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20以内的加减法的技巧 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快速学会20以内加减法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3
学习10和20以内的加减法窍门
学习10以内数加减法的方法
1、加法:大数记心里,小数往上数,如4+2= 把4记在心里,往上数两个数,5、6, 之后得出结果4+2=6
2、减法:大数记在心里,小数往下数,如6-3= 把6记在心里,往下数三个数,5、4、3, 之后得出结果6-3=3
家长需配合每日为宝贝出30道10以内加减法,提升幼儿的算术能力,注意不要让孩子数指头,养成习惯不好改,培养心算能力。
20以内加减法窍门
20以内不进位加减法
1、11-20的数可以和孩子玩猜数游戏。用3种方式描述数:
1)个位是2,十位是1 。
2)1个十,5个一。
3)比11大,比13小。
用这些方式描述数,让孩子猜,或者反过来孩子描述大人猜,直到熟练。
2、用计数器拨数。家长说数,孩子拨数。边拨边说数的组成。如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一般的孩子在学前班时就学会了10以内加减法,进入小学后,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稍加练习也能熟练掌握。但是,孩子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就不是那么轻松了,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大大下滑,计算的准确率也降低了,两极分化初露端倪。有的学生由于计算速度跟不上,开始拖拉作业,成为数学学习困难者。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以及退位减法的困难呢?我认为,这和我们运用的计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法有关。算法不外乎数数法和数字推理法,数数法就是通过数数来计算,包括借助实物数数和单纯数数两种。数字推理法指的是包含凑十法、拆分法等的运用数字进行推算的方法。
然而,数字推理法对学生的思维要求高,需要的思维步骤也多,并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最终到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以运用最为广泛的凑十法为例,求9加6等于几,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就需要这几个思考过程:
一、判定该题是不是进位加法;
二、如果是进位加法,怎样才能凑成10。这样确定方法后才能进行下面的运算:
9+6=9+(1+5)=(9+1)+5=10+5=15
从上面的运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一个过程,而且属于不能直接运用题中数据,需要拆分才能进行简便运算的一类。所以,看似简单的凑十法,其思维是不简单的,包含着一系列逻辑推理过程,它的认知基础与一年级学生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计算的困难。那么,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呢?我是这样做的: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呢?其实只要将其转化为学生已经掌握的10以内减法就行了,归纳下来口诀是:“加九减一,加八减二,加七减三,加六减四,加五减五。”怎样用口诀,以“加九减一”为例,“加九减一”是指一个数与9相加,将这个数减去1作为它们和的个位。
例如:8+9=( )就拿 8减去1结果7,用7来作和的个位,即8+9=17, 5+9=( )就拿5减去1等于4,用4来作和的个位,即5+9=14。
“加八减二,加七减三,加六减四,加五减五”的方法同上。
20以内退位减法。
20以内退位减法与20以内进位加法相反,就是把20以内退位减法转化为10以内加法。口诀是:“减九加一,减八加二,减七加三,减六加四,减五加五。”如何用口诀,以“减九加一”为例,“减九加一”是指一个数减去9,将这个数的个位加上1所得的结果就是它们的差。
例如:17-9=( )就拿17的个位7加上1结果是8,即17-9=8,13-9=( )就拿13的个位3加上1结果是4,即13-9=4
例如:17-2=( )分清那个是个位,哪个是十位,先看个位数能不能减,7-2如果够减,就用十以为的减法,7记在心里,然后倒数6,5,得5,然后十位的1不变,就得了15.
“减八加二,减七加三,减六加四,减五加五”与“减九加一”的方法一样。
一年级学生还不能正确的进行抽象思维,采用以上方法,能使习惯依赖摆实物来计算的学生脱离实物也能快速准确的算出结果,避免了死记硬背,盲目多练,提高了运算速度,降低了出错率,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20以内加减法的技巧

一、手指辅助延伸法。

例1:计算 6+8=

我至今记得有这样一位小朋友,5以内的加减法很勉强能通过,10以内的就得靠他那10个手指头了。当我们教到20以内的加减法时他就束手无策了,无奈只好脱掉鞋子把自己的10个脚趾头也搬了上来。对于这样的学生,我起初真的也束手无策了,这样下去该如何是好,总得想出点办法来。看着自己的双手我也动了一番脑筋,于是我就把一只手看成是9,大拇指代表5,其他各指都代表1,另外一只手也是如此。

以例1计算 6+8= 为例, 计算像这样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就告诉他:左手拿出6(大拇指加食指),右手拿出8(大拇指加另3个手指),然后把两个大拇指合起来就是10(5+5=10),再数数还有几个手指(4个),那合起来就是十几了(14)。就这么反复的教了几遍后,这位小朋友就明白了我的意思,以后做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速度也快多了,比以往手指、脚趾并用得心应手多了。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决。

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一只手是5个手指头,两只手合起来是10个手指头。”这一概念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形成在小朋友的大脑中了。我只是让他们把这一概念继续延续下去,两个大拇指一并就是10,然后数数还有几个手指就是十几。因为我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成为10以内的加法和整十数加几的加法了,这对小朋友来说要比进位计算简便的多,所以学生计算速度大大提高了。

后来,我也把这种方法教给了计算速度很一般的小朋友,他们的速度也有了大大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光要注重交给学生理论知识,面对学困生不要一味地用同一种方法去教学,要尽可能想出一些巧妙既便于记忆的方法来,只要结果相同,教无定法。

二、将错就错倒减法。

例2:计算 15-8=

这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老师一般教学程序如下:让学生把被减数15分成10和5,然后用10去减8还多出2,再与5相加等于7,所以15-8=7,而且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都非常注重过程,还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这对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小菜一碟,有的甚至已经能熟练地口算了。中等生一般都会一步一个脚印地跟着老师走,可想而知,速度会较优生慢许多。而对那些刚对20以内加法有那么“一点点熟练”的小朋友来说无疑碰到了难题,他们往往是这样做的:个位上5减8不够减,他就倒过来8-5=3,所以把15-8的答案做成13。面对这样的后进生,教师更应设计好攻难坡度,多花时间耐心指导。以例2为例,我尝试使用了“倒减法”:就是在学生原有的错误思维基础上再点拨一步,让这些孩子倒过来去减,先算8-5=3,然后就告诉他们3和几合起来是10,那么这道题答案就是几。后来我又让他们试了几题:11-5、18-9、14-7…… 就这样他们这些孩子很快掌握了这种方法,而且计算速度提高很快。有些孩子的家长兴奋地跑来告诉我:“老师,我们孩子现在计算速度快了许多!”确实,我的这种“笨”办法比书上的例题步骤少了几步,而且又便于记忆。

[体会]所谓“倒减”,其实就是被减数与减数个位上的数它们相差几,也就是说还不够减几个,再让他们到10里去减(就是我上面提到的3和几合起来是10,那么这道题答案就是几。),我只是在他们原来那错误的想法上巧妙地点拨了一下,运用了一种逆向思维逻辑。这既不用把他们的那种错误算法死死地扭转多来(顺他们的思路去做),又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转化成1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运算起来比较方便。此后我又把这种方法推广到全班也收到了很大的实效。

三、巧避进退位法。

例3:计算 9+5-7=

这是20以内的两步计算,我们老师一般教学程序如下:先把9+5算出来,然后再用算出来的得数14去减7,最后结果是7。看似简单不过的运算过程其实包含了20以内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综合运用:第一步9+5=14 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二步14-7=7 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一进一退对一般学生来说尚且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对于那些后进生来讲就好比是雪上加霜了。看上去是这么简单的3个个位数加加减减,一做是这样复杂,是不是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为此,我对类似这样的题目做了一番观察、研究,并有了一些发现。以例3 9+5-7= 为例,先算5和7相差2,7比5大,7前面的符号是“-”,然后9去减去5和7的相差数2,最后结果也是7(9+5-7=7)。其它类似题目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2

再如:13-8+9= 14 7+8-6= 9 15+9-10=14

+ 1 + 2 — 1

在我们学校经常搞一些一、二年级的口算比赛,我就用这一方法训练学生,收效很大。

[体会]在计算题中,数与数之间有许多紧密的联系。掌握了这些关系,也就抓住了其中的规律,使得许多大规模的运算简化起来,提高了运算速度,同时也增加了解题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正是由于许多学生缺乏这种灵活解题的能力,才使得计算变得既枯燥又低效。因此,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一些速算的技巧。

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其他方面数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更应该从思想上重视一些后进生计算内容的教学,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加强练习,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进而发展其思维水平和提高其数学能力,使他们不落在最边缘。

怎样教孩子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认识20以内的数
能数出20以内的数,会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并能比较这些数的大小。 能判断20以内数的顺序,能了解几个和第几的区别。
二、20以内数的组成
掌握数位,能判断20以内数的组成,能说明20以内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三、比较大小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四、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一)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凑十法”“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
“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

扩展资料:
7+3= 8+9= 5+5= 6+7= 9+1= 10+10= 11+9= 6+4=
答案:10 、17、10、13、10、20、20、10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加法

20以内的数的分成及加减法
(1) 点数。
注意要点:手、口、眼一致,开始是自问自答,如数完问“一共有几个?”“3个”,一定要再让他看一遍,即你要给复习一遍,实际上是在告诉他为什么是“3个”,这就叫“3个”,继而可以先问他有几个,然后要看他的反应,家长快速判断,以便用哪种辅助的方法。在教点数的同时,我教了于泽杰十个指头表示“几”的方法,所以到后来就可以用手指表示法辅助他,教具最初选择同样的物品,注意经常更换,我们那时笔帽、瓜子、栗子、积木、塑料片、花生仁,总在换,后来发现他对我们写字画画有兴趣,在做这些同时,又加进了画的东西,如画o、r、□,然后在旁边写上数字,数字一定在数完后再写,因为这个数字是辅助他理解的。
点数从3以内开始,突破以后泛化到5以内,到6以上时,因杰杰在说话节奏上出现问题,最初我并未意识到是节奏问题,只是觉得6到10之间的点数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所以表现很不稳定,直到去“星星雨”反馈才发现是说话没有节奏,导致手、口、眼不一致,结果不稳定,但我那时知道他有数的概念。点数突破又保持很稳定大约用了一个月时间,对于我们这样的孩子,可以说是奇迹。
点数稳定以后,目标又提高了,即点数的“内化”,就是你几个东西,孩子能用目测的方法告诉你是“几个”,最初这个方法我是看王老师这样做的,但是对于太多就不适用了,她用二个小盘一个盘里放“1个”,一个盘里放“3个”,告诉他这是1个,这是3个,我们是采用按住他手的方法不让他手动,只能用眼、口,最初是5以内的目测,最多到20以内,其实到10就可以了,主要让他明白的是方法,只要掌握了就可以了,逐渐地他可以不出声只用眼睛和心数,最后说出得数,目的就完全达到了。我感觉内化的过程也是孩子长时间注意力培养的过程,如果你的孩子现在还坐不住,不要说学点数,可能连最基本的东西也学不了。内化的东西在后来做加减法时,还会大有用处。

(2)唱数、识别数字。
其实正常孩子的数学发育过程是先唱数再点数,而我在教孩子时几乎是同步进行,因为唱数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太容易了,因为他们的特点就是机械记忆好,如果你的孩子能唱数至100,也不要沾沾自喜,认为他行,这并不代表他识数,只有点数通过了,才能说他有数的概念、识数。唱数往往容易教,对于孩子来说,这同会背诵一首稍长的有重复内容的诗歌无异,如果天天教,也不会用多长时间。
可是点数就不同了,有的孩子可能用半年、一年甚至二年、几年的时间,所以,劝大家在点数上一定多花费精力,多动动脑筋。点数通过了,对交往也有好处。这里还是回到唱数上来,你很容易教会了唱数,可以提高一下目标,让他按要求唱数,如“你给我数到70”“从30数到45”等,这也可以使孩子理解指令,唱数会了,可以倒数数,再会了,再提高目标,按要求倒数,唱数要注意“9”、“19”“29”等,因为这是到下一个“十”的转折点,倒数数注意是”80“”90“等,这到下一个“十”的起点。
识别数字的方法可以给他写出来贴在墙上,按你的计划走,不要贪多,可先认1-10,再认到20、30,前面认识了,后面的就很容易,往往孩子都会泛化,不会泛化的往往在少数。我在这个环节给杰杰提高了目标,又教会了他认识“百十个”,即会读几百几十几。事实证明,唱数、认识数字、点数掌握以后,他也有发挥的空间,比如他给一本很厚的书编页码,他就一边写一边读页码,也给我们带来不小的惊喜。
(3)数与物品的对应。
就是放几个物品让他知道有几个,我认为这仍是点数的范围,是在点数的基础上目标提高了,点数往往是从孩子的左边可以一个一个拿着往右数,数完后知道是几个就行了,数与物品的对应要求相对高些,一般是书面化,什么是书面化?就是不用一个一个拿着数,而是你画上几种物品,要求他在旁边或上边、下边写出对应的数,也可以摆放几个物品,让他把对应的数字放在相应的物品下面。
我是在教会杰杰点数和点数内化,识别数字后做这项的,确切地说是提高目标的,因为在教点数时就同步教了很多东西,其中也包括数与物品的对应。提高目标的方法,是摆放二堆物品,如一堆是“3”个,一堆是“5”个,你给他二个“3”和“5”的卡片,让他在自己数完后放对位置,判断他是否会了,数与物品的对应或称物品与数的对应是为下一步教加减法做准备工作。

(4)按数取物。
就是你说出或写出一个数,让他拿出同样多的物品,这又是数与物品对应的基础上的更高目标,方法可以灵活多样,比如不拿物品,让他做动作,“拍5下手”、“捶10下桌子”、“踢2下腿”、“拍我的手5下”。按数取物我定的目标很高,最多到了几十,因为这取决于杰杰长时间注意力较好,如果他才5个就不拿了想去干别的,根本不可能给你拿出25个,由于他的听觉较差,非常差,所以教按数取物时总要用数字或口头多次提示的方法,当然这都不算什么了,现在想点数我们花费的功夫太深了,点数会了,内化,数与物品,按数取物包括后来的相邻数都太容易了,根本没费什么劲就都会了。
(5)相邻数。
孩子会唱数是教会相邻数的基础,正常孩子你告诉他“5”的弟弟、哥哥是什么,他就明白是4、6,我们的孩子往往分不清弟弟、哥哥的含义。我们教相邻数,先是用1-10的数字让他按指令摆,从小到大,会了,提高目标,从3到7摆,也从小到大,都会了,抽出一张比如说“5”吧,让他知道要把这个“5”摆放到4和6中间,再升高目标,用4、5、6做,可以任意拿其中一张数字到拿二张数字,然后可以用“4、5”,“6、7”,从拿二张到三张数字,1-10从大到小摆,同前面一样,如果都没问题了,就可以提高到100以内,这时我们才体会到孩子会唱数、倒数,以及识别数字在这里的用途了。我们把杰杰的目标都提高到几百,如- - 569 - -这样,其实不在于他会到几百,而是他真正理解了,一旦理解了,你出10以内的和1000以内没有区别,只是那时我自己的虚荣心做怪罢了。
(6)加减法。
先教的他加法,10以内的加法,我们从教他唱数时起的原则和目的就是要让孩子理解,所以教加减法也是按这个原则去做的,现在看来是的,首先我们放3个物品和2个物品,先让他数3个物品,数完将3放在物品上面或下面,“十”我们先拿在手里,再让他数2个物品,数完放在物品上面或下面,然后我们把“十”放在数字的即3和2的中间,告诉他3个加2个一共是“5”个,我们把这二堆物品从左至右数,之前应先让孩子会读“十”“=”,从我们给摆放物品到用纸画物品是一个提高,然后至“3+2=?”,要求他先拿出3个物品,再拿出2个物品,再把二堆一数他就知道是5个了,多次后他就理解了“+”和“=”的意思了,目标再次提高,“3+2=?”要让直接拿出2个,然后接着3往后数,数完他即知道是5。减法只是相反,“5-2=?”,主要让他明白从5个里拿走2个,还剩下3个,“5-2=3”。
10以内会了,20以内。现在说,杰杰并不完全会加减法,为什么这样说呢?同等小学的加减法要求孩子会用碰“10”的方法,这个我们还没有教,如果你给他出95+9,他就用点点的方法数,也就是说还不会进位、借位,还需要工具,点点也是工具,那要出15+12他就点12个点,所以下一步我们也还要教他碰“10”的方法。在加减法这一节里,我们看到以前所学的每一个内容都在这里综合运用上了。如果是正常孩子,他会很快分辨出5+2的得数是7,他肯定会把相邻数的知识用上,而我们的孩子则不会这样运用。
(7)数的组成和分解。
正常情况下,应先教数的组成、分解,再教加减法,这也是孩子的数学发育过程,我们是在教会加减法后才教分解、组成的,由于是颠倒了,所以感觉很容易。还是举例5,先拿出5个物品,你告诉他5可以分成3和2、1和4,反之组成也是这样。
(8)比较数的大小。
是我们近期才解决的问题,以前只是在加减法之前教过他多、少的比较,未教大、小,学前班的内容就有了大、小比较的内容,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你随便出2个数,他能很快知道哪个大,哪个小,但是用“>”“<”他就联系不到一起,总是出错,我们就让他写出汉字大、小写在数字的下面,结果仍然不奏效,直到我们只要求他把前1个数是大还是小写出来,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相邻数的内容在这里又用上了。
比如1和3比较,他知道3大1小,我们就不让他在3下面写上大,只在1的下面写上小,前面是小就写<,如果前面数大就写>,从这可以看出这种孩子的不灵活性,正常孩子很快就能分辨出来用>或<,在教这个时,我们辅助方法是将1-10排列,他一旦错了,一看1-10数字,他就知道哪个在前就是小,哪个在后就是大。
拓展内容:
1.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2.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表示减法的符号是“-”,读作减号。
参考资料:
1.加法百度百科
2.减法百度百科


#从山夏# 20以内的加减法有什么速成的方法? - 作业帮
(15023966153):[答案] 分别在手指上的空格区标上序号,按序号标识依次数数,即可得出答案.

#从山夏# 有什么简单的方法教孩子二十以内的加减法 -
(15023966153): 数学运算本身是枯燥抽象的,例如1+1=2,最终结果就是2不可能是3,没有道理而言,孩子必须接受并记住产生条件反射,循序渐进,熟能生巧,反复练习,这个没有捷径的,只有这样速度和正确率才能得到提高,你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试试: 1、10以内加减法需运算自如,速度快、正确率高,这是基础; 2、先少后多,先从20以内加法开始,循序渐进; 3、20以内加法OK,再练习减法; 4、加减法都OK,最后练习加减法混在一起的题. 但前提是家长一定要耐心,孩子烦躁你一定不能烦躁,因为对你而言很简单但对孩子而言很难,这很正常的,我们要耐心持续的帮助孩子,让他在数学运算方面越来越棒.

#从山夏# 怎么教孩子20以内加减法 -
(15023966153): 加法:如:15+4= 大数记在心里面,伸出4个手指来,大数15,接着往后数4个数,16 17 18 19等余19. 减法:如: 16-3= 16可以分成10和6,6减3=3 10+3,=13

#从山夏# 如何教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 - 作业帮
(15023966153):[答案] 第一步:让孩子熟练地学会数数.要求是:1、 能熟练地从“1”开始往下数.2、 能熟练地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数.例如:老师说:从4开始数;从12开始数.3、 能熟练地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倒数.例:老师说:从4开始倒数,从12...

#从山夏# 怎样让孩子尽快的 熟练的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呢? -
(15023966153): 20以内的加法主要还是用凑十法,让孩子明白算理后,要让孩子多练习,当然不能说光让他做题目,可以在生活中让他学数学做数学,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学得有成就感.加法学好后,减法就简单了,因为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就是用想加法做减法来完成的.

#从山夏# 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准备上小学的孩子能快速的学会20以内的加减运算?要口算快 - 作业帮
(15023966153):[答案] 学些珠算,很管用的,只不过平时练习不能停,记得快,忘得也快 如果能让小朋友对算数感兴趣那是最好不过的

#从山夏# 怎样教小孩子二十以内的加减法?
(15023966153): 1)先教孩子明天数字的概念,教会20内的数字怎么写 2)用实物,如水果,教他加减的直接印象 3)然后可以把算式写下来,教他这个算式就是刚才演示的几个苹果加几个苹果的意思

#从山夏# > 怎么教孩子学20以内的加减法呢? - 作业帮
(15023966153):[答案] 这个不是急的事,可以在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教啊,假如孩子在玩积木的时候,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在孩子拿起一个积木的时候,你在给孩子拿两个积木,问宝宝,这样一共是几个积木呢?以此类推,慢慢宝宝就会了.

#从山夏# 怎么教孩子学二十以内的加减法? - 作业帮
(15023966153):[答案] 下子就解决了,相邻数的内容在这里又用上了.比如1和3比较,他知道3大1小,我们就不让他在3下面写上大,只在1的下面写上小,前面是小就写<,如果前面数大就写>,从这可以看出这种孩子的不灵活性,正常孩子很快就能分辨出来...

#从山夏# 怎样教孩子用手算20以内的加减法?
(15023966153): 加法例如:15 2= 我们告诉孩子:把大的数15放在心里,把小的数2用手指表示(让孩 子把手指伸出来),中间是“ ”号,就是从15后面的数开始点手指,15后面 是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