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类似这样很美的诗句 写作中常用到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绝美秋光,遥祝团圆!这句话是...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高唐行雨落云间,青冥浩荡巫山悬。
  自来巫山出云雨,偏教迷蒙寻山月
  月照江水生云烟,秋夜胜水寒明月。
  梦飞江渚驾轻舟,神女凌巅要长风。
  玉袂当风长空里,飘飘欲揽天上月。
  月明天涯秋霜飞,阆宫仙子月中寒。
  裂天披云窥下界,碧海青天秋心夜。
  神女私语传仙娥,欲解人间巫山情。
  千年万古话婵娟,痴情已换神仙梦。
  鸳鸯两飞人情苦,秋旻双减清辉月。
  古月已逝故人稀,沧海桑田不见君。
  今月清泠照流水,江水自流独不语。
  江水到海洗秋月,新月生雨湿寒兔。
  仙娥长思忆流年,神女驰心怀月轮。
  江水转急孤舟扁,云裳卷我上云巅。
  仙语消散云烟来,月静幽谷巫峡长。
  倏尔长烟一空明,但见水送千江月。
  江水流月到沧海,月升沧海复照水。
  潮水扑崖崖枕海, 仙娥泣月月生潮。
  神女望月指巫山,告余人皆同此情。
  世人只道云雨意,未解巫山朦胧月。
  此物最是长相思,隐山伴水意沧海。
  月仙悒悒看巫山,解情千年化云烟。
  今夕会汝聆兹事,且托作辞明月情。
  世人若解巫山月,月送神女归云间。
  仙娥屈心亦清明,明月玉影岂常孤?
  神女挥裳踏云去,余孤横舟意彷徨。
  白云走马失烟霞,明月当年旧沧海

喜欢这类句子,可以多看《滕王阁序》《醉翁亭序》《岳阳楼记》《兰亭集序》以及写景抒情的唐宋诗词。美句如: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天朗气晴,惠风和畅
两个黄莺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帆船。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请问你想要哪一类的诗句呢?边塞类的 抒情类的 咏物类的... 分很多种呢

我百度的,看着还蛮好的,解释的也很详细...不知道合不合你用...哈哈
一、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三、声与色的结合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四、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同学们在鉴赏时要注意诗中哪是实、哪是虚。以及诗人着意要表现的是实还是虚。弄清了这几点才能准确把握它们的关系。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五、点与面的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六、远与近的结合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七、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
  2.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十艮,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
  (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得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白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划线的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那是“情”。)
  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
  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动态。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7。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孔雀东南飞》文中写迎娶刘兰芝的场面,“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其场面写得越热闹,其悲情越强烈。
  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9.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10.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薰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 (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1.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
  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易混淆。
  ……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萧))
  (要说的明是相思的苦,却不直说,而用“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来烘托)
  12.点化(化用) 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①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13.用典 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
  14.实虚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诗人开始写“地”、写“鸦”,而不写月,但却让我们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为“地白”、“栖鸦”是月亮朗照的结果,既然地白如霜,栖鸦可见,可知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明皎洁”,因此它是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15。抑扬 我们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点加以表扬,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抑扬。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2.欲抑先扬法。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6.叠词 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叠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
  17.互文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互文的形式常见的有当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翻译时容易译错,应特别注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正确翻译是:秦朝和汉朝的明月与关城。容易误译为:秦朝的明月与汉朝的关城。)
  18.意象组合(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成生活的片断和场景。场景随着剧情发展而时时在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 (此首词出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9个并列的名词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19.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望江南))
  (这首词采用了白描手法,写一位女子从早到晚盼望情人归来的心情)
  此外,还有一些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比等,在古诗词中也常常使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
  2.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十艮,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
  (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得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白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划线的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那是“情”。)
  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
  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动态。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7。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孔雀东南飞》文中写迎娶刘兰芝的场面,“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其场面写得越热闹,其悲情越强烈。
  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9.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文章在这里多角度地写出阿房宫楼阁之多、构造之奇、布局之巧,体现出阿房宫的气势雄伟)
  10.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薰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 (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1.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
  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易混淆。
  ……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萧))
  (要说的明是相思的苦,却不直说,而用“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来烘托)
  12.点化(化用) 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①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②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①句点化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字词。②句点化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的诗句意境。)
  13.用典 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
  14.实虚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诗人开始写“地”、写“鸦”,而不写月,但却让我们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为“地白”、“栖鸦”是月亮朗照的结果,既然地白如霜,栖鸦可见,可知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明皎洁”,因此它是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15。抑扬 我们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点加以表扬,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抑扬。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2.欲抑先扬法。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6.叠词 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叠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
  17.互文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互文的形式常见的有当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翻译时容易译错,应特别注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正确翻译是:秦朝和汉朝的明月与关城。容易误译为:秦朝的明月与汉朝的关城。)
  18.意象组合(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成生活的片断和场景。场景随着剧情发展而时时在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 (此首词出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9个并列的名词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19.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望江南))
  (这首词采用了白描手法,写一位女子从早到晚盼望情人归来的心情)
  此外,还有一些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比等,在古诗词中也常常使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写的是滕王阁的景色。
出自:王勃·唐《滕王阁序》
作者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精妙之句,广为传唱。
上句的“落霞”、“孤鹜”与下句的“秋水”、“长天”都是名词性短语,对仗考究。而更绝地是,上下句中又各自成对,也就是格律上要求较高的“句中自对”:“落霞”可对“孤鹜”,“秋水”正对“长天”。
当然,在大唐律诗的王国里,这些都不算什么,不同的是杜甫这句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都是主谓短语,且直接连缀成句不用虚词。
其次,上句写动,霞、鹜“齐飞”;下句写静,水、天“一色”。一动一静,以动衬静。上句侧重于目随景而动,突出景物神态;下句侧重于心因景而静,突出景物色彩。画面和谐,美不胜收。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
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

意思是: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秋光非常美丽,希望和遥远的朋友团圆。
出处:唐朝王勃所作《滕王阁序》,作者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精妙之句,广为传唱。
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扩展资料:
夕阳之下,晚霞绚烂耀眼,而鹜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鹜近乎一个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布西边半个天空,尚在碧空显露,碧空相对于落霞光度稍逊。
但相对于孤鹜来说却较亮,它们——孤鹜、落霞、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对比——孤鹜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则更加灿烂。孤鹜的颜色以绿、褐、紫等为主,属于冷色,而且它们之间是补色关系。
晚霞的背景是晴空,它是蓝宝石色的,和晚霞的颜色也是互补色的。我们知道,当互为补色的两种颜色相邻时,能构成最强的对比,在效果上,能使双方达到最大的鲜明度。王勃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对比,使整个图案显得格外地鲜明而美丽。


#元梵甄# 求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类似的,表现和谐画面的诗句. -
(15278445205):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元梵甄# 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仿的句子 -
(15278445205):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元梵甄#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差不多的诗句 -
(15278445205): 滕王阁序 【作者】王勃 【朝代】唐代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

#元梵甄# 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致相同的句子求与下列句子意境及内容大致相同的句子: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 - 作业帮
(15278445205):[答案]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元梵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相仿的语句 -
(15278445205):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春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元梵甄# 湖心亭看雪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思相近的句子 - 作业帮
(15278445205):[答案]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元梵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思相同的句子? - 作业帮
(15278445205):[答案]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元梵甄# 《与朱元思书》中哪一句话于王勃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波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 -
(15278445205): 王勃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与《与朱元思书》中“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意境大体相同

#元梵甄#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模仿谁的诗 -
(15278445205): 没模仿谁,是唐朝 王勃的《滕王阁序》里的句子,滕王阁序是王勃为滕王阁题的诗写的序.虽说是序,反倒名气超过了诗本身. 王勃,字子安,被称为诗杰.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名篇佳句都是公认的唐诗极品,而“落霞与孤骛齐...

#元梵甄#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仿的词语 - 作业帮
(15278445205):[答案]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2.月下西楼影成双,海天一色夜茫茫 3.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