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写出几首五言和七言的古诗名称 什么是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8
五言诗大全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州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言古诗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可以帮我查查有什么自拟的诗句吗

请写一首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孤帆泊何处? 天涯一望断人肠。
荆州和东吴是接壤的水乡,
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要停泊在何处?
抬眼向天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之极。

春江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春江渺茫,正好行船。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这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诗品·冲淡》)了。


第三句,撇景入情。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念去去千里烟波”,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句中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这一问实在是情至之文

前三句饱含感情,但又无迹可寻,直是含蓄。末句则卒章显意:朋友别了,“孤帆远影碧空尽”,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第四句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所谓“不胜歧路之泣”(蒋仲舒评)。“断人肠”点明别情,却并不伤于尽露。原因在于前三句已将此情孕育充分,结句点破,恰如水库开闸,感情的洪流一涌而出,源源不断。若无前三句的蓄势,就达不到这样持久动人的效果.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两联须作对仗。

诗体格律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与七律不同的是,五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多,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多,七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少。但这个原因不是绝对的,在首句入韵的情况下,依然有首联用对仗的例子。

五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
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
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入韵仄起式(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韵脚要求用平声。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规,而且以仄起式为常见。)

〇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示例: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第二种格式:首句不入韵仄起式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示例: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第三种格式:首句入韵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第四种格式:首句不入韵平起式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七言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成熟于杜甫。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诗体格律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
第一种格式

平起首句入韵

〇平〇仄仄平平,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示例: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第二种格式

平起首句不入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示例:

酬乐天扬州(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第三种格式

仄起首句入韵

〇仄平平仄仄平,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四种格式

仄起首句不入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山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传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五言绝句

简称五绝是出现于汉朝,成熟于唐代的一种近体诗。四句,每句五个字。现时,五绝被认为近体诗中最难写的体裁,因为它字数最少,表达的意思不可太多,要言简意赅。

诗体简介

五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各家解释并不一致。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而六言绝句较为少见。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做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五言绝句不是唐代诗人创造的,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一、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诗歌,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张谦宜对此就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

五绝在初唐时起点较高,像“初唐四杰”、宋之问等都有佳作,特别是王勃的五绝,以其优柔不迫被沈德潜誉为“正声之始”。盛唐时,崔国辅、孟浩然、储光羲、祖咏等一大批文人对五绝作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其中王维、李白更是把五绝的创作推向了极致,使五绝发展达到了繁盛的顶峰。

五言绝句也称五绝,有四种常见格式。(〇表示可仄可平)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
〇仄仄平平。

示例: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
〇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
〇仄仄平平

示例:

塞下曲(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〇平平仄仄
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示例:

夜宿山寺(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感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

平平仄仄平
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示例:

听鼓(李商隐)

城头叠骨声     
城下暮江清       
欲问渔阳掺       
时无祢正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七言绝句又称为七绝,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每句七个字的绝句。
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声同韵;第三句仄声不同韵。第二四句倒数第三字通常为仄音;整首诗的意境高,文辞雅,寓意深。

七言绝句有四种常见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示例: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辞”字属平声,末字“间”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如: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示例:

夜读范至能(陆游)

公卿有党排宗泽
帷幄无人用岳飞
遗老不应知此恨
亦逢汗节解沾衣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卿”字属平声,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声字,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

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苏台揽古(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苑”字属仄声,末字“新”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个”字属仄声,末字“柳”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韦映泳# 求初中学过的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古体诗 宋词 元曲各一首 在线等 加急!!! -
(17736018896): 五言绝句: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七言绝句: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韦映泳# 请自创一首五言或七言的古体诗 -
(17736018896): 春风拂面倚窗立, 夏日似火灼泪滴, 秋思绵长半忧喜, 冬忆永存吾梦里...

#韦映泳# 请写一首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
(17736018896): 长沙码子用心原创: 《七绝·咏李广》 一生戎马谓何求,汉塞胡天战未休. 飞将岂因名利累,丹心碧血照千秋. 声律:七绝平起平收式; 韵律:《平水韵》 《七绝·咏韩信》 胯辱英雄气更长,一朝拜将任腾骧. 功高盖世终招忌,空叹千秋野墓荒. 声律:七绝仄起平收式; 韵律:《平水韵》 《五绝·叹孔明》 祭风烧赤壁, 妙计赚荆州. 可叹隆中对, 祁山恨未休. 《五绝·咏范蠡》 略施韬晦计, 助越胜强吴. 名利皆抛却, 翩跹泛太湖. 声律:七绝平起仄收式; 韵律:《平水韵》 --心到神知 缘来如此-- --若想交流 请发消息--

#韦映泳# 找一首诗经里的五言诗和七言诗 -
(17736018896): 《诗经》里没有严格的五言和七言吧.除了四言,就是杂言体了吧.到了汉代的时候,五言诗才慢慢形成.

#韦映泳# 小学语文题 -
(17736018896): “驼头”象征抗旱 “鹿角”象征健康长寿 “蛇颈”象征灵活多变 “龟眼”象征富有灵气 “鱼鳞”象征神圣的防卫 “虎掌”象征英勇不屈 “鹰爪”象征腾云驾雾,勇敢果断

#韦映泳# 请古文高手帮忙在下写一首5言或7言的律诗 -
(17736018896): 凉风黄叶共斜晖, 一夜秋声到翠帏;(翠帏:若不合适,可“锦帏”) 嘉梦无心花寂寞, 初晨有露草芳菲. 休言彩凤青云意, 岂有兰章日月辉; 名利原非安乐处, 书声菊影暂相依. 这是一首严谨的律诗,押平水韵“上平五微” ,平仄无拗句,对仗还算工稳.哈哈,再说就成卖瓜了. 诗还是上进一些好,不要太颓废了,这容易招感坏运气 -------- 说得远了,确实.

#韦映泳# 急求一首七言绝句或五言绝句.重点是难写的字多一点,不认识的字多一点更好. - 作业帮
(17736018896):[答案]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邑人 郑兰枝: 芳塘如鉴正清兮,渔筏随风看不迷. 几朵芦花浮水净,半竿山日落湖低. 鹭飞矶上霜千点,鱼织波心绢一溪. 自有...

#韦映泳# 帮写一首5言或7言的绝句 -
(17736018896): 两蹙颦眉若漪澜 一串珠喉抵万金 豆蔻娇年花中影 情去烟霞念无垠

#韦映泳# 请大家作一首五言或者七言的古诗?
(17736018896): 弓长射大雕, 草明水上飘. 生日有人祝, 快乐任逍遥. 萌升夜水崖 生有花一匝 日出伴红霞 快舟去客家 乐者刺琵琶

#韦映泳# 求一首经典的六句 五或七言古诗
(17736018896): 前世携手赴黄泉, 奈何桥畔珠泪涟. 今生无悔亦无憾, 只盼来世续前缘. 笑饮孟婆汤一碗, 不忘彼此聚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