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八不在变调时怎样确定平仄 例如:在诗词中”几番挥帚扫不去”,的“不”字,属平声还是仄声? 恳请 现代文学诗歌代表作是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一七八不在诗词中的变调要按读音规则来确定:七和八变调后仍为平声,在诗词中不受影响,而一和不就不同了。一在词尾和数字中读原调一声,而在一二三声前读四声,在四声前读二声。不在一二三声前读四声,在四声前读二声。在词尾读四声。

“一七八不”无论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怎么读,都属于仄声。这四个字之所以在普通话中声调不稳定,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它们在古汉语中都是-t韵尾的入声,而入声是属于仄声的。

赠邻女
【唐】鱼玄机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从文学角度看诗词曲赋都是诗歌吗~

是的,都是以诗歌的表现形式。
诗歌体与词曲体文学特征的不同表现在这样五个方面:
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异
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
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但是词的唱段不齐也是由格律规定的;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二三、二二三节奏;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一字逗念去去千里烟波;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如鼎足对,可对可不对。《眼儿媚》
3、题材内容的差异
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4、语言特色的差异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5、风格的差异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清李东琪语),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团泊洼的秋天》、《雨巷》、《致青春》等。
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展现了旧中国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心。
全诗皆以散文化的语言写就,无雕琢和虚饰的痕迹,其语言的强有力的弹性和张力,使诗的情境得以拓展,深邃广漠。
二、《北方》
《北方》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2月创作的一首新诗。此诗中,诗人既悲叹北方的贫瘠落后以及战争给北方民众带来的苦难,又讴歌北国民众自古具有的不屈的生存意志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
全诗多用意象抒情写意,勾勒出一幅幅富动感的北国乡土画面,形象生动,准确传神。此诗是典型的自由体诗,遵循语言和情感的自然节奏,不受外在格律限制,具有散文美,风格凝重深沉。

三、《团泊洼的秋天》
《团泊洼的秋天》是现代作家郭小川创作的一首新诗。这首诗前六节写团泊洼的秋天的平和、安详,这是对团泊洼的秋天的自然状貌的表象写实。
第七节和第二十一节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性诗节。接下来十三节写团泊洼的秋天在世界或中国特定的政治社会环境里的喧嚣。
最后两节是全诗的“诗眼”——平静的是秋天团泊洼的外表,而喧嚣的是秋天团泊洼的内部。这首诗不假雕琢,情词壮烈,气挟风雷电闪,读来感人肺腑,动人心魄。
《团泊洼的秋天》被选入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五年制)·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自学辅导材料(八)·中国现代文学自学辅导》等课本中。
四、《雨巷》
《雨巷》是中国诗人戴望舒192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诗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
他怀着一种缥缈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与芬芳,而她的内心却结着忧愁、哀怨。
他逢着了这样的姑娘,然而转瞬即逝,“像梦中飘过”,她的颜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以及“丁香般的惆怅”统统消散在“雨的哀曲里”。
他依旧“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依旧怀着希望,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中,诗人用象征性的意象及意象群来营建抒情空间,传达内心情感,并且融会了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晚唐五代纤弱婉约诗词的艺术营养。不仅如此,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的和谐的音律美。
五、《致青春》
《致青春》是葛冬冬(笔名:咫尺天涯爱不老)创作的一首诗歌。与葛冬冬其它诗歌相比,这首诗歌表达了对青春的追忆及感慨。
诗中写道流年太过骄横,野蛮的夺走了时间,却独独把回忆落下了;仓促的捡起回忆,莫名的伤感却刺痛全身,在疼痛中,仿佛才有了青春的快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诗歌


#喻贱松# 格律诗句偶数字作拗时如何救拗? -
(13745078594): 在一联之中,平声字和仄声字的总数相等.如果我们在“一三五”这些可灵活处理的地方,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或该用仄声字而用了平声字),那么往往就要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地方把仄声字改用平声字(或把平声字改用仄声字),以保...

#喻贱松# 问:古典诗词怎样平仄压歆 -
(13745078594): 律诗入门篇----十分钟教会你学律诗 前言:此方法的压韵是以《中华新韵》为基础的,平仄按是现代拼音的四声来确定的,即拼音中的1,2声为平.3,4声为仄.学好这个,以后可以自己再去浏览一下宋朝流传下来的《平水韵》,提高一下认识....

#喻贱松# 宋词的韵律到底是什么? -
(13745078594): 关于平仄,理解不难.难的是分清今音和古音的平仄. 平就是平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音分平仄,就可以用平仄交替的音韵来加强诗词的音韵美.读起来交替起伏,有抑扬顿挫之美. 古音有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皆为仄音...

#喻贱松# 有懂古诗词的吗?可以解释一下诗词中平仄怎么对吗?比如:平仄平平仄,皆平皆仄平(皆为可平可仄)是平对 -
(13745078594): 给您举个例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两句:白日依山近,黄河入海流.'白日'对'黄河','日'与'河'两字处于声音的重心位置,日-仄,河-平,这样读起来仄平相对,有起伏感.而'白'和'黄'两个字没有处于声音的重心位置,所以可以不用平仄相对.'依山'对'入海','尽'对'流'所遵循的原则也同上面说的一样.处于声音重心位置的字必须平仄相对,其余的可以不讲究平仄相对.

#喻贱松# 律诗平仄的古风式 -
(13745078594): 在律诗尚未定型代的时候,有些律诗还没有完全依照律诗的平仄格式,而且对仗也不完全工整.例如: 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

#喻贱松# 古诗的平仄问题 -
(13745078594): 第一第二声为平声 第三第四声为仄声 诗分为绝句和律诗,其中绝句分为七言、五言,要求不高,不严格的要求平仄相对,一般偶句押韵即可,二四、一二四、一三四均可,若是句子好,不押韵也可以.而律诗(也分七言、五言)则要求平仄相对,尾句逢双押韵,要求严格,要写对偶句,多数要写成“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的格式.

#喻贱松# 变调字在诗词中怎么读? -
(13745078594): 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有读出来才能沁人心脾,令人激情燃烧.然而诗词的抑扬顿挫,铿锵有力,韵味十足,都来源于诗句的平仄构成.众所周知,诗句中的平仄是由调值决定的,那么有个别在诵读时变调的字用在新韵诗词中(古...

#喻贱松# 如何区分古代汉语中的平仄 -
(13745078594): 今音的第一第二声约等于古音的平声,今音的第三第四声,约等于古音的仄声. (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

#喻贱松# 诗歌平仄判断程序 -
(13745078594): 近体诗是我国诗歌发展到顶峰的盛唐定型的.它是诗歌韵律在形式上最为完美的形式,也就是说,它符合中国语言、文字、思想感情的内在规律.近体诗以律诗(五律和七律)为代表,格律要求是:颔联和颈联对偶,每句平仄相间,每联平仄相间...

#喻贱松# "平""仄"是什么意思?
(13745078594): 何谓平仄? 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