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是中华》中苏轼为怀念妻子写下流传千古的名句是什么? 文学学习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28
【年代】:宋
【作者】:苏轼——《江城子》
【内容】: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
  “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来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它们写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
  此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即这次梦中的夫妻相会,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别的烙樱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缡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
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心情十分苍老。王弗见了苏轼,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生活的磨难,对于无意识的梦境,同样起着潜在而深该的影响。末了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在这里一定要鄙视了,说是怀念妻子,倒不如说是仕途失意,处处受排挤,有自杀未遂的嫌疑哦
江城子
公之夫人王氏先卒,味此诗,盖悼亡也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第一任妻子是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生十有六岁,而归于轼。”
  
  王弗生于书香门第之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染,十分聪慧,但个性内敛,不嗜浮夸。“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刚开始时,并没有夸饰自己能知书,但苏轼在读书时,她一直陪伴在旁,苏轼看书遇到遗忘的地方,王弗倒是能够记起。苏轼问她其他书,她大概都能知道一些。
  
  苏轼赤子童心,性情浪漫,“觉天下无一个坏人”,他刚到凤翔上任时,凡处于外,王弗都要问个详细,她对人事的认识是比苏轼更加透彻和务实的,她说“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王弗能察言,并能由此识人,《亡妻王氏墓志铭》中还记载着这样的故事:
  
  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
  
  苏轼和客人在外间说话,王弗会在屏间“偷听”,等苏轼回来了便会提醒苏轼要对那些首鼠两端、见风使舵之人要有所戒备。有些人有求而来,表现得甚为亲厚,但王弗对他说,这种人怕是不能长久,来得快,去得也快。虽然苏轼没有在墓志铭中明确指出有何许人也,但事实确如王弗所料,像张、章惇这两个在凤翔时与苏轼往来频繁的“朋友”,后来都对苏轼严加迫害。王弗在陪伴苏轼的11年间,多是做为苏轼的建议人和监督人的,在《苏轼文集》卷七十三《先夫人不发宿藏》中,苏轼记道:
  
  某官于岐下,所居大柳下,雪方尺不积;雪晴,地坟起数寸。轼疑是古人藏丹药处,欲发之。亡妻崇德君曰:“使吾先姑在,必不发也。”轼愧而止。
  
  从秦朝就有方士为求长生修炼不老仙丹,到北宋,长生不死之梦也还是大行其道的,当时的刘敞便挖掘青铜器,欲得古人所藏的仙丹。苏轼甚至也要掘坟探丹,王弗就说,如果婆婆在的话,肯定不会让你去挖坟的。苏轼顿然惭愧而止。十分迷恋仙道仙丹之事的苏轼,对于王弗,显然是敬重大于自我的纵度,“愧而止”,也从侧面可以窥见苏轼对王弗的尊重和平等意识。
  
  治平二年五月(1065年),年仅二十七岁的王弗去世,苏轼在王弗迁墓与苏母合葬时所写的墓志铭中哀叹说,“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王弗死后,苏轼的政治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个中原因虽然比较复杂,但如若有王弗的警戒和规劝,苏轼或许就能较少地遭受言辞之罪了吧?
  
  熙宁八月,苏轼已因与当权者政见不和,被转迁至密州任知州,生活上的漂泊,政治上的失意,更兼夜梦与亡妻相遇,十年间的感情积溢,催发出了这首断人肝肠的《江城子·乙卯正月十二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名人名言作者:苏轼

苏轼档案资料:北宋文学家

名人名言内容: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名人名言意思解释:
见宋·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这两句大意是: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可以诉说人间的凄凉。

这两句紧承前三句而来,上阕的全文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霸。”如果说前三句主要从死别时间之久来抒写悼亡之情,这两句则侧重从孤坟相隔之远来表达伤悼之意。当时,苏轼仕宦山东密州,王氏的孤坟远在四川眉山县,从密州到眉山,路漫漫,水迢迢,遥隔千里。生者形单影只,死者孤冢独卧。特别是王氏病逝后的十年,作者处于政治逆境,南迁北调,仕途坎坷,忧谗畏讥,心无宁日。他容颜苍老,心境凄凉。如果爱妻的坟墓就在近旁,也许可以就近祭奠,一诉衷肠;而现在孤坟遥远,想到坟边说一说凄凉也不可得,这是一种怎样的景况!短短两句,把悼亡之情、身世之叹融于一炉,令人摧折肝肠。

名人名言出自: 宋朝·北宋 苏轼 《江城子》

  苏轼的三任妻子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之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在妻子死后百日,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苏轼的第三任妻子叫王朝云,原是他的侍妾,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但不幸的是,朝云被扶正后过了十一年,即先于苏轼病逝。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亡妻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联有个着名的典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朝云墓如今已成为海南名胜之地。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出自苏轼的《江城子》,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文学学习的好处?~

1、提高素养,提升自身的品位。
2、是感知社会的触角,各个学科都是融会贯通的,学习文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一个人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触类旁通。
3、学习文学,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文学中所含括的智慧、人文精神是其他学科难以媲美的。
4、学习本国文学,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何况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其文化更是渊源流长,传承这些文化精髓——文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隐而不现但真真实实的责任。

扩展资料: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
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
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多看一些名著,积累语感,作文的时候可以言之有物,文辞不俗,另外,作文的时候可以多用一些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漂亮的的词语等等;
没事看看字典,我当年就喜欢看字典,真的很有用;
文学常识,只能考记忆力了,不过,那都是很有意思的东西,你望你能够增长兴趣


#胡侵褚# 古人如何用诗词表达爱情? -
(17238632140): 就拿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来说吧,那里面就有不少描写爱情的句子.“思无邪”的《诗经》中所描写的爱情,也是纯真无比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首...

#胡侵褚#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和“陪君醉笑三万场 不诉离殇” -
(17238632140):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为其亡妻写的《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为诗人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之作.其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妻...

#胡侵褚# 苏轼的爱国名句有哪些? -
(17238632140):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胡侵褚# 三大悼亡词 -
(17238632140): 蝶恋花(纳兰悼亡妻的词) 作者: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江城子 作者: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

#胡侵褚# 27岁学调酒晚吗
(17238632140): 在国外调酒师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中国应该也会发展成这样,不过现在中国的调酒市场应该是调酒师越年轻越好!现在酒吧调酒师年龄一般都小于28岁,调酒师平均年龄应该在22岁左右.当然,培训和考取证书是没有限制的,但是出后去酒吧或酒店应聘,一般是有限制的,性别,年龄,学历,经验,这就要看招聘单位的具体要求了! 但我想只要你有恒心,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调酒师的! 祝福你!

#胡侵褚# 苏轼和欧阳修是什么关系? - 作业帮
(17238632140):[答案] 从颍州欢聚看欧阳修与苏轼的忘年交契 欧阳修与苏轼是北宋文坛耀眼的双星.在诗文革新运动中,欧阳修是英勇无畏的旗手,苏轼是名副其实的闯将.他们分别团结了一群才华横溢的作家,携手铸造了北宋文学的辉煌.而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欧、苏两...

#胡侵褚#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祝大家中秋快乐!
(17238632140):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

#胡侵褚# 中秋节作文怎么写
(17238632140): 中秋节作文怎么写篇1今天,是一个独特的日子,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中秋节... 中秋节作文怎么写篇2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我们会与最爱的家...

#胡侵褚# 明月出天山作者 - 看诗:说出作者的名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
(17238632140): 李白(701~762) 中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望庐山瀑布》)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类诗篇,正...

#胡侵褚# 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及意义
(17238632140):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 共生乡愁,于是写下这情真意切的思亲名句.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