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首饰名称 古代首饰名称都有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1.臂钏:一种套在上臂的环形首饰,西汉以后盛行,样式极多。
2.步摇:中国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
3.宫绦:一种系在腰间的悬挂饰物,一般配以汉服。
4.花钿:以金、银制成花形,蔽于脸上,是唐代较流行的一种首饰。

  古代女子发饰多种多样, 有笄、簪、钗、环、步摇、凤冠、华盛、发钿、扁方、梳篦等。
  笄:是古人用来簪发和连冠的饰物,是簪、钗的鼻祖。
  古代男女均留长发,笄为古代男女用来插定绾起的头发或弁冕的。“弁”为古代冠名。“冕”即皇冠。固定冠帽的笄称为“衡笄”,周代设“追师”的官来进行管理。用来固定发髻的笄叫“鬠笄”。 从周代起,女子年满十五岁便算成人,可以许嫁,谓之及笄。如果没有许嫁,到二十岁时也要举行笄礼,由一个妇人给及龄女子梳一个发髻,插上一支笄,礼后再取下。
  簪:是笄的发展,同样起固定发髻之用。在前端加以纹饰,雕刻成植物(花草)、动物(凤凰孔雀)、吉祥器物(如意)等形,并可用金、玉、象牙、玳瑁等贵重材料制作,工艺也愈发丰富,有錾花、镂花及盘花等。
  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钗与簪主要区别在于簪是作成一股,钗则作成双股。钗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
  发钗的安插有多种方法,有的横插,有的竖插,有的斜插,也有自下而上倒插的。所插数量也不尽一致,既可安插两支,左右各一支;也可插上数支,视发髻需要而定,最多的在两鬓各插六支,合为十二支。
  步摇:是在顶部挂珠玉垂饰的簪或钗,是古代妇女插于鬓发之侧以作装饰之物,同时也有固定发髻的作用。一般形式为凤凰、蝴蝶、带有翅膀类的,或垂有旒苏或坠子,走路的时候,金饰会随走路的摆动而动,栩栩如生。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
  钿: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簪钗是用来绾住头发的,而花钿直接插入绾好的发髻起装饰的作用。
  扁方:满族妇女梳旗头时所插饰的特殊大簪,形制与作用与汉人妇女髻上的扁簪类似。清代贵族妇女梳“两把头”或是“大拉翅”,都使用扁方,起到连接真、假发髻之中“梁”的作用。装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控制发髻使其不散落下来。满族妇女梳“两把头”,最初是把真头发分成两把,依靠扁方来固定。到了晚清“两把头”改成青缎制作,安在头顶上,这时与“两把头”与真头发连接梳成头座的工具也是扁方。

  在清代的北方民间,扁方也有很小的。如遇丧事,妻子为丈夫戴孝,放下两把头,将头发集拢于头顶束起,分两把编成两个辫子,辫梢不系头绳,任头发松乱一头顶上插一个三寸或四寸长的白骨小扁方。如果儿媳为公婆戴孝,则要横插一个白银或白铜的小扁方。扁方一般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蒙裹而成,俗称“钿子”,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之上便可,上面还常绣有各种花纹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
  梳篦:古代简称“栉”,与簪、髻、钗、步摇等并称为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昔为宫廷御用珍品 , 故有“宫梳名篦”之誉。梳篦在古时是人手必备的发饰,尤其是妇女,几乎梳不离身,时间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风气。

  梳篦两者的主要区别在齿部,梳子的齿粗而稀,篦子的齿细且密。梳篦多为木制或竹制以及名贵物料制作,如金、银、象牙、犀角、水晶、玳瑁、锡、嵌玉镶珠等材质。
  凤冠:古代皇帝后妃的冠饰,其上饰有凤凰样珠宝。明朝妇女出嫁时也可佩戴。

  明朝凤冠是皇后受册、谒庙、朝会时戴用的礼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发展和完善,因之更显雍容华贵之美

  汉桓帝时,京城洛阳流行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这些流行妆起自外戚梁冀的夫人,后来风行全国。女人们在仿效流行妆时常爱添油加醋。如城中流行高髻,则四方高一尺;城中流行广眉,则四方眉长半额;城中流行宽袖,则四身披一整匹长布。
  汉魏以前,没有关於宫廷时装的记载。南朝时,宫廷中出现了宽袖热,后妃宫女都以宽袖式的宫装为美。直到隋、唐,宫中宽衣长袖仍是后妃宫女们喜爱不已的样式。和宽袖在南朝盛行相比美的是窄袖衣盛行於北朝,并逐渐在隋唐时产生影响,进入了隋唐后宫,甚至在唐初到盛唐时期,宫中对窄袖衣的喜好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宽袖。
  南朝讲求节俭的皇帝提倡窄袖衣,但隋唐盛世宫中女子喜好窄袖完全出於新奇刺激,标新立异。窄袖衫在北朝中是男子的服饰。大唐盛世的开元、天宝年间,富贵优裕、无所事事的宫中女子们以穿北朝男装为时尚,一时间,窄袖衫广为盛行。当时,妃嫔宫女竞相骑马游乐,胡服衫便於骑马,因而极为雍容华贵、骄弱美丽的宫中女子们所喜爱。盛唐时期是个豪情激越的时代,宫中美人们纷纷放弃红装而好戎装。她们身穿男式的圆领袍衫,彩边窄袖,头裹�头,足登软靴,顾盼生情中颇为洋洋自得。盛唐以前的宫廷女子骑马外出时穿的是「幂瞝」。幂瞝是一种遮蔽全身的全装衣服。宫人们骑著马,身穿幂瞝,以免被路人窥视。隋以前的北朝宫人就曾身穿幂瞝,骑马出宫,唐朝初年,宫女们骑马出宫,也是这一套装束。到了武则天时,幂瞝不再在宫中盛行,代之以一种状似雨笠的帷帽:帽檐下黑网至颈,用来遮挡面目。唐玄宗时,宫中女子们改戴胡帽,或者头戴�头,或乾脆不戴帽子,所谓靓妆露面,无复蔽障,身上穿的是一身窄袖圆领的胡服男装。安史之乱后,宽衣长袖又在宫中盛行。秦以前的女子服饰是衣、裳相连。秦始皇时始令制作女式短衫。唐朝时宫人的服饰一般是上身衫襦,下身长裙。盛唐风气开放,宫中美人们穿上了开至半胸的窄袖和宽袖短衫。中国宫廷中女子们的裙子也是种类繁多,丰富多采。隋到唐初时,宫中风尚窄式衣裙。盛唐时裙式日益宽大、裙上折裥密布,飘动感加强。当时宫中裙子的色彩大多为红、黄、绿鲜艳的原色。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最爱穿的便是黄裙。

  武则天的女儿安乐公主是位放荡的女子,生活侈糜,衣饰上花样百出。安乐公主拥有两件百鸟裙,是罕有旷世珍品。百鸟裙是采集百鸟的羽毛,由宫中尚衣局组织工匠精制而成。百鸟裙色彩灿烂,五光十色、变幻莫定,十分迷人。隋炀帝是位多情多才的皇帝,他设计了一种花笼裙,样式美观,宫女们非常喜爱。花笼裙是用丝织成的,又薄、又透明,上面绣有花鸟图案。

  唐代宫廷中的后妃宫女都喜欢肩搭披帛,披帛上绣著各式花卉。披帛和披肩在中国宫中出现较早,起码在秦代就有。秦始皇曾令宫女们身披浅黄银沧飞云帔。唐玄宗开元年间,风流多情的玄宗皇帝曾颁下诏令:宫中二十七世妇和宝林、御女、良人在随侍和参加后宫宴会时,都须身披绣有图案的披帛。唐代宫女们在端午节时,也要披较为华丽的披帛,称为奉圣巾或续寿巾。

  宋代宫中时兴窄袖,但宽衣长袖仍然被视为是豪华的标志。宋代后妃的礼服是宽衣大袖,日常生活则是穿便装窄袖。宋代宫女的时装服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上身窄袖短衫襦,下身是拖地长裙,一种是窄袖长衫,外套对襟背子。上衣的领子在宋以前大多是交领、右衽,宋时普及对襟式。裙装在宋时以多褶为美。多褶裙,唐时即已盛行,宋代裙褶更多更密,称为「千褶裙」。宋理宗时,宫中时兴前后不缝合的拖地裙,称「赶上裙」。背子是在中单加长而产生的。中单腋下缝合,下面有交带,而背子则腋下不缝合,长到脚面,没有交带。

  明代宫女的冠服沿袭宋代,紫色、团领、窄袖、遍刺折枝小葵花、珠络缝金带红裙。明宫中盛行一种比甲,是从元宫中继承而来。比甲创於世祖皇后,无领无袖,前短后长,两侧开叉的地方各缝两个襟扣(比甲,式样如现行的马甲、背心)。比甲便於骑马,前胸后背既得保暖,臂肘活动又有余地。明代后妃宫女的常服便是宽袖衫外罩比甲。霞帔是明代皇后、嫔妃的常服。大衫霞帔是衫和霞帔的配套服饰,衫为黄色,霞帔为深青色,上面织有金云霞龙纹,有的或绣或铺翠圈金,外饰珠玉坠了。
  明代后妃宫女喜爱穿自己设计的新鲜时装。熹宗张皇后心灵手巧,用白绫配新桑色绫,制成鹤氅式新衣,称为霓裳羽衣。明崇祯时,宫女们竞效周皇后以穿素白色的纱衫为美,用半透明的白纱衫衬出里面的红袙腹,极富魅力。明末宫女爱穿海天霞色衫子,似白微红,雅中微艳,十分迷人,连宦官也很喜爱。

  武则天的女儿安乐公主武则天有两个女儿,一个是她弄死的安静思公主,一个是太平公主,安乐公主是中宗和韦后的女儿

  金丝八宝攒珠髻,朝阳五凤挂珠钗,赤金盘螭巊珞圈,豆绿宫涤双鱼比目玫瑰配,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翡翠撒花洋绉裙

  中国古代有“十八般武艺”之说,其实是指十八种兵器。至于究竟是哪十八种,历来说法不一,一般是指弓、弩、枪、棍、刀、剑、矛、盾、斧、钺、戟、殳、鞭、锏、锤、叉、钯、戈。在这十八种兵器中,有的已被淘汰,像殳、戈;有的已经演变,像钺,原是古代的一种大斧,现在却变成一种小巧兵器,有刃有钩,双手可各持一个,如子午钺。

  看样子,您是要写古代文啊,推荐一本书吧《花间十六声》作 者: 孟晖 出 版 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讲的就是古代的山水屏风,首饰衣着,化妆用品,家室摆设,以及其他,完全和你的心里,情况限制,推荐至此,但愿可以帮助你。

  参考资料:http://www.mythrror.com/bbs/dispbbs.asp?boardID=40&ID=812

  其实啊,你想要的那些个华丽丽的首饰名字,可以到“红楼梦”里找,那是一个应有尽有啊。。。

金步摇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金钗、玉镯,胭脂粉,

扳指

古代首饰名称~

1.臂钏:一种套在上臂的环形首饰,西汉以后盛行,样式极多。
2.步摇:中国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
3.宫绦:一种系在腰间的悬挂饰物,一般配以汉服。
4.花钿:以金、银制成花形,蔽于脸上,是唐代较流行的一种首饰。

1.臂钏:一种套在上臂的环形首饰,西汉以后盛行,样式极多。
2.步摇:中国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
3.宫绦:一种系在腰间的悬挂饰物,一般配以汉服。
4.花钿:以金、银制成花形,蔽于脸上,是唐代较流行的一种首饰。


#郦利信# 古代饰品、胭脂、衣服等名称 -
(17139007055): 衣服:广袖流仙裙,蝶舞百褶裙,软烟罗裳,沁雪白绫衫,白绫石榴裙,青绮绫,天蚕月暝衣,流萤醉花衣,霁月锦绣服,金缕衣,霓裳羽衣翡翠撒花洋绉裙 大红洋绉银鼠皮裙 葱黄绫子棉裙 缕金百碟穿花大红洋缎窄肩袄 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

#郦利信# 古代头饰、首饰、衣饰都有哪些? -
(17139007055): 古代妇女头饰 ,出席的场合来佩戴不同的头饰. 笄,簪,钗,华胜,擿,花钿,步摇,梳篦 1. 1. 笄,簪,钗,擿,华胜 笄是古时用以贯发或者固定弁,冕的.在《仪礼·士冠礼》中记载:“皮弁笄,爵弁笄.”郑玄注:“笄,今之簪.”古代...

#郦利信# 古代妃子的头饰名称 -
(17139007055): 古代女子发饰多种多样, 有笄、簪、钗、环、步摇、凤冠、花钿、发钿、扁方、梳篦等. 1、簪 由笄发展而的,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可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擿,簪股,将头部做成可搔头的簪子...

#郦利信# 古代妃嫔戴的饰品名字 如七巧玲珑戒 九鸾凤钗 南海珊瑚珠等 越多越好 -
(17139007055): 参云髻、流云髻、碧玉七宝玲珑簪、纯黑水晶参银发簪、有珠花簪、压鬓簪、凤头簪、龙头簪、事事如意簪、梅英采胜簪、景福长绵簪、日永琴书簪、日月升恒万寿簪、仁风普扇簪、万年吉庆簪、方壶集瑞边花(鬓花)、瑶池清供边花、西池献寿簪、万年嵩祝簪、天保磬宜簪、卿云拥福簪、绿雪含芳簪、牡丹簪、蝴蝶簪.碧玉七宝玲珑簪、纯黑水晶参银发簪、玉金步摇、八宝流云簪、春梅化雪簪、蟠龙钗、鸾钗、金玉骨簪、玉燕钗

#郦利信# 求古代雅致的首饰名称,衣饰名称,用具名称,胭脂水粉的名称.有的都过来吧!越多越好! -
(17139007055): 头饰:步摇、华盛、流光潋滟、梳篦、 耳饰:玉玦、东珠耳环 腕饰:包金兽白玉镯、珊瑚镯 衣饰材质:滚雪细纱、霞影纱 衣服名称:曳地望仙裙、海棠锦衣、银纹蝉纱丝衣、 胭脂水粉名称:迎紫粉、玉女桃花粉、玉簪粉、

#郦利信# 古代的装饰品有哪些名称? -
(17139007055): 钿子分凤钿、满钿、半钿三种.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之外,缀点翠,或穿珠之饰.”一般妇女多用铜丝或铁丝做成“头发撑子”,钿子有凤钿、满钿、半钿三种.钿子前如凤冠,后加覆箕,上穹下广;将头发分两...

#郦利信# 古代著名的玉首饰 名称 -
(17139007055): 七彩玲珑 风月宝链 九宫坠

#郦利信# 如何自己写古代首饰的名称? -
(17139007055): 古代首饰的名称也像现代一样,不过一般更加写实,以首饰上边的花纹命名,比如是木兰花就叫木兰簪,以材质命名,比如金做的步摇就叫金步摇

#郦利信# 求古风饰品名 -
(17139007055): 簪: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 笈:男子盛行带冠之时,发笄固冠,女子到了成年的时候就用笄将头发绾起 发钗:和发簪都用于插发,但两者的结构有所不同:发簪通常做成一股,而发钗则做成双股 步摇:在发钗上装缀一个可以活动的花枝,并在花枝上垂以珠玉等饰物 华胜:即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 钿花:又花钿,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 篦:比梳更密“钿头银篦击节碎,” 翠翘:一种钗 金雀:同上 玉搔头:玉簪 钿合:镶金花的盒子,又有说是用珠宝镶嵌的首饰,用两片合成. 真的不知道了,(部分摘自网络,部分摘自课本教材)

#郦利信# 古代簪子,步摇,发钗、清朝旗装的名称是什么? -
(17139007055): 1.簪子: 又称簪、发簪、冠簪,是用以固定头发或顶戴的发饰,同时有装饰作用,一般为单股(单臂),双股(双臂)的称为钗或发钗,形似叉. 钗指妇女用的发饰.金钗指金制的发钗,喻高贵的妇女.荆钗指以荆枝为发钗,喻妇女朴素的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