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封建朝代是哪个?汉朝,唐朝,还是明朝?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如果问你中国历史上哪些封建朝代最有骨气,一般来说会有三个选择,分别是:汉朝、唐朝和明朝。这三个朝代之中,再选一个最有骨气的朝代,似乎很难选。

唐朝是三个朝代中疆域最大的朝代,同时也是三个朝代中国力最强的朝代, 唐朝更是对外扩张最大的朝代,万邦来朝的盛世在唐朝最为鼎盛,但是唐朝从三代皇帝之后就被武周王朝取代,从第六位皇帝唐玄宗开始,就发生了安史之乱,逐渐走向衰弱,唐朝强盛的时期比较短,也就是前几位皇帝。

明朝是从强大外族蒙古族手中夺取来的政权,明朝的建立只是打败了元朝,而不是灭亡明朝,虽然明朝从来不与蒙古和亲,但蒙古对元朝的威胁伴随着整个朝代,从土木堡之变开始,明朝就逐渐衰弱了,连皇帝也被瓦剌人俘虏,这是明朝的奇耻大辱,明朝至始至终没有解决蒙古问题。

个人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是汉朝。唐朝的骨气和明朝的骨气比起汉朝来,始终差了那么一点

什么叫骨气?就是一个民族骨子里那种刚强不屈的气概,有自信、不服输、敢拼搏、洒热血的气概,而这种气概在汉朝是满满的。

总有人说汉朝的和亲是一种屈辱的手段,向外族送女子、送财物被认为是软弱,如果你这么认为的话,只能说明你不是政治人物,和亲是一种政治手段,始于刘邦,刘邦在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40万匈奴骑兵包围了刘邦,并对刘邦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地进攻,始终无法攻下白登山,这是刘邦军队的战斗力。

刘邦与匈奴和亲是以政治手段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西汉刚刚建国时,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内部的异姓王叛乱,刘邦需要先解决内部的政治稳定,提升国力,才能与匈奴争霸,这不是软弱,这是政治家取胜的政治手段,所以刘邦能在秦末那么多诸侯中脱颖而出,不是没有原因的,如果明知道自己弱小,内部还有很多问题,还一心和匈奴硬拼,那叫蛮干,会和项羽一样死得很惨的。

所以和亲其实就是一种韬光养晦,把问题留给后人解决,留给将来实力强大后的西汉王朝来解决,所以七十多年后的汉武帝帮助刘邦解决了匈奴问题,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持续了几百年,最后赢的却是汉朝,这就是刘邦的智慧。

再来看看为什么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有骨气的朝代。

一、武力强大

任何一个朝代的武力都是从小到大的,从弱到强的,汉朝也不例外,刘邦、吕雉、刘恒、刘启时代实行无为而治,到汉武帝时期,开始改变国策,对匈奴开战,其实汉朝心里没底,因为匈奴与中原王朝完全不一样,他是游牧民族,没有城池,来去快速,想跟匈奴对决,就必须有大量的骑兵。

很难想像一个农耕民族是如何凑出足够庞大的马匹跟一个游牧民族打运动战与游击战的,名将辈出的汉朝,将强大的匈奴一举打垮,西汉的卫青、霍去病领衔的汉军打败了强大的匈奴,尤其是霍去病,创造了前无古人的战绩,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打到贝加尔湖的人。

东汉的窦宪创造了燕然勒石的战绩,彻底将匈奴的威胁解决,从此北匈奴消失在中国的历史上,而南匈奴则成为汉朝的附庸,彻底臣服于汉朝,除此之外,西汉的李广利远征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这是汉朝历史上最远的一次远征,行程超万里,汉朝为什么能威震西域,与李广利远征大宛的成功不无关系。

当然了,唐朝与明朝同样武力强大,但是两汉的国祚是400年,比唐朝和明朝都要长,而且汉朝的明君数量也是远远多于唐朝和明朝。

二、誓死不降

西汉有苏武,东汉有耿恭,两人都是誓死不投降的典范,苏武只是一个出使匈奴的使者团团长,因为涉及到匈奴内部的谋反事件而被羁押匈奴19年,匈奴用尽了各种办法迫使苏武投降,软硬兼施,但是苏武就是不降,而作为使者身份象征的符节也一直被苏武珍藏,这是苏武的精神信念,也是苏武19年不投降的来源,时刻提醒苏武,他是一名汉使。

耿恭是东汉的戊已校尉,镇守西域疏勒城,当汉军大部队回国之后,匈奴数万大军卷土重来,围攻耿恭,当时整个西域除了班超之外,就只有耿恭了,西域都护陈睦被杀,另一个戊已校尉关宠战死,在一年的时间内,耿恭率领数百士兵不间断抵御匈奴大军上百次的进攻,匈奴人用尽了各种办法,都无法劝降耿恭。

耿恭为了表达自己誓死不降的决心,把匈奴使者骗进城,杀了匈奴使者喝血吃肉,这便是后为岳飞创造满江红的素材,是有真实历史原型的,原型就是耿恭,耿恭誓死不降终于等于东汉的援军,东汉从数千里之外派出数千援军,只为救援不知道生死而奋战在西域前线的士兵,这是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千里大救援。

这就是汉朝誓死不降的精神,这种精神来自于对汉朝和忠诚与自信,来自汉朝的热血与拼搏。

三、虽远必诛

西汉名将陈汤曾经给汉朝皇帝上了一封奏章,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汉书 陈汤传》:宜悬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意思是说:应该把头颅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槁街,以告诫千里之外的敌人,让他们明白违犯强大的汉朝的人,即使离得再远也一定要诛杀。

就是这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已经成为一句非常有名的热血名言,成为华夏民族抵御外敌的名言,但凡有外敌想要侵犯我华夏民族,我们都会送给他们一句话:“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这句话直到今天仍然还在用,并且还能适用

这就是汉朝的骨气,这就是一种刚强不屈的气概。

四、自信满满

张骞开创了丝绸之路,但是在此之前,他被匈奴俘虏了几年,然后逃了出去,云游了西域很多年,再次回到汉朝,把所见所闻告诉汉武帝,这一壮举直接开创了丝绸之路。

班超带着自己的36个手下来到西域,靠着借力打力,勇猛和胆识,仅凭36个人就纵横西域几十年,以一人之力重开西域都护府,这简单比神话还厉害,这就是自信。

西汉一个叫傅介子的使者,带着财物引诱楼兰王相见,然后直接就派2个士兵杀死了楼兰王,然后傅介子对楼兰人说:

王负汉罪,天子遣我业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这话的意思是说:楼兰王有罪于汉朝,大汉天子派我来诛杀他,应该改立以前留在汉朝为人质的太子为王。汉军刚到,你们不要轻举妄动,一有所动,就把你们的国家消灭了!

尤其是最后那一句“毋敢动,动,灭国矣!”,如果不是有强大汉朝做后盾,如果不是有满满的自信心,一个汉朝的使者何以敢说出这样的话来,这是汉朝强大的民族自信心的体现,这种自信让每一个汉朝人成为有骨气的人,在面对敌国或者敌人时,汉朝使者的表现不亚于数万军队的威力,这是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外交战术,更是汉人的骨气。

所以我们被称为汉人,说汉语,写汉字,所有的一切皆来自于汉朝,汉朝才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有骨气的朝代。



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这几年的长河中,多少朝代更迭,我们现代人通过留下的历史记录看到了不朽的历史遗迹。在这个不断演变的历史中,出现了这两个最勇敢的王朝。

有了靖难之变。建文帝自己也生死不明,他的四叔朱棣也篡位成功。朱棣篡位后给自己的子孙立下了不许子孙后代相残的规矩,因为他不想因为皇位而子孙们再次兄弟阋墙。可惜事与愿违,他去世后,长子朱高炽即位,但是一年后朱高炽就因病去世了。他的的儿子朱瞻基即位,朱高炽的兄弟本来就不是很愿意这样放弃唾手可得的皇位,所以等到朱瞻基即位时,如同建文帝一样面临的又是叔叔的威胁。

这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是我们熟知的朱元璋。朱元璋的童年经历了无数磨难,但他成功地在后天一步步爬上顶峰,成为了皇帝。从乞丐到和尚为了生存,朱元璋在温饱线上挣扎,但他从未放弃,这可能也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自己,也不要低估任何人。只要他坚持,不放弃,他就有很大的成功希望。

俗话说,守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朱元璋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但朱元璋并不畏惧,查处贪官污吏,免去吸普通人血的权贵头衔,也不在乎历史上对他的批评。面对贪官污吏,他并不手软,基本上抓了一个执行。这种铁腕也造就了当时。

明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王朝,一个人统治了200多年,但也不得不面对历史上每个朝代都头疼的问题。那一年,汉高祖刘邦为了防止外敌匈奴入侵,选择了娶女儿和匈奴为妻。虽然他不是刘邦的亲生女儿,但被刘邦逼着攻打匈奴,几乎回不来了,只好吻她。

另一方面,明朝提倡的说法很是执拗:“无朝贡,无朝臣,无亲人,天子守国,王亡于国。”也许这种强硬的手段不一定是上策,但这种气节是非常硬朗的,明朝留后辈的硬核精神始终不能忘记,就是寸土不让,寸土山川誓死捍卫。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都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始夏,酷商,礼周,霸秦,强汉,乱晋,猛隋,盛唐,文宋,蛮元,烈明,奴清。其中在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封建朝代应该是烈明,毕竟“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是其最真实的写照。

强汉

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强盛的时期,在刘邦战胜项羽称帝建立汉朝后,一直推行休养生息的国策,最终开创了文景之治。等到汉武帝登基为帝后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通过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跟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开辟了一条繁荣的丝绸之路。最厉害的还是成功将匈奴打到了遥远地区,并顺利合并朝鲜,还将西域纳入版图,开创了所谓的汉武盛世。

盛唐

唐朝作为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在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后来的盛唐奠定非常扎实的基础,威名远镇海内外,最终形成了万邦来朝的局面。特别是当唐高继承贞观遗风开创了永徽之治的时候,唐朝变得越来越强大。等到唐玄宗即位后唐朝的发展到达巅峰,此时全国人口高达八千万,老百姓依然能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盛唐之名自然名副其实。

傲骨烈明

至于明朝为何被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很多人眼中的烈明,这就要从明朝的两位皇帝说起,他们分别是迁都北京的永乐皇帝和吊死煤山的崇祯皇帝。毕竟在明朝统一全国后,北方边境依然常年遭骚扰跟入侵,特别是一到冬天的时候,情况就更加严重。为此不得不修筑山海关,并且专门派士兵驻守在这里。由于北方长边遭受鞑靼、瓦剌以及北元蒙古势力的骚扰,依靠靖难之役登基为帝的朱棣不得不将都城从南京迁移到北平,以此起到更好的作用,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天子守国门”。

对于当时的永乐皇帝来说,将国都建在这个地方就是要时刻警惕边境的情况,一旦有突发情况能更快地面对跟解决。可惜的是,在明英宗第四次北伐时,遭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局面,明军最后在土木堡败于瓦剌。这不但改变了明朝同建州、海西女真、朝鲜之间的关系,还严重暴露了明朝外强中干的局面,为后来的祸事埋下了伏笔。

在明末的时候,受小冰河气候影响,国内很多地方都发生了粮食颗粒无收的情况,全国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此时的崇祯皇帝对内要面对来势汹汹你的李自成,对外还要面对虎视眈眈的后金势力。就在李自成攻下明朝首都后,不忍心百姓受到伤害的崇祯皇帝没有退缩一步,反而选择吊死在煤山。即便是在死的时候,依然展示了一位君主该有的傲气跟风骨,这就是所谓的“君王死社稷”。



都不是,所谓有骨气当然是对外的,我们国家自古就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封建时代都是内斗,几乎没有外敌,只是近代才被外国所侵略。要论骨气,近代为了解放全中国,多少人民英雄流血牺牲,近代这才是我们最有骨气的时代。

都不是,所谓骨干当然是外在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封建时代都是内斗,几乎没有外敌。只是到了近代才被外国侵略。近代,为了解放全中国,多少人民英雄流血牺牲,这是我们最有勇气得时代。

~


#古海龚# 明朝是不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 不称臣 不给钱 不和亲 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 -
(13992459130): 呵呵,结局并不好.最提起的还是汉朝,几乎杀绝匈奴

#古海龚# 大明是我汉人王朝最有骨气的一个朝代吗 -
(13992459130): 其一,明朝面对危机不屈不挠. 我们先看看明朝与汉朝的对比.长期以来,明朝边患的是蒙古,而汉朝则是匈奴.汉武帝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则是御驾亲征五征蒙古.明英宗确实有过在土木堡被俘的经历,但汉高祖当年同样也曾被匈奴兵...

#古海龚# 秦、汉、唐、宋、元、明、清哪个朝代最强盛?请以综合实力来评估
(13992459130): 有人对明朝极尽污蔑之能事,好象明朝是最不中用的朝代.其实,只要细心比较,就会发现明朝实为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和号称最强大的汉、唐比,明朝亦毫无愧色! ...

#古海龚# 中国封建时期影响力最大的朝代是什么 -
(13992459130): 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得朝代首选得应该是 汉朝 其次是 秦朝 唐朝 原因1.汉武帝时期奠定了我国目前领土疆域的蓝本. 2.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始了我国同世界的交流. 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奠定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基调. 4.自周朝“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之后几个实际的群雄割据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为我国经济、科技、国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5.自私一点,你我之所以是汉族人,就是因为有大汉朝的存在

#古海龚# 请问,中国历史上,由纯粹汉人建立的最辉煌的朝代,是汉朝还是唐朝??? -
(13992459130): 根据资料 唐朝的GDP占当时世界的26%,为全球第一,文化上诗歌的时代,画的时代,艺术的时代 汉朝GDP占当时世界的18%,全球第一,但是文化上不及唐朝.军事实力 汉朝85分(汉朝的军事相当稳定) 唐朝60分(后期丢人的程度完全掩盖了前期的辉煌,因为前面的辉煌,勉强给发及格) 经济文化 汉朝85分 唐朝100分 综合对比,两朝实力应该是平手.

#古海龚#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是哪个? -
(13992459130): (618年-907年) 始于高祖李渊,终于哀帝,共20帝.唐朝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达到了顶峰,其中以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为之最.唐高宗后,武则天称帝,国号「周」.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唐代中国在政治、经济、...

#古海龚# 中国历史上有骨气的人物有哪些?
(13992459130): 有很多啊.屈原,宁愿死也不愿看到国家灭亡的骨气.司马迁,宁愿忍受宫刑也不愿放弃生命放弃理想的骨气美.勾践,忍辱负重十多年只为心中的理想抱负不灭.苏武,被外敌捉走为其牧羊几十年只为心中有一信念~终有一天可以回到自己的国土.还有近代的康有为、梁启超等等很多人,他们都是很有骨气的,但只因各人所表现出来的方式不同.

#古海龚# 西汉和唐朝,哪个才是中国历史的巅峰 -
(13992459130): 唐朝才是颠峰,原因很简单,因为汉朝之前没有一个朝代为他打基础,而唐朝有汉朝为他打基础.就军事实力来讲,唐朝达到了颠峰,唐朝几乎所有兵器的制造水平都是世界最高水平,而且唐朝时期国际关系复杂,那时正是吐蕃和阿拉伯帝国崛...

#古海龚# 请写出从古到今我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三个人物.
(13992459130): 屈原项羽 文天祥

#古海龚# 中国哪个朝代是最强大的? -
(13992459130): 本人认为是元代,版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