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球地理 关于地球的地理题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一、昼夜交替
1、昼半球与夜半球的产生
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光球体。
2、昏线及其判断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即晨昏线,晨昏线平分地球,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晨昏线与经线圈夹角最大,夹角为23°26′。此时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
黑夜→晨线→白昼;白昼→昏线→黑夜
3、太阳高度及其在一日内的变化
昼夜交替的实质是某地点在一日内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地点位于昼半球、夜半球、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不同(>0,<0,=0);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不同(>0,<0,=0)。
4、昼夜交替
随着地球自转运动,晨昏线不断移动(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各地太阳高度不断变化,产生昼夜交替。
太阳日时间不长,使地表温度日变化不是很剧烈,有利于生命生存和发展。
东行的观测者看到昼夜交替周期缩短,西行的观测者看到昼夜交替的周期延长。
例如:假定有一观测者乘飞机沿某条纬线向东飞行,飞行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起始位置为60°E,一小时后飞机将飞到90°E上空,12小时后飞到60°E,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周期。
如果地球只有自转没有公转,地球上会有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如果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地球上也会有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恒星年;如果地球的自转周期等于公转周期,地球上不会有昼夜交替。
二、地方时
1、地方时的产生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比较偏东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偏西的地点后看到日出,产生了地方时。使用地方时有很多不便。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
某地经度=已知地经度±1°/4分钟×两地地方时差(分钟)
2、时区的划分和区时
7.5°W~7.5°E为零时区,零时区向东、西两侧每隔15°划分出一个时区。172.5°E~180°为东12区,172.5°W~180°为西12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所在地的地方时间为该时区的区时。
3、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时区计算:经度数除以15,商的小数点后第一位四舍五入。
例如:140°E位于哪个时区?
140÷15≈9.3 即东9区
区时的计算:先算两地时区差,即用偏东地点时区数减去偏西地点的时区数(东时区取正,西时区取负);然后用已知地的区时减去或加上时区差即可(已知偏西地点求偏东地点用加,已知偏东地点求偏西地点用减)
4、日期变更线
有两条,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不完全与180°经线重合,三处有弯曲。
日界线两侧钟点相同,日期差1天。东12区日期比西12区日期早一天(多一天)
由西向东行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由东向西行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地方时为0
时的经线位置是不确定的,经常变化。由西向东行过0时经线,日期加一天,由东向
西行过0时经线,日期减一天。
5.日期范围的判定
地球上新的一天开始于地方时间0时的经线,随着0时经线西移,“今天”的范围逐渐扩大,“昨天”的范围逐渐缩小。
已知某时区的区时,如何判定“今天”的范围占全球的比例?
⑴由该时区区时推算出东12区是区时X,再用东12区区时X除以24.如果东12区属于“今天”,“今天”在全球的范围为X/24,如果东12区属于“明天”,则“今天”的范围为1-X/24。
⑵由该时区区时推算出0时所在的时区,再算出该时区与东12区的时区差,用该差值除以24即可。
如果0时区为0点,全球“今天”与“昨天”的范围各占一半;如果0时区为12点,全球属于同一天,即此时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与180°经线重合。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方向的偏移
1、偏向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2、偏转方向的判断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将手掌伸平,掌心向上,让四指指向物体不受力时运动方向,拇指指向为近似的物体偏转方向。
3、偏向产生的原因
地转偏向力 F=2mvωsinФ
地转偏向力大小与当地纬度的正弦值成正比,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偏角越大。两极点附近地转偏向力最大,赤道上为零。
4、地转偏向力的应用
⑴对河岸的影响,河流两岸不对称
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为主,河流岸边比较陡峻,一些凹岸处可建港口;左岸以沉积为主,河岸比较平缓,水浅。
⑵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大气环流,三圈环流,近地面风向的形成
⑶对洋流运动的影响
四、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自转产生惯性离心力,使赤道略鼓,两极稍扁,形成椭圆球体。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
五、昼夜长短的变化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经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昼弧大于夜弧,则白昼长于黑夜;反之则反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球上同一地点在一年中昼夜长短不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纬度)昼夜长短不同,会有规律变化。
1、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
夏至日,昼长由南向北逐渐延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极昼范围最大),夜长由北向南逐渐延长,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极夜范围最大)。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夏半年昼夜长短情况同夏至日类似。
冬至日昼长由南向北缩短,夜长由北向南延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极夜范围最大),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极昼范围最大)。
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同一时刻,地球上某地点的昼长等于该地点纬度数相同的另一半球对应点的夜长。
2、昼夜长短随时间变化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白昼最长,夜长最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夜最长,昼最短;南半球各地夜最短昼最长。
同一地点的最长昼等于最长夜。除二分日外,纬度越高的地点昼长与夜长差异越大,例如二至日南北极圈昼长与夜长相差24小时
3、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长=昼弧所跨经度÷15
昼长=(12-日出时间)×2
=(日落时间-12)×2
=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不同地点不同日期除昼夜长短不同外,正午太阳高度也不同。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
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达90°,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降低。某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地点可能有两个(位于同一条经线上,与太阳直射纬度之间纬度差相同),也可能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太阳直射点纬度数的地点)。
二分日、夏至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2、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
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一年内,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在90°~66°34间变化,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回归线上有一次直射,回归线以外无阳光直射。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Ф-δ∣
Ф为当地地理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当地夏半年时取正值,冬半年时取负值。
例:计算北京在二至日,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
夏至日:H=90°-∣40°-23°26′∣=73°26′
冬至日:H=90°-∣40°-(-23°26′)∣=26°34′
二分日:H=90°-∣40°-0°∣=50°
4、太阳高度分布的一些规律
⑴极昼所在半球极点的太阳高度在数值上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
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20°N,北极点的太阳高度为20°
出现极昼的纬线圈,其“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等于当日太阳直射点纬度数的2倍。
⑵极昼区最低纬度数值在数值上等于90°减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
例如:太阳直射20°N,北半球极昼范围为90°-20°=70°N
⑶极昼区最低纬度处子夜的太阳高度为0°。极昼区其它地点的子夜太阳高度在数值上等于该处纬度值减去极昼区最低纬度数。
例如:当70°N以北出现极昼时,75°N处子夜的太阳高度H=75°-70°=5°
⑷一日内,位于同纬度的各地,其太阳高度由正午12点所在地点向东、西两侧降低;如
果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某地太阳高度在数值上等于90°减去两地经度差。
例如:某日太阳直射赤道上120°E的地点,此时90°E的太阳高度为
90°-(120°-90°)=60°
七、光照图的判断

1、判断南北极或南北半球
⑴侧视图,通常是上北下南
⑵俯视图: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根据经度变化规律判断(东经度沿逆时针方向增大的为北极图;沿顺时针方向增大的是南极图)
2、确定晨昏线
晨昏线是过球心的大圆,所在平面永远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平分赤道,晨线、昏线各占一半,纬度最高的两点即位其分界点。晨昏线在地表每小时西移15°。
一般地,在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晨昏线与纬线垂直,晨昏线过极点。其余任何时候晨昏线都与经线斜交,其夹角范围在0°-23.5°之间。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白昼过渡到黑夜为昏线,由黑夜过渡到白昼为晨线。
3、确定地方时
同一条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往东钟点越大。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时,太阳直射点所在地方时为12时。
晨昏线与极昼圈的切点处地方时为0点或24点,与极夜圈的切点处地方时为12点。
俯视图中,昼半球最中间经线所在地方时为12点,夜半球最中间经线所在地地方时为0点,侧视图中昼半球最外圈经线所在地为12点,夜半球最外圈经线所在地为子夜0点。
4、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判断
经度的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即地方时为12点经线的经度。
纬度的判断:二分日赤道,夏至日北回归线,冬至日南回归线。若北纬(南纬)Φ度以北(以南)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纬度为北纬(南纬)90°—Φ;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在数值上等于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
5、判断日出、日落时间
日出(日落)时间即该地所在经线与晨线(昏线)交点时刻,即该交点所在地的地方时。同一纬线上的各地同一日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二分日全球均为6点钟日出,18点日落;赤道上全年6点日出,18点日落。
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昼长
日落时刻=12+昼长/2=日出时刻+昼长
6、判断日出、日落方位及日影朝向
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向,日落正西方向;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极圈上日出正北,24小时后复在北点落下。南极圈上日出正北,随即落下;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南极圈上日出正南,24小时后复在南点落下。北极圈上日出正南,随即落下。
日影朝向始终和太阳升落方向相反。
7、判断正午日影朝向及长短
正午日影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正午日影朝向随空间、日影长短随时间和空间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终年日影朝北(极点除外);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日影终年朝南(极点除外);北半球夏(冬)至日,北(南)回归线及其以北(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正午日影最短;南(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日影有时朝南有时朝北。
8、计算楼距
为了更好地保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的距离。
以我国为例,设南楼高度为H,则两栋楼间最小距离:
L=Hcot(90°-∣Ф-δ∣)
Ф为当地地理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取负值(冬至日)。
南楼越高,楼间距应越大;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可较小些;纬度较高的地区,楼间距应较大些。最小楼间距实质是南楼在一年中最长的影长。山坡的阳坡上两座楼之间的楼距可近些;山坡上的阴坡两座楼之间的楼距应远些。

先熟悉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最起码知道什么地方大概在什么经纬度。记住之后其他都好记,只需多做题和平时记住就可以了,都是基础的知识。只能靠做题和平时多看巩固了,真没什么技巧。

地理知识(关于地球的)~

地球存在地心引力,卫星能飞上天是因为运载卫星的火箭飞行速度已达到了第二宇宙速度,可以突破地心引力脱离地球.

同意 因为地球的经度是360° 20°W和160°E是东 西半球的分界线 170°E是在西半球 90°W是在西半球 90°E是在东半球 所以走90°W比90°E要近


#夹行兴# 关于地球的一些地理现象
(19728334250): 1)夏至南极极夜,北极极昼;冬至南极极昼,北极极夜.春秋分白天黑夜各12小时. 2)夏至北纬23.5°冬至南纬23.5°春秋分纬度0°. 3)太阳东升西落,恒星自东向西移动,河流在地转偏向力下的冲刷作用等.

#夹行兴# 高一关于地球的地理论文只要把我提供的大纲内的知识点都组织好语言就可以了.字数也不要求过多.只要知识点全部概括入内就可以!*知识大纲:*一.地球的... - 作业帮
(19728334250):[答案] 我们居住的星球——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从有人类的那一天这个星球就令人敬畏,受人敬仰,无论被当时的人叫做什么,人类对地球的感情从未改变过.但地球在宇宙中却是一颗最普通不过的星球,甚至在太阳系都是如...

#夹行兴# 地理问题,关于地球的,超简单 -
(19728334250): 地球平均半径:6371公里;赤道半径:6378公里;极半径:6357公里

#夹行兴# 关于地理问题
(19728334250): 1、普通性: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和其它天体一样,地球也有质量、体积、密度等基本物理属性,和其它行星一样,也有公转、自转等运动形式,从这些角度看,地球同宇宙中的行星相比,具有相同的特点和属性,如其公转的同向性、共...

#夹行兴# 关于地理的一些知识 -
(19728334250): 地轴,自西向东,一天(不能是24小时),昼夜交替 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交替 北回归线,6.22左右,昼长夜短,北夏南冬 春分,秋分 除日期,季节外都一样 春分:3.21左右,北春南秋 秋分:9.23左右,北秋南春 冬至,与夏至相反 望采纳 谢谢

#夹行兴# 什么是地理? -
(19728334250): 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英文中地理一词则来源于希腊文hê gê(意为“地球”)和graphein(意为“写”). 中国古代...

#夹行兴# 关于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 - 作业帮
(19728334250):[答案]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

#夹行兴# 关于地理!
(19728334250): 南北回归线就是指地球经纬网上南北纬23度26分的两个纬线圈 两回归线间是有太阳直射现象的地区

#夹行兴# 有关地理的知识
(19728334250): 例如:中国1998年大洪水!是夏季风势力偏弱,与北方冷气团在长江流域南北徘徊,形成势均力敌的局面!雨带长期停留在这里,形成长期降雨!水一时不能顺畅流动,形成洪峰!加上在湖北荆江河段河道弯曲不利于排水!故形成洪灾!

#夹行兴# 关于地理的问题 -
(19728334250): 寒潮包括了很多冬季灾害,是一种灾害的统称,而寒流是指温度骤降的一种天气情况. 滑坡是整块的滑动,泥石流是由于植被被毁造成的水土流失. 种植植被. 肥大的叶子一般长在热带,水分易被蒸发,热带水分充足可以补充. 针状的叶子长在寒带,水分不易流失,可以保住原本就少的水分.