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与评析 小学数学《什么是面积》的教学设计思路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什么是面积》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米等长度单位,认识了周长,能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安排的相关知识。面积的含义,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虽然知识是新的,但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积累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比如说家里住房的面积,我们国家领土的面积等等。但这些经验都是零散的,不确定的,大多数学生对面积的含义都没有确切的概念,所以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面积的含义,准确地比较出面积的大小,有必要拉回到原始起点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物和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会比较面积的大小。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活动,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通过物体表面的大小比较揭示物体的面积,使学生把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对面积的理解。然后再由实际生活中物体的表面逐步过渡、抽象到封闭图形的大小,让学生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
【评析:利用学生周边的事物,让学生通过摸一摸、说一说,感知面积的存在和面积的大小,比较自然地过渡到教学面积的含义上。】
适当板书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反思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活动中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并发展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习重点:
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
1、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2、能够正确的判断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准备:
学具盒、各种实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礼物,认识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表面。
(1)出示林林总总的“六一”节日礼物,问:这是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节日礼物,漂亮吗?出示其中一个小房子,问:谁能把这件礼物介绍给大家?
(2)指名介绍后,说明:其实,不管是房子的上面、正面还是侧面,我们都叫它房子的表面。房子的表面相同吗?哪些地方不同?
(3)演示并说明:生活中很多物体有表面,这是手的表面,这是脸的表面,这是桌子的表面……问:你们还能找出哪些物体的表面?用手摸一摸!又问:这些表面有什么不同?
(4)说明:同学们刚才摸的这些面,都是物体的表面。 (板书:物体的表面)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这个表面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 大小)
(5)(出示几组物体表面)问:谁的表面面积大?谁的表面面积小?
2、认识封闭图形。
(1)描一描:
学生自选一样物体,把它的一个表面描在白纸上。
(2)比一比:
展示学生描出的图形,问:是这样的图形吗?你描的是物体的哪个面?再出示学生描出的不封闭图形,问:是这样的图形吗?为什么不是?最后说明:我们把没有缺口的图形称为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3)说一说:
问:这些封闭图形有什么不同?说明: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封闭图形的面积。
3、认识面积的含义。
(1)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完成板书)
(2)说明: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面积有关的数学问题。(课件展示生活图片,领略“面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卡片排队,比较面积的大小。
1、出示三张大小相差很大的卡片,比较大小。
学生游戏:选出面积最大的一张举起来!选出面积最小的一张举起来!问:你们是怎样知道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的?
2、出示两张大小相差不大的图形,比较大小。
问: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学生猜测后,想办法用学具袋里的学具验证猜测结果。
全班交流,展示验证方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剪拼法、数格法等)
3、 引导学生欣赏、反思和评价。
问: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
说明: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不同,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
三、练习沙龙,体验面积的运用。
创设数学乐园情境。
1、完成41页第2题。学生先估测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再实际数一数。交流时,问:谁的面积大?你是怎样知道的?
2、完成41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问:谁来说说算面积大小的方法?(指第二个图形)数格子时,不满1格怎么办?
3、完成40页的“画一画”。课件出示教师设计的小船图案,问:这个图形像什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再让学生按要求画2个面积相等的不同图案。交流学生作品后,问:观察这些作品,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明确:不同的图形,面积可能相等;面积相等,图形却可能不一样。
四、全课小结,拓展面积的学习。
问: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面积,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想知道面积的什么知识?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学会了比较面积的大小,生活中还有很多与面积有关的奥秘,大家可以在课后到生活中继续寻找面积的有关信息,下节课继续交流。
教学反思:
“面积”的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这一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创设了各种活动情境,充实学生的实践活动,把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找生活中物体的面,用手去摸物体的面,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在把不同物体的面进行大小比较,通过物体面的大小比较揭示物体表面的面积。再通过对封闭图形的大小感知,使学生理解封闭图形的面积。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还为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大小比较时,我先让学生猜测,然后独立思考想出比较的方法,最后小组合作分组探讨出更多的比较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用剪拼、数方格、摆学具的方法等,这样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应把激发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课堂评判语的激励功能。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继续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尤其对后进学生产生鞭策作用。评价的可持续性更是应该加强的。这节课,我也注重了对学生的评价:在学生猜测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大小之后,我的评价: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的猜测,大胆的猜测已经朝着正确答案迈出了一步了,离正确答案更进一步的话就应该去验证你的猜测。但在评价语言上我自己感觉还是不够完善的,以后的课堂上我会在这一方面下功夫。

【教学目标】
1. 参与认知过程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 在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面积的含义,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过渡,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学习好本节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为后续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加强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1.课上我采取与学生合作互动的方式完成导入,这样既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营造了和谐
的课堂氛围,又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体会物体表面有大有小,对于封闭图形的理解,我通过在课件演示封闭图形并让孩子指出面积,感知封闭图形的面积,并利用种草种不完来解释不封闭图形没有面积等活动,让学生亲历了面积形成的过程。
2.在探索比较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大小时,是先让学生体会观察法和重叠法之后,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不同的方法,优化画格子法。这一环节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本节课练习的设计,力求紧扣重点,面向全班学生,因材施教。最后的创意大比拼,诣在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基础上了解面积相同,形状可以不同。
【教具】
多媒体课件、两片树叶。
【学具】
硬币(一角和一元)、一平方厘米的塑料片、10×10透明胶片、直径为2厘米的塑料圆片、彩笔、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附页2中6)。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数学书和信息书)同学们熟悉这两本书吗?它们什么是一样的?学生会说到是大小一样,追问:什么大小?指的是哪里?学生会尝试说出是面一样大,或是会用手摸书的封面来解释。然后,师对全体生:我们大家都来摸一摸,再来说一说,数学书和信息书的封面一样大。
生:主动去摸一摸,然后其他学生也来摸。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面”上来】
师:那这两枚硬币呢?有什么不一样吗?谁的面大,谁的面小呢?
师:这是老师的手掌面,你们的手掌面在哪?谁想和老师比比手掌面的大小?哈哈,我的手掌面大。这两片树叶有面吗?(在展台展示一名学生摸的过程)谁的面大,谁的面小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中引出对面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探究新知做铺垫】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面积概念
(1)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师:我们刚才摸到的都是物体什么?(表面) 比的又是什么?(物体表面的大小)
【设计意图:虽然本课没有要求对物体表面的概念进行探究,但仍然在引导学生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中,从物体的一个面开始,让学生认识到物体一个面的大小就是这个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意识到物体的表面有时是由多个面组成的。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小结: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师:我们就说物体表面 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地摸物体的表面,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渗透了面积大小相对性的数学思想,为学生学习“面积”建立了感性认识,同时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2)结合具体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师慢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谁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说。
师:课本封面的大小呢?(多指名几个人说)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说其它面的面积?并用学生举出的例子比面的大小
(3)看一看、说一说。
屏幕展示书上四幅图抽象成平面图形的过程。
师:这些图形能通过摸来感受它们的大小吗?这些图形有大小之分吗?那也就是说这些封闭平面形也有面积,谁能说说它们的面积是指哪里呢?有什么办法能够把面积呈现出来?
生:指出面积,课件演示(用单一颜色涂色)
师:为什么是封闭图形呢?(课件演示将一幅图擦拭一些。)若这里种草,能种完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封闭”一词】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指出几名学生描述)
完成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学生齐读,师板书课题)
(4)联系生活拓展。
谁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学习中还见过哪些物体表面、封闭的平面图形面积吗?
先小组说,再集体交流。(帮助学生完整表述)
小结:看来面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是很普遍的,只要大家多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看老师——自己尝试——创新举例”一系列实践,认识面积的概念,从直观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深刻的建立起面积的表象】

2.动手操作、比较大小,正确理解面积的意义
(1)直接观察比较
出示两个大小悬殊的三角形比较面积大小(观察法和重叠法)
再出示41页练一练第一题。
【设计意图: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培养了直观估测的能力,发展了空间观念。】
(2)借助工具比较
师:有些图形我们直接观察就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现在请同学们看这两个图形(附页2中图6)谁的面积大?
①提问:猜一猜,哪个图形面积大些?
②找验证策略:
A.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能不能结合学具袋里的学具想办法来验证?
B.个人尝试
C.小组同学交流,相互说一说。归纳小组的办法。
D.小组代表展示验证,并说明理由或想法。
至少可以呈现这样四种方法:折叠、用圆形图片摆、用小方块摆、用透明胶片的格子比较 。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反思和评价。(在汇报多样比较方法时,按由繁到简的顺序,如:先是剪后重叠比的;然后是用圆片摆的;最后是数格子的;……这个在学生活动时由教师巡视发现确定汇报顺序。)
(3)师小结: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但验证过程必须科学、认真。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呢?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多种比较方法(“观察法”“剪拼法”“摆图形”“数格子” “统一标准”),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要“统一标准”,从而顺利验证猜一猜的答案,体验了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学生上台交流展示自己的办法,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使自身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实践应用
1.直观感受图形面积的大小
练习41页的2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渗透数格子比大小是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2.创意大比拼
练习40页画一画。
让学生先说一说要求中要注意什么,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学生自己尝试画,先完成的同学的可以相互看一看,分享不同的画法。然后再全班展示交流中,体会形状不同的图形,面积可能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面积的认识,让学生自由想象,画出各种图形,然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直观感知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四)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再次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充分吸收掌握的目的。】


#俞毕送#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的教学应注意什么 -
(15797132373):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的教学应注意什么 首先是结合实际的物体表面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面积,在图形上是一个封闭的图形还有面积. 二、让学生分清楚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所表达的含意.以及它们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同时让学生知道进率是怎样得到的.也就是为什么是10和100. 三、让学生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在实际生活中有多大,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是怎样确定的. 四、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同时分清楚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为什么不同. 五、让学生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动手求物体的表面积.

#俞毕送# 三年级下册数学优化设计"什么是面积"答案 -
(15797132373):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俞毕送#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 作业帮
(15797132373):[答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反思学习目标:1、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2、让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

#俞毕送# 长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是什么我小学三年级数学 -
(15797132373):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俞毕送# 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的毒性作用有哪些?
(15797132373): 1.高血糖可通过抑制β细胞葡萄糖转运体2(Glut2)基因的表达,使细胞膜上的Glut2数目减少,而使血中葡萄糖主动转运入细胞内受阻. 2.高血糖使β细胞膜上ATP依赖钾离子通道关闭发生障碍而影响含胰岛素的颗粒胞吐作用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 3.长期高血糖的毒性作用使β细胞内已糖激酶活性降低,6-磷酸葡萄糖形成减少,直接影响ATP的产生、钾离子通道的关闭和胰岛素的释放. 4.高血糖还可直接抑制胰岛素的基因表达,使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减少. 5.高血糖可致β细胞凋亡增加.

#俞毕送# 小学三年级新北师大版下册第五单元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
(15797132373):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9-41页【教材分析】“面积”的认识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是新教材中的新增内容.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面积这个概念,它是学生学习本单...

#俞毕送# 数学(1)设ABC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则ABC不可能的是()A3
(15797132373): (1)设A B C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则A B C不可能的是(C) A 3,5,4 B 5,12,13 C 2,3,4 D 8,17,15 根据勾股定理,选C (2)求斜边长为34厘米,一条直角边为30厘米的直角三角形面积和斜边上的高 根据勾股定理,34²-30²=16²,所以第三边是16. 面积S=16*30/2=240(平方厘米) 斜边高h=16*30/34=240/17厘米=14.12厘米

#俞毕送# 圆的面积就是它所占什么的大小? -
(15797132373): 圆的面积就是它所占平面的大小 【希望能帮到你, 数学辅导团 祝你学习进步,不理解请追问,理解请及时采纳!(*^__^*)】

#俞毕送# 公顷是面积单位吗,一公顷等于多少()数学
(15797132373): 一公顷 = 10 000 平方米

#俞毕送#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 什么是面积 教学反思 -
(15797132373): “面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把面积概念独立教学,目的是改变以往偏重面积计算及单位换算,不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现象.“面积”的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这一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材中所提供的大量“比一比”、“猜一猜”、“摆一摆”都将成为课堂中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创设了各种活动情境,充实学生的实践活动,把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