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有什么文化活动? 三国时期蜀国政治文化是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诗会(像兰亭集会那样的)、月旦评(司马徽评凤雏卧龙的),还有各个节日:
  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七夕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曹操的铜雀台不错,还有曹丕给给他武器的人扫墓的有趣事情,还有曹操给桥玄扫墓的事情

蹴鞠,也就是足球! 无数电影中有体现!!!

三国时期留下了什么世界中国的物质或精神的文化?~

三国留下的很多典故,还有建安文学,建安七子的诗歌,当然三国混乱也让当时中国人口锐减。

  蜀汉政律《蜀科》由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伊籍所编列。後来,刘备逝世,继位的刘禅幼小,政策多由诸葛亮所主持。在朝内制定八务、七戒、六恐、五惧,训诫大臣;而朝外风气清廉,法家思想治蜀地,人心不乱,使蜀中政事、民事都能成功进行。
  当时实行安抚百姓,展示法度规范,约制官职,严格遵从权制,广开诚心,公平行事;做到尽忠益的人虽有错,必定赏赐。犯法怠慢的人虽是亲人,但都惩罚;如能顺从惩罚,虽重罪仍会得释、巧言令色的人,虽轻罪仍会受重罚;而且刑政虽严峻,但都无人怨恨。
  诸葛亮死後,蒋琬、费禕、董允等都继续诸葛亮的政策;不过後来刘禅宠信宦官黄皓,并开始相信鬼神之说,令朝政渐下;尽管如此,至蜀汉灭亡为止,国家政风仍算清廉,官吏约四万人。
  蜀汉政权始终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刘备率领的原来以荆襄为基本的势力,与长期居住在益州的本土势力之间的利益冲突。蜀汉的重要军政职位,从刘备建国开始就以原班人马为绝对主导,如:诸葛亮、魏延等,而刘璋旧部尤其益州本地世族很少得到重用,即使如李严一样得到托孤重任,仍然免不了被罢官的下场。即使到了政权后期,掌权的大臣诸如蒋琬、费祎等仍然是外地人才,而主将姜维甚至是魏国降将。得不到本地世族的广泛支持,造成蜀汉中后期人才匮乏,在早先由刘备带领的人物逐个去世后更为明显,以至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尴尬局面。


#支博赖# 三国时期就有万圣节吗? -
(13452235864): 万圣节是西方的鬼节,起源于两千多年以前,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三国时期(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或208年-280年)是中国历copy史上的zd一段时期,所以从时间纬度上讲在我国处于三国时期时西方就有万圣节了,不过,注意的是万圣节在我国兴起则是近些年由西方文化传入开始的

#支博赖# 湖北省中,三国时代的遗迹有哪些? -
(13452235864): 三国文化之旅 主要景区景点有:黄鹤楼、襄樊古隆中、赤壁古战场、荆州古城、鄂城西山、长坂坡、诸葛亮广场、襄阳古城、水镜庄、当阳关陵庙等. 为湖北最具文化魅力的旅游产品.湖北省现有三国文化旅游资源达181处,且典故多、遗迹多,有史有据,个性分明.其中,武汉、荆州、宜昌、襄樊、鄂州、咸宁和荆门等七个城市,具有较多的三国旅游景点.重点打造“六古”即襄樊古隆中、荆州古城、赤壁古战场、鄂州吴王古都、武昌黄鹤古楼、当阳关陵古庙,并通过长江汉江旅游线路将武汉、荆州、襄樊和宜昌的三国旅游精品连接起来.

#支博赖# 为什么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书法和绘画还有雕塑艺术大放光彩? -
(13452235864): 有如下原因: 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民族之间的交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 ②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得...

#支博赖# 三国时期虽然只有几十年时间,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那么著名, -
(13452235864): 1.著名战役多:官渡之战;合肥之战;夷陵之战;蜀国平南之战;赤壁之战等 2.英雄人物:曹操;诸葛亮等 3.关于三国的书籍也成就了三国时期:三国志;三国演义等 ............

#支博赖# 三国时期的历史典故 -
(13452235864):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副对联里的典故多了

#支博赖# 富阳东吴公园简介 -
(13452235864): 以入口广场为核心的入口景区设计有广场、古城门、景观水景等.该区块内,有寓意三国鼎立的巨大古鼎及造型壮观、磅礴的古城门,让游人一走近公园便感觉到浓浓的“三国”气息. 经古城门往里,便会走入休闲娱乐景区.此景区主要包括...

#支博赖# 三国时期诸葛亮历史文化 -
(13452235864): 展开全部三顾茅庐 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后又受徐庶推荐,想徐庶带他...

#支博赖# 如何宣传三国文化 -
(13452235864): 三国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文化之一 并不是要宣传 而是要发扬光大 世代传承 就像孔家文化 唐代文化一样 需要华夏民族时刻铭记自己的秉性并流放后世 94版的《三国演义》是体会三国文化最好的方法之一 相反《新三国》对于三国文化的传承毫无意义 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 我是超喜欢三国的一个人

#支博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13452235864): 总的特征: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政治 经济 北方经济的破坏与恢复 江南经济的开发 士族庄园经济与寺院经济的发展 民族关系略文化特点是:1 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 ...

#支博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哪些新民族
(13452235864): 三国和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大分裂,民族融合迅速发展,江南地区迅速开发为本单元的突出特点,也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士族的形成与发展,宗教盛行也是本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