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月球,阿波罗11号 阿波罗11号的成员简介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球是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

轨道半径: 距地球384,400千米
行星直径: 3476千米
质量: 7.35e22千克

古罗马人称之为Luna,古希腊人称之为Selene或阿尔特弥斯(月亮与狩猎的女神),另外在其他神话中它还有许多名字。

理所当然,月球早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道。它是空中仅次于太阳的第二亮物体。由于月球每月绕地球公转一周,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角度不断变化;我们把它叫做一个朔望月。一个连续新月的出现需要29.5天(709小时),随月球轨道周期(由恒星测量)因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变化而变化。

由于它的大小与组成,月球有时被分为类地“行星”,与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分在一起。

月球由苏联飞行器月球2号于1959年代表人类第一次拜访,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非地球星体上探索。第一次在着陆则在1969年6月20日(你记得你在哪儿吗?);后一次在1972年12月。月球也是唯一一个被采回表面样本的星球。在1994年夏天,月球被Clementine飞行器大范围地作了地图映象。月球勘探者号如今正绕着月球转。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场形成了有趣的现象。最显而易见的便是潮汐现象。月球正对地球一点的引力为最大,反面一点则相对弱小一些。地球,特别是海洋并不是完全地固定的,而是朝月球方向略有延伸的。从地球表面为透视角观察的话,会看到地球表面的两个膨胀点,一个正对月球,另一个则正对反面。这效果对海洋比对因态地壳强烈得多,所以海洋处膨胀得更高。另外因为地球自转比月球在轨道上快,膨胀每天一次,每天的大潮一共有两次。
但是地球也并不完全是一个流体,地球的自转导致地球在正对月球下方的膨胀非常轻微。这意味着由于地球自转扭力及月球上的加速度影响,使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影响力并不十分确切地存在于两球心连线上。这也使得地球不断向月球提供自转能量,使得自转速度每世纪减慢1.5微秒,也使月球公转地球轨道每年增加3.8米。(相反的结果也导致了火卫一和海卫一的不寻常公转轨道)。
不对称的引力交互作用也使月球自转同步。比如,它的轨道位相始终相对固定,使得朝向地球的一面不变。由于地球的自转因月球的影响而减缓,所以在很早以前,月球的自转速度也因地球而减缓,不过在那时作用力要强烈得多。当月球的自转速度减缓到适合自己轨道周期时(这样膨胀点就在地球正对点),就没有任何的多余扭力了,这样月球的情形就稳定了。这种情况也类似地发生在太阳系其他卫星上。最终,地球的自转也将慢到合适于月球周期,就像冥王星和冥卫一的情况一样。

自然,月球也显得不太稳定(由于它的不太圆的轨道)以致于较远端的一部分度数可不定时地看到,但大多数远端表面(左图)一直无法完全观测,直到苏联飞船月球3号1959年上天对其进行拍摄才解决了问题。(注意:这里并没有什么“黑暗面”在月亮上;月球的所有部分都能得到半日照时间。一些对“黑暗面”的称谓往往是指月亮不为人所见的另一面,因为“黑暗”有“不为人知”之意。这种称谓在今天不够正确)。

月球没有大气层。但是来自Clementine飞行器的证据表明可能在月球南极,处于永久阴暗面的大环行山处有固态水--冰。这如今已由月球勘探者号飞船证实。显然月球北极也有冰,这样未来月球探索的代价将略微便宜一些!

月球的外壳平均厚68千米,从Mare Crisium下的零公里到背面Korolev环行山的107千米。地壳下是地幔,可能也是它的内核。然而它并不像地球的地幔,月球的只是部分特别炽热。奇怪的是,月球的质心与它的几何地理中心向地球方向偏移了2千米。同样,在这一侧其地壳也较薄。

月球表面有两种主要地形:巨大的环形山与古老的高原和相对平滑与年轻的maria。maria地形(覆盖月球表面达16%)是由火山喷出的炽热的熔岩冲蚀出的。大部分的表面是由灰土层尘埃与流星撞击的石头碎片覆盖。出于未知的理由,maria地形集中于靠近于地球的一面。

大多数靠近地球的环形山,火山由科学历史上的著名的称谓命名,如第谷,哥白尼和托勒密。背面的则多用近代的命名,如阿波罗,加加林和Korolev(因为第一张照片由月球3号拍到,所以具有显而易见的俄罗斯偏向)。另外,类似于近地区,月球背面也有巨形环形山South Pole-Aitken,直径2250千米,深12千米,使它成为太阳系最大的撞击盆地,并在西侧形成了山中山,成了太阳系中重环山的典型。(从地球上看;左侧图的正中)。

阿波罗号和月球号计划带回了一块重382千克的石头样本。这些提供给了我们有关月球的详细知识。它们具有特别的价值,在月球上着陆后的廿年,科学家们还是在这快最期的样本上做研究。

月球表面上的绝大多数石头看来都有30到46亿岁,这与地球上的超过30亿岁的极稀少的石头有偶然的巧合。这样,月球就提供了太阳系早期历史的在地球上无法找到的证据。

根据早先的对阿波罗样本的研究,有关月球的起源并不一致,主要有三种理论:co-accretion同生说,主张地球与月球同时形成于太阳星云;fission分裂说,主张月球是由地球上分裂出去; capture捕捉说,主张月球形成于其他地方,后来为地球所捕捉。这些理论证据都不足,但是来自月亮石头的最新和最详细的信息引出了impact撞击说:地球曾被一个大物体(相当于火星大小甚至更大)撞击,月球则是由喷射出的部份形成。不断又有新信息被发现,但撞击说如今被广泛接受。

月球并没有全球性磁场,但是它的一些表面石头存有剩余的吸引力,表明月球早期曾有过全球性磁场。

由于没有大气和磁场,月球表面赤裸裸地遭受太阳风的攻击。在它剩余的40余亿年光阴里,大量来自太阳风的氢离子将植入其表面。由阿波罗返回的样本证明了它对研究太阳风的价值。月球上的氢可能在未来当作燃料使用

1969年7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9点32分,卡纳维拉尔角月球港,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土星V运载火箭喷出巨大的火焰,携着“阿波罗11号”飞船徐徐上升。26秒后,第一级火箭完成使命,自动脱离。2分42秒后,第二级火箭点火。此时飞船的速度是每秒2.7公里。3分17秒后,救生火箭被甩掉。9分11秒时,第二级火箭分离,飞船的速度上升到每秒6.8公里。
9分5秒后,第三级火箭暂时点火了两分半钟,使宇宙飞船的速度增加到7.67公里/秒,从而进入环绕地球的轨道。几圈之后,飞船脱离地球轨道,向月球背面飞去。发动机熄火、此时宇航员进入“失重”状态。失重就是感觉不到重量,不仅人,宇宙飞船上的牙刷、小刀等,稍稍动一下,就可以飞起来。飞船上不管是坐,是站,还是倒悬着都是一样的。看来,人脱离了地球引力
7月19日清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绕月轨道。宇宙飞船的服务舱发动机开动,飞船开始绕月飞行。上午8点30分,三位宇航员用了近五个小时检查每一个仪器和系统,而休斯敦宇航中心则把世界各地搜集来的数据发给飞船。

第二天早上9点22分,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进入登月舱,登月舱驾驶员考林斯将指挥舱和登月舱的通道封闭,他不参加登月活动。“阿波罗11号”有指令舱、服务舱和登月舱。登月舱被称为“鹰”。

13点47分,“鹰”离开指挥舱,向月球接近。“鹰”以每秒8米的速度下降,当到达离地只有150米的高度时,阿姆斯特朗通过观察窗发现着陆点不对劲:下面是一个直径达180米的火山口。关键时刻,指令长加足登月舱马力,使“鹰”跃过危险地带。终于,下午16点11分40秒,“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舱到达月面。
月球上温差大,热可达120℃,冷可到—140℃;另外还有强烈的宇宙射线,以及天外来的小陨石和宇宙尘。它们以每小时两万多公里的速度落在地上,给宇航员以极大的挑战。而且月球又无空气,谈话也听不见,真让人担心。可是“阿波罗11号”飞船宇航员穿的衣服却可保证人员万无一失,宇宙服可分两种,它们柔软、绝热、不导电、质量轻且耐磨。像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穿的叫舱外服,考林斯穿的叫舱内服。舱内服分三层,外层是保护层,中间是富有弹性的硅系列橡胶布,并密封注了氧气,里层能控制温度。舱外服比舱内服外面多了一个重8.6公斤的外保护层,可以防止宇宙微陨石的意外“伤害”;其贴肉部分还有一层水冷却衣,衣服上面的尼龙布布满了注水的小细管,能带走体内的热量。

据俄罗斯《真理报》6日报道说,当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踏足月球时,曾看到了3个直径15米到30米的不明飞行物(UFO),但美国宇航局(NASA)隐瞒了这一发现。直到多年后,阿姆斯特朗的一名助手和NASA前官员克里斯托弗·克拉夫特等人才披露了宇航员在月球上遭遇UFO的惊人内幕。

登月途中遭“光球”跟踪害怕是苏联“太空鱼雷”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载着3名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和迈克尔·柯林斯发射升空,展开了人类首次登月之旅。

然而出发后没多久,飞船上的宇航员就遭遇了一些奇怪的事情,他们发现飞船后面跟随着一些“闪亮的光球”,这些“光球”以同样的飞行轨迹跟随着“阿波罗11号”一路飞行。

当宇航员将观测到UFO的情况向休斯敦地面任务控制中心汇报后,引起了巨大的震惊和担忧。一些NASA官员认为,这一定是美国“太空争霸赛”的最大对头———苏联玩的“肮脏把戏”。其中一种理论甚至认为,苏联为了挫败美国的登月计划,用火箭秘密发射“太空鱼雷”跟踪“阿波罗11号”,试图将其炸毁在太空中。

NASA迅速切换通讯频道宇航员通话内容成秘密

“阿波罗11号”飞抵月球轨道后,“鹰号”登月舱载着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降到月球表面。当时,全世界都在倾听从月球上传回的声音。

宇航员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怪:“我看到了许多小陨坑,有的直径只有6米到15米。在离我们登月舱半英里外的地方,显然有一些轨迹,看起来就好像是一辆坦克留下的一样。”

突然间,数百万电视观众听到无线电中传来了类似火车头或电锯发出的混合声音。

阿姆斯特朗更换了一个频道继续对地面控制中心说:“我想知道这儿到底发生了什么。”

地面控制中心问:“怎么了?那儿有什么事不对头吗?”

宇航员说:“阁下,那儿有许多大东西!老天,它们真的非常大!它们正坐在大陨坑的另一头,它们正在月球上看着我们到来!”

没有人知道阿姆斯特朗说的是什么,因为NASA已经迅速切换到了安全通讯频道,防止阿姆斯特朗后来说的话被全世界听到。

前NASA官员披露“秘密通话”内容“它们正在那儿看着我们”

多年后,阿姆斯特朗的助手回忆说:“3个UFO曾逼近到距他们的飞船(阿波罗11号)只有1米远的地方。当他们乘坐登月舱降落到月球表面时,他们看到,在陨石坑的边缘,停着3个直径15米到30米的UFO!”

另一名官员克里斯托弗·克拉夫特在离开

NASA后,也曾向朋友披露“阿波罗11号”宇航员和地面控制中心令人震惊的通话内容,这段未得到任何在职NASA官员证实的对话已风靡各大UFO网站———

阿波罗11号:“那儿有些大东西,不、不、不……那不是错觉,没有人会相信我们看到的一切!”

休斯敦:“什么?什么?什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出了什么差错?”

阿波罗11号:“它们已经降落在了表面。”

休斯敦:“那儿有什么?”

阿波罗11号:“我们看到了一些来访者,它们正在看着我们。”

休斯敦:“重复你说的最后信息。”

阿波罗11号:“我看到了其他太空船,它们排列在陨石坑的另一头。”

休斯敦:“请重复,请重复!”

阿波罗11号:“我的手在发抖,无法做任何事。拍下它们?如果这该死的照相机能拍下任何东西。”

休斯敦:“镇静,保持镇静,那巨大的隆隆声是UFO发出的吗?”

阿波罗11号:“它们降落在了那儿,它们正在看着我们。”
月 球

月球的起源莫衷一是:

对月球的起源,大致有三大派,但仍未定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是46亿年前,与地球一样是宇宙的气体和尘埃形成的;另一些人则认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从地球分裂出去的。然而,太阳神号几次带回的数据显示,月球和地球的组成成份大不相同。不少的科学家认为,月球在很多年以前,偶然被吸入地心引力范围,因而才意外地纳入地球的轨道。 但也有人引用天体力学来反对这种说法。

月球较地球古老:

令科学家惊讶的是,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有99%比地球上90%的古老岩石还要老。 太空人携回的月球岩石,已被测定有43亿年至46亿年的历史,这已相当于太阳系的历史了。

土壤比岩石更久远:

美国太空人首次登陆的“宁静海”,土壤的年代竟比岩石久远。据分析,两者相差10 亿年之久。由化学分析显示,月球上的土壤并非由岩石演变,可能来自别的地方。

受撞击会发出巨响:

太阳神号在探月时,月球登陆艇和火箭返航时,都会撞到月球表面。 但每次都会使月球像大铜锣或大钟一样响起来,阿波罗12号探月时,月球的回声还持续了4个小时, 目前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解释这种现象。

黑影区有稀有金属:

在地球上看月球时,会看到有些黑影,太空人登陆到这个平原状的黑影区时,发现很难在它的表面上钻孔,经研究这里的土壤样品中含有金属元素如钛、锫、钇等, 科学家们为此感到十分惊异,因为这些金属元素要在相当高的热度---摄氏6000度以上才可能熔化,并与周围的岩石混合在一些。

纯铁粒子不会生锈:

宇航员们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品中,都含有纯铁的粒子, 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纯铁粒子并非来自陨石。有专家报导,这些纯铁粒子带回地球后,好多年都未生过锈,纯铁不生锈在科学界还是破天荒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

表面光滑如镜子:

月球表面不少地方光滑如镜。好像被什么不知来源的酷热“烫”过了一样。 专家们分析说,这儿并非是由巨大的陨石撞击而造成的,有些科学家则认为,太阳爆出来的高热才是主要的因素。

具有磁性使人震惊:

早期的月球研究,都说月球上没有磁场,近年来在分析月球岩石后,才知道它有强烈的磁性。然而月球的岩石真有磁场,则应有个铁质的核心才对,但现在的资料又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巨大的热核心不可能存在于月球的里面,也不可能从地球上的磁场获得磁性, 因为月球若要从地球上获得磁性,就必须很接近地球,果真如此,它恐怕会被地心力弄毁了。

外壳底部的浓缩物:

太空探测带回来的资料显示,月球的外壳底下有大块的浓缩物而且还有一股吸引力, 太空船飞过时禁不住要倾斜。科学家只知道这些浓缩物是一种又重又密的物质, 其余就一无所知了。

第一件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是前苏联的无人登陆器月球2号,它于1959年9月14日撞向月面。月球3号在同年10月7日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月球9号则是第一艘在月球软著陆的登陆器,它于1966年2月3日传回由月面上拍摄的照片。另外,月球10号于1966年3月31日成功入轨,成为月球第一颗人造卫星。

在冷战期间,美利坚合众国和前苏联一直希望在太空科技领先对方。这场太空竞赛在1969年7月20日第一名人类登陆月球时进入高潮。美利坚合众国阿波罗11号的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是踏足月球的第一人,而尤金·塞尔南则是最后一个站立在月球上的人,他是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任务的成员。参看: 月球宇航员列表

阿波罗11号的太空人留下了一块9英吋乘7英吋的不锈钢牌匾在月球表面,以纪念这次登陆及为有可能发现它的其他生物提供一些资料。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吗?
1969年7月20日

哪个国家哪个宇航员第一个登上月球?
美国

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
1 --分裂说--
在地球形成后初期,地球的自转速度很快,产生的远心力很大,所以地球的
一部分从地球上分裂出去,形成了月球。
2 --聚积说--
月亮在地球附近,和地球一样,由气体和宇宙灰尘聚积而形成。
3 --捕获说--
月亮是在太阳系的其他地方形成,偶然性的因为地球的重力而被地球捕获
成为卫星。
4 --巨大冲击说--最新的说法
一个大约火星大的天体撞在了原始地球上,因碰撞而引起的碎片形成了月亮

你知道月球上有那些可以利用的资源?
1、矿产资源:月岩中含有地壳里的全部化学元素和约60种矿藏,还富含地球上没有的能源氦3,是核聚变反应最理想的燃料。
2、太阳能资源:月球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没有削弱,因此利用太阳能的条件较好。
3、空间资源:月球上高真空、强辐射、失重等条件,可用于进行太空实验,甚至建太空工厂。
月球是人类星际航行的第一站和星际迁移的中转站。

人造月亮是怎么一回事?
将来,也许是不久的将来,当你仰望晴朗的夜空时,会发现两个“月亮”:一个是洁白明晰的月球,另一个则是美国发射的“气球卫星”。后者是美国研究人员于1980年1月在!日金山举行的科学发展年会上提出来的。这是一颗特殊的卫星,将在地球大气的平流层中环绕地球运转,离地面仅30千米左右。从地面看上去,它明亮如月,最富想像力的科学家们也就给它取了个名字:人造“月亮”,即“明星”之意。
这颗环绕平流层运转的“明星”与众不同,它的球壁是双层的,用极其轻便的材料制成,球壁之间充满着26℃的空气。这颗人造“月亮”直径达1800米,空重6000吨,有效载重也是6000吨,大约为飞船载重的200倍;造价15亿美元,只及飞船的1/5。宇航员在球体里工作,用不着穿复杂的宇宙服,配有“U—2”型高空侦察机飞行员的一套装备也就可以了。
然而,发射这颗气球卫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照明。它是~颗用途广泛的“万能’卫星。
首先,它可以用作通信卫星。相比之下,它的覆盖范围虽然没有同步轨道上的通信卫星大,但是它所需的功率却比其它卫星小得多。
用它作军事监察站可以吗?完全可以。像月亮一样,它能照亮那些模糊不清的目标,还能把激光束或粒子束导向攻击目标。如果在卫星上安上稳定器,还能用来发射火箭。
其实,它又是最理想的空间观测站、气象观察站和科学实验站。以气象观察为例,它可以连带向地面发送气象参数,提供海水温度、海面风速、海浪高度和长度等有关资料。你想进行改造气候的各种试验吗,它也能帮你的忙。比如,在卫星上只要用22-60CHz的微波照射云层就能驱散云雾,甚至通过对平流层的电离作用和导性作用还可用来改变气候。
人造“月亮”还能作发电站之用。这是一个全天工作的发电厂。电厂发出的电一部分可用于加热气球上的空气,其余部分将以2.5CHz的微波形式输送到地面上。
最后,气球卫星还能用来探测平流层的污染情况,甚至帮助我们获得流落地面的微生物、细菌和病毒等有关情报。
一星多用的人造月球大有可为。
也许人们会担心,隐居平流层的气球卫星会不会受到风的严重干扰而使它像醉汉一样晃晃悠悠呢?这种担忧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夏季在20千米和冬季在25千米以上的高空,风速几乎等于零。
那么气球卫星究竟是圆的还是方的呢?目前,多数人希望造一个六边形的人造“月亮”。尽管它的样子还未正式定下来,但是,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卫星只能带到平流层里去充气,否则,要把这样一个又粗又大的气球直接从地面送上平流层又谈何容易呢!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月球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最近时(近地点)约36万3300公里,最远时(远地点)约40万5500公里,平均约38万4400公里。

月海是海吗?
所谓的月海,并非月球上面的海洋。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在月球上发现液态的水。其之所以被称之为“海”,是因为早期的观察者,发现到月面有部分地区较暗。而在当时无法清晰观察到月球表面的情况下,观察者们按照其对地球的认识,猜测该地区为海洋,因而其反光度比其他地方较低。相对地,其他比较光亮的地方也就被称之为月陆了。此外,还有被称为湖的“月湖”;被称为湾的“月湾”;被称为沼的“月沼”。

最大的月海叫什么?
风暴洋,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

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
月球年龄之谜: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据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的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月球的半径是多少?
1738公里

为什么会发生日食现象?
日食是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这时是农历初一。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地球上月影里的人们开始看到阳光逐渐减弱,太阳面被圆的黑影遮住,天色转暗,全部遮住时,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恒星和行星,几分钟后,从月球黑影边缘逐渐露出阳光,开始生光、复圆。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食。月球把太阳全部挡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时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央部分发生日环食。发生日全食的延续时间不超过7分58秒。我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记录,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确切的日食记录。

阿波罗11号在太空有什么故事???~

1969年7月16日,载有三名宇航员的“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进入太空,经过四天的航行,也就是整整31年前的今天,两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首次登上了月球。为了纪念“登月之旅”,凤凰卫视中文台记者许戈辉采访了现已70岁的奥尔德林。“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的这句名言曾使亿万人激动不已,但谁又知道,如果这一步没有成功迈出,又会怎样呢?目前,一些科学家对31年前登月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相信最准确的答案将会是历史给出的。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更有兴趣听一听奥尔德林怎么说。

出发前不知悼文已写好

“这些勇敢的人来到这里,打破了它的平静,但最终却要在平静中死去。他们清楚自己已经失去生还的机会,但他们更知道这种牺牲将给整个人类带来新的希望。”这是登月前美国政府为出发的宇航员写好的悼文大意。

记者:美国《洛杉矶时报》披露,在阿波罗11号登月前,美国政府已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尼克松总统甚至请人写了一篇悼文,以备不时之需。你知道这些吗?

奥尔德林(以下简称“奥”):不,我事先并不知道。不过我觉得我们也并不需要知道。我们对不幸不会加以细想,而要保持完成任务的乐观态度。我们不会去做无谓的担心,因为那只能加深自己的恐惧,而恐惧令人的视野收窄乃至破坏表现。那位准备悼文的人是位知名人士,我曾跟他谈过话。

从地球到月球的路

奥尔德林说,人类的首次登月并不像大家想像中那么富有浪漫气息。

记者:你踏上月球的第一步时,感觉怎样?一切就像你所期待的吗?

奥:跟我期待的相似。那天空像天鹅绒一般漆黑,衬托着被太阳照得光芒耀目的月面,黑漆漆的,地平线的弧度向前延伸。行动是十分容易,但都是慢动作,这是因为引力小,而太空衣也限制了我们的灵活性。现在要重组当时的画面挺困难的。

记者:能否告诉我,阿波罗11号升空前那十秒倒数时你在想着些什么?

奥:我记不起当时在想什么。我们经历着那些事情,冷静地执行程序,只希望一切顺利。我想最重要的是尽量提高警觉,观察正在发生的一切。希望事事顺利。

谁说月球上可以看到长城

一直以来有个说法,在月球上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人工建筑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奥尔德林说,那是一个误解。

记者:从月球看到地球是怎样的?你当时有什么感觉?

奥:要看到地球并不容易,因为她就在你的头顶上,而我们的面罩不方便让我们向上望。我们只能作匆匆一瞥知道她在那儿。可以这样说,虽然人们都想问我们当时的感受,但我们到那里的任务并不是要回来告诉人们我们的感受。我们被送到那里去工作、去执行探险,为后来的人铺路。

记者:在月球上真的能看到万里长城吗?

奥:我可以告诉所有的中国人,在月球上是看不到万里长城的。那是电视对答上产生的误解和人们对事实不了解所造成的。长城是狭窄而且不规则的,在轨道上,很难看到不规则的事物。如果是从机场通往城市的宽大直路,那会比不规则的长城更容易被看见。除非你能用肉眼在2.88公里以外看到一根头发,才有可能在月球上看到万里长城。

火星比月亮

更适合人类居住

探索外太空长期以来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而日益拥挤与恶化的环境则迫使人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把目光投向毗邻的星球。

记者:月球上可能存在生命吗?

奥:不……

记者:那么火星又怎样?

奥:有可能……千万年前火星可能有生命,这个很难说。

记者:你可以预言人们何时会踏上火星吗?

奥:如果政府做了我认为应该做的事,我可以预言。定下计划,然后付诸实行,并不时进行改进。但是我们还没有这样做,不论是太空计划或是宇航局都没有。如果有的话,我认为二十年后我们就可以登陆火星。

记者:登月的其中一项重要目的,是寻找地球以外能供人居住的所在地。你认为月球值得探索和发展,成为能供人类移民的所在地吗?

奥:数千年后的未来,人类会创建出很多很多不能想象的事物。到了某个程度,一个有责任感的文明社会,应该确保这个文明能继续存活。月球是其中一个人类有可能居住的地方,不过火星就更加适合了,它比月球更像地球。所以设立一个供人类移民的所在地,火星是个理想的选择。

记者:你认为用太空船把人类送到月球的真正意义何在?

奥:我从月球回来的那一天,看到电视上的重播。我认识到,到月球的基本目的,并非我们带回来那些石头,也非我们当时说的恐惧、欢乐等话,而是在地球的人见证到这创举。这一切对他们的生命有正面的影响。

布兹·奥尔德林出生于1930年1月20日,1952年加入空军,稍后成为内华达州一家空军基地的指挥员。在麻省理工学院他完成了宇航专业的博士论文。1963年他被美国宇航局选为宇航员。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奥尔德林、阿姆斯特朗和柯林斯飞向月球。根据美国官方公布的消息,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成为首先在月球上印下人类足迹的人。他们在月球上探险并收集岩石,第二天在登月舱轨道上60米与柯林斯会合。1972年奥尔德林从空军退休后进入商界。关于在月球空间的经历,他发表了两篇作品《重返地球》和《人从地球来》。最近他还发表了关于月球的一篇科幻小说并致力于帮助普通人进行太空旅行,实现太空梦想。

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 (Neil Alden Armstrong) 1930年8月5日生于俄亥俄州瓦帕科内塔。1955年获珀杜大学航空工程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49-1952年在美国海军服役(飞行驾驶员)。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 。1955年进入国家航空技术顾问委员会(即后来的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刘易斯飞行推进实验室工作,后在委员会设在加利福尼亚的爱德华兹高速飞行站任试飞员。1962年至1970年在休斯敦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载人宇宙飞船中心任宇航员。1966年3月为“双子星座-8”号宇宙飞船特级驾驶员。1969年7月16日,同奥尔德林和柯林斯(由他担任指令长)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飞向月球。7月20日,由阿姆斯特朗操纵“鹰”号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当天下午10时左右他和奥尔德林跨出登月舱,踏上月面。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当时他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常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他们在月球上度过21个小时,21日从月球起飞,24日返回地球。1970年至1971年在华盛顿的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总部任高级研究和技术办公室副主任。1971年从宇航局退职后,任辛辛那提大学航空工程学教授至1979年。1985年3月任太空问题全国委员会成员。1986年2月任调查航天飞机事故的总统委员会副主席。八十年代起,他还曾担任多所公司的董事或董事长。1999年7月20日,美国在华盛顿航空航天博物馆举行仪式,纪念人类首次登月30周年。戈尔副总统在仪式上将“兰利金质奖章”授予首次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埃德温·奥尔德林以及驾驶指令舱的迈克尔·柯林斯。2012年8月25日,因心脏搭桥手术后的并发症逝世,享年82岁。其家人在一份声明中称,阿姆斯特朗死于8月初心脏搭桥手术后的并发症 。 巴兹·奥尔德林 (Buzz Aldrin)上校,博士,(出生于1930年1月20日,原名埃德温·尤金·奥尔德林(Edwin Eugene Aldrin, Jr.))曾是一名美国飞行员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以在执行第一次载人登月任务阿波罗11号时成为第二名(在尼尔·阿姆斯特朗之后)踏上月球的人而闻名。1951年以全班第三名的成绩获得科学学士学位。在朝鲜战争期间,奥尔德林作为美国空军少尉参战,1963年10月,奥尔德林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选入第三组宇航员。1969年7月20由阿姆斯特朗操纵“鹰”号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当天下午10时左右他和阿姆斯特朗跨出登月舱,1972年3月,奥尔德林在服役21年后正式从空军退役。1988年奥尔德林将名字改成“巴兹”2012年参与《宇宙兄弟》拍摄,在片中扮演自己,作为开导南波六太(小栗旬)的登月前辈登场 1930年10月31日 出生于意大利.罗马迈克尔·科林斯(Michael Collins,1930年10月31日-)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宇航员,执行过双子星10号以及阿波罗11号任务。是人类首次登月的机组成员之一但他当时没有登月,因为他是机组指令长。


#干凝蒋# 阿波罗11号发射的精确时间 -
(15061799969): 1969年7月16日早晨9点32分,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连同它的三十六层楼房高的土星5号火箭在肯尼迪角的39A综合发射台发射了.在飞船上的是民航机长尼尔-阿姆斯特朗和两个空军军官小埃德温-“嗡嗡叫”奥尔德林上校和迈克尔-科林斯中校.土星号的第三级把他们送进了一条一百一十八英里高的轨道.把一切工作系统检查了两个半小时之后,他们再度发动了第三级火箭,这使他们获得了每小时二万四千二百四十五英里的速度,脱离地球大气层向二十五万英里外的月球前进.

#干凝蒋# 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 (国)宇航员 .而首先登上月球的宇宙飞船叫 - 作业帮
(15061799969):[答案] 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 俄(国)宇航员尤里·加加林.而首先登上月球的宇宙飞船叫阿波罗11号.

#干凝蒋# 阿波罗11号登月是骗局吗 -
(15061799969): 阿波罗计划(Apollo Project),又称阿波罗工程,是美国从1961年到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征...

#干凝蒋# 是哪一艘宇宙飞船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愿望
(15061799969): 1969年7月24日,乘载3名宇航员的阿波罗11号安全地溅落到太平洋中.经过18天的隔离,确信宇航员没有被月亮上的微生物污染,尼尔·阿姆斯特朗、爱德文·奥尔德林和迈克尔·科林斯3位宇航员才从阿波罗11号下来.他们的这次20世纪的旅行为太空探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次月球登陆开辟了太空探测的新纪元. 7月21日,格林威治时间12点56分,“阿波罗”11号成功地在月球上着落.

#干凝蒋# 人类第一次登月 -
(15061799969): 1969年7月16日上午,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飞行.参加这次飞行的有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在美国东部时...

#干凝蒋# "阿波罗11号"登月是骗局吗
(15061799969): 假的, 1.阿波罗登月照片纯属伪造 根据美国宇航局公布的资料计算,当时太阳光与月面间的入射角只有6-7度左右,但那张插上月球的星条旗的照片显示,阳光入射角大约近30度.照片中出现的阴影夹角应该在“跨出第一步”后46小时才可能得...

#干凝蒋# 人类第一次登月是在哪一年?谁第一个上了月球 - 作业帮
(15061799969):[答案] 1.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1969年7月21日. 2.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美国阿波罗11号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 3.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它的地质资源是什么? 起源假说有三种:共生说,认为月球和...

#干凝蒋#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什么时候?
(15061799969): 1969年7月20日

#干凝蒋# 美国是于哪一年宇宙飞船登月成功 -
(15061799969): 在美国东部时间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2秒,宇宙飞船登月成功,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 在发射现场超过一百万的人群之外,全世界约有创记录的六亿人观看了发射的现场直播.尼克松...

#干凝蒋# 人类首次登月是哪一年? -
(15061799969): 人类登月49周年:月球仍在那里,我们何日再去?7月20日消息,“霍金再发警告不要登月?”“阿波罗11号登月是在摄影棚伪造的骗局?”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载3名宇航员成功登月;49年前的今天,人类首次完成登月壮举.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