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是郁郁无瑕,怎受青蝇沾是什么意思? 语言学和文学的区别?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这是一句谚语。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是郁郁无瑕,怎受青蝇玷。
意思:清白的就是清白的,污浊的就是污浊的。我是一块没有任何瑕疵的白壁(玉),怎么会被这种黑色的苍蝇所玷污?
注:无瑕指白壁(玉)无瑕。青蝇指黑色的苍蝇。
白玉和苍蝇,比喻善恶忠佞。



清白的从来就清白,污浊的从来就污浊。指是非善恶是客观存在,不容混淆。明·无名氏《珍珠记》八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是郁郁无瑕,怎受青蝇玷!”

如何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文学作品~

文学语言有其不同与其他艺术现象的特点,本文将对文学语言的几个主要特点为突破口展开论述,以修辞、细节和幽默三个角度入手,阐述了文学的形象生动性。

文学语言的特点包括众多方面。而鲜明性、生动性、形象性等为主要方面,除此之外,文学语言还有它自身的特点如音乐性、情感性、蕴藉性、陌生化、鲜明的个性化,复义、反讽与悖论等等。与其它艺术不同,“文学是语言艺术,是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传达作家对人生独特的审美体验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传达作家对人生独特的审美体验的艺术门类,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使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本质特征。”
一、修辞手段的应用
谈及文学语言的形象生动性首先要弄清:文学语言是它以民族共同语﹐特别是人民群众生动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作家加工﹑提炼而形成﹐富于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文学语言具有的想象生动性要求活的东西不能写死,但死的东西一定要写活,表现为一些修辞手段的应用;其次,文学语言能够精确地按照事物和行动呈现在视觉和听觉里的那种形式展现给读者,即所谓的“绘声绘色”、“情景再现”,表现为细节上的生动刻画;最后,文学语言的形象生动性表现在它能够构建出含蓄中的幽默,恰到好处涉笔成趣。文学作品要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活泼跳动的语言,不可或缺的是恰到好处的修辞方法的运用。朱自清先生把这一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他的作品《春》: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红的像火”…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作者运用比喻和比拟手法,“钻”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小草萌芽的生命力,彰显着力量与生气。“闹”则描绘出了众蜂飞舞,声音灵动而此起彼伏的热闹场景,二者站在视觉与听觉的角度,表现了春的生动。除了《春》,在《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和《荷塘月色》也用了颇多修辞。
除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夸张、借代、婉曲也是经常使用的手法,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字之所以用得精妙,就是因为读者会随着这个敲字,在头脑中勾起敲后景物所产生的变化——宿在池边树上的鸟,池中的鱼,树上的叶子,不远处的猫狗等动物的反应,联想和想象铺天盖地起来。
二、细节的刻画
不同于科学语言、日常语言,文学语言的形象生动性是指文学语言文本细节刻画上。科学语言,强调严谨的逻辑性、严谨性、明确性尤其是实用性,它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朴素单纯、千篇一律。日常语言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到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预警的影响,更加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主要用于沟通交流的需要。文学语言则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和语言风格,它不作为说理的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与普通语言有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描写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甚至刻意使用隐含性语言,涉及的意义往往不能直接理解,需要读者思考、分析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以及作品本身所体现的价值,尤其是对细节描写上所下的功夫。如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那段描写:“两弯似,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红楼梦》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是描写林黛玉神态的,她的性格是多愁善感,身娇体弱。
通过细节描写可以使读者在头脑中浮现作品刻画的情景,仿佛身临其境,生动入微。如《狼图腾》文中形容小狼的吃食:“小狼在吃撑以后就开始挑食了,先是跳粥里的碎肉吃,再挑星星点点的肉丁吃,它锐利的舌尖像一把小镊子,能把每一粒肉丁都镊进嘴里。…小狼居然在用舌头挤压剩粥,把挤出来的奶汤舔到嘴里面…”随着阅读,一只小狼在吃东西的情形仿佛就在读者眼前,而读者似乎就沉浸在观看小狼啄食的情景之中。这种细节化的描写突出了小狼个性化的一面,使小说并非平铺直叙地展开,增添了作品的形象生动性。
三、风趣幽默性
最后说到文学作品所传达的风趣幽默性更是表达出形象生动性的一面。语言新鲜活泼、风趣幽默、富于表现力。生动、流畅的讲述,能把读者带进一种艺术享受的境界,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文学作品中俗语、成语等在人物对话中的应用,凸显了作品中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突出。《红楼梦》第六回中刘姥姥说:“那我们也知艰难的,但俗与说道:瘦死的骆驼,还比马大些;凭他怎样,你老拔一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呢。” [2]宝钗的练达老成,刘姥姥的朴拙逢迎的性格,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
赵树理论及了三仙姑的来历:“当时的青年,如今都已留下胡子,家里大半又都是子媳成群,所以除了几个老光棍,差不多都没有那些闲情到三仙姑那里去了。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了起来,只可惜宫粉涂抹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 [3]通过诙谐的刻画,三仙姑的个人形象鲜活地展现出来。
无论是从文本修辞上,从细节斟酌角度,或是以风趣诙谐的视角入手,总而言之,作品文本无论是从作者创作角度,读者接受层面,都是以作品的形象生动性作为创作或解读为基本着眼点的。这个问题也许看似容易,实则难过登天,所以作家不容易成为真正的作家,所以作品的形象生动性是一个需要长久关注的角度,无论对于读者或是对于创作者。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语言学被普遍定义为对语言的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并且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传统的语言学称为语文学,以研究古代文献和书面语为主。现代语言学则以当代语言和口语为主,而且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宽。语文学是为其他学科服务的。现代语言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客观的研究对象、有自己的研究方法、有系统的学科理论,顾名思义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规律的实证科学。
广义的语言学包括语文学,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情况,叫做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叫做历时语言学;对多种语言作
语言学概论
综合研究,试图找出其中的共同规律,叫做普通语言学;把语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叫应用语言学;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追溯某些语言的亲属关系,叫历史比较语言学;用比较方法发现人类各种语言的某些共同现象,叫类型语言学;为了解决教学或翻译问题而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叫对比语言学。
语音、语法、词汇及文字这些学科都注目于语言的结构本身,是语言学的中心,有人叫微观语言学。
研究语音的物理属性、人类的发音方法、语音感知的生理过程等的是语音学。
研究一种语言有多少个不同的音,彼此之间有何区别和关系的是音系学或音位学。
研究词的构成方式和屈折方式的是形态学,也叫词法;研究如何把词组成短语或句子的是造句学,也叫句法。按传统语法,形态学和造句学合起来就是语法学。
研究词汇项目、词汇意义、词语演变的是词汇学;追溯词的来源和历史的是词源学;搜集许多词项,把它们分类、比较、注释的是词典学。
研究词项与概念及指称对象的关系,揣摩各种词义的异同、正反、上下、交叉等关系,剖析整个句子或其中某些成分的意义,这是语义学。研究文字的形状、体系、起源、演变和发展的学科是文字学。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之上层。文学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文学是由语言文字组构而成的,开拓无言之境),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是指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因此,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学按照类型可以划分为纯文学和谎言文学。


#颜沫苗# 爱莲说写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的是什么 -
(1713012345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意思是“从淤泥里生长出却不受(淤泥)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是却不显得妖媚.”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的意思是“不管你跟着其中任意一方的人,都会被其拥有的品行所感染.换句话说就是跟好人学好,跟坏人学坏.”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与“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的意思正好相反.

#颜沫苗#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含义是什么?
(17130123453): 语言沟通是人与人最基本的相处方式之一.然而,说来说去,难免有失真之语.诽 ... 自清而浊者自浊,此乃最明智的选择.《新唐书》中有一则武则天与狄仁杰的故事:武...

#颜沫苗# 成语"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出处,何解?拜托了各位 谢谢 -
(17130123453): 是清白的一定还你清白,有污点的很定逃不过人们的视线.

#颜沫苗# 清者自清,下一句是什么? -
(17130123453):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这是聊斋志异里面的原话“清者自清,廉者自廉”这是现在政治上常用的话

#颜沫苗# “清者自清,明者自明”讲的是什么? -
(17130123453): 清白的人从客观上来说就是清白的,这不论别人怎么说怎么做.明者自明类似.

#颜沫苗# “清者自清和近朱者赤请问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和近朱者赤
(17130123453): “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区别就在于前者无限的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视了环境的影响,任何个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和周围的环境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存在;后者是无限的夸大了环境的影响,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不可取的. 两者的联系就是应该把这两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小马过河不是大象说的那么浅也不是蚂蚁说的那么深.

#颜沫苗# 明者自明,浊者自浊是什么意思 -
(17130123453):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强调的是,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本身清白的人,即使他不说澄清自己的话,他也是清白的;而本身是坏人的人,即使他对一件自己做的坏事百般抵赖,他骨子里还是一个坏人.强调的是,人本质的东西是很难变的.这两句话,是从不同的角度说的,都很准确.

#颜沫苗#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是谁说过的话? -
(17130123453): 此语出自<孟子>,孟子在和别人议论他时说的,这人很厉害,不管别人怎么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孟子对柳下惠非常推崇,《孟子》一书曾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并称四位大圣人,认为他不因为君主不圣明而感到羞耻,不因官职卑微...

#颜沫苗#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意思
(17130123453): 应该是说:本身清白的人,即使他不说澄清自己的话,他也是清白的;而本身是坏人的人,即使他对一件自己做的坏事百般抵赖,他骨子里还是一个坏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面对外界环境的考验,有好的潜质的人自然就表现为好人,有不好的性质的人自然就会往不好的一面发展了.说明人或事物在一定的环境变化中,自然而然的将其本来的面目展现出来.

#颜沫苗#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出自那? -
(17130123453): 此语出自,孟子在和别人议论他时说的,这人很厉害,不管别人怎么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