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有阴晴圆缺的上一句和下一句分别是什么 “月有阴晴圆缺”的上一句和下一句分别是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月有阴晴圆缺的上一句是人有悲欢离合,下一句是此事古难全。

出处: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扩展资料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



上一句是人有悲欢离合,下一句是此事古难全。

释义为: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出自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文如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2、整体赏析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

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记得采纳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有阴晴圆缺的下一句~

月有阴晴圆缺下一句:
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作者] 苏轼
[全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有阴晴圆缺”的上一句是:人有悲欢离合
下一句是:此事古难全
原文是: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作者:苏轼 【北宋】 赏析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释义: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1] [2]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霍曹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下一句 -
(19278417479):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译文] 人们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伏晴出、团圆亏损,这些事古往今来难以让人称心. [出自] 苏轼 《水调歌头》

#霍曹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下一句是什么? -
(19278417479): 上一句是人有悲欢离合,下一句是此事古难全. 释义为: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出自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文如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霍曹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后两句是什么? -
(19278417479):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霍曹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出自宋苏轼的水调歌头,有没有更早的出处? -
(19278417479): 没有,这是最早的了.但类似的表达在前人的诗句中有很多.

#霍曹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是苏轼的词句.下一句是什么 -
(19278417479):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霍曹庆# 请问: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哪一句在前面?
(19278417479): 前一句:人有悲欢离合 后一句:月有阴晴圆缺

#霍曹庆# 请问: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哪一句在前面? -
(19278417479): 前一句:人有悲欢离合 后一句:月有阴晴圆缺

#霍曹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上一句,
(19278417479):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霍曹庆# 请问: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哪一句在前面? -
(19278417479): 正确的顺序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苏轼一生,推崇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霍曹庆# 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前一句 -
(19278417479): 前一句诗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全诗为: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