饭的丫环杨排风都作为抗敌御侮的将才出现,用各种形式予以歌颂。另外,在描绘杨家将这组“百花”时,还植了一些“绿叶”。如用种种方式支持杨家将的八贤王、寇丞相(寇准)等人。还有想方设法陷害杨家将的反面人物潘美、王饮若、王辉,以及以肖太后(名绰,小字燕燕,晋剧及山东梆子都作肖银宗)为首的辽国君臣、西夏王文等。这些人物的出现和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杨家将的功绩,使人们心目中杨家将的形象更加高大。

几百年来,杨有将故事和戏曲的流传,当然不是偶然的。杨业所处的时代是北方契丹等族统治者与汉族统治者争夺北方统治权的动乱时代。当时中原的北宋王朝在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至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而契丹时代。当晨中原的北宋王朝在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已发展到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而契丹、党项族却都正处在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时期。作为宋将的杨业等人,虽然是站到宋王朝的立场上抗击契丹贵族,但在客观上却保卫了当时中原一带比较进步的生产力,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因而他们所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历史上的契丹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该族所建立的辽国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的一个地方政权。但其社会发展程度远不如中原的汉族政权,他们向南侵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掠夺财物和人口,他们所发动的战争是不正义的。杨家将所从事的抗辽、抗西夏的斗争,实质上是代表了汉族人民的利益反对契丹和党项族的统治者的战争,对这些少数族的人民也有好处,因此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得到人民拥护的。如果把这类斗争笼统地称作“爱国主义”,也是有道理的。正因为这种战争得人心,对人民有好处,人民喜欢从事这种战争的英雄,所以后世才把杨家将当作反侵扰,抗 *** ,保卫民族生存,维护人民利益的英雄来讴歌讼扬。元朝是蒙古族贵族入主中原,对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统治的时期,这时的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达空前的程度,所以广大人民的反抗性也就更大,各族被压近人民有着强烈的反抗民族压迫的意愿,这就必然在杨家将的戏曲中有所反映。明初瓦刺族严重威胁明王朝的北部边境,其后女真族更兴起于东北,与明 *** 连年交战,广大人民希望有人安定的环境进行生产,所以对于前朝抗御侮的英雄也乐于歌颂,于是便有了《杨家将演义》及更多近代,广大人民更希望自强御侮。人民通过杨家将悲壮的遭遇,发现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通过对杨家将英勇顽强,壮烈牺牲的精神的描绘,表达出自己反压迫、抗 *** 的心愿。

当然,还要看到一方面,杨家将故事在淬过程中无疑受到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严重影响,比如在杨家将故事渗入封建迷信和宿命论等。解放后,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者本着“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对一些旧的传统剧目进行了整理和修改。京剧和其他地方陆续演出了《杨门女将》、《雏凤凌空》、《穆桂挂帅》、《挡马》、《三岔口》等杨家将戏,无不体现出中国人民对历史上爱国主义精神的赞杨。可是,在“四人帮”横行时期,这些好戏却全部被禁演。粉碎“四人帮”之后,杨家将戏重放光华,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注:

①《宋史》卷272《杨业传》。下引原文凡未注出处者,皆此篇。

②蒋瑞麟编:《小说考证》234页。

③《宋史纪事本末》之《契丹和战》

④元杂剧《昊天塔》。

⑤明杂剧《开诏救忠》。

⑥孔令境:《中国小说史料》121页引《秦輶日记》

⑦京剧《五台会兄》。

⑧孔令境:《中国小说史料》118页引《荀学斋日记》。

【原文载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1期P46-50】

~


#卫枝妻# 杨家将中杨六郎叫什么名字? -
(17642504023): 杨延昭(958—1014),本名杨延朗,后因避赵玄朗讳,改名杨延昭,亦称杨六郎.

#卫枝妻# 柴郡主??? -
(17642504023): 按政治术语,就是旧价值转移至新价值. 说的如是.(两个柴郡主,一新一旧嘛)

#卫枝妻# 杨家将里佘太君和柴君主是不是同一个人? -
(17642504023): 不是,婆婆媳妇的关系.

#卫枝妻# 历史上,柴郡主嫁给谁 -
(17642504023): 有的地方说柴郡主嫁给杨六郎,有的地方说柴郡主嫁给宋仁宗做皇后,那柴郡主到底嫁给谁啊!

#卫枝妻# 为什么要把柴郡主下嫁杨六郎的呢?
(17642504023): 演义及戏曲中把柴郡主下嫁杨六郎,自然有推崇杨家将之意,也使得杨家与皇室,特别是与“八贤王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

#卫枝妻# 谁能讲讲"大破天门阵" -
(17642504023): ★巾帼英雄,舍生忘死破敌阵;杨家豪杰,一门忠烈保家国! 具体也不太清楚,可能说书的有, 宋、辽两国,一直战争连年.至仁宗年间,忠君爱国的杨家六子杨六郎(杨泽林)率兵迎战,却遭辽国大将耶律皓南(林韦辰)设阵受困,六郎之...

#卫枝妻# 杨六郎和柴郡主什么关系?
(17642504023): 当然他们两个人在一起了,你可以在百度上能搜出好多有关这方面的

#卫枝妻# 杨家将有哪些人 -
(17642504023): 杨业与佘太君,夫妻关系. 杨业有七子,亦说八子.据杨氏族谱记载:有延平、延定、延光、延辉、延昭、延朗、延兴、延玉.实际上延昭、延朗乃是一人,延朗因避讳,改名延昭.有两个女儿,一个叫杨延琪,一个叫杨延琅 杨延昭有三个儿子,以杨文广最为出名.但据《杨氏族谱》中记载:杨延昭子宗保、宗政、宗勉,杨文广是宗保之子,杨文广尚有两个弟弟充广、文贵.

#卫枝妻# 史上的杨家将里,杨业儿子们的媳妇都会武功吗 -
(17642504023): 不会,宋史上有记载的杨家将就只有杨业和杨延昭两个人,其他人物都是艺术虚构的

#卫枝妻# 京剧状元媒杨六郎的妻子柴郡主会武功吗 -
(17642504023): 会的啊,不然怎么上战场被擒.然后杨六郎救他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