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两用的字一览表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平仄两用字

   中.重.从.供.降.撞.望.当.量.将.强.抢.相.长.藏.创.丧.浪.为.思.吹.骑.遗.几.衣.予.疏.楷.泯.分.

闻.汗.观.难.冠.看.漫.翰.患.鲜.扁.便.传.研.扇.燕.旋.缘.漂.挑.调.夭.了.要.炮.教.敲.扰.号.操.

过.和.颇.荷.磨.些.华.污.更.横.并.令.行.正.盛.莹.听.乘.兴.胜.称.不.禁.任.担.三.渐.砭.占.巉.

 我们在阅读古诗词时,有些字的平仄较难分清,因为在《平水韵》中,有一些字既是平声又是仄声,譬如“看、骑、吹” 等字,我们姑且称其为平仄两用字。在这里,我将平仄 两用字列出,以期为初学者提供引导和帮助。

平仄两用字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同一字形在不同语境中, 意义不同,平仄不能通用。譬如“中、骑、重”等字。另一种情况是同 一字形在不同语境中,意义相同,平仄可以通用。譬如“看、听、过” 等字。



~


#房脉清# 冷字的平仄查询表
(15842508163): 冷字是仄声字,属于平水韵的上声二十三梗韵部,可以查询以下韵字表:冷&nbsp 拼音:lěng 韵部:梗〈形〉(形声.从仌(bīng),冰,令声.本义:凉)同本义&nbsp &nbsp冷,寒也.——《说文》二十三梗上声 影 静 冷 景 境 岭 永 井 省 幸 顷 领 警 梗 整 骋 耿 饼 颖 猛 屏 杏 靖 绠 颈 阱 炳 颍 瘿 逞 幸 秉 郢 荇 矿 艋 请 鲠 哽 黾 眚 怲 丙 烱 并 囧 冏 冥&nbsp

#房脉清# 词有平,仄,中,都要填什么字 -
(15842508163): 中古音把汉字的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阴平、阳平统称平声,剩下的三个声调统称为仄声. 词谱中平指平声,即在这个位置填入的字必须是平声;同理,仄指仄声,该位置必须填入仄声的字;至于中,是指在句子的节奏中这个位置的字地位不是很重要,填入平声仄声都可以. 举个例子,如虞美人的首句:中平中仄平平仄,即是说第一字、第三字可平可仄,第二字、第五字、第六字必须填平声字,第四字、第七字必须填仄声字.

#房脉清# 诗词中常用的字如何分辨平仄 -
(15842508163): 所谓“平仄”,就是每个汉字中古音具有平、上、去、入四声,为了便于运用,在律诗中又简化为平仄二声,平又分为阴平、阳平二声,仄分为上、去、入三声.因此,共有阴、阳、上、去、入五声.

#房脉清# 如何区别汉字的平仄
(15842508163): 单个汉字来讲,一二声是平,三四是仄.在骈体文里,就不遵守这个规则.平是平声,仄是非平声,包括有上声,去声和入声. 很麻烦,简单的讲,平仄是相对的,平对应的是仄,仄对应着平.无论是四字句,六字句,或是四六句,六四句都这样.如果前句是平收尾,后句绝对是仄收尾.一般来说,四字句里,一三相成对,二四成对.六字句里,一三五成对,而一五同为一种.二四六成对,二四同为一种.也有例外,二四不一样,相成对.所以什么四六句和六四句就这样可以套用了. 最好多读《滕王阁序》,里面骈句很多,很好的范文.

#房脉清# 与(天)平仄相反的字 -
(15842508163): 地………………………………………………………………………………………………………………

#房脉清# 什么叫平、什么叫仄.什么叫平仄? -
(15842508163):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

#房脉清# 求《现代汉语中已读平声的入声字表》 -
(15842508163): 混入普通话平声中的入声字表 -------------------------------------------------------------------------------- 发表日期:2007年4月10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527 次 由于所处的北方话方言区与普通话的平仄大致相同,分不清入声字,所以本人主张以今音论对联的...

#房脉清# 诗词对联平仄,重字,尾字韵目查询 -
(15842508163): 平仄看《平水韵》

#房脉清# 四声与平仄与符号 -
(15842508163): 平仄声是在四声基础上,笼统地把四声分成两类,故而产生“平仄”.古音和今音的对照,大概是这样分的:今音的第一第二声约等于古音的平声,今音的第三第四声,约等于古音的仄声. 但是按照古韵的话,举个例子,”湿“我们普通话...

#房脉清# 平仄声的姓名中的平仄 -
(15842508163):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