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失调”是什么意思?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什么是感统失调?感统失调的孩子怎么办?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正确认识感觉统合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爱尔斯博士提出了感觉统合知识理论体系,并逐渐被所有学者和医学者所接受运用。据调查研究表明:现代都市有85%以上的孩子存在感觉统合失调,有30%的孩子为重度感觉统合失调。

感统统合失调,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消失,必须要经过后天的专业训练才可以改善,而13岁之前为最佳训练年龄段。

1,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简称感统,是大脑接收到信息后协调身体做出的反应。我们可以用“小明吃橘子”这个过程来举个形象的例子:小明正在玩,听到妈妈喊“宝贝,来吃橘子了”听觉告诉他听到了声音,前庭觉筛选出妈妈的声音,然后传到大脑做信息处理,再传递给各个组织,视觉搜索到目标,判断距离,走过去拿橘子,触觉告诉他已经拿到了,本体觉告诉他怎么把橘子剥开,嗅觉再闻到橘子是什么味道的,味觉可以判断这个橘子好不好吃。

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我们来说很简单,甚至不会意识到这个过程,但对于感统失调的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可能筛选不到妈妈的声音,可能不知道怎么把橘子剥开,还有可能判断不出橘子的距离等等。可见感统是人体一切能力的基础,人体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感觉统合。

2,感统失调的表现

感觉统合就像十字路口的红绿灯,红绿灯正常运行则信息畅通运行,身体作出适当反应,如果红绿灯出现了问题,那我们的身体也会指挥混乱,出现各种障碍。

前庭觉失调,前庭觉主要功能是把嗅觉,味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选出重要信息,其次是掌握人体的平衡和空间方位感。所以前庭觉失调的孩子会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坐不住,好动不安,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走路经常摔倒,协调能力不好,做事情丢三落四,阅读跳字跳行,穿鞋子分不清左右,容易晕车晕船等等。

本体觉失调,本体觉起到使人体充分利用和支配自己的关节,肌肉,肌腱和骨骼的作用。本体觉失调的孩子方向感不强,容易迷路,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相对较弱,性格孤僻不合群,做事拖拉没有效率等。

触觉失调,触觉系统是人体最大的感官系统,一般分触觉迟缓和触觉敏感。触觉迟缓的孩子容易弄伤自己,动作不灵活,自我意识弱,辨别能力较弱;触觉敏感的孩子对于陌生环境的反应较大,不喜欢别人触摸,防御心强,胆小怕事,缺乏安全感等。

3,感统失调的原因

孕育方面的原因,比如精子先天不足,高龄产妇,怀孕期间没有休息好,过度疲劳,怀孕时抽烟喝酒,喝咖啡,早产致使脑发育不良,剖腹产没有宫缩和挤压的过程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导致感统失调。

教养不当的原因,孩子出生后静坐的多,缺少摇晃;担心孩子摔倒,过分限制孩子活动范围;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父母过分宠爱,包办替代,使孩子缺乏探索尝试,缺少动手能力;过早的认知教育,缺乏运动训练,游戏训练;经常让孩子看电子产品,与孩子交流少等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感觉统合。

科学研究:感觉统合以及大脑功能发展的优势,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弱。

0~2岁是感统探索期,3~6岁是感统训练黄金期,7~13是感觉统合的调整期,同时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大的努力才可以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家庭训练小妙招

1,触觉游戏

可以和孩子玩抓痒痒的游戏,把手搓热然后在孩子身上抓痒痒;用毛巾给孩子从上往下有顺序的抚触按摩,一边按摩一边唱舒缓的童谣;玩我画你猜的游戏,妈妈在孩子身上画形状或者写数字,让孩子猜猜看;用大龙球或者颗粒球轻轻拍打孩子按摩等等都可以训练到孩子的触觉。

2,前庭觉训练

0~6个月孩子可以在摇篮里或者抱在怀里轻轻摇晃,幅度不要太大,时间不宜过长,十分钟左右就可以;

6~12个月的孩子可以玩“天旋地转”的游戏,把孩子放在毯子上,妈妈把靠近孩子头这边的毯子拉起来,慢慢的带动毯子旋转,要求是顺时针旋转3圈左右,稍作休息,再逆时针旋转,也可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来定圈数,快乐接受可以增加圈数,接受慢的孩子,可以放慢速度,减少圈数。

1~2岁辅助孩子趴在大龙球上摇晃,一边数数,一边前后摇晃或者左右摇晃,时间十到十五分钟;

2岁以上孩子可以趴地推球,要求孩子俯卧趴地,头胸抬高,双脚并拢,双手抬起来推球,随年龄增加推球数量增加;走直线也可以锻炼孩子前庭觉的平衡能力,要求双手叉腰,控制住身体,沿着直线行走,或者钻山洞,转圈圈都可以来训练前庭觉。

3,本体觉训练

抛接球游戏,孩子和妈妈相对站立抛接球,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肢体协调性以及手眼协调能力;还有跳绳,骑自行车,拍球也可以训练孩子的本体觉。

4,其他家庭训练游戏

粗细线穿珠子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形状撕纸训练孩子的指尖控制能力,妈妈在纸上画不同形状让孩子沿线撕出来;连续上下楼梯增强孩子的身体协调性等等。



“感统失调”是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织能力,患有此症的儿童通常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手脚笨拙,胆小怕羞,社会交往能力差,缺乏自信,脾气急躁,爱哭闹,语言发展迟钝不良等。家长应该这样做,一是要对孩子从零岁就开始进行科学、系统的早期教育;二是家长与老师应当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还给他们游戏的权利,以科学观念和教养方法,在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感觉能力和心理素质,使他们提高学学习的能力,成为可塑之才。

感统失调是指外部感觉刺激信息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中进行有效的整合,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整合的能力,从而无法指导机体采取正确的反应,导致机体控制失调,行为不和谐。例如,感统失调患儿看到一支画笔,想把它拿到手中,但不能自如的控制自己的手来完成拿笔的动作。
感统失调对孩子的成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容易产生人际关系敏感或社交退缩等方面的问题;出现性格上的障碍;推迟孩子的社会化进程;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素质状况等。早发现,早干预,感统失调并非不治之症,及早合理科学的干预手段完全可以纠正并强化孩子们的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了解感统失调的成因是预防和治疗的前提。宝宝感觉统合失调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包括胎儿期胎位不正产生的固有平衡失常;因剖宫产导致孩子在出生过程中没有经过正常产道的挤压;天生的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如轻度的大脑,功能异常;保护过度或活动空间太小,缺少各种运动的机会,如爬行,训练不足等;过早使用代步车造成前庭觉和本体觉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父母忙碌,对孩子缺少足够的触摸,爱抚和情感交流,造成孩子的大脑感觉刺激不足;过多考虑安全因素,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家长不注重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缺少同伴互动环境造成视听统合发育迟缓。总体而言,感统失调的成因较为多样和复杂,因此家长们要及时学习,增加知识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家庭体育中如何积极干预感统失调幼儿
家庭体育是指在由家庭成员自发组织和参与的,形式、项目、场地灵活多样,以通过体育锻炼活动满足兴趣爱好、丰富家庭生活和促进家庭稳定为主要目的体育活动。家长在与孩子的进行家庭体育中需要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宝爸宝妈在家中可做一些简单的感统训练,帮助孩子完成并巩固加强相应训练。比如,想强化前庭觉,让孩子平躺,大人抓住其两腿或双手,上下屈伸、开(闭)合、左右摇晃,还可延伸协助孩子左右翻身或向前翻跟斗;想强化触觉,可以在游泳泡温泉或洗澡淋浴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孩子打打水仗,透过水力和水温,强化孩子的肌肤神经,促进触觉信息调适。想要强化本体感觉,宝爸宝妈可以将孩子举高高,坐在肩头左右摇晃或者协助孩子抬高颈部胸部及四肢同时收缩,模仿飞机起飞的样子。诸如此类的亲子体育活动不仅可以训练孩子的感统能力,也能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源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您好,“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
对于感统失调,家长需要及时发现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如果不确定孩子的能力发育是否正常,可以去儿童医院或专业的感统训练机构进行检查测评。

感统失调指的是儿童在感觉统合方面的困难,即对感觉刺激的整合和处理能力不够成熟。家长可以观察孩子是否对某些刺激过敏或不敏感,是否存在运动协调困难等表现。如果有疑虑,建议家长到北大医疗脑健康这种有专业团队的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根据评估结果,专业人员可以提供个体化的干预建议和训练计划,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孩子的康复训练并提供支持。

感统失调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家长该怎么办?~

什么是感统失调

感统全称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


#师彭矿# 孩子感统失调的表现有哪些?
(15773821675): 本体感觉功能不足的自闭儿常表现出穿脱衣裤、扣纽扣、拉拉链、系鞋带等动作缓慢及笨拙;害怕或逃避运动,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均显笨拙,运动协调不佳,不敢做跳高、荡秋千、走平衡木等活动. 活动中常常经受挫折,更无创造力;吃饭时常掉饭粒等; 常常站无站像、坐无坐像,端坐十分困难;写字姿势不正确、速度慢、字迹不规则,阅读跳行、漏行. 由于控制小肌肉及手眼协调的肌肉发育欠佳,影响舌头和唇部肌肉、呼吸及声带的运动,从而造成发音及语言表达能力不佳..

#师彭矿# 什么是感统失调 -
(15773821675): “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通过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才能纠正.也就是说,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

#师彭矿# 关于感统失调的困惑? - 育儿问答 -
(15773821675):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感觉器官接收感觉刺激的能力或大脑统合作用由于发育不良或其他原因,不能正常运转,使传入大脑的信息被错误处理,导致机体不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恰当反应而出现一系列行为方面问题. 会造成上课无法专心听讲,好动不安,爱做小动作,做作业时容易分心等等.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比如书写速度慢、字迹不规则;读书出现跳行漏行;演算数学题常会抄错;经常忘记老师口头布置的任务;上课内容听不完整等等.同时,对孩子的生活也会造成很大影响,感统失调的孩子常表现为自控能力弱,时间观念差,动作协调不良,笨手笨脚,平衡感和方向感差,适应不良,人际关系差,缺乏自信等等问题. 金色雨林 是专门做注意力培训的,可以过来做个测评或上体验课...

#师彭矿# 孩子感统失调该怎么办?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 -
(15773821675): 感统训练是建立在一系列相关的训练中的一个小项目,他需要家长,老师,孩子三方共同促进,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的老师总结下目前孩子的现状,有哪些明显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找相关的培训机构,得到明确的答案,另外孩子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抓住每个小机会,比如见到孩子感兴趣,或者没见的东西,可以明确告诉孩子,这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让孩子自己用小手去触摸下,这样比坐在教室说有效很多.

#师彭矿# 小朋友出现 感统综合失调应该怎样解决? - 育儿问答 -
(15773821675): 感统的正式名称是'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这一观点是由美国南加利佛尼亚大学的爱尔丝博士(Jean Ayres)于1969年提出的.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对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视、听、触觉等),在中枢神经中形成有效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