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意是什么? 《咏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咏柳》这首诗的诗意如下: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扩展资料: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贺知章(659~744年),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年)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咏柳 (贺知章七言绝句)



诗意如下:

直译:婀娜玉立的柳树像精美的碧玉装扮而成的妙龄少女,千丝万缕的枝条像少女盛装上垂挂下来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那如同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 

咏柳:一作《柳枝词》。

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

咏柳的意思——妆:装饰,打扮。

丝绦:丝带。这里借以形容柳条的柔嫩轻盈。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贺知章(公元 约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是盛唐时期有名的诗人。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他的写景诗清新通俗。他和李白是好朋友,他们都是“饮中八仙”之一。 

贺知章流传下来的诗不多,收录于《全唐诗》中的只有二十首。其中七首是祭神乐章,三首是应制诗(即按皇帝的要求写的诗),但仅仅在剩下的十首中就至少有三首堪称唐诗精品,一直被人们传颂着。

他的《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写柳的精品,特别是“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已成千古名句;他的《回乡偶书二首》,感情真实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发自心底,感人肺腑。

【赏析】

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咏柳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扩展资料: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

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咏柳



咏柳诗
咏柳诗 柳树属于杨柳科,品种繁多,据知有三千多种,遍布世界各地。我国的柳树品种也多达五十余种,尤以垂柳、河柳、旱柳、杞柳、黄花柳、长叶柳居多。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很喜欢柳树。人们借助抒情媒介,通过感情宣泄,以柳入诗,写下了不知多少美妙动人的诗篇。

中文名
咏柳诗
柳树
属于杨柳科
品 种
三千多种
含 有
垂柳、河柳、旱柳、杞柳
基本内容
咏柳诗      柳树属于杨柳科,品种繁多,据知有三千多种,遍布世界各地。我国的柳树品种也多达五十余种,尤以垂柳、河柳、旱柳、杞柳、黄花柳、长叶柳居多。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很喜欢柳树。人们借助抒情媒介,通过感情宣泄,以柳入诗,写下了不知多少美妙动人的诗篇。

  《诗经》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咏柳的诗。诗说“昔我往矣,扬柳依依”,诗借助柳絮依依,寄托怀往之情。很著名的咏柳诗当推古唐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诗了: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栽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用丝条细带比喻柳条,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别出心裁地呕歌了迷人的春天。在春风吹拂之下,柳树抽芽长叶,正是细如剪刀的春风,“裁”出万条碧绿的柳条,装扮出这绿意盎然的春天。



《咏柳》是贺知章的一首七言绝句诗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意: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首句:碧玉二字给人留下年轻的形象,这里写柳树就像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亭亭玉立的美人一样。
第二句说道万千柳絮就像美人衣裙上垂下的丝带一样,丝绸给人的印象是端庄、华贵、飘逸,借以意示柳树的风韵。
最后两句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将这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意境和美感,立意新颖,富有风韵。

春日,咏柳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咏柳》这首诗借柳树歌咏春风,将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春天,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咏柳》表现了春光的美丽,垂柳的蓬勃,下面随我重温一下这首诗吧:1、原文
咏 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4、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盛唐前期诗人,字季真,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
婀娜多姿的柳树总令人惊叹春天的生趣盎然,感兴趣的的同学们随我一起欣赏这首诗的独特魅力吧。这首咏物诗比喻贴切、构思精巧,以咏柳来歌唱春风的伟大力量,体现造化之功。历来柳与离别总是关联在一起,而贺知章这首诗与之相反,生趣盎然,格调清新,读之使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
早春时节,寒气笼罩,春色萧萧。阳春二月,杨柳挂丝吐叶,大地才换上新装,充满了勃勃生机。于是,诗人敏感的心灵情不自禁地融入到这明媚的春色里。
诗的首句写整个柳树的特殊形态。人们先看到的是它被碧玉妆成,亭亭玉立的风姿。对柳树的“碧”借“玉”来形容,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妆成”的“妆”作修饰、美化解。“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立意清新,用笔灵活,一开头就把读者吸引住了。
次句写柳条,它柔软,向下垂,所以一般叫垂柳。它很像织成的绿色丝带,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枝就像她身上垂下的绿色丝织裙带,婀娜多姿,把柳树的又一特殊形态描绘得维妙维肖,真是神来之笔。

三句写柳叶,由“绿丝绦”继续联想,作为问题提了出来,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上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后用第四句对问题作了回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柳树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烘托了无限美感。
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立意新奇,饱含韵味。


#桂莫包# 咏柳表达作者什么情感和品质 - 作业帮
(13764968470):[答案] 从字表看 表达作者对春天 柳树的赞美之情,喜爱之意 如果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社会政治背景具体分析,在《唐诗鉴赏辞典》中有比较多的分析

#桂莫包# 咏柳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作业帮
(13764968470):[答案]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桂莫包# 《柳》李商隐 诗人运用了托物言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作业帮
(13764968470):[答案] 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

#桂莫包# 春日,咏柳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作业帮
(13764968470):[答案] 春日,咏柳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中心思想: 《咏柳》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对大自然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力量的赞美. 《春日》通过描写春天一派生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

#桂莫包# 贺知章的《咏柳》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
(13764968470): 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咏柳⑴ 【唐】 贺知章 碧玉⑵妆⑶成一树⑷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⑸. 不知细叶谁裁⑹出, 二月⑺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绿色...

#桂莫包# 咏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3764968470): 对春天的赞美!

#桂莫包# 咏柳此诗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3764968470): 作者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的情感.

#桂莫包# 咏柳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
(13764968470):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桂莫包# 《咏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3764968470): 对春天的赞美与对大自然生机无限,鬼斧神工的感叹 表达对春与大自然的喜爱

#桂莫包# 咏柳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 -
(13764968470): 《咏柳》诗的前两句写的是实景.第一句着重写柳树整体的颜色美;第二句着重写柳条倒垂披拂的轻柔艳丽之美.诗的后两句是作者的想象.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剪刀比二月春风,把在春风吹拂之中的柳树想象为经过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裁剪的艺术品.《咏柳》这首古诗作者所歌咏的决不仅仅是柳树,因为是春风吹绿了柳树,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是春天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生机,所以诗人借柳树歌颂春天,赞美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