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手法的古诗 诗词中用典的作用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用典是表现手法也是修辞手法。举个例子,泊秦准 (杜牧) 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引用的一个典故,

用点典手法的古诗。
2.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3.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4.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5.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6.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举个例子,泊秦准 (杜牧) 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引用的一个典故,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为“亡国之音”。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诗人这里是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盐手法写的古诗有很多比如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如何赏析诗词当中用典的手法?~

用典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
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典的作用 1.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泊秦准 (杜牧)
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指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为“亡国之音”。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诗人这里是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2.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这里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3.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二是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运用这两个典故,创造一个雄奇的意境,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
4.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运用了向秀闻笛、王质遇仙两个典故表达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
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短短的十四个字,就表达出了如此复杂的情感,正是用典的魅力。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用典还使诗歌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结构严谨。在增加诗歌内涵的同时,还增加其外形之工整。

你知道诗词中的用典表现手法吗


#薛顾克# 古诗文中有哪些写作手法 - 作业帮
(18094378736):[答案] 1.修辞方法:比喻 拟人 借代 夸张 对比 用典 对偶 互文 双关 顶针 设问 反问 反语 通感 反复 排比 烘托 2.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即使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融情于景) 托物言志(借物抒怀) 用典抒情(借古抒怀) 3.描写手法:...

#薛顾克# 用典是中国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尤其是在“以才学为诗的宋...
(18094378736): 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牧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悲凉痛惜之情.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无限痛惜之情.B 解析:杜郎指杜牧

#薛顾克# 含有修辞手法的诗句 -
(18094378736):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比喻]诗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拟人]诗句如: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好于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通感]“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设问]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薛顾克# 高中语文书上的古诗:什么是用典?和什么是意象? -
(18094378736): 1、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2、意象: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3、用典的作用:可以是论据更充分更有说服力.4、意象的作用:a、所要表达的感情被物化,加深了审美的愉悦.b、有空白留意增加了诗的张力性.c、避免与当时的政治发生冲突.d、确立篇意.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和怎么写,梳理好思路,以至不会东一笔西一笔乱写(每个小节里还可以有小的意象加细内容,让读者更感觉身临其境).

#薛顾克# 诗词修辞手法用典的形式包括了哪些内容?
(18094378736): 用典的形式,分用事与化用.(1) 用事.用事就是引用历史故事,即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借以抒怀 言志或影射时事.例如杜牧之《赤壁怀古》:折战沉沙铁未销,自将磨...

#薛顾克# 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什么?
(18094378736): 用典.即在诗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用典分为两类,一是用事,二是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句.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趣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意在丰富诗歌的意蕴,促使人联想和想象.如李白《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是诗人想象中的豪饮气派.两句各含一个典故,前句出自曹植《箜篌引》:“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后句出自《郑玄别传》:“袁绍辟玄,及去,饯之城东.欲玄必醉,会者三百余人,皆离席奉觞.自旦及暮,度玄饮.

#薛顾克# 古诗常见表现手法有什么?
(18094378736): 具体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

#薛顾克# 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 作业帮
(18094378736):[答案] 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1.烘托 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用典 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

#薛顾克# 古代诗词赏析方法及步骤有那些 -
(18094378736): 诗歌鉴赏常常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是考虑诗歌的表现手法,1、直抒胸臆3、情景交融5、用典抒情7、叙事抒情2、借景抒情4、托物抒情 答题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