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范仲淹文言文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1. 关于范仲淹的文言文

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bin)州,暇日率僚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办酒,未举觞,见缞绖(cui die)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i 急迫的)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地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殓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宴席,厚赒(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译文:

范仲淹镇守邠州时,闲暇带领部属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有开始举杯饮时,看见数十个带孝的人正在准备装殓之物.他马上派人去询问,原来是客居此处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准备出殡葬在近郊,可是棺椁等物尚未齐备.范仲淹很伤感,立即撤掉了酒席,重重地救济了他们,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的流下眼泪的.

2. 范仲淹文言文翻译

范仲淹,字希文,是唐代宰相范履冰的后人.其先祖是邠州人,后来迁至江南,因此范仲淹算是苏州吴县人.范仲淹二岁的时候父亲死了,他的母亲改嫁给长山朱姓人家,(范仲淹)跟从了朱姓,名字叫说.年少就很有志向操守,等到长大可,知道了自己原来的家世,就感激(养育之恩)哭泣着辞别了母亲,去应天府,跟随戚同文学习.夜以继日地不休息,冬天非常疲惫的时候,就用冷水洗脸;食物也不足,甚至只能用粥维持,大多数人都受不了(严苛的待遇与环境),范仲淹却不把这(困难)当成困苦。

考取进士及第后,当上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回他的母亲奉养。改任集庆军节度推官,才恢复原来的姓氏,更换了名字。

(担任)监察泰州西溪盐税(的官职),升迁至大理寺丞,又改迁监察楚州粮料院,因为母丧去官(回家守孝)。晏殊担任应天府的知府,听说了范仲淹的名声,召他进入府学(相当于召进现在的教育部门当省级大学校长)。

范仲淹上书皇帝请求选择郡守,推举县令(即选贤任能),摒斥不务正业和懒惰之人,裁汰多余的官员与纠正越礼的事(即整顿社会与 *** ),严格选举制度,安抚军队将领,一共一万多字。守孝结束,由晏殊推荐,担任秘阁校理。

范仲淹广泛地通晓《六经》,尤擅长《周易》,好学的人多跟随他学习并探讨问题,范仲淹为他们拿着经书讲解,没有疲倦的时候。曾经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给四方来的游学之士买食品。

游学的人甚至达到出来时已经换了衣服的程度(即形容范仲淹爱才厚爱,对待来投的游学之士照顾优厚),范仲淹则非常满足。每当慷慨激昂讨论天下之事的时候,不在意自己的身份与名利,一时之间士大夫风气大有改观,纷纷崇尚风格品节,这是范仲淹首先倡导的阿。

3. 范仲淹读书 文言文

原文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另一版本: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字义

字义:再适:第二次出嫁,即改嫁。适:出嫁。 世家:世代为官的人家。 饘:zhān,稠的。 日昃:太阳偏西。昃,zè。 孤:幼年丧父。 沃:浇。 士:读书人。 南都:临安(今杭州) 氏:姓 既:已;……以后 再 :两次 旨:要义 始:曾经

译文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过。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慷慨激昂地立下了造福(治理)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吟诵道:“读书人应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 启示:范仲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对父母的孝顺,感恩母亲的不容易,刻苦读书;勤奋的好学,不怕吃苦,不辜负母亲的期望

4. 范仲淹的文言文的翻译

一、《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

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一般认为,范仲淹在河南省邓州市写的这篇散文,所以并未登上岳阳楼。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

《岳阳楼记》能够成为传世名篇并非因为其对岳阳楼风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抒发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岳阳楼记》原文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北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他出身贫寒,年幼丧父,母亲改嫁,外出读书求学,勤奋刻苦,他从小有大志,作秀才时,就“以天下为己任”。后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被贬。

后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均田赋等改革时弊的建议,再次被贬。后在赴颖州上任途中病死。

本文写于1046年,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1047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因为二人同是被贬之人,因而有共同的思想情感,所以文中满载述志励友之情,既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又表达对好友的慰勉和规箴之意。二、作品原文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北宋·范仲淹 若夫霪雨[1]霏霏[2],连月不开[3],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4],山岳潜形[5];商旅不行,樯倾楫摧[6];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7],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8];沙鸥翔集,锦鳞游泳[9];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10],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11],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3]。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14]!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5]三、【破题】 本文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地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文章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注释】 [1]霪雨:连绵的雨。 [2]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3]开:解除,这里指放晴。 [4]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曜,光辉,光芒。 [5]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迹。

[6]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 [7]“去国”句:离开京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害怕讥讽。

去:离开。国:京都。

[8]“上下”句: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9]“沙鸥”句: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

[10]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11]静影沉璧: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壁。

[12]“不以物喜”句: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13]“居庙堂”句: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4]“其必曰”句: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

[15]“微斯人”句: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微,非,如果没有。[1]四、作品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所有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把唐代好的和现代的诗赋刻在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我看那巴陵郡的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上。

洞庭湖衔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景色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叙(已经)很详尽了。既然如此,那么洞庭湖北面直通到巫峡,南面到达到潇水和湘水,被贬官的诗人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的时候,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一眼望去,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极了,内心十分悲伤。至于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

5. 范仲淹文言文翻译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范仲淹二岁就成了孤儿,母亲改嫁长山朱氏,从他们的姓。既然长,知道他家世代,就含着眼泪告别母亲,他应天府,依照戚同文年学。昼夜不息,冬天非常疲惫,用水洗脸;吃饭不给,至于用粥继承的,人不能忍受,范仲淹不痛苦啊。考中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刚回姓。

晏殊应天府知府,听说范仲淹著名,请设置府学习。范仲淹泛通晓《六经》,擅长《周易》,学者多从询问,为执经讲解,无所累。曾经把他的俸禄用来吃四方游士,他的几个儿子到了换衣服而出,范仲淹平静的。

河中府通判,改道陈州。当时朝廷正在修建太一宫和洪福院,木材在陕西市场。范仲淹规劝的话:“现在兴土木,破产业,不是顺民心、合天意啊。应该停止修建寺观,减少市场上木材的数量,以免除这被拖欠。”

任参知政事。会司马伦⑶侵犯淮南,州县官有守不住的,朝廷想要杀了他。范仲淹说:“平时话不说军备,敌人来了而专门要求守臣,可以吗?郡守县令都可以不杀”。

6. 文言文《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在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若夜昏怠,辙以水沃面。往往食亶(食亶 请合起来读,我找不到它的读音,麻烦大家找到后告诉我)粥不继,日昃固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概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yǐ)。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qián)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jīng)。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7. 《范仲淹上疏》文言文翻译

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

范仲淹两岁时丧父,母亲改嫁长山姓朱的人,范种淹跟从他的姓,名字叫说。从小有志向节操,长大后,了解了自己的家世,就伤感流泪告别母亲,离开(家乡)到应天府,依靠戚同文学习。

昼夜不停息,冬日里疲惫得厉害,用水浇脸;食物不充足,以至于用稀粥密,当食物,别人不能忍受,范仲淹不认为这艰苦。考取进士,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接他的母回家奉养。

改任集庆军节度推官,才改回原姓,更改自己的名字。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政,天子率百官祝贺。

仲淹极力劝谏这件事,并且说:“在家侍奉母亲,自有家人的礼节,只是与百官同在朝廷,面向南朝拜太后,不能作为后世的砖则。并且上疏请太后还政,没有得到答复。

不久做河中府通判,贬谪到陈州。 (范仲淹)被授予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的职务,被召回京,城主管固而监,调任吏部外郎、代理开封知府。

当时吕夷简执政,提拔使用的大多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呈上《百官图》指着它的次序说:像这样是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不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公正,像这样是偏私,何况提拔或降格任用大臣。

凡是越级的,不应该全部把这些事交给宰相。“吕夷简不高兴。

后来,讨论建都的事情,范仲淹说:“洛阳险要坚固,而汴梁是四面受敌的地方,太平时期适合在汴京,如果有战事一定要在洛阳。应当逐渐扩大物资储备,修缮宫室。

“皇帝问吕夷简,吕夷简说:“这是范仲淹不切实情的看法。“范仲淹于是写四篇论呈献(给皇上),大抵谴责当时的政务。

并且说:“汉成帝相信张禹,不怀疑舅家,所以有王莽的祸害。我恐怕今天也有张禹,损坏陛下的家法。”

吕夷简愤怒地驳斥道:“范仲淹离间陛下君臣,他推荐任用的官员,都是朋党(排斥异己的政治集团)。”仲淹奏对更加急切,因此免职任饶州知府。

殿中侍御史韩渎迎合宰相的旨意,请求写下范仲淹的朋党,把他们的名字在朝堂上揭露。在这种情况下,秘书丞余靖进献意见说:“范仲淹因为一句话触犯宰相,立刻加以贬谪、放逐,何况之前所议论的不是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的事吗?陛下已经宽容他了我请求改变先前的命令。”

第二年,吕夷简也被罢免宰相,从此关于朋党的议论流行开来。吕夷简第二次入朝担任宰相,皇帝告诫范仲淹让他消除先前的怨恨。

范仲淹磕头道歉说:“臣先前争论的是国家的事情,我对于吕夷简没有怨恨。” 范仲淹内心刚毅外表谦和,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不是,招待宾客(宾客到来)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

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自给。然而(范仲淹)喜好施舍给予,广施爱心,乐于行善。

死的时候,天下各地听说的人,都替他叹息。

8. 范仲淹少有大志 宋史 全文翻译

原文

范仲淹两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政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译文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以天下为己任,奋发图强,刻苦学习。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译:范仲淹死时,知道的人,都为之叹息。

9. 范仲淹苦学 文言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另一版本: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至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向萧钥#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 - 作业帮
(18525999359):[答案] (1)此句译为: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敌军大肆抢掠至潘原,关中地区震动惊恐,老百姓大多躲藏到山谷中.范仲淹率领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进行援救,听说敌军已经撤出边塞,才率领军队返回.“贼”是“大惊”的主语,在“贼”前停顿...

#向萧钥# 帮我翻译下这段文言文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 - 作业帮
(18525999359):[答案]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每次都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的任务,努力辛苦地读书,有时夜里感到昏沉困倦,就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慷慨地谈论天下大...

#向萧钥# 文言文:范仲淹故事两则翻译 - 作业帮
(18525999359):[答案] 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以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候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稀粥都...

#向萧钥# 文言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
(18525999359):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也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擅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向萧钥# 范仲淹读书 文言文
(18525999359):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

#向萧钥# 阅读下面文言文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茎啖④之.留守⑤有子同学,归... - 作业帮
(18525999359):[答案] 1B2、(1)每天(2)赠送、馈赠3、范仲淹将食物放在了一边,不久后食物全腐烂了.4、因为他吃粥吃久了,心里安定,现在突然享用丰盛的饭菜,以后的日子里就再也吃不下那些粥.5、示例1:赞同.范仲淹不吃别人馈赠的好饭好菜,是因为“由俭...

#向萧钥# 范仲淹昼夜苦学 古文阅读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为尝解衣就寝.或夜昏... - 作业帮
(18525999359):[答案] 1.以……为先 有时 离开 用 2.于是完全通解了“六经”的深意,慨然有治理天下的决心. 3.启示:例如:勤奋好学 有远大的政治报复 孝顺父母 逆境出人才 勉励后人要好好学习.

#向萧钥# 范仲淹传文言文翻译 -
(18525999359):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在适长山朱氏.即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若夜昏怠,辙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继,日昃固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概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长大以后,知道出身的家世,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常常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稀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终于博通《六经》的要领,对天下有慷慨报复,他经常对自己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向萧钥# 范仲淹苦学 文言文快呀!~!@~~!~!Q~! - 作业帮
(18525999359):[答案]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