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字的来历一个小故事 杨字的来历是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1
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第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建立了杨国。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 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 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 (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 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 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人称杨石,又叫杨食我。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 ,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杨姓一开始在陕西,河南一带发展,从西晋末年开始迁入福建,并于元朝迁入广东。杨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华阴,修武,河内, 扶风,梅县等。
2、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 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 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姓「莫胡芦」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杨」氏。
5、以封地为姓。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于。周灭唐 (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封地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叔虞(又 称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临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 叔虞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叔虞的后裔有封于杨者。杨,在今山西 洪洞东南。春秋时灭于晋国,成了晋国大夫羊舌肸的封地。被封于杨 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6、为五胡十六国时氐族姓氏。据《晋书》云 ; 氐有杨氏,世居仇池 ( 甘肃仇池山 )。
7、出自「扬」姓。以邑为氏。古时有「扬氏邑」
推荐于 2018-03-28
查看全部7个回答
相关问题全部
杨字的来历是什么
现状   杨姓是中国第六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6.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杨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姓杨的人口数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在全国分布极广,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杨氏人口大约是4千万.此姓氏在越南亦有分布,约占当地人口1%.   在做自我介绍时,通常会将“杨”称作“木易杨”;但实际上“杨”字的右边并非“易”,而是“昜”(yáng).杨的繁体是“木 昜 杨”,而非“木易”   起源参考   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第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建立了杨国.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 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 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 (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 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 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人称杨石,又叫杨食我.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 ,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杨姓一开始在陕西,河南一带发展,从西晋末年开始迁入福建,并于元朝迁入广东.杨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华阴,修武,河内, 扶风,梅县等.   2、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 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 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姓「莫胡芦」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杨」氏.   5、以封地为姓.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于.周灭唐 (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封地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叔虞(又 称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临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 叔虞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叔虞的后裔有封于杨者.杨,在今山西 洪洞东南.春秋时灭于晋国,成了晋国大夫羊舌肸的封地.被封于杨 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6、为五胡十六国时氐族姓氏.据《晋书》云 ; 氐有杨氏,世居仇池 ( 甘肃仇池山 ).   7、出自「扬」姓.以邑为氏.古时有「扬氏邑」
66 浏览13432017-11-23
“杨”字的来历是什么?
一、“杨”拼 音 yáng〈名〉基本释义:1、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柔荑花序,种类很多,有白杨,大叶杨,小叶杨等多种,木材可做器物:~柳。2、姓。 二起源参考: 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第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 2、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 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 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姓「莫胡芦」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杨」氏。 5、以封地为姓。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于。周灭唐 (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封地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叔虞(又 称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临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 叔虞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叔虞的后裔有封于杨者。 6、为五胡十六国时氐族姓氏。据《晋书》云 ; 氐有杨氏,世居仇池 ( 甘肃仇池山 )。 7、出自「扬」姓,以邑为氏。古时有「扬氏邑」。
4 浏览702019-08-02
“杨”这个字的由来
杨(yáng),中国汉字。一般有两种字义:一是作姓氏,杨姓,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二是指杨树。字形:左右结构,由木(mu)字+昜(yang)字组合而成,字义树木茂盛,茁壮成长。 杨柳 yángliǔ 组词的释义: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杨梅 yángméi 组词的释义:杨梅属常绿灌木或乔木,叶子狭长,花褐色,雌雄异株。果实表面有粒状突起,紫红色或白色,味酸甜,可以吃 杨桃 yángtáo 组词的释义:东印度一种乔木,在热带广泛栽培;杨桃的果实,由绿色至黄色,通常略有酸味,中国烹调中用得很多
22 浏览36392018-04-11
“杨”这个字的由来是什么?
杨(yáng),中国汉字。一般有两种字义:一是作姓氏,杨姓,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二是指杨树。字形:左右结构,由木(mu)字+昜(yang)字组合而成,字义树木茂盛,茁壮成长。 杨柳 yángliǔ 组词的释义: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杨梅 yángméi 组词的释义:杨梅属常绿灌木或乔木,叶子狭长,花褐色,雌雄异株。果实表面有粒状突起,紫红色或白色,味酸甜,可以吃 杨桃 yángtáo 组词的释义:东印度一种乔木,在热带广泛栽培;杨桃的果实,由绿色至黄色,通常略有酸味,中国烹调中用得很多
6 浏览1752019-08-11
杨字姓氏的由来
杨姓来源有五: 1、杨侯苗裔说。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杨出自姬姓,晋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范村东古城一带),称杨侯,其子孙以国为姓。 2、女吉姓杨国说。此说不见于传世文献,而见诸出土文物(据李学勤《中华姓氏谱》),女吉姓杨据说要早于姬姓杨。 3、羊舌后嗣说。姬姓杨国灭于晋,杨地成为晋大夫羊舌氏的食邑,这样杨也成为羊舌氏的姓;另说羊舌氏为杨侯伯侨之子,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4、杨孙孑遗说。据《左传》记载,秦穆公有大夫名杨孙,因失职而奔于宋,其后裔孙姓杨。 5、出自赐姓或他族他姓改杨姓而来。如三国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部分人姓杨;鲜卑莫胡卢氏被北魏孝文帝改杨姓,福建宁化有林姓迁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另据《北史》记载,杨义臣本姓尉迟氏。 得姓始祖 杨伯侨。周朝初年,周武王去世,年幼的成王继位,因有“桐叶封王”之金口玉言,其弟唐叔虞被分封在唐。唐叔虞之子燮后来做了晋侯,又传了十代,至晋武公,武王之长子诡诸继位为晋献公,次子伯侨则被分封于杨,称杨侯。这样,杨伯侨就成为杨姓的得姓始祖。

杨字就是杨字,我是杨不上

杨字的来历~

杨 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三点一。
寻根溯源
杨姓来源有五:
1、杨侯苗裔说。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杨出自姬姓,晋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范村东古城一带),称杨侯,其子孙以国为姓。
2、女吉姓杨国说。此说不见于传世文献,而见诸出土文物(据李学勤《中华姓氏谱》),女吉姓杨据说要早于姬姓杨。
3、羊舌后嗣说。姬姓杨国灭于晋,杨地成为晋大夫羊舌氏的食邑,这样杨也成为羊舌氏的姓;另说羊舌氏为杨侯伯侨之子,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4、杨孙孑遗说。据《左传》记载,秦穆公有大夫名杨孙,因失职而奔于宋,其后裔孙姓杨。
5、出自赐姓或他族他姓改杨姓而来。如三国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部分人姓杨;鲜卑莫胡卢氏被北魏孝文帝改杨姓,福建宁化有林姓迁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另据《北史》记载,杨义臣本姓尉迟氏。�

得姓始祖
杨伯侨。周朝初年,周武王去世,年幼的成王继位,因有“桐叶封王”之金口玉言,其弟唐叔虞被分封在唐。唐叔虞之子燮后来做了晋侯,又传了十代,至晋武公,武王之长子诡诸继位为晋献公,次子伯侨则被分封于杨,称杨侯。这样,杨伯侨就成为杨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起源于山西境内的杨姓,为晋所灭后,便向西播迁,首先入陕西冯翊(今陕西大荔),后又有迁至今山西霍州,尔后繁衍至今河南境内。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姓人迁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向东南迁至今江西一带;与此同时,又有自山西迁往江苏、安徽的杨姓,这样杨姓便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秦汉之际,已有杨姓人迁居四川,尚书仆射杨璇,迁居浙江会稽。魏晋南北朝时期,除著名的弘农杨姓世居陕西华阴,氐族杨姓世居甘肃仇池外,已有不少杨姓人因社会动荡之故而向江南播迁,也有不少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改姓杨,另弘农杨震十世孙杨惠嘏任太原郡守,其玄孙即为隋文帝杨坚。唐末为避安史之乱而引发中原杨姓再次大批南迁,这一时期,杨姓有迁朝鲜半岛者。宋时,有杨无敌杨业居山西太原,杨贵迁居贵州播州,由此可见,到宋代时,杨姓已分布于江南广大地区,并以福建为其播迁的中心。元朝末年以后,以广东、福建、浙江沿海为移民海外的原居地,杨姓人便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海外移民,迁居地也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各国。明朝永乐年间,浙江绍兴人杨云川曾随军渡海至北婆罗州(今马来西亚河巴州),并与当地酋长的女儿结婚,公主后因杨云川遇难而投海殉节,在当地传为佳话。清代乾隆年间,福建沿海人杨阿秋去印度经商,并修建了一座中国城,近代以后,又有杨姓去欧美或澳大利亚定居。如今,杨姓在我国分布极广,尤其在长江流域的省份分布最多,杨姓的分布规律,历史上最初由黄河中游、华山脚下向四周播迁,以及由北方向南方播迁,海外则以东南亚为主。

郡望堂号
杨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郡望主要有:
1、弘农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
2、天水郡,治所在平襄(在甘肃通渭西北);
3、河内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

堂号:
“光裕”、“赐书”、“崇本”、“清白”、“务本”、“四知”、“绍兴”、“瑞 本”、“绍先”、“河东”、“栖霞”、“秦和”、“鸿仪”、“安阳”、“鸿山”、“新杨”、“道南”、“信海”、“北山”。�

宗族特征
1、辉煌显赫千余年,竞相贵显各争先。从秦汉魏晋时期的四世三公(杨款、杨震、杨彪)和西晋三杨(杨骏、杨珧、杨济),到隋朝杨姓成为国姓,再到唐朝杨姓成为一个宰相辈出的姓氏(共有十一位宰相),再到宋朝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其杨姓风光不言而喻。
2、家规家训教诲后人。如宋代诗人杨万里,自撰家训写道:“……片瓦条椽,皆非容易;寸田尺地,毋使抛荒。懒惰乃败家之源,勤劳是立身之本。大富由命,小富由勤。男子以血汗为营,女子以灯花为运。夜坐三更一点,尚不思眠;枕听晓鸡一声;全家早起……。”谆谆教诲,跃然纸上。

名人精粹
杨震: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宰相,天下有名大儒,有“关西孔子”之美誉,他廉洁奉公,刚直不阿。杨坚: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公元五八一年建立隋朝,他励精图治,改革兵制,于公元五八九年灭陈,结束了东晋十六国以来二百七十余年的南北分裂局面。杨炯:华州华阴人,初唐四杰排名第二,其诗尤以描写军事题材的边塞诗影响最大,有《杨炯集》传世。杨玉环:唐朝蒲州永乐独头村(今山西永济)人,被誉为盛唐第一美人,为唐玄宗宠妃,安史之乱中,军队哗变,最后魂断马嵬驿(今陕西兴平)。杨业:北宋大将,杨家将奠基人。在北汉刘崇时就勇猛善战,所向克捷,号为“杨无敌”,后随刘崇降宋,公元九八六年,因潘美、王亻先见死不救,被辽精兵所俘,后绝食而死。杨延昭:民间俗称“杨六郎”,杨业之子,久经沙场,智勇兼备,防守边关二十余年,因操劳过度,五十七岁时死于军前。杨万里: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宋代诗人、学者,其诗作甚丰,有《江湖集》、《荆溪集》等九种专集,后并集为《诚斋诗集》,其他作品编为《诚斋集》,为宋朝四大家之一。杨士奇:江西泰和人,明朝宰相,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他为官清廉,爱惜人才。杨慎:四川新都人,生于北京,明朝状元,其文名满天下,才气超群伦,有著作《升庵集》和散曲《陶情乐府》传世。杨秀清:广西桂平人,太平天国领袖,封东王,节制其他诸王,后居功自傲,萌生野心,天京事变中被杀,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杨深秀:山西闻喜人,进士及第,戊戌六君子之一,其狱中诗为世人所传诵。杨锐:四川绵竹人,戊戌六君子之一。杨虎城:陕西蒲城人,国民党高级爱国将领,发动西安事变,促使国共统一抗日。杨振宁:祖籍安徽合肥,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并定居,一九五七年,因发现宇称不守恒原理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参考资料:http://www.cnbjx.com/Baijia_show.asp?id=181

杨姓是中国第六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6。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杨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姓杨的人口数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在全国分布极广,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杨氏人口大约是4千万。此姓氏在越南亦有分布,约占当地人口1%。
在做自我介绍时,通常会将“杨”称作“木易杨”;但实际上“杨”字的右边并非“易”,而是“昜”(yáng)。杨的繁体是“木 昜 杨”,而非“木易”
起源参考
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第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建立了杨国。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 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 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 (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 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 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人称杨石,又叫杨食我。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 ,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杨姓一开始在陕西,河南一带发展,从西晋末年开始迁入福建,并于元朝迁入广东。杨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华阴,修武,河内, 扶风,梅县等。
2、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 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 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姓「莫胡芦」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杨」氏。
5、以封地为姓。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于。周灭唐 (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封地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叔虞(又 称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临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 叔虞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叔虞的后裔有封于杨者。杨,在今山西 洪洞东南。春秋时灭于晋国,成了晋国大夫羊舌肸的封地。被封于杨 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6、为五胡十六国时氐族姓氏。据《晋书》云 ; 氐有杨氏,世居仇池 ( 甘肃仇池山 )。
7、出自「扬」姓。以邑为氏。古时有


#关厕知# 杨姓氏的由来2000字论文,,急!! -
(19211842903): 我给你几个素材,你看着编吧,我没空给你写,第一,杨姓是由尉迟改过来的,第二,杨姓是周朝时代周武王改姓,原姓姬,第三,有的说是诸葛亮赐姓,其实,我觉得杨应该取自12生肖的羊,因为有苏,牛,胡,屠,龙,佘,马,杨,侯,姬,苟,朱

#关厕知# 姓杨的起源 -
(19211842903): 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6.是现时中国第六大姓氏,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身份信息系统”(NCIIS),杨姓也是第六大姓.1977年中国史学家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氏”的论文上指出,杨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在做自我介绍时,通常会将“杨”称作“木易杨”;其实这是错的,实际上“杨”字的右边并非“易”,而是“昜”(yáng、音同阳).

#关厕知# 杨这个姓氏的由来? -
(19211842903): 杨侯苗裔说.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杨出自姬姓,晋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范村东古城一带),称杨侯,其子孙以国为姓

#关厕知# 杨树的名字的由来 -
(19211842903): 根据《说文解字》对“杨”字的解释,杨树生长迅速,是最早能形成遮阳作用的树, 杨树生长迅速,高大挺拔,树冠有昂扬之势,这就是杨树得名为“杨”的原因. “杨”字与“扬”字读音相同,“杨树”就是“扬树”,表示树冠高扬的一类树.

#关厕知# 杨姓起源、杨姓名人杨姓起源要两个,一个二十字,一个五十字(要全
(19211842903): 王姓源于妫姓,虞舜之后,世为王姓.(20字) 姓来源于妫姓,是古代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源于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50字) 王昭君:(公元前~世纪...

#关厕知# 各位热心网友,你们好!我五年级,老师要一篇和[杨氏之字]有关的古文,谢谢! -
(19211842903): 古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

#关厕知# 姓杨的名人及他们的传奇故事 -
(19211842903): 杨再兴(?—1140),南宋抗金名将.原是曹成部将,后降于岳飞,成为岳飞部将,跟随岳飞抗击金军,曾试图单枪匹马冲阵擒获金兀术,失败后仍能单骑而还.绍兴十年(1140年),杨再兴与金人在小商桥相遇,杨再兴寡不敌众,中箭无数...

#关厕知# 杨氏之子 -
(19211842903): 杨氏之子 开放分类: 故事、历史 目录 • 1.课文简说 • 2.原文及译文 • 3.词句与题目解析 • 4.朗读方法 1.课文简说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

#关厕知# 我想知道二郎真君的一切资料~详细点 -
(19211842903): 二郎神是我国神话中第一得力之战神,其能力与悟空比,不相上下,在天界对悟空的第二次大围剿时,就是他追得悟空四处逃窜.由于他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战神,民间对其恭敬之盛,可说是数一数二.只是后来罗贯中著《三国》,将关云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