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翁亭记》翻译与注释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抱翁亭【1】记

袁宏道〔明〕

【1】抱翁亭:其名取自“抱翁灌园”,比喻安于浊陋的淳朴生活。

伯修【2】寓【3】近【4】西长安门,有小亭曰抱翁,伯修所自名也。正西有大柏六株,五六月时,凉荫满阶,暑气不得入 。每夕阳佳月,透光如水,风枝摇曳,有若浪纹,衣裳床几之类皆动。梨花二株甚繁盛,开时香雪满一庭。隙地皆种蔬,瓜棚藤架,菘路韭畦【5】,宛似村庄。

小奴【6】清泉【7】负瓮,白石注水,日夜浇灌不休,面貌若铁。稍暇, 则相与宴息树下。观其意,殊乐之,无所苦。凡客之至斯亭者,睹夫枝叶之蓊郁,乳雀之哺子,野蛾之变化,胥蝶之遗粉,未尝不以为真老圃也。

袁伯修家位于西长安门边上,家里有座小亭子叫抱翁亭,是伯修自己命名的。抱翁亭的正西方向种有六株大柏树,五六月时,满阶荫凉,暑天的热气就进不来了。每当夕阳西下,皓月当空,月光皎洁柔和,如同缓缓流动的清水,晚风吹拂,树枝摇曳,像鳞鳞的波纹,衣裙床铺几案等物均随之舞动。花开时节,两株梨花,花团锦簇,满庭如白雪一般香气扑鼻。

周围的空地种上了蔬菜,支起了瓜棚藤架,土埂整齐地围着一片片白菜地和韭菜地,宛如一座村庄。小奴清泉背着水罐,白石给他灌水,日日夜夜不停浇灌,面貌若铁。稍稍有空,就一起在树下休息。看他们的意思,特别乐此不疲,没有什么怨恨。凡是来到此亭的人,看到草木茂盛、幼雀喂养,野蛾化为成虫,很快蝴蝶留下花粉,没有人不以为是真的老菜园。

【2】伯修:作者大哥袁宗道。

【3】寓:住所

【4】近:位于边缘;濒于 。

【5】菘[sōng]路韭畦[qí]:语本《南史·周颙[yóng]传)》:“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菘即白菜。

【6】小奴:年幼男仆。亦泛指小奴仆。

【7】清泉:与下“白石”皆为袁宗道仆役名。

而是时伯修方在讲筵【8】,先鸡而入,每下直【9】之时,眼中芒生。稍一假寐【10】,而中书催讲章【11】者又已在门。头胶枕上,欲起不得,儿童【12】以热水拭面,乃得醒,看书如在雾中,尝自笑以为不若清泉、白石者之能有此圃也。宏初入亭甚适,既见兄劳顿,心窃苦,已而【13】愀[qiǎo]然【14】曰:“此余师焦先生之旧居也。当余初第时,摄衣【15】屏息,伛偻[yǔ lǚ]【16】门屏【17】下,与诸弟子问业于此者,不知其几。

屐齿jī chǐ【18】之迹,犹在门限【19】。卷朱未燥,而先生已为迁客【20】。羊肠路险,吾末如何【21】?盖宏反覆【22】于此,而知伯修之寄意【23】深、词旨【24】远也。伯修殆将归矣。”

而这时,正逢袁伯修讲论经史,他每天鸡鸣前入朝,每当宫中当值结束时,眼睛已迷迷糊糊了。稍稍打个盹,中书催促编写五经、四书的讲义的人又已经上门。头粘在枕头上,想起来也起不来,小仆用热水擦面后,才又醒来,此时看书就如云里雾里,曾取笑自己还不如清泉、白石能有这样一个菜园。我第一次来到抱翁亭,就看到了大哥劳累疲倦,心中暗自觉得他很辛苦,后来他万般惆怅地说:这是我的老师焦先生的故居。

在我刚取得功名时,提着衣襟屏住呼吸,恭敬地弯着腰站在师门下,与各位弟子在这里请问学业,不知道有多少次了。鞋齿的痕迹,仿佛还在门槛那儿。书卷笔迹未干,先生已成了贬谪到边远的人。道路狭窄曲折,充满凶险,我不知道怎么办?大概也是我不断到这里,而了解到袁伯修寄托着他深深的心意,言辞的意旨幽远吧。伯修大概也将回来了。

【8】讲筵:即皇帝的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明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

【9】下直:在宫中当直结束;下班。

【10】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11】讲章:为学习科举文或经筵进讲而编写的五经、四书的讲义。

【12】儿童:儿: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童:未成年的奴仆或奴隶

【13】已而:不久;后来。

【14】愀[qiǎo]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

【15】摄衣:整饬衣装;提起衣襟。

【16】伛偻[yǔ lǚ]:弯腰曲背,也表示恭敬的样子。

【17】门屏:门与屏之间。

【18】屐齿:足迹;游踪,履声,脚步声;木屐底下凸出像齿的部分。屐:木头鞋,也泛指鞋。

【19】门限:门槛。

【20】迁客:古指流迁或被贬谪到边远地区的人。

【21】吾末如何:即“吾末如之何”,语本《论语·卫灵公》,“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意思是若有人不想想“怎么办,怎么办”,对于这种人我也不知怎么办好了,表示毫无办法,无能为力。

【22】反覆:亦作“反复”,重复再三;翻来覆去。

【23】寄意:寄托或传达自己的心意。

【24】词旨:言辞意旨。

(选自《瓶花斋集》)



抱翁亭【1】记

袁宏道〔明〕

【1】抱翁亭:其名取自“抱翁灌园”,比喻安于浊陋的淳朴生活。

伯修【2】寓【3】近【4】西长安门,有小亭曰抱翁,伯修所自名也。正西有大柏六株,五六月时,凉荫满阶,暑气不得入 。每夕阳佳月,透光如水,风枝摇曳,有若浪纹,衣裳床几之类皆动。梨花二株甚繁盛,开时香雪满一庭。隙地皆种蔬,瓜棚藤架,菘路韭畦【5】,宛似村庄。

小奴【6】清泉【7】负瓮,白石注水,日夜浇灌不休,面貌若铁。稍暇, 则相与宴息树下。观其意,殊乐之,无所苦。凡客之至斯亭者,睹夫枝叶之蓊郁,乳雀之哺子,野蛾之变化,胥蝶之遗粉,未尝不以为真老圃也。

袁伯修家位于西长安门边上,家里有座小亭子叫抱翁亭,是伯修自己命名的。抱翁亭的正西方向种有六株大柏树,五六月时,满阶荫凉,暑天的热气就进不来了。每当夕阳西下,皓月当空,月光皎洁柔和,如同缓缓流动的清水,晚风吹拂,树枝摇曳,像鳞鳞的波纹,衣裙床铺几案等物均随之舞动。花开时节,两株梨花,花团锦簇,满庭如白雪一般香气扑鼻。

周围的空地种上了蔬菜,支起了瓜棚藤架,土埂整齐地围着一片片白菜地和韭菜地,宛如一座村庄。小奴清泉背着水罐,白石给他灌水,日日夜夜不停浇灌,面貌若铁。稍稍有空,就一起在树下休息。看他们的意思,特别乐此不疲,没有什么怨恨。凡是来到此亭的人,看到草木茂盛、幼雀喂养,野蛾化为成虫,很快蝴蝶留下花粉,没有人不以为是真的老菜园。

【2】伯修:作者大哥袁宗道。

【3】寓:住所

【4】近:位于边缘;濒于 。

【5】菘[sōng]路韭畦[qí]:语本《南史·周颙[yóng]传)》:“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菘即白菜。

【6】小奴:年幼男仆。亦泛指小奴仆。

【7】清泉:与下“白石”皆为袁宗道仆役名。

而是时伯修方在讲筵【8】,先鸡而入,每下直【9】之时,眼中芒生。稍一假寐【10】,而中书催讲章【11】者又已在门。头胶枕上,欲起不得,儿童【12】以热水拭面,乃得醒,看书如在雾中,尝自笑以为不若清泉、白石者之能有此圃也。宏初入亭甚适,既见兄劳顿,心窃苦,已而【13】愀[qiǎo]然【14】曰:“此余师焦先生之旧居也。当余初第时,摄衣【15】屏息,伛偻[yǔ lǚ]【16】门屏【17】下,与诸弟子问业于此者,不知其几。

屐齿jī chǐ【18】之迹,犹在门限【19】。卷朱未燥,而先生已为迁客【20】。羊肠路险,吾末如何【21】?盖宏反覆【22】于此,而知伯修之寄意【23】深、词旨【24】远也。伯修殆将归矣。”

而这时,正逢袁伯修讲论经史,他每天鸡鸣前入朝,每当宫中当值结束时,眼睛已迷迷糊糊了。稍稍打个盹,中书催促编写五经、四书的讲义的人又已经上门。头粘在枕头上,想起来也起不来,小仆用热水擦面后,才又醒来,此时看书就如云里雾里,曾取笑自己还不如清泉、白石能有这样一个菜园。我第一次来到抱翁亭,就看到了大哥劳累疲倦,心中暗自觉得他很辛苦,后来他万般惆怅地说:这是我的老师焦先生的故居。

在我刚取得功名时,提着衣襟屏住呼吸,恭敬地弯着腰站在师门下,与各位弟子在这里请问学业,不知道有多少次了。鞋齿的痕迹,仿佛还在门槛那儿。书卷笔迹未干,先生已成了贬谪到边远的人。道路狭窄曲折,充满凶险,我不知道怎么办?大概也是我不断到这里,而了解到袁伯修寄托着他深深的心意,言辞的意旨幽远吧。伯修大概也将回来了。

【8】讲筵:即皇帝的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明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

【9】下直:在宫中当直结束;下班。

【10】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11】讲章:为学习科举文或经筵进讲而编写的五经、四书的讲义。

【12】儿童:儿: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童:未成年的奴仆或奴隶

【13】已而:不久;后来。

【14】愀[qiǎo]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

【15】摄衣:整饬衣装;提起衣襟。

【16】伛偻[yǔ lǚ]:弯腰曲背,也表示恭敬的样子。

【17】门屏:门与屏之间。

【18】屐齿:足迹;游踪,履声,脚步声;木屐底下凸出像齿的部分。屐:木头鞋,也泛指鞋。

【19】门限:门槛。

【20】迁客:古指流迁或被贬谪到边远地区的人。

【21】吾末如何:即“吾末如之何”,语本《论语·卫灵公》,“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意思是若有人不想想“怎么办,怎么办”,对于这种人我也不知怎么办好了,表示毫无办法,无能为力。

【22】反覆:亦作“反复”,重复再三;翻来覆去。

【23】寄意:寄托或传达自己的心意。

【24】词旨:言辞意旨。

(选自《瓶花斋集》)



~


#冶楠谦# 翻译文言文《鱼和熊掌》 -
(17357266547):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有舍弃鱼而选择熊掌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能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了.生命是我所追求...

#冶楠谦# 抱朴子内篇译文20篇 -
(17357266547): 翻译为现代汉语的葛洪《抱朴子内篇·畅玄》 抱朴子说:玄道,是自然的始祖,万事万物的根本.它幽深得渺渺茫茫,所以称之为“微”;它悠远得绵绵莽莽,所以称之为“妙”.玄道的崇高,就像那峨冠覆盖在九天之上,玄道的空旷,就像...

#冶楠谦#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中加点的“奇”与《伤仲永》中“________”的“奇”同义nr都解释为________ - - 作业帮
(17357266547):[答案] 应该是和伤仲永的“异”同义都解释为惊奇的意思

#冶楠谦# 承天寺夜游 解释词 念:相与:但:耳: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翻译) -
(17357266547): 念:想到 ;相与:和……一同; 但:只是 ; 耳:而已,罢了.翻译:(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如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月光下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冶楠谦# 翻译下面文言文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⑴.”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 - 作业帮
(17357266547):[答案] 司马牛忧愁地说道:“别人都有好兄弟,单单我没有.”子夏道:“我听说过:死生听之命运,富贵由天安排.君子只是对... ⑴人皆有兄弟,我独亡——自来的注释家都说这个司马牛就是宋国桓魋的兄弟.桓魋为人很坏,结果是谋反失败,他的几个...

#冶楠谦# ...2.补出下面句中的主语.(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同出.3.怎么看待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这种平等自由的原始农耕生活?4.翻... - 作业帮
(17357266547):[答案] 1、B这一类的 2、、( 老人)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杨氏 )与老人同出. 3、这都是不真实的,人们虚构出来的美好幻境.《桃花源记》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反应了广大人民群众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

#冶楠谦# 世说新语译文快!!!急需!!!
(17357266547): 全文吗??? 清楚一点!!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德行第一 一陈仲举礼贤 1.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②,登车揽辔③,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④太守,至,便...

#冶楠谦#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是什么意思 帮翻译下?谢谢! - 作业帮
(17357266547):[答案] 明末顾炎武有诗云: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他认为“有一日未死之身,则有一日未闻之道”.王夫之于垂暮之年... 如此优秀的自家珍藏不知宝爱教人不可思议,近来读到一条注释尤让我叹息不已.《朱子语类》载朱子语曰:“试思人以眇然...

#冶楠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是什么意思? -
(17357266547):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出自唐代李绅的《悯农二首》.意思是: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原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