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这首诗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这得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这首诗以外在的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那种豪放飘逸的风格,同时豪放中亦不失其悲壮,夸张中有着浓烈的悲剧色彩。

一、外在的豪放飘逸:

《行路难》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该诗抒情主人公不满足于豪华的物质享受,不屈于艰难的现实处境,不甘心于闲居野处、独善其身,一以奋其智能、兼济天下为己任。尤其可贵的是他对理想的追求抱有不可动摇的乐观信念,这正是豪迈奋发、积极向上的盛唐精神的艺术结晶。离开李白的诗歌很难找到如此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这首诗想象丰富,变幻莫测。诗以饮酒开始,但是它是因物起兴。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意味,同时又是想象夸张。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溪边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到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行。想到这样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诗歌以酒起兴打开了诗人郁闷的心扉,触发了一系列连篇而至的奇想:忽而奔向群冰塞川的黄河渡口,忽而又来到大雪封锁的太行山路,刚才分明垂钓碧溪的吕尚,忽然之间变成了乘舟梦日边的伊尹,紧接着诗人的思绪又飞向未来、飞向远方——一幅浩瀚大海扬帆远航的壮丽图景,突然别开生面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金樽、宝剑、冰川、雪山、碧溪、红日、云帆、沧海等景象瞬间即变,令人目不暇接。人物则由对酒把剑的饮者一变而为风尘跋涉的征人,再变而为临溪垂钓的隐者、行将受命的贤臣,最后又幻出了一个驭海乘风的雄赳赳的健儿。这实际上都是诗人幻想的具形,自身的投影。一个镜头接着一个镜头,一个形象化为另一个形象,从现实到梦境从上古到未来,从咫尺之间到天涯海角,诗人幻想的翅膀跨越时空的界限,在辽阔无垠的、瑰丽多变的宇宙中往复来去,驰骋纵横。而这瑰丽的形象、辽阔的境界通过大刀阔斧的手法和激情澎湃的语言得以表现,便形成了李白诗歌所特有的豪迈飘逸的艺术风格。赵翼《瓯北诗话》:“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

二、内在的不离本位

李白的诗一方面因高度自信而有一种英雄气概,因此即便是悲愤也不失其豪放,即使失败也不失为英雄。另一方面李白的诗豪放中常含有悲愤,其英雄气概里常充满着悲剧精神。
这首诗一共十二行,可分为六层。全诗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诗歌的思路紧紧围绕着主观和客观、理想和现实的剧烈矛盾冲突迅速地展开。豪放飘逸中表现出悲剧色彩。
第一层美酒佳肴的铺陈:“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第二层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和内心的苦闷茫然抑郁悲愤。第三层黄河太行的设写。第四层吕尚、伊尹的比况。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于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悲愤与追求探索在急遽变化交替。第五层行路艰难的感叹,尤如大声的呼喊,发泄心中的苦闷“我现在怎么办?”“如青天的大道在哪里?”这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第六层云帆沧海的憧憬。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第一、三、五层或实写或用比兴都是侧重客观现实的一个方面。第二、四、六层或者直言或用典,都是表现主观思想这一方面的。两条线索交替穿插对比冲突形成全诗的思路。写现实抒理想,现实制约理想,理想又挣脱现实的束缚,思路一步步地向前推进,矛盾一步步地激化,最后诗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强的信念终于冲破现实社会的艰难险阻占了主导地位。刘熙载《艺概》:“太白诗虽若升天乘云无所不之,然自不离本位,故放言实是法言。”“放言”和“法言”作为对立统一的的概念,前者是指诗歌外在的豪放,后者是指作品内在的不离本位的严谨,而“本位”则指中心立意。
《行路难》中那种超越时空的想象始终不曾离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个本位。而那飘逸豪放的风格也是以缜密的思维为基础的。这就是说诗歌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在绝妙的境界中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全诗满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


#徒亨券# 行路难古诗赏析
(19236049444): 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

#徒亨券# 行路难古诗赏析 -
(19236049444):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

#徒亨券# 行路难赏析 -
(19236049444):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很多诗人曾沿用此题,以李白的《行路难》三首最出名,而三首中其一最为出色.这首诗是天宝三载即公元七七四年李白离开长安时所作.《行路难(其一)》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结尾处,忽开异境,幻想抱负总会有实现的一天,充满着冲决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精神.

#徒亨券# 请问如何赏析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谢谢了 -
(19236049444): 行路难》是《乐府》集杂曲,本为汉代歌谣,内容倍言世路难及离别伤悲之意. 《行路难》共三首,代表了他浪漫主义的特点.《行路难》其一可以代表李白诗歌的中心主题.该诗运用比兴手法,象征意义深远;运用历史典故,含义深广,很好...

#徒亨券# 杜甫的《行路难》的意思??? -
(19236049444): 李白《行路难》 《行路难》是古乐府旧题,多写世路的艰难和离别的悲哀.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本想有所作为,不料只能做个御用文人,加上权臣贵戚的谗言攻击,终于在天宝三年被皇帝赐金放还,离开朝廷.组诗《行路难》就写在离...

#徒亨券#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的风格是什么 -
(19236049444):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盛唐和中唐时期最为著名的三位诗人.研究这三人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遭遇有助于我们了解盛唐,中唐时期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 李白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遭遇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

#徒亨券# 单单一句“行路难”的赏析 -
(19236049444): 世上行路是多么的艰难,多么的艰难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徒亨券# 李白的诗歌《行路难》的内容概要及点评 -
(19236049444): 此篇纯言退意,与第一篇心情有异.通篇以对比手法,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最后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一篇之意三层而两折.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这是李白人生哲学的基调.

#徒亨券# 《行路难》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
(19236049444): 《行路难三首》作于天宝三载初离朝廷之时.李白此时心情复杂:失意、愤懑、迷惘困惑、愤世疾俗、自负、自信等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感慨万千.在诗里,他以行路艰难比喻世路的艰难,抒发了不平之感和继续追求理想的愿望. 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

#徒亨券# 行路难怎么写 -
(19236049444): 从行路难的写作特点入手: 1叙事开篇,化用刘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 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