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第一自然段分层 《草原》课文分为几段,段意是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第一层(第一句):概括叙述全段要写的内容。

第二层(第二句):描写草原上天空的景象。

第三层(第三句到第六句):描写草原上天底下的景象。

第四层(第七句到第八句):抒发对草原的感受。

第一自然段原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扩展资料:

一、主要内容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描写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二、后世影响

这个作品被选进了北师大版的四年级上册语文书,人教版的五年级下册语文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书和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作者表达了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和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原



现代作家老舍《草原》的第一自然段分层:

第一层(第一句):是讲作者第一次来草原。

第二层(第二至第五句):讲草原的风光,空气,平地,天空及小丘。

第三层(第六至第七句):讲的是作者的对美丽草原的感受。

原文(第一自然段):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扩展资料:

《草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描写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作者简介: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分层:

1、第一句为第一层:这次,我看到了草原。(总起)

2、第二至第五句为第二层:那里的天一直到轻轻流入云际。层意:主写草原的景色,天空及小丘。

3、第六至第七句为第七层:这种境界到无限乐趣。

课文第一自然段原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第一自然段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扩展资料:

《草原》

主要内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描写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表达的思想: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重点),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产生了解西部的兴趣。

影响:这个作品被选进了北师大版的四年级上册语文书,人教版的五年级下册语文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书和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原



  草原第一自然段分层及各层意思:
  第一层(第一句):概括叙述全段要写的内容。
  第二层(第二句):描写草原上天空的景象。
  第三层(第三句到第六句):描写草原上天底下的景象。
  第四层(第七句到第八句):抒发对草原的感受。

  《草原》第一自然段原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第一句是一段是讲作者第一次来草原
第二至第五是一段讲草原的风光
第六至第七是一段讲的是作者的对草原的感受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草原第一自然段怎么分层,每层的层意是什么???~

内容如下:
第一层(第一句):概括叙述全段要写的内容。
第二层(第二句):描写草原上天空的景象。
第三层(第三句到第六句):描写草原上天底下的景象。
第四层(第七句到第八句):抒发对草原的感受。
第一自然段原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一、主要内容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描写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二、后世影响
这个作品被选进了北师大版的四年级上册语文书,人教版的五年级下册语文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书和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作者表达了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和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草原》课文分为3段。
第一段 1-2 :写草原的风景
第二段 3-4: 草原人对作者的接待
第三段 5 :饭后草原人表演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扩展资料
《草原》一文中故意将互相对立和排斥的描写巧妙地熔于一炉,使语言在简洁中见意蕴、普通中见哲理,生动而鲜明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杨胞琛# 草原第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
(13852592074): 《草原》第一自然段(共有四句话): ①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色,却又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 ②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形象地写出了草原的美. ③将草原比作一幅挥毫泼墨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与小丘的线条柔美.“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清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表达了作者对辽阔草原的无限热爱之情. ④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牛马似乎都陶醉了,静立不动,像人一样在陶醉和回味着,从而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杨胞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分段及段意 -
(13852592074):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的情况. 第五段(第5自然段):...

#杨胞琛# 《草原》第一段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景物的? - 作业帮
(13852592074):[答案] 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的. 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杨胞琛# 《草原》分段写段意草原,怎么分段,告诉我分成几段,每一段是第几到第几自然段,段意是什么 - 作业帮
(13852592074):[答案] 第一自然段为一段,段意是:自然风光 2—5为一段,段意是:名族风情(中间分为3层:第二自然段一层:写主人迎客 3-4一层:写主人待客 5为一层:写主人和我们惜别)

#杨胞琛# 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五下《草原》一课第一自然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
(13852592074): 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了草原的景色,是全文的重点.第二部分描写了草原人热情欢迎客人的场面.第三部分介绍了草原人招待客人的盛况.第四部分描写了主人和客人依依惜别的场景.

#杨胞琛# 课文草原的第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 作业帮
(13852592074):[答案] 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的. 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杨胞琛# 草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什么? -
(13852592074):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杨胞琛# 草原的第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
(13852592074): 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的.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杨胞琛# 《草原》文章的结构是什么 -
(13852592074): 总分总结构

#杨胞琛# 小学《草原》分几部分小标题是什么 -
(13852592074): 《草原》可分为四部分,小标题分别是: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依依惜别.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主人欢迎远客.第三段(第4自然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的情况.第五段(第5自然段):讲主客话别. 《草原》这篇文章描述了老舍第一次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字里行间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千里草原风光,马背上迎客、酒宴、道别的动人场景. 他盛赞了美丽的草原风光,展示了蒙古同胞的淳朴和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老舍先生有意将对立与排斥的描写融合在一起,使语言简练而深刻,平实而富有哲理,把复杂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