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属于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的吗 探读平声时的含义?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不是的。 平仄易混淆的常用字一、场(下平七阳韵)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二、俱(上平七虞韵)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杜甫:咏怀古迹)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三、谊(去声)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
四、茗(上声)
五、令: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详见下文。
六、思
作名词时读作仄声
七、暇(去声)
八、教: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详见下文。
九、倾(平声)
十一、惩(平声)
十二、癸(仄声)
十三、泡(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
十四、探(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但唐人亦有用作仄声者)
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李白:送羽林陶将军)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十五、暝(仄声)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平仄两音意义不同者疏 仄-名词       平-形容词
难 仄-名词       平-形容词
扇 仄-名词       平-动词
烧 仄-名词       平-动词
行 仄-名词       平-动词
吹 仄-名词       平-动词
思 仄-名词       平-动词
乘 仄-名词       平-动词
从 仄-名词       平-动词
传 仄-名词       平-动词
闻 仄-名词       平-动词
调 仄-名词       平-动词
论 仄-名词       平-动词
骑 仄-名词       平-动词
观 仄-名词       平-动词
兴 仄-名词       平-动词 形容词
令 仄-名词       平-动词 使
教 仄-名词       平-动词 让
分 仄-名词 名份    平-动词
王 仄-动词       平-名词
衣 仄-动词       平-名词
冠 仄-动词       平-名词
荷 仄-动词       平-名词
间 仄-动词       平-名词 中间
污 仄-动词 染     平-名词
中 仄-动词       平-其它
长 仄-动词及长幼    平-长短
漫 仄-动词 漫出    平-形容词 漫漫
相 仄-宰相       平-互相
燕 仄-燕子       平-国名
翰 仄-翰墨       平-鸟羽
便 仄-方便       平-安静
胜 仄-名胜       平-经得起 胜过
为 仄-因为       平-作为
雍 仄-州名       平-和也
占 仄-占据       平-占卜
扁 仄-形容词      平-名词 扁舟
治 仄-形容词      平-动词
正 仄-形容词 副词   平-正月
判 仄-判别       平-拼着
不 仄-否定       平-是否助词 [不 <u>在去声之前读平声</u>]
傍 仄-依        平-同旁
浪 仄-波        平-沧浪
强 仄-勉强       平-强有力 
施 仄-施舍       平-施行
当 仄-相称       平-应当 正值
称 仄-相称合适     平-称谓
要 仄-要不要      平-约也
旋 仄-副词 俄顷    平-动词
和 仄-唱和       平-合好 与
颇 仄-略有       平-形容词 偏颇
供 仄-陈设       平-供给
那 仄-无奈       平-何也
华 仄-华山       平-华美
禁 仄-禁止 禁令    平-经得起
殷 仄-雷声       平-富 大
重 仄-轻重 副词    平-重叠
任 仄-听任 任务    平-动词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者醒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听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看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过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望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忘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三江三绛:撞 四支四纸:弥 六鱼六御:狙七阳二十三漾:望、防、忘 九佳九蟹:楷十一真十一轸:菌 十三元十四愿:喷十四寒十五翰:翰、叹、漫(作副词时独用仄)、看<BR>十五删十六谏:讪<BR>一先十七霰:钿<BR>二箫十七筱:瞭<BR>二箫十八啸:铫<BR>三肴十九效:敲<BR>四豪十八巧:挠<BR>五歌二十哿:麽、峨<BR>五歌二十一个:过(作“过失”时独用仄)<BR>八庚二十五径:莹<BR>九青二十四迥:醒<BR>九青二十五径:听<BR>十蒸二十五径:凭<BR>十一尤二十五有:蹂、揉<BR>十一尤二十六宥:售<BR>十五咸二十七感:嵌<BR>十五咸二十九豏:巉 【便】平声,安静;去声,方便。
【苍】平声,青苍;上声,莽苍。
【禅】平声,禅宗;去声,封禅。
【长】平声,形容词;上声,长幼,长成。
【称】平声,名称;去声,对称。
【乘】平声,升,驾乘;去声,车乘。
【除】平声,除夕,台阶;
【穿】平声,孔洞;去声,贯穿。
【传】平声,动词,流传;去声,传记。
【创】平声,创伤;去声,草创,惩创。
【吹】平声,动词,以口吹;去声,名词,鼓吹,如“横吹”。
【从】平声,动词,由;去声,名词,随从之人。
【当】平声,应当,担当;去声,正当,相称,心以为。
【调】平声,调和;去声,音调,征调。
【分】平声,动词,分开;去声,名词,名分。
【供】平声,供给;去声,陈设。
【观】平声,动词,看;去声,名词,寺观。
【冠】平声,名词,冠冕;去声,动词。
【翰】平声,名词,赤羽山鸡,鸟羽;去声,翰墨,文辞。
【荷】平声,名词;去声,动词,担负。
【和】平声,和谐;去声,唱和。
【华】平声,华美;去声,太华。
【间】平声,中间;去声,参与,离间。
【教】平声,使为;去声,名词,教化。
【禁】平声,同“胜”;去声,禁止,宫禁。
【浪】平声,沧浪;去声,波浪。
【离】平声,别离;去声,离去。
【令】平声,使;去声,命令,县令。
【论】平声,动词,讨论;去声,名词,言论。
【那】平声,何;去声,无那(无奈)。
【难】平声,形容词;去声,名词,患难,灾难。
【判】平声,动词,拚;去声,别,裁。
【傍】平声,同“旁”;去声,依傍。
【扁】平声,扁舟。
【颇】平声,形容词,偏;上声,副词,略。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车骑。
【强】平声,形容词;上声,勉强。
【任】平声,堪;去声,听凭。
【烧】平声,动词;平声,名词,猎人放火焚烧之处。
【胜】平声,胜过。(按:此义唐宋人常读平声)
【疏】平声,形容词;去声,名词,奏疏。(按:形容词多作“疏”)
【施】平声,施行;去声,施舍。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按:晚唐以后有以仄为动词,或名词用平声者)。
【王】去声,统治,称王。
【为】平声,动词,作为;去声,因。
【闻】平声,动词;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名词;仄声,动词,使污。
【先】平声,时间在前的,祖先;去声,先行,事先致意。
【鲜】上声,少。
【相】平声,互相;去声,宰相。
【兴】去声,名词,兴致。
【行】去声,名词,德行。
【旋】平声,回旋;去声,俄顷。
【燕】平声,国名,州名,山名。
【要】平声,动词,约;去声,欲得。
【衣】平声,名词;去声,动词,穿衣。
【殷】平声,形容词,富,大;上声,雷声。
【雍】平声,和;上声,州名。
【占】平声,占卜;去声,占据。
【正】平声,正月。
【治】平声,动词,治理;去声,形容词,治理得好。
【中】平声,内;去声,动词,射中。
【重】平声,重复;去声,形容词,轻重。平水韵部》中平仄两读的常见字

(一)古代平仄两读,现在也平仄两读的字:
没、正、长、调、中、重、间、难、强、冠、荷、和、缝、论、燕、任、咽、便、骑、分、华、兴、攒、予、看、奔、教
这些字中的大部分字,读平和读仄时意义不同。如“燕”,做动物名解时读仄,如“春燕”;读国名、地名解时读平,如“燕国”、“燕山”。
有的字读平和读仄,意义相同,如“看”。但在《新韵》中,“看”读平和读仄时,其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在表示眼睛的动作时读仄,如“看见”,如果动作不只是由眼睛完成时,读平,如“看守”、“看护”。

(二)古代平仄两读,现在只读仄声的字:
纵、撞、治、誉、篦、叹、过、亢、忘、望、醒、否、探、嵌、不、要、胜 ,盛
这一类字中有些字,在古代读平和读仄时意义不同,如“纵”,做方位词解,与“横”相对时读平,做副词“纵然”解时,读仄,现在一律读仄声。
也有一些字,古代读平和读仄时意义相同,如“醒”。
但还有一些字,如“过”、“望”、“不”等,不知古代做何解时读平。

(三)古代平仄两读,现在只读平声的字:
思、闻、行、从、吹、王、衣、疏、莹、听

入声转平声字在今四声与古四声中,最让人深感头疼的是现在已改为平声字的古入声字。其实这些字并不多,兹转贴如下:

一画:一
二画:七八十
三画:兀孑勺习夕
四画:仆曰什及
五画:扑出发札失石节白汁匝
六画:竹伏戍伐达杂夹杀夺舌诀决约芍则合宅执吃汐
七画:秃足卒局角驳别折灼伯狄即吸劫匣
八画:叔竺卓帛国学实直责诘佛屈拔刮拉侠狎押胁杰迭择拍迪析极刷
九画:觉(觉悟)急罚
十画:逐读哭烛席敌疾积脊捉剥哲捏酌格核贼鸭
十一画:族渎孰斛淑啄脱掇郭鸽舶职笛袭悉接谍捷辄掐掘
十二画:菊犊赎幅粥琢厥揭渤割葛筏跋滑猾跌凿博晰棘植殖集逼湿黑答插颊
十三画:福牍辐督雹厥歇搏窟锡颐楫睫隔谪叠塌
十四画:漆竭截牒碣摘察辖嫡蜥
十五画:熟蝠膝瘠骼德蝶瞎额
十六画:橘辙薛薄缴激
十七画:擢蟋檄
十九画:蹶
二十画:籍黩嚼 破读: 古代汉语中用同一个字表示的词,有时由于意义和词性的变化而使读音有所不同,是两个不同的词,如同是“王”字,在《左传·齐桓公伐楚》“王祭不共,无以缩酒”中,用作名词,读平声;而在《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德何如,则可王矣”中,用作动词,则要读去声,一般为名词作动词。这在古书里叫做“破读”。所谓破读,就是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用王引之的话来说,就是“破其假借字而读以本字。”(见王引之《经义述闻·序》)经传中声同声近的字往往假借,这给读古书造成很大障碍。因此指出假借字的本字,成了古注解词的内容之一。古注破读,常用语为“读如”、“读为”、“读曰”,有时也用“读若”。

帮忙详细讲解下律诗绝句中的平仄。~

  汉字有四声——平、上、去、入声,其中平声包括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上(第三声)、去(第四声)、入声即为仄声。

  律诗规律:平仄交替,粘对循环 (以下平声仄声分别以-、1表示)

  一、平仄交替
  五言基本格式有四: 七言各前加两字即可:
  (1) ---1 1 (1)1 1 ---1 1
  (2) 1 1 1-- (2)-- 1 1 1--
  (3) 1 1 --1 (3)-- 1 1 --1
  (4) --1 1- (4)1 1 --1 1-

  要点:1。平与仄皆不得过三
  2。两平两仄连用交互
  3。两句平仄首尾相交,平仄相对

  二、粘对循环
  ◎对:绝句的二、四句,律诗的二、四、六、八句,处在相对位置的字和它上句的平仄
  必定是相对的。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 --1 1--1 ——出句
  不尽长江滚滚来 1 1--1 1- ——对句

  ◎粘:绝句的第三、五、七句前面两个字的平仄要与它的上一句相同,而整句的平仄格式
  必须不同。
  整首诗的格式应如:
  五言: ---1 1 七言:1 1 ---1 1
  1 1 1 -- 1 1 --1 1 -
  1 1 --1 --1 1 --1
  --1 1 - 1 1 --1 1 -
  ---1 1 1 1 ---1 1
  1 1 1 -- --1 1 1 --
  1 1 --1 --1 1 --1
  --1 1 - 1 1 --1 1 -

  以上首句最后一字为仄声,不押韵,称首句不入韵。若为平声,则为首句入韵,出句和对句有固定搭配:
  五言: --1 1 - 及 1 1 1 --
  1 1 1 -- --1 1 -

  七言: 1 1 --1 1 - 及 1 1 --1 1 -
  --1 1 1 -- --1 1 1 --

  此两种句式在首句入韵律诗中必然为首联和颔联。
  律诗的平仄在粘对中现出一种循环往复的章法,故称粘对循环。

  ◎另:诗中亦有可平可仄(以+表示)之处,要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指一般说来,一句的第一、三、五个字的平仄可变。而二、四、六个字的平仄不可变。且仄声改作平声居多,平声改作仄声极少。
  具体上: 1。一、三不论较多,五不论较少。
  2。一、三、五不论非无限制,而是多将仄声处改为平声。
  3。句式 1 1--1 1- 最好不作改动,改为 1 1 + -1 1-则除押韵字外,
  皆为仄声,犯孤平之病。

  举例: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1 1 + --1 1
  初闻涕泪满衣裳。 --+ 1 1 --
  却看妻子愁何在, + -+ 1 --1
  漫卷诗书喜欲狂。 1 1 --1 1 -
  白日放歌须纵酒, 1 1 + --1 1
  青春作伴好还乡。 --1 1 1 --
  即从巴峡穿巫峡, + -+ 1 --1
  便下襄阳向洛阳。 1 1 --1 1 -


  五言绝句及平仄

  一般所称绝句,即律体绝句。它与律诗为唐代建立的新体诗,有严密的格律,时人称今体诗,后人称近体诗。律体绝句与古绝相对,简称近绝、律绝。

  近体诗讲究平仄声互相交替配合,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与声律美。五言绝句有四种句型:(1)仄仄平平仄,首字可平。(2)平平仄仄平。(3)平平平仄仄,首字可仄。(4)仄仄仄平平,首字可平。这种律化的句式称律句。近体诗通常限用平声韵。

  近体诗上下两句称一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格律要求一联内两句平仄声相对或基本相对,后一联出句与前一联对句两句第二字平仄相同即相粘(首字常平仄不拘,故以第二字为准)。违犯这两条,谓之“失对”、“失粘”。

  根据以上规则,五言绝句有以下四种平仄格式:

  A.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如,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如,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拂:入声字

  C.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如,卢纶 塞下曲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白、石:入声字

  又如,西鄙人 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七:入声字

  D.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如,王涯 闺人赠远(其一)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光不待人。

  注意:

  注释:1、括号(),内的字宜仄可平:(仄);2、括号(),内的字宜平可仄:(平);

  3、括号《 》,变格时宜平可仄:《平》;4、括号《 》,变格时宜仄可平:《仄》 。初学者不必学习变格句型,尊重《 》内用字平仄。

  五言绝句常例是仄起,首句不入韵。

  近体诗押韵要严格依照韵部,不出韵。

  写作五言绝句,既要合乎平仄与用韵的规定,还要讲求诗意,如同古绝,语言贵平易自然,辞简意味长。

  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元素。学诗者应仔细揣摩,切实掌握。

  对于阅读或采用古韵的诗词,要注意平声的古入声字。如:“直、织、石、伏、独、叠、节、郭、峡、达、笛、夕……”。

  还要注意一些读音特殊的字:

  1、古今平仄异读的字。如“俱”、“纫”,古平声今去声;“拥”,古上声今阴平等。

  2、古平仄两读的字。有两种情况:(1)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如“看、望、听、忘、醒、漫、患、叹、莹……”。(2)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同。这类字很多。其中有容易分辨的,如“长、调、中、重、间、难、强、冠、荷、和、缝……”;有的已难以分辨,一般只知读仄声,而不知其在某种意义时应读平声,如“论、教、要、令、翰、浪、燕、便、扁、那、治、不胜、禁、任……”,或只知读平声,而不知在某种意义时该读仄声,如“思、闻、行、从、吹、骑、分、间、华、兴、乘、王、衣、疏、殷……”。

  *五、七言律句各有一种常用的变格句型、

  1、五言律句仄仄脚:(平)平平仄仄,可变格为平平仄平仄。变格后,仄仄脚变成了平仄脚。如“移舟泊烟渚”(梦浩然《宿建德江》)

  2、七言律句仄仄脚:(仄)仄(平)平平仄仄,可变格为(仄)仄平平仄平仄。如“羌笛何须怨杨柳”“笛”:入声字(王之焕《凉州词》)。

  此变格句型多为唐宋诗人所用。律诗多用在尾联出句,绝句则用于第三句,使通篇严整而有变化,如锦鲤翻波。

  运用变格时,须注意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应用平声。


  七言绝句的平仄


  序

  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是近体诗的一种。七言句式可看作是五言句式的增长。在五言律句前加与首节平仄相反的二字既成七言律句(就是七言去掉前两个字就是五言,所以就不介绍五言绝句的写作章法了)下面介绍一下七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1、平起平落(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李白 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仄起平落(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曾几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3、平起平落(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刘禹锡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4、仄起平落(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绝句1、2、4用韵(一般压平韵,首句不用韵应符合第3、4的格式)。

  注意:

  注释:1、括号(),内的字宜仄可平:(仄);2、括号(),内的字宜平可仄:(平);

  3、括号《 》,变格时宜平可仄:《平》;4、括号《 》,变格时宜仄可平:《仄》 。初学者不必学习变格句型,尊重《 》内用字平仄。


  绝句发展到中唐后期也出现了句间对仗:例如杜甫的“七绝”窗前诸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的仄仄脚可以变格,请看五言绝句有关内容

  有人说:这么多说道岂不束缚手脚?其实不然,我们看大多句子1、3字可不拘的,所以他还是比较灵活的。初学者可先随意写(免得影响思路),然后再套入格律修改(当然修改后意境大为逊色,就多此一举了,还不如索性作一首较好“古绝”)。例如写一首“七绝”--梦诗时,其底稿为:

  底稿“梦诗”:锁定萦怀催构思,唐诗宋词令人痴。梦中得韵进仙境,俗人妄出李杜诗。该诗意境还可以,完全符合“古绝”的章法,但距离“律绝”显然不附其章法,但按前面介绍的过的4种格式对照,该诗稍加修改就符合第2种要求的格律。所以改为:

  七绝“梦诗”:偶遇激情欲赋诗,古人格律让人痴。梦中得韵临仙境,惊动先朝李杜知。

探,只有一个读音tàn,为去声,没有平声。
基本解释:1.试图发现(隐藏的事物或情况)。 2.做侦察工作的人。 3.看望。 4.向前伸出(头或上体)。 5.过问。


#屠勤承# 平仄问题谁能举个例子给我看下 -
(19183745373): 简单说,一声二声是平,三声四声是仄. 具体说来: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四声.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心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

#屠勤承# 平仄的解释谁能细致的解释一何为平,何为仄
(19183745373): 唐诗的平仄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我们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汉”、...

#屠勤承# 《泊船瓜洲》一诗中“间”字的读音是什么? - 作业帮
(19183745373):[答案]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所选《泊船瓜洲》一诗,是宋代王安石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全诗句句入韵,作者对于诗...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这两种平仄格式参见王力的《诗词格律》,字外有括号的,表示...

#屠勤承# 平仄我怎么学不会诗词中的平仄我不怎么看的懂??
(19183745373): 平仄píngzè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要区别平仄,...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汉”、“...

#屠勤承# 有谁知道唐诗宋词的各种那个平仄 -
(19183745373): 古诗有古体和近体之分,古体诗比较好学,只要注意押韵和用语(文言文)就可以了,近体诗就复杂一点,看样子阁下也知道一点.其实近体诗的平仄押韵归结起来就

#屠勤承# 关于平仄的问题 -
(19183745373): 平:就是一二声 仄:就是三四声 对联最重要要素;上联要以仄收尾 下联要以平收尾

#屠勤承# 写诗时,如何处理平仄问题?该怎样运用平仄? -
(19183745373): 词语注释 平仄píngzè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古汉语中的平仄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

#屠勤承# 关于诗词的平仄声音问题 -
(19183745373): 很简单的了四 声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