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日期 中国传统节日及日期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社日节(二月二)、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等。

以下举例5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1、春节(正月初一):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习俗: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舞龙、游神、庙会、逛花街、赏花灯、游锣鼓、游标旗、烧烟花、祈福、掼春,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

祭祀神(祖)习俗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承袭古时习俗,春节期间多地有举行隆重盛大的报祭天地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春节期间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

2、元宵节(正月十五):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习俗: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3、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礼俗主题。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习俗: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午时水、浸龙舟水、拴五色丝线辟邪以及洗草药水、薰苍术祛病防疫等。

5、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习俗: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国传统节日

百度百科——春节

百度百科——元宵节

百度百科——清明节

百度百科——端午节

百度百科——中秋节



我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13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14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28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 清明节——农历二月廿一(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1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1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22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16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说明:公历日期都是按照2010年。因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习惯上按照农历计算,所以公历日期每年会有一些差异。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社日节(二月二)、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习俗: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舞龙、游神、庙会、逛花街、赏花灯、游锣鼓、游标旗、烧烟花、祈福、掼春,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

祭祀神(祖)习俗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承袭古时习俗,春节期间多地有举行隆重盛大的报祭天地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春节期间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



1、春节

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由来: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

2、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由来: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3、清明节

时间:公历4月5号前后

由来: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4、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由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5、七夕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由来: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6、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由来: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日

由来: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8、腊八节

时间:农历十二月初八

由来: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9、除夕

时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

由来:除夕夜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而此时也是让孩子了解传统春节,接受传统教育的最佳时机。

时间: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除 夕;时间:农历正月初一春 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清明节公历四月四-六日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重阳节九月九日;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冬 至农历十一月初七;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1、正月初一 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元宵节) 4、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5、二月十五 花朝节 6、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 7、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8、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 9、四月初八日 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节 11、夏至节 12、六月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14、七月十五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 地藏节 16、八月十五 中秋节 17、九月九 重阳节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9、十月十五 下元节 20、十一月二十二 冬至 21、十二月八 腊八节 22、腊月二十三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腊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
查看全部3个回答
教育公司的培训机构是什么?江苏省2019年教育的培训机构已发布!
2020年江苏专升本招生调整通知, 发布2020年教育的培训机构,学习科目调整,2020年江苏专升本招生院校及院校科目,点击查询
北京尚德在线教育科..广告
2020年江苏教育培训机构排名报考流程,10月教育培训机构排名报名咨询
2020年江苏教育培训机构排名报名开始,教育培训机构排名简章发布,新生报名开始。自考信息咨询:自考注册,自考流程,自考合格线,自考,详询:
北京尚德在线教育科..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中国传统节日时间及习俗~

您好,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比如:春节,农历的正月初一,习俗有很多,贴对联,吃饺子,走亲访友拜年,放鞭炮等。第二个:元宵节,习俗吃元宵或者汤圆,点花灯猜灯谜。第三个:端午节,习俗吃粽子赛龙舟。第四个:中秋节,习俗是吃月饼赏月。第五个:重阳节,习俗是登高插茱萸,关爱长辈。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 。

拓展资料形成:
中华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是“法制化的文明社会”的法律体制。是构成区域文明国家的基本框架。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人类社会”逐渐形成,逐渐完善的文化过程“,是由猿到人类,文明进化发展得产物。
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神话、传说、天文、地理、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文献记录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得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完成,后来得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每个中华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来源之处与形成的必要条件。


#华阎阁# 中国的全部传统节日是几月几曰? -
(18871691748): 中国传统节日一般是以农历日期过节,这里说的传统节日不代表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主要是指以汉族为代表的节日.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俗称大年三十) 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又称大年初一) 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又称正月十五) 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天)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元节(七月十五)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 以上节日对于南北方的人们来说,庆祝的方式有差异,比如南狮北龙.地方上也有差异,有些地方特别注重某一个或者几个节日. 关于春分,是中国特有24节气中的.

#华阎阁# 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表
(18871691748): 我国拥有多个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历史文化悠久,而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同节日的习俗也是各不相同.那么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分别在几月几号?下面来...

#华阎阁#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时间,风俗)
(1887169174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和时代底蕴,如何传承好、保护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当今时代的课题之一,下面和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中国重要传统节日习俗...

#华阎阁# 中国传统节日及日期 -
(18871691748): 大年三十除夕夜 正月初一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四月初五左右清明节 五月初五端午节 七月初七七夕节(中国自己的情人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

#华阎阁#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列举格式:时间 节日名称 风俗(一条) 诗词(两句)元旦等国际上都有的除外 - 作业帮
(18871691748):[答案] 2005年1-5月的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 1月17日 小年 2月1日 除夕 2月8日 春节 2月9日 元宵节 2月23日 清明节 4月5日 ---------------------------------------------------------------------------------------------...

#华阎阁# 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和习俗? -
(18871691748): 1.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习俗 : 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习俗: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

#华阎阁# 中国的所有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按时间)有哪些?
(18871691748): 【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 : 熬年守岁【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清明节】时间:农历三月初八(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吃粽子、赛龙舟.【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重阳节】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习俗:赏月.【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华阎阁#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分别是几月几日? -
(18871691748):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日期如下:1、春节:正月初一,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2、元宵节(上元节):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3、土地诞(龙抬...

#华阎阁# 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具体时间(农历和公历) -
(18871691748): 腊八节(腊月初八)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 大年三十) 春节(一月一日) 元宵节(一月十五日) 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 中秋节(八月十五日) 重阳...

#华阎阁# 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时间、名称都有哪些? -
(18871691748): 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时间、名称通常有以下几种:1、春节: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古称:元日、元旦、元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